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官兵长期角膜异物 23例

2022-10-19张社德谢亲建李卫华岳亚红

武警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锈迹裂隙异物

张社德,谢亲建,李卫华,岳亚红

角膜异物是眼科门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部队基层官兵长期野外战备训练,天气恶劣、环境复杂,角膜异物发生率高。角膜异物及时就医,尽快修复角膜上皮对预后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基层官兵长期角膜异物伤的相关因素,现将我科近10年就诊基层官兵的此类病例统计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1至2020-12我科门诊或住院的基层官兵角膜异物共23例,收集病例人口学信息、学历、病程、致伤环境、初次就诊时间、处置、异物性质、视力及预后情况等。

1.2 治疗方法 专科检查:裂隙灯下除明显有角膜异物者外均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明确角膜异物诊断后对驻地较远复诊困难者收住入院,其余在门诊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点眼数次后行裂隙灯下角膜异物剔除术:盐酸丙美卡因眼液点眼3次表面麻醉,裂隙灯下分开上下睑, 手持1 ml注射器针尖以15°~30°刺入异物下方,轻轻挑起剔除异物,清除周围坏死组织,针头斜面刮除锈迹,对难清除干净的锈迹,针头尖端2 mm处折弯,在锈迹边缘环形分离。对于锈迹多而深,一次性不能清除干净的患者,次日再剔。如异物被组织包裹,开睑器开睑后,分离粘连,剔除异物,角膜表面刮除干净。术后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冲洗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单眼包扎,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眼液,每日4~6次,角膜感染明显者间隔2 h 1次,术后每日复诊,裂隙灯下荧光素染色观察角膜感染及修复情况,直至临床治愈标准。

1.3 评价标准 治愈:角膜刺激症状如畏光、流泪、疼痛等消失或明显减轻,角膜创面及上皮愈合,荧光素染色呈阴性;好转:角膜刺激症状减轻,大部分创面修复,荧光素染色阳性或者阴性;无效:角膜刺激症状无减轻或加重,角膜创面及上皮未修复或大部分未修复,荧光素染色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治愈率+好转率合计为有效率。

1.4 结果

1.4.1 一般情况 均为单眼受累,右眼15例,左眼8例;男22例,女1例;年龄≤20岁6例,>20岁17例;军官2例,义务兵14例,士官7例;学历:高中10例,大学13例;就诊时间:1~3个月14例,4~6个月5例,7~12个月3例,>12个月 1例。

1.4.2 异物性质及致伤范围 金属3例(13.04%),木质5例(21.74%),透明物6例(26.09%), 砂石6例(26.09%),干果内皮3例(13.04%);近角膜中央1例(4.35%),偏中心10例(43.48%),近角膜缘12例(52.17%)。

1.4.3 伤后处治 局部单纯抗菌眼药14例,当地医院就诊并局部抗菌联合上皮生长因子眼药6例,未处治3例。

1.4.4 疗效 患者住院天数4~7 d,平均住院(4.74±0.63)d;门诊治疗者治疗天数3~7 d,平均治疗天数(4.47±0.77) d。本组病例术后48 h有效13例(56.52%),第3天有效17例(73.91 %),第5天有效23例(100 %)。角膜云翳或瘢翳8例(34.78 %),无严重感染病例。

2 讨 论

本研究中绝大部分基层官兵训练为户外作业。从致伤环境看,以训练场占比最大(73.91%),训练场均在户外,风沙大,砂石、木质及透明异物多(73.91%),其室内2例均为干果皮,为课间娱乐活动溅入眼所致。就诊时间大多集中在1~3个月(60.87 %),部分在3 个月以上,均未得到及时处理。分析原因可能为:(1)从官兵军衔级看义务兵和下士所占比例(82.61%)明显高于干部及中士(17.39%),这与肖建和等报道一致,义务兵和下士服役时间短、训练强度大、时间长,自我防护意识低,伤后在角膜刺激征不明显情况下存在局部用药治愈的侥幸心理;(2)基层官兵任务重,人员训练、值班安排紧密,单位距医院较远,请假外出就诊不方便;(3)异物多在偏中心及近角膜缘区(95.65%),再加伤后用药及时(86.96%),角膜感染浸润明显减小(30.43%),部分已被包裹或新生血管包绕,视力影响较小;(4)部分透明及干果内皮异物(39.13%)肉眼甚至裂隙灯下难以诊断且未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致漏诊或误诊。本组病例有1例角膜异物存留长达3年,除了上述部分原因外可能与近视激光术及糖尿病患者有角膜知觉减退有关。

常见的就诊原因为发现角膜有新生血管或肿物(69.57%),少部分出现轻微症状(30.43%)。角膜异物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以下后果:如继发角膜炎或角膜溃疡、角膜新生血管、角膜云翳或瘢痕及视力损害等。该组病例大部分经一次性手术治愈,因金属异物少(13.04%),这与陈菲报道不一致,可能与病例纳入标准不同有关,仅有1例(4.35%)需二次剔除铁锈。所有病例经治疗预后较好,未造成严重角膜感染、坏死及溃疡,但也造成了眼外观改变及角膜病理损害,其中角膜云翳或瘢翳8例(34.78%),角膜新生血管14例(60.87%)。

综上所述,角膜异物较长时间留存与基层部队训练管理特点、异物性质、位置、并发症、症状及初始处治等有关。近年,随着部队训练强度加大,眼训练伤呈上升趋势,为了提高眼异物伤的救治率,笔者建议:(1)基层官兵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是预防和降低眼外伤的有效措施。虽然基层部队战伤救护的防治能力有了加强,但是对角膜异物伤后及时就诊和正确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专科防治能力还有待提高。(2)对基层卫生队需加强人员自身眼部疾病诊治能力,提高眼部损伤的预防及早期处治和及时后送能力,积极做好时效性治疗,包括结膜囊冲洗及眼药的使用。(3)应加强基层部队眼部训练伤的防护知识宣讲,提高眼部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非战斗减员。(4)基层官兵就诊机会难得,队属医院应详尽询问病史,尽可能全面检查,了解浅表角结膜异物的内在特点以防漏诊或误诊。

猜你喜欢

锈迹裂隙异物
CT扫描的煤岩面裂隙椭球模型重构与张量表征及其应用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农田土壤表面干缩裂隙成像
久违
如何处理异物进入眼睛
基于CT扫描的不同围压下煤岩裂隙损伤特性研究
眼耳鼻进异物咋处理
IMAGE GALLERY
超声定位诊治非金属微小异物嵌入伤的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