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用药规律

2022-10-20王青刘美斯石博文王玉瑶赵仕博王力苇赵永烈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6期
关键词:性味川芎方剂

王青 刘美斯 石博文 王玉瑶 赵仕博 王力苇 赵永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029

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1]。部位可涉及单侧或双侧枕颈部、额颞部甚或全头部,以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为特征[2],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及全身症状,给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痛苦[3]。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42%~78%,且逐年递增[4]。西药治疗有效率<38%,常伴发多种副作用[5]。相比之下,中药从多靶点起效,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持久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6]。然而,由于方剂数量庞杂,核心组方及配伍规律未明。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治疗TTH 的用药规律,为科研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以(“紧张型头痛”或“肌收缩性头痛”或“TTH”)和(“中药”或“中医”或“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或“方剂”或“草药”或“复方”或“汤药”)为主题词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PubMed。时间从建库起至2021 年1 月31 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TTH 的效果分析或病例对照研究;患者均被明确诊断为TTH;中药治疗组病例数≥20 例;中药或中成药处方服用方法为口服且用药后症状改善;药物组成明确,同一文献中不同证型的处方分别记载。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并发症的患者所用处方;基础方带有的辨证加减药物;重复发表的处方。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由两人单独重复提取方剂并录入Excel 2013 表格,参照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和《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学》[8]规范化处理中药名称、分类及性味归经信息,并对中药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及分类,分别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SPSS Modeler 18.0 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

2 结果

检索共得到1 763 篇文献,经筛选得到150 篇文献,最终纳入方剂157 首。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1 药物频次分析

对纳入的157 首方剂进行频次统计发现涉及中药175 味,累计使用频次1 643。其中有35 味中药的使用频次≥15,定义为高频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 206(73.40%),解表药使用频次最高。见表1、图2。

图2 药物分类分析(使用频次≥15)

表1 药物频次分析(n=157)

2.2 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35 味高频中药中累计出现35 次药性,53 次药味,91 次归经,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居多;归经以肝、肺、脾最为常见。见图3。

图3 性味归经统计

2.3 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

将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共得到4 组药物组合。见表2、图4。

图4 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2 系统聚类分析

2.4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将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20%,置信度80%,最大前项数5,提升度≥1”,得到关联药物组合见表3~4,网络图见图5。

图5 关联规则网络图

表3 两味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统计

3 讨论

TTH 属中医学“头风”“头痛”范畴,常从外感和内伤两方面辨治。外感以风邪为要[9],常兼夹他邪为患;内伤则以情志因素最为关键,与肝密切相关[10],故治疗重视调肝止痛。另外,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同样参与TTH 的发生发展,进而发为痰浊头痛、瘀血头痛等。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医家根据头部经络分布提出头痛引经药理论,认为头痛引经药药专力宏,可引药入经,直达病所。如《丹溪心法》曰“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太阳头痛引经药除川芎外,藁本、蔓荆子、羌活皆有相关记载,另外,川芎除用作太阳头痛引经药外,也有用作少阳及厥阴头痛引经药的论述,太阴头痛引经药半夏、苍术较为多见,吴茱萸、川芎、藁本则皆可用作厥阴头痛引经药[11]。

表4 三味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统计

对157 首方剂进行频次统计发现川芎、白芍、甘草、柴胡、当归、白芷等为最常用中药。共有35 味中药使用频次≥15,且以解表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平肝熄风药最为多见。以风邪为首的外感六淫在TTH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解表药多有祛风解表之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虚也常导致虚性TTH的发生,补虚药可补益气血;瘀阻脑络是TTH 的重要病机,活血化瘀药可疏通脑络之瘀阻;TTH 辨证脏腑多与肝相关,药物归经结果也以肝经最多,平肝息风药擅长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使肝阳、肝风不得上扰清阳。药性以温、寒、平最为常见。药味以辛、甘、苦使用最多。辛味药以发散邪气、行气行血见长,适用于TTH常见的外邪袭表、气血郁滞等证;甘味药多具有补益作用,擅长缓急止痛,可明显缓解TTH 症状;苦味药通常以清热泻火、燥湿坚阴为主要功效,适用于TTH有湿浊、火热等邪气内扰者。

高频中药的系统聚类结果得到4 组药物组合,结合临床经验,第一类组合又可以分为两组,聚一类为红花、桃仁、赤芍、当归、黄芪、生地黄,聚二类为僵蚕、薄荷、羌活、防风、细辛、白芷、川芎。聚一类颇有桃红四物汤合当归补血汤之意,适用于气虚血瘀头痛;聚二类有川芎茶调散之意,适用于风邪夹杂寒、湿、热之头痛;第二类组合除葛根外均归于肝经,含柴胡疏肝散之意,是疏肝理气之关键组合,适用于肝郁头痛;第三类组合为天麻钩藤饮保留原方中清热平肝药物加减而成,适用于肝阳头痛;第四类组合为二陈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而成,适用于痰浊头痛。综上可知,中医治疗TTH 多从祛风止痛、活血通络、疏肝平肝、健脾化痰等方面着手,常用方剂有川芎茶调散、桃红四物汤、天麻钩藤饮、柴胡疏肝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等,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12]。

高频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大多数药物均与川芎相关联,提示川芎在头痛的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可与他药配伍治疗寒、热、虚、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如与酸敛之白芍配伍,两者协同可加强缓急止痛功效[13]。与当归相伍,两药一为气中血药,一为血中气药,气血同调[14];另外,当归之辛散温润可解川芎之辛燥同时不至过腻[15]。川芎还可与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少阴经头痛引经药羌活、柴胡、白芷、细辛配伍使用,有“分经论治”头痛之功。其中川芎配伍白芷组成“都梁丸”,镇痛作用显著[16-17],是治疗风寒瘀阻脉络所致头痛的经典方剂,可降低脑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增加5-羟色胺及多巴胺蛋白表达水平[18]。川芎-柴胡配伍可缓解焦虑、抑郁等伴发症状[19]。川芎与长于抗炎、镇痛、清肝经风热之蔓荆子相伍[20],可加强祛风止痛功效。川芎配伍解肌之要药葛根,除解颈项部肌肉紧张外,还可抗氧化、改善血液循环及保护脑神经[21-24]。柔肝缓急之白芍配伍疏肝之柴胡,两药协同抗炎[25],擅长疏肝调血,常用于抑郁症、痛症的治疗[26]。白芍配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效佳,常用于治疗痉挛、疼痛性疾病[27-28]。

本研究初步总结了中药治疗TTH 的处方用药规律,统计了高频药物及其性味归经情况、聚类组方和配伍规律,期望能为科研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性味川芎方剂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