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2022-10-20王雷
王 雷
(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72)
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二者是相互合作与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合作是业务部门需要财务部门提供相关的决策支持,另一方面制约是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考评,财务人员分析业务部门执行情况,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为实现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而提供服务。
一、业财融合的特征
(一)工作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的重点是服务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个利益集团,包括股东、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银行等,因此又称为“对外报告会计”。业财融合的工作重点是针对制造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进行决策,更好地为制造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提供最优决策和有效经营的管理信息,是为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制造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因此又称为“对内报告会计”。
(二)作用时效不同
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是反映、评价过去,依据历史成本原则,单纯地提供历史信息并对其解释,属于“报账型”会计。业财融合的作用时效是面向未来,算“活账”,不仅要评价过去,更加侧重于依据所掌握的传统财务会计信息资料,预测和规划未来、控制现在,又称为“经营管理型”会计。
(三)会计主体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以整个制造企业为会计主体,以此并向股东、债权人、管理者等相关利益者提供信息,用于评价制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业财融合主要以制造企业内部各个责任单元为会计主体,其责任单元可大可小,并以此对其产生的经营活动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
(四)遵循原则不同
财务会计需要严格执行并遵守“公认会计原则”,在我国则为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的要求,以保证会计信息在空间上具有可比性和在时间上具有的一致性,其基本概念比较稳定。而业财融合,一般只服从于制造企业管理当局的需要,不需要接受统一会计制度和公认会计原则等的制约,在工作中可以灵活地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如系统论、控制论、成本效益、行为科学、信息论等原理,甚至,它的许多概念已超越传统财务会计要素基本框架概念。
(五)方法体系不同
财务会计的方法,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并且单一,核算时通常只采取简单的算数方法,而业财融合可以根据目标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不同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业财融合的常用方法包括:计算机技术、统计方法、数学方法、会计方法等。
(六)时间跨度不同
财务会计的报告为对外财务报告,需要定期编制,一般按每月、每季、每年,弹性极小。业财融合中各种业务报告编制的时间要求具有较大弹性,报告编制期间完全取决于管理上的要求,不定期,有时候需要随时报告。
(七)法律效力不同
财务会计要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较为全面、连续、系统的财务信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还要向社会公众公示,因此财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业财融合报告主要面向企业管理层,一般不对外公开报送,且大多是没有统一、固定格式的内部报告,因此这些报告没有法律效力。
(八)观念意识不同
财务会计非常重视对制造企业“物”的管理,它的工作重点是怎样真实并且准确地计量和反映制造企业在生产以及经营过程中的人、财和物各要素的使用与耗费上,以便客观、公正地报告它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对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一般不予重视。业财融合建立在现代管理科学基础之上,并且它承继了行为科学中的“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因此其在管理活动中:一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另一方面,还关注人的行为及心理活动,以及对制造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并想方设法调动人的积极性。
二、制造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业财融合制度不够完善
从我国制造企业现行的业财融合工作的进展看,主要的问题是现行的业财融合制度不够健全,需要完善。例如:华为的项目财务经理,主要负责项目预测、预算、概算和决算,是项目经理的左膀右臂,也是能够真正实现业财融合理念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同时也被华为高层给予厚望。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仍然被裁员上千人,业财融合人员的处境之艰难,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业财融合制度不够完善。制造企业虽然对业财融合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够健全,实施过程中不能满足一些具体的要求,影响了实施效果,同时也偏离了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使得业财融合的实用性、效率性大打折扣。
(二)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信息沟通不顺畅
制造企业在我国起步较早,过去是高毛利、粗放经营的时代,因此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的意识。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的产业层次不高,主要产业集中在传统领域,且处在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这也为制造企业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增加了难度,各个部门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缺乏沟通意识,甚至有时候订单已经取消了,采购部门还在为订单采购物资、准备材料。这种信息沟通的不顺畅,带来的是财务部门获取的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也是不准确的,管理者据此做出的决策,轻则产生损失,严重时可能会给制造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业财融合信息的及时性受到限制
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第一,制造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是既要懂计算机技术、管理、又要精通制造企业技术、工艺的复合型人才,而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才,又非常稀少。第二,现有的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化体系,通常也仅限于单元服务,不能提供满足于整个制造企业的将生产、管理、技术、工艺、流程全覆盖的一体化系统,或者即使有,制造企业也是难以支付这个体系每年庞大的维护费用而选择放弃信息化。第三,有些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实施信息化工程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有时候会出现不能善终的情况。第四,我国实施信息化的环境不够成熟,促进制造企业信息化的政策不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没有能够真正引导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落地文件。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共同作用,给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四)业财融合人员认识理解不够深入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勤、普华永道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给传统财务会计行业带来的巨大震撼,使得传统的财务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财务云和财务共享一体化的大力推广应用,更使传统财务会计人员的处境雪上加霜,从事基础核算的财务人员数量必然大幅减少,从而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应从过去的幕后工作走到前台,从被动转换为主动工作。现在的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相脱节,融合度不够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导致财务管理和业务工作无法同向,阻碍了财务开展工作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业财融合制度不能有效执行
业财融合制度起步较晚,制造企业受以上几方面的共同作用,都想建立业财融合制度,完善信息一体化系统。业务和财务的关注点和目标不同,业务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业绩,较少考虑风险,财务部门在把控风险的前提条件下,关注所产生的利润。这样就会导致不必要的内耗,制约了业财融合制度的发展。传统的制造企业运作模式下,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是在自己的模块下处理工作,数据都是自己部门掌握,包括工作的思维模式,关键指标的得出,从而导致二者很难相互协作,产生协同效应,这也为业财融合的发展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关联度较低,各自独立,很难融合,财务部门做出来的分析,不能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效支持,这也为业务、财务的融合带来了挑战。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协同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加强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对策
(一)完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
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更多的是强调制造企业价值的创造,强调制造企业对股东价值的贡献。伴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制造企业也在进行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改进,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的日益精细化,也对管理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制造企业的管理中,管理会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制造企业认识自身管理的不足,科学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和理念,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以开拓更加广泛的目标市场,进而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好地获取更大的竞争力,成为制造企业管理控制的重中之重。业财融合,2016年财政部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明确提出:管理会计应该遵循业财融合的原则。这也是业财融合第一次进入管理者视野,起步较晚,没有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我国制造企业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想立足于不败之地,应该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业财融合体系、精益的内控风险管理制度。制造企业应根据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其生产管理特点,完善内控制度,优化预算管理,引入先进的人才管理理念,重视绩效考核,提高制造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制造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业财融合体制。
(二)加强部门之间信息沟通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也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很多制造企业的优势在于它们拥有更全面、更好的信息,而不是它们拥有的机械、设备、厂房,制造企业必须不断完善、优化它们的信息系统。而那些用于20世纪80—90年代的传统制造企业的信息系统已经不再适合于现代制造企业环境。加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层、管理层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当遇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制造企业内部的人员和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增强了判断能力,提高了管理者的决策准确率。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彼此协作的社会,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应给员工树立共同的目标,围绕着这一目标,密切配合,紧密协作,增强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理念,建立的业财融合管理系统,应以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业财数据实时共享
传统财务会计工作重点在于向制造企业的外部使用者提供数据、信息,并不是为制造企业自身服务的。然而,在财务转型的大环境影响下,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已经逐步完成了由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我国的制造企业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的工作方法,加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采购、生产到销售,从制造企业的网络、电子商务、质量管理到客户资源管理,都应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制造企业在逐步普及信息化的同时,应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优势,加强数据传递的及时性,扩大管理会计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范围。
(四)业财融合有助于财务人员实现转型
大的制造企业的财务外包,起始于英国石油的成功开创,我国的制造企业也开始探索财务的外包之路,将企业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中的有些事项或者流程,外包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制造企业会计人员,从那些不具有增值价值的传统财务会计工作中摆脱出来,进而从事更加具有价值的管理会计工作。财务人员应深入业务部门,同时业务部门也要靠近财务,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高度融合,财务应走在业务的前边,提前为业务做好规划和风险提示,用数据的形式体现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和结果,使得我国的制造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实现长久的发展。制造企业的首席财务官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制造企业战略的实现中去,以从更高层次把握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制造企业财务转型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五)提高业财融合的执行力度
业财融合旨在提高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充分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并对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报告,使制造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此对制造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并帮助管理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减少不必要资金、成本的耗费,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非增值作业,提高制造企业价值。在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核心理念中,最为重要的是价值的创造与维护。
四、结束语
制造企业是立国之本,我国的制造企业产生的历史悠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市场竞争激烈、制造企业管理精细化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制造企业应持续完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不断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不断提升制造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和员工的素质,顺势而为,建立和完善制造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将业财融合制度有效地应用到制造企业的管理中,振兴我国的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