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出土铜镜述略
2022-10-18韩鹏翔
韩鹏翔
关键词:铜镜三门峡艺术品
汉代韩婴《韩诗外传》载:“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铜镜作为古人主要的梳妆类生活用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目前考古资料来看,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在距今4000年前的甘青地区,此后历经夏商西周的发展,中原地区已经成为其分布重心区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铜镜进一步流行,两汉时期则进入鼎盛时期,随后历经战乱不休的三国两晋南北朝低谷期,最终在唐宋时期达到极盛,其纹饰和造型华美多样,明清之时,由于玻璃镜的传入,铜镜开始走向衰弱,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铜镜既是古人留下的重要生活用具,也是一件值得重点关注的艺术品,铜镜的造型和纹饰、铭文包含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三门峡古称陕州,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地带,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说,三门峡西接关中,北靠三晋之地,东守中原要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三门峡辖区内文化遗迹较多,是我国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三门峡地区出土数以千计的铜镜,上至西周晚期下至明清时期,这些铜镜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纹饰华丽,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我国铜镜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战国铜镜
战国时期铜镜制造工艺已经成熟,出现了鎏金、错金银、浮雕、透雕、彩绘等铸造工艺,铜镜发展进入了一个小高峰期,这一时期铜镜纹饰种类增多,且精美复杂。比如在之前简单花叶镜的基础上出现了以云雷纹为底的花瓣镜,而花叶纹也从简单三叶变成了多叶,另外山字纹铜镜之间也辅以花瓣纹、长叶纹等复杂纹饰,并且山字开始增多,龙纹也成为其代表纹饰,并由此出现了蟠螭纹、夔凤纹、蟠虺纹等纹饰。
战国时期三龙镜(图1)
该铜镜直径为12.4、镜缘厚0.25厘米,重140克。整体为圆形,铜镜中部为三弦纽,其外为三兽鼻形圆纽座。龙纹是战国时期铜镜较为流行的纹饰之一,镜身纹饰由地纹和主纹构成,地纹为双线勾连雷纹,双线内饰以斜排细点,主体纹饰则为三组浅浮雕变形龙纹呈绕扭追逐状。三龙形制相同,龙身轻盈,龙头做回首状,眼神凶恶,神态狰狞,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龙牙,龙头上有一犄角,其颈细长,龙尾细长呈卷曲状,龙身整体呈“S”形弯曲。龙腹部有两足,一足前伸,一足后蹬,似欲飞起,从龙身后足右侧伸出一花枝状线条与龙尾遥相呼应。龙身整体较为抽象,表现形式夸张,该铜镜为素缘,整体造功精细,纹饰精美,保存较好。2001年出土于三门峡市国粮库工地。
战国连弧云纹镜(图2)
该铜镜直径为16、镜缘厚0.1厘米,重215克。整体为圆形,铜镜中部为三弦纽,其外为云纹圆纽座,纽座外有一周凹面圆圈带。镜身纹饰由地纹和主纹构成,地纹为云纹,主体纹饰则是以凹面宽带构成的连弧纹,连弧纹交角直至镜缘的凹面宽带,镜面连弧纹相互交织,其北部则形成一八角几何图形,该铜镜为素缘,镜身整体布局合理,造型优美,具有美感,铜镜保存较好。2005年出土于三门峡市舒北小區工地。
战国花瓣镜(图3)
该铜镜直径9.9、镜缘厚0.2厘米,重80克。铜镜整体为圆形,三弦纽,其外为放射状齿轮纽座。镜身纹饰由地纹和主纹构成,地纹是由雷纹和漩涡纹共同构成的方格纹,方格边框间饰以斜排细点。主体纹饰为花瓣纹,每个花瓣纹均由圆形花蕊和四个小花瓣组成,镜身上下左右均分别有一个花瓣纹,将镜身四等分,该铜镜为素缘,镜面微鼓,铜镜保存较好。1992年出土于三门峡市火电厂工地。
二、汉代铜镜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相对清明,社会迅速发展,而铜镜也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铜镜纹饰丰富多样、并且融入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其镜背铭文增多,开始出现炼丹求仙、长生不老、家族繁荣、吉语祝福等内容。这一时期战国镜式仍然继续流行,同时流行的铜镜还有:四神镜、博局镜、龙虎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四乳及多乳禽兽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及多乳四神禽兽纹镜以及各种铭文镜等。
汉代连弧铭文镜(图4)
该铜镜直径为16.4、镜缘厚0.5厘米,重532克。铜镜整体为圆形,中部为圆形纽,其外为联珠纹圆纽座,四个扇形弧线各括三个联珠构成四组花瓣。宽平缘,镜背用三圈栉齿纹将铜镜纹饰分为内外二区,内区为一周凸面弦纹带和八个内向连弧纹带,连弧纹之间及弧形背部饰以涡纹和短弧线纹。外围是铭文区,铭文均位两周栉齿纹之间,共33个字“不可尽行之,君忘忘而先志,爱使心臾者,臾不可尽行,心法结而独愁,知非不可曰己”,该镜为宽平素缘,整体保存良好,镜背绿绣较多。1992年出土于三门峡市209国道立交桥工地。
汉代四神博局镜(图5)
该铜镜直径为11.2、镜缘厚0.4厘米,重253克。整体为圆形,铜镜中部为圆形纽,其外为四叶纹方形纽座,座位有一双线方框,方框外四乳和博局纹将整个镜背划分为四区,每区均有一灵动神兽,神兽由较多线条组成,表现形式夸张,整体较为抽象,其外为一周栉齿纹。该镜为宽平缘,上有锯齿纹,整体保存良好,镜背绿绣较多。2004年出土于三门峡市人行工地。
汉代龙虎神兽镜(图6)
该铜镜直径为16.5、镜缘厚0.6厘米,重565克。整体为圆形,铜镜中部为圆形纽,其外为一圆形纽座。两周弦纹将镜背分为三个区域,最内部为4只浅浮雕变形龙虎两两相对,龙虎大小不一,造型基本相同,其身轻盈,头做回首状,面向对方,神态狰狞,嘴部大张,龙虎整体均呈“C”形状。中区有6枚圆座乳钉,两两之间饰以青龙、白虎、神鹿、朱雀等浅浮雕祥瑞神兽,神兽均做奔走状,似欲腾飞而起。外区为铭文,共计17字,“宋氏作竟(镜)真大巧,上有山(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其外为一周栉齿纹。缘上饰有两周锯齿纹,其间为双线波折纹。该镜为宽卷缘,整体保存良好,少许锈蚀。2006年出土于三门峡市梁家渠农民公寓工地。
三、唐代铜镜
隋唐时期结束了400年的战乱时期,国家强盛,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社会风气开放包容,这时期的铜镜摆脱了两汉的神秘和抽象,更多的融入了写实的元素更接近于现实社会大众的生活。同时制造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银壳镜、金壳镜、螺钿镜、金银平脱镜等等;纹饰种类出现了十二生肖、瑞兽葡萄、团花、雀绕花枝、鸾鸟、人物故事、万字等;另外,与佛教相关的飞天纹、宝相花和莲花等,以及道教的五岳八卦纹、道符星宿纹等题材也变成了铜镜的常见纹饰。
唐代瑞兽葡萄镜(图7)
该铜镜直径为17.2、镜缘厚1.7厘米,重1555克。整体为圆形,铜镜中部为蟠龙纽,龙首回顾。一周联珠纹凸棱将铜镜纹饰分为两部分,联珠纹凸棱圈内为四只浅浮雕狻猊神兽和两只禽鸟,神兽禽鸟形象生动,呈相互追逐状,其间饰以葡萄纹饰,葡萄颗粒饱满,较为写实,葡萄枝蔓环绕在神兽禽鸟周围。圈外为10只形态各异展翅翱翔之禽鸟,禽鸟周围饰葡萄枝蔓、蜻蜓、蝴蝶等,错落有致,生动形象。镜缘之上饰以彩云。该铜镜,整体保存良好,镜纽少许锈蚀。外区饰有各样的鸟雀、蜻蜓等纹饰,飞翔于葡萄枝蔓之间,其间点缀着葡萄叶蔓和累累的果实,纹饰虽小,工艺精细。葡萄及花草枝蔓由内围连于外圈,甚至延及外缘,此种铜镜亦称“过梁葡萄纹镜”。2002年出土于三门峡市人行工地。
唐代双鸾镜(图8)
该铜镜直径为17.5、镜缘厚0.4厘米,重830克。整体为葵花形,铜镜中部为圆形纽,镜背一周凸纹将铜镜纹饰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圈镜纽左右两侧各有一鸾鸟。鸾鸟纹饰自古就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该铜镜鸾鸟,尾部上扬,双翅伸展,鸾鸟一足单立,另一足踩在祥云之上,似欲起飞。镜纽上下各有一朵莲花纹饰,铜镜外圈为莲花相饰,莲花其间有蜜蜂展翅飞翔,飞向莲花。该铜镜为窄素缘,布局精美大气,寓意美好,整体保存良好。2007年出土于三门峡市迎宾馆工地。
唐代双鸾仙山镜(图9)
该铜镜直径为25.5、镜缘厚0.9厘米,重2200克。整体为葵花形,铜镜中部为圆形纽。镜背一周凸纹将铜镜纹饰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圈镜纽左右两侧各有一浅浮雕鸾鸟,鸾鸟口衔绶带,尾部上扬,双翅伸展,鸾鸟单腿而立,另一足微微上起。镜纽上部为一仙山,仙山层峦叠嶂,直到云霄,仙山周围有日月祥云纹饰,镜纽下部亦为一仙山,仙山耸立,周围祥云环绕。铜镜外圈为四个莲花纹饰,莲花纹两两之间有喜鹊翱翔其中。该铜镜造型优美,寓意美好。该镜为窄素缘,整体保存良好。1990年出土于三门峡市第二面粉厂工地。
四、宋代铜镜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飞速发展,隋唐的浪漫气息减弱,铜镜实用性进一步加强,同时商品经济也促进了更多新镜式的出现,如方形、手柄形、钟形、心形、盾形、鼎形等;紋饰内容也是丰富多样,有缠枝花草、神仙人物、八卦、科举吉祥语、龙凤等。与此同时品牌意识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造镜店铺开始在铜镜上铸造商标铭文,如湖州地区的石家镜、石五十郎镜等铜镜成为了享誉全国的品牌。这种在铜镜之上铸造商标铭文的做法一直被后世沿用。
宋代四仙山方镜(图10)
该铜镜直径为11、镜缘厚0.2厘米,重295克。整体为方形,铜镜中部为圆形纽,其外为斜线纹组成的圆形纽座。镜背两周圆点纹将铜镜纹饰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圈为方形,四角各有一只变形禽鸟,绕花瓣形镜纽飞行,外圈亦为方形,四角各有仙山一座,仙山之间饰有一只蜜蜂展翅飞翔。该镜为宽平素缘,整体保存一般,有较多锈蚀。2005年出土于三门峡市舒北小区工地。
宋代张景辉铭文镜(图11)
该铜镜直径为16.3、镜缘厚0.3厘米,重500克。整体为圆形,铜镜中部为圆形纽,其外为一花瓣形纽座。纽座外为联珠纹圆圈,圆圈四周饰有6只展翅之蜻蜓、蝴蝶、蜜蜂两两相对,其外围空白处则有“张景辉”三字,“张景辉”可能为造镜匠人,铜镜靠近镜缘处则有一周小乳钉纹。该镜为宽平素缘,整体保存一般,有较多锈蚀。1998年出土于三门峡市向阳四组工地。
宋代加官进禄铭文镜(图12)
该铜镜直径为8.2、镜缘厚0.4、镜柄长7.5厘米,重85克。整体为圆形,长柄。镜背中部有一人头戴官帽,帽翅细长,其身穿宽阔式官袍,袍袖宽大下垂,官员手持笏板,其身缓缓向前,前有修竹,官员回首望向仙鹿,仙鹿头上长有鹿角,鹿身上遍布梅花,屈膝,似欲向前追逐官员。官员和仙鹿正上方分别有“加”和“进”字。镜柄上部为变形之云气纹,云尾下方有一展翅仙鹤,站在神龟之上,作回首状。该铜镜图案寓意吉祥,取加官进禄之意。该镜为宽平素缘,整体保存一般,有较多锈蚀。1986年出土于三门峡市政府宿舍楼工地。
五、结语
造型精美的铜镜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据着独特的历史地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可知铜镜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铜镜值得深入发掘和研究。而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之地,位于长安、洛阳两京之间,该地区出土的铜镜铸造精美,纹饰丰富多样,充分吸收了两京的先进工艺,代表了我国古代铜镜制造的高超工艺。通过对三门峡地区出土铜镜的梳理,不仅可以了解三门峡地区铜镜的发展脉络,更可以进一步发掘其包含的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相关信息,这些为研究豫西地区古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