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浅谈紫砂《般若壶》的造型美感和文化意境

2022-10-19王志刚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佛家紫砂壶紫砂

王志刚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00

宜兴紫砂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依然经久不衰,就因为紫砂以文化为基础,从文化中汲取精髓,创作出符合文化发展的佳作,中国紫砂文化历史悠久,深受国人的喜爱,而紫砂壶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就像是天作之合,紫砂壶之美在于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紫砂壶能够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并将中国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其中,众多文化形式都可以在紫砂壶中欣赏,紫砂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现就以这把《般若壶》(见图1)为例,展开对其造型特征和文化意境的详细论述。

图1

一、紫砂《般若壶》的造型特征

紫砂壶自从诞生之日起,便与中国传统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紫砂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紫砂本就是来自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相交融,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实用价值是排在首位的,除此之外,它还能够让人感受到艺术与文化的力量,使人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紫砂壶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除了要有突出的造型特征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还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抒发出艺术所想要表达的语言,能够让紫砂收藏者在品鉴之余还能品味文化的韵味,激发人们对文化的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灵,给人一种迎面而来的艺术气息。

《般若壶》是典型的花货作品,造型古朴典雅,以简单明了的造型特征构成整个壶器的造型,一把壶和四个紫砂杯组成这套作品,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意蕴,禅意十足,壶体的形状偏扁平,底部三足鼎立,稳稳地立于地面,沉稳大气,壶身与壶盖是设计成蒲团的形状,二者紧密联系、严丝合缝,盖面平整,与壶身融为一体,壶钮则是琉璃制品的佛像,提梁壶把则是被设计成佛像背后的背光,弧度融合自然,壶嘴则是融入了祥云的元素,与壶器整体的造型相一致,整体的造型比例协调、结构严谨,细细观之,像一位正襟危坐的僧人气定神闲地坐在蒲团上打坐,整体的造型特征流露出对佛家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壶器中的各个部分协调统一、相互呼应。一件优秀的紫砂壶设计就应该是首尾呼应的,像流水一样顺畅,一气呵成。紫砂与佛学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一直以来以佛家文化为题材的紫砂作品数不胜数,紫砂的第一把壶便是明代僧人所作,因此,紫砂壶中蕴藏着深厚的佛学文化,让人回味无穷。

二、紫砂《般若壶》的文化意境

“般若”一词出自佛家文化,指认清事物本质,就是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事物的本质,佛家文化与紫砂壶之间的联系可谓源远流长,佛家文化早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骨子里,这是中华儿女历经磨难之后对美好善良事物的追求和初心,即便遭遇再大的苦难和挫折,也要保持着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能够重新站起来的信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紫砂《般若壶》所想表达的情感也正是如此,生活中遇到一定的挫折和困难,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逃避,我们要相信只有积极地去面对,才能够战胜他们,躲避现实不是办法,《般若壶》将佛家文化中深层的含义具象地表现出来,让紫砂爱好者能够在鉴赏品茗之余,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小的一件紫砂壶却能够将人生的道理融入其中,这是难能可贵之处,《般若壶》将艺术与文化完美结合,给人以积极的信念和生活的美好希望。

自从第一件紫砂壶诞生之日起,佛家文化与紫砂壶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在紫砂壶中找到佛家思想,优秀的艺术品与正统的文化思想的融合才是紫砂壶能够繁荣发展的原因,文化的正确影响能够使壶艺经久不衰,在紫砂壶以后的创作中,我们要牢牢抓住这种联系,使二者能够交相辉映,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紫砂壶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包容性,它不仅仅是一件喝茶的器具,还是能够警醒世人的艺术品,让大众能够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找到人生的志趣,端正人生观,这是其他艺术品很难企及的一点,因此紫砂壶行业繁荣发展,市场前景开阔,深受大众的喜爱也是必然的。

三、总结

《般若壶》通过造型和装饰的表现,营造出一种佛意禅禅的气韵,凸显出佛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紫砂壶形成心灵上的呼应,作品教导我们要学会放平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去期待未来,作为一件手工艺品,实用性固然重要,但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精髓才是衡量一件作品的重中之重,紫砂《般若壶》通过融合佛学文化,释放出艺术品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美感,让人们在品茗之余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佛家紫砂壶紫砂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白色在中华文化信仰中的象征意义
购买紫砂壶4忌
简述梁漱溟的佛家思想
购买紫砂壶忌4
“坠我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