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治理对水体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的影响

2022-10-18江中林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溪河尼龙沉积物

江中林

(福建省兴禹源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福州 350000)

1 概 述

当塑料的粒径在5 mm以下时,就被称为微塑料,微塑料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是一种被新定义的污染物。若微塑料存在于溪流水库等生态系统里,则会间接或直接地进入食物链,进入到生物体内,威胁到人类和动物的人身安全[1]。为了正确全面分析生态自然环境受到微塑料的影响程度,需要对其潜在来源、分布等特征进行研究。最先研究微塑料是从海洋开始的[2],而微塑料对大陆生态环境的影响却鲜有人研究和报道,但随着国家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该类研究也逐渐增多。对德国莱茵河[3]、南温带城市河流[4]以及加拿大劳伦斯大湖[5]等城市河流的研究调查发现,微塑料在大陆河流中也广泛存在。中国疆土辽阔,有着长江、黄河等内陆河流,目前国内主要以黄浦江、长江、丹江、三峡水库等为微塑料的主要研究对象。学者研究以上水环境发现,影响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和成分的因素有很多,有可能存在耦合的现象,人类的各种工业活动和生活活动都会对其成分和分布造成影响;并且水力特性和河道水温也会对此造成影响。

近些年,我国对内地多条河流进行了整治。为了改善国内淡水河的质量,减低其污染度,明显提高了河道特性[6]。本文以将乐县南部的池湖溪河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河道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形状、颜色和分布等特征,对于我国微塑料污染研究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对池湖溪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手段

2.1 采样点与河道工况

治理河道为池湖溪,流域主要呈现为树枝状,位处将乐县南部,始自明溪和将乐相交处的铁岭,流向自西向北,途径将乐县南口镇、白莲镇。河道坡降平均7.8‰,主河道长39 km,流域面积388 km2。本次研究根据河道不同部位的特征不同,选取10个采样点。没有经过河道治理的上游选一个采样点Q1,下游布置3个采样点(Q8~Q10),剩下的采样点根据河道的治理方案进行布置,Q2~Q7布置于截污纳管、驳岸处理工程段。

2.2 样品采集

试验采样时间为2021年6月,研究的地理坐标覆盖范围是池湖溪,为金溪的一级支流,E117°18′23″-E117°24′20″,N26°27′3″-N26°39′31″。利用不锈钢铲子在河道两岸进行采样,采样要求随机均匀,取深度约为0~2 cm的沉积物作为试验样品,并借助GPS定位系统对采样精准定位和记录。用铝箔密封袋在每处站点装取5 kg沉积物作为样品,密封标号后快速送往实验室,保存温度设置在4℃以下。

2.3 样品预处理

试验前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浮选处理液选用H2O2和NaCl相结合。样品处理后,分别装在不同容器中,覆盖铝箔,在干燥箱中放置24 h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设为60℃。待样品水分挥发完全,将其均匀混合在一起,并过5 mm的不锈钢筛子,称取100 g过筛后的样品,设置平行样3组,向其中加入饱和的NaCl溶液,加入后搅拌2 min,保证混合均匀,之后再盖上铝箔放置一天,采用尼龙膜将上清液过滤掉,尼龙膜孔径0.4 μm。过滤后,把饱和氯化钠溶液再次加入到剩余的沉积物当中,之后继续过滤上清液,重复此过程两次,这是为了在更大限度上取出微塑料[7]。结束浮选后,把尼龙膜上的过滤物完整地放到烧杯里,倒入H2O2溶液(质量分数为30%),放进80 r/min、65℃的摇床中摇晃震荡一天,让其充分消解。再次用同样规格的尼龙膜对消解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完成过滤后,把尼龙膜放到干燥洁净的温室中进行培养,这个过程要保持平稳又要迅速,干燥之后开始观察和处理尼龙膜上的微塑料。

为了防止实验人员受到塑料污染的伤害,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都要穿好专用实验服;并且用超纯水清洗试验会用到的容器和仪器,使用尼龙膜(0.4 μm)对试验中使用的溶液进行过滤,未发现微塑料出现在一起进行实验的对照组中。

2.4 观察与分析成分

观察微塑料时,借助解剖针、无齿镊子以及电子显微镜等工具,同时进行拍照。按照照片中呈现的物体特征,如光滑度、透明度、表面结构、形状和颜色等,把可疑的微塑料挑选出来,并按形状和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准备好干净的尼龙膜,将挑选出的微塑料放置上面,借助光谱仪来准确鉴定出塑料的成分。鉴定过程中选用透射模式,会得出其官能团表征和组成成分,把图谱放入到图库里进行比对,若相似度在70%以上,则认定鉴定成功。依据最后的鉴定结果,对微塑料的成分、颜色等特征进行确定。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分析微塑料的颜色

对池湖溪河道沉积物中微塑料的颜色进行分析后发现,微塑料的颜色从少到多分别为:绿色(2%)、红色(5%)、黑色(5%)、蓝色(5%)、无色(11%)、黄色(32%)和白色(35%),以及其余没有办法正确描述的颜色(5%)。以上的占比百分数均是通过数量占比确定的,其中黄色和白色微塑料的数量最多,占比总和67%;绿色最少,仅有2%。微塑料颜色分布特征因其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进入自然环境后的微塑料,受环境因素影响,颜色也会发生变化。通常来说,当黄色微塑料的数量较多、占比数大时,可侧面表明在沉积物中该种微塑料的存在时间较为久远。表1为各采样处的微塑料颜色分布。

3.2 分析微塑料的形状

对河道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形状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汇总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形状占比从低到高依次为泡沫状(4%)、颗粒状(5%)、碎片状(6%)、薄膜状(24%)、纤维状(61%),其中薄膜状和纤维状微塑料的含量远远大于其他形状,纤维状和薄膜状微塑料丰度远高于其他形状。本次试验中所得的微塑料呈现出卷转或线状,韧性强,不容易发生断裂,更有可能是衣物纤维通过污水处理系统或污水管网直接排入河道。

3.3 分析微塑料的粒径

对池湖溪河道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粒径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汇总见表3。从表3可见,汾河太原城区段微塑料粒径的整体分布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3 000~<5 000(3%)、2 000~<3 000(11%)、1 000~<2 000(23%)、500~<1 000(36%)、0~<500 μm(27%)。同时发现,微塑料在沉积物中,粒径越小含量越多,这一趋势与其他学者的结论相一致。

表1 各采样点的颜色分布

表2 各采样点的形状分布

表3 各采样点的粒径占比

3.4 分析微塑料的成分

表4为池湖溪河道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成分表。从表4可以看出,占比最多的成分是聚酯纤维和人造丝,分别为22%和23%,并且二者的颜色较为丰富,剩下的各类成分占比都比较少。同样从表4可知,微塑料来源主要为纺织物、装饰材料以及包装材料。表5为各取样点微塑料的成分分布。从表5中可以看出,河道各处微塑料成分有较大的差异。在Q1处,成分主要是聚酯纤维、聚丙烯等。微塑料成分在Q7、Q4处较为丰富,可能与周围环境和设施有关。

表4 微塑料用途、成分及占比

表5 微塑料成分在池湖溪河道各采样点中的分布

4 结 论

本文通过对池湖溪河道不同位置进行采样处理,分析其中微塑料的成分和各个特征,结论如下:

1) 在河道微塑料中,白色和黄色占比最多,达到67%,且黄色微塑料留存的时间较久。

2) 池湖溪河道微塑料在沉积物中,粒径越小含量越多,其中粒径小于1 000 μm的占比63%,这一趋势与其他学者的结论相一致。

3) 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占比14%;聚酯纤维占比22%,人造丝占比23%;且微塑料的来源主要为纺织物、装饰材料以及包装材料。

猜你喜欢

溪河尼龙沉积物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不同粒级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多元创造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及富集因素分析
尼龙空间
水库建设对河流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的影响:以澜沧江、怒江为例
尼龙新定义
四川省南充市长乐初中螺溪河
湖泊现代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作用及环境效应
钟力
美丽的泗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