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课程优化设置调研分析*

2022-10-20郭爱云熊家慧

南方农机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五年制调研校企

郭爱云 , 熊家慧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25)

1 调研背景

《中国智造2025》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各省纷纷将工业机器人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在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越来越紧缺[1-2]。为了使五年制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课程教学更适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课题组对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

2 调研组织情况

2.1 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机器人集成性企业以及大、中型机电技术或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企业,对这些企业的人事部门经理、车间主任、技术员、班组长等人员进行了认真调查访问。与此同时,课题组还调研了江苏省内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及毕业生。

2.2 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涵盖典型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岗位职责等[3],通过了解同类五年制高职院校该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问题,明确重点研究方向。主要调研内容有以下几个模块: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空间和趋势、人才现状和培养需求、核心课程面向岗位及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建议或意见、对企业导师及校内专业教师和实训室条件的意见或建议等[4]。

2.3 调研方法

一是访谈法。通过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与各企业管理层以及一线员工进行座谈。二是问卷调查法。向企业负责人或人事负责人、专业教师、毕业生发放问卷。三是现场观察法。参与调研的教师在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示教、编程与维护等岗位进行现场观摩和跟踪,为后续课程建设工作积累丰富资源。四是文献查阅法。在相关学术网站和商业网站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搜集三年来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相关文献资料。

3 调研分析

3.1 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及要求情况

对“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奥创机器人有限公司”等25家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企业进行调研和分析,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类型主要有搬运、装配、机床上下料、焊接、喷涂等方面。工业机器人作为多项技术的高度集成设备,对专业人才有着多层次的需求,一线岗位都需要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信息、液压、气动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主要分为安装调试维护工程师、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系统集成开发工程师、项目经理四个层次,需求量最大的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以及掌握基本应用技术的技术工程师[5-6]。对于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学校而言,毕业生在毕业后主要面向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及系统集成商。若毕业生想进入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需要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才可以[7]。

3.2 五年制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了降低机器人试错成本,提升设备周转率以及加快项目实施速度,需要具备工业机器人的调试能力[8];二是要了解工业机器人产业实际情况,掌握机器人基础及专业知识,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具备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三是能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提升职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能将知识从一个行业迁移到另一个行业中,按照不同行业的工艺要求来实现工业机器人的二次开发[9]。对于五年制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生,企业希望学生具有扎实的工业机器人理论基础、熟练操作工业机器人的实践能力、丰富的工业机器人调试与维护经验,以成为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工程师和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为主要奋斗目标。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两大技术领域进行专业职业能力体系细化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两大技术领域的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分析表

3.3 五年制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情况调研分析

课题组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江苏省选择了7所同类五年制高职院校(常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共27名相关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师,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展开走访和在线调研。其中有3所学校该专业目前没有毕业生,说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普遍开设较晚,相对其它专业建设还不完全成熟,落地到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比较多。在开展校企共建专业课程方面,只有37.04%的学校反馈有1~2门专业核心课程正在建设中,进一步分析发现,师资不够是最主要的困难。多数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师都是专业建设初期从机电相关专业调任,自身的学习和知识储备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同时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建设成本高,很多实训配套资源跟不上,实践教学及课程建设都很难开展;而企业方面,虽然对工业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人才寻求较大,但真正愿意与学校共建课程的企业较少。

针对课题组研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示教与编程”“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集成”4门课程,从教材、教法、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7个方面的问题。从反馈的情况分析,配套实训室的建设、企业工程案例的应用、课程资源的建设、优质教材的开发、线上教学平台的搭建及应用都是这4门课程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0]。

针对97名毕业生展开职业核心素养的调查,反馈结果如图1所示。基于学生对工作的认识及体会,认为要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其次是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沟通能力排在第四,这和企业的要求是基本吻合的。所以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除了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上的培养,适当提前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也是十分必要的。

图1 毕业生反馈针对重要核心素养的汇总分析图

4 调研结果

目前五年制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校企共建课程及实际教学实施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方面,五年制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对专业技术的应用了解面窄,自我满意度不高的现象。在操作机器人设备的过程中,应对复杂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系统设计的编程能力和根据实际工况调试能力也是被调查的在校学生比较缺乏的。同时,将工业机器人与周围设备较好配合并实现工艺项目,也是基本不能独立实现的。

2)课程建设方面,问题一是五年制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对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在教材、教法上面研究甚少,同时,可参考应用的课程资源不多,缺乏本专业已建成的优秀课程来引导,课程建设难度大。问题二是教师对校企共建课程的意识不够强烈,经验不足,之前针对校企合作在本专业课堂的落地研究薄弱,即使有过,也多流于形式。

3)“工业机器人示教与编程”等课程教学方面,理论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操作以教师演示为主,课堂效率不高,面对实训设备不够甚至没有实训设备的教学条件,可采取的解决措施不足。部分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与企业需求脱轨,只依赖于教材本身和实训设备,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方法过于简单等。

4)校企合作方面,主要限于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目标。而根据企业所需岗位能力要求,建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校企共建多元评价等方面并没有落到实处。如若想建立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为专业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提供保障,实现专业建设的动态管理,则需校企共同建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结果来改进教学。

五年制高职院校应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企业为主导,根据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专业调整的针对性。企业工程师应和校内专业课教师共同修订专业课课程标准,开发校企联合课程,研究专业课课程建设,探讨专业课教学实施方案。在“工业机器人示教与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整体建设和细节优化方面,应基于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实际教学和不同层次能力的人才培养需求。

猜你喜欢

五年制调研校企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浅谈五年制教育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五年制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