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政治选择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2022 年全国高考乙卷文综试题为例

2022-10-17湖北胡来章广东邓伟军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6期
关键词:题肢选择题选项

湖北 胡来章 广东 邓伟军

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核心的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构建起了学科素养导向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推动着高考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变革。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框架发布以来,高考命题便呈现出明显的对学生核心素养考查的趋势。因为思想政治选择题的分值占思想政治学科试题总分值的近二分之一,所以要想在思想政治学科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重视选择题解题能力的培养。从高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这四个层面考查要求看,要培养选择题解题能力,就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一、知识素养——构建检索知识的通道

人有知识不一定有素养,但是有素养一定有知识。一般认为,知识是素养的载体,离开具体知识的支撑,核心素养的形成就会落空。研究2022 年高考全国乙卷思想政治试题不难发现,基于“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框架命制的选择题均由“材料+设问+题肢”组成,都包含三种变量,即情境材料、学科任务与学科内容。选择题对学科任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题肢上。正确题肢的设置,考查的是对必备知识的理解、拓展与推导;错误题肢的设置,指向考生在知识理解上的误区。而要过必备知识这一关,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常见的易错点进行归纳整理

高考选择题陷阱,有知识陷阱和思维陷阱之分。所谓知识陷阱,也就是命题人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在选项中巧妙、隐蔽地设置知识方面的干扰项来迷惑考生。核心素养下的测评仍然高度重视对学科内容的基础理解,只是更加注重知识的全面把握,即从碎片化的学科知识向系统性、整体性知识的掌握。

如2022 年全国乙卷文综第15 题、19 题、21 题与22 题都较为直接地考查了基础知识。15 题中选项①“积极财政政策”与选项④“紧缩性财政政策”属于易混知识点。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则相反,是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达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题干中“财政赤字率”以及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等信息表明,我国扩大财政支出,将更多的资金纳入直达范围,以便更好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因此上述举措属于积极财政政策,而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所以本题选A.①③。19 题选项③表述错误,阅读不是文化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与源泉,创新是文化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21 题选项④表述有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22 题选项③表述错误,认识发展的目的不在于不断创新原有观点,实践才是认识目的。

对易错的知识进行重复考查仍然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高频考点梳理相关知识,对相关知识误区进行总结。教师可以根据近十年的高考试题,统计出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将这些高频考点按照一定逻辑进行梳理,并对高频考点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同时还要对这些考点中的易错点进行筛选,分别以正确和错误的方式加以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考生就能打通检索知识的通道,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知识,在解题时做到明辨是非、去伪存真,避免落入“陷阱”。

2.对主干知识进行适度拓展提升

思想政治学科试卷特别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青睐和选择思维含量大、更有利于实现能力考查意图的概念性知识进行考查;有时还会引入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进行考查。

如2022 年全国乙卷文综第16 题中就考查了主干知识:基层群众自治和基层治理。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材中主要讲述了基层群众自治,而基层社会治理其他方面的知识教材鲜有涉及。仅仅依据教材有限的知识,考生难以对该题作出正确的选择。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基层群众自治”这一主干知识进行适度拓展提升,让考生明白:基层群众自治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而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还要让考生知道,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治理工程,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考生必须能够从主体上区分党的领导、政府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参与。本题中选项②“基层行政管理体制”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三长”联动机制,是社区治理实践的创新,不属于基层行政管理,故排除选项②,“三长”联动机制也没有丰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与居委会)的类型和职能,选项④也不能入选,故本题选B.①③。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中教师要对主干知识进行适度拓展,使学生既能纵向深挖,吃透概念,准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又能横向拓展、把握关联知识,与周围知识建立联系。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引入一些教材中没有的新知,尤其是当年时政热点、党的重要理论中出现的新名词。唯有如此学生的知识素养才会有效提升,在解答选择题时才能迅速、准确提取相关知识点,提升做题的速度及准确率。

3.对核心原理进行合理推导延伸

高考以核心素养为考查对象,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在整体理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国卷试题不仅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还注重对核心原理的创新应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创新与迁移能力。

如2022 年全国乙卷文综第20 题、21 题、23 题。20 题中选项①衡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21 题中选项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23 题中选项③发展个性、完善自我是青年的最高价值追求,这三个选项的表达教材都没有,是对教材核心原理的一种变式表达或推导延伸。以20 题中选项①为例,衡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问题教材中并未提到,但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材中与此有关内容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综合教材这两段论述,笔者认为实践才是衡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适应时代需求,推动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才是优秀传统文化,劳模精神不能成为衡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

教学中可以通过变更句子的条件,替换关键词等方式,对核心原理进行变式表达,还可以基于原有的核心原理对其进行推导、延伸,进行创新表达。这种对核心原理进行变式表达、推导的做法,既关注了知识联结点,培养了学生知识生成的能力,也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知识素养基础。

二、思维素养——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

思维素养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科能力还是学科核心素养,它们的基础都是思维。良好的思维素养能增强感悟明辨是非的能力、发展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2022 年全国乙卷思想政治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推理思维、分析综合思维等思维能力。那么,平时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呢?

1.改进教学方式,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它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高考思想政治选择题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着重考查思维的整体性、逻辑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分析综合能力。部分考生之所以在选择题上频频丢分,主要原因在于思维遇到了障碍。因此,从基础学科思维入手来探讨选择题,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并找到攻克选择题的“钥匙”,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2 年全国乙卷12 道思想政治选择题均在不同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17 题侧重考查分析综合思维能力。题干中《长江保护法》规定有两项内容,需要考生逐一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明确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在保护长江中的职责,第二部分则阐述了长江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责任。综合以上信息可以推断出上述规定明晰了各级政府的责任非权限,各级政府(国务院,省级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长江保护中的职责也并不相同;强调了各级政府在长江保护中的统筹协调,所以排除①②选③④。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是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研读文本中提高思维能力。在课前预习中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文本,研究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并列、因果、递进……,这样不仅能准确理解文本内涵,还能培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找出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对关键句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明确其具体内涵,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能力。二是课中开展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与问题探究,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启迪学生思考,达到训练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2.通过思维建模,提升思维品质

高考考查围绕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价值(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考查学生要达到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落实到试卷上就是要提高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思维的客观性、独立性、系统性、严谨性、辩证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等。思想政治学科的思维建模是通过抽象、概括和一般化,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转化为本质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高考文综思想政治选择题的思维建模,要引导学生对选择题题型特点进行归类,并总结出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以提升学生解答选择题的思维品质。

2022 年全国乙卷的12 道思想政治学科选择题涉及的题型主要有:组合型选择题(2022 年全国文综乙卷12 道思想政治选择题11 道为四选二组合型选择题)、理解说明类选择题(如15、16、17、18、20、21、22、23 题)、因果关系类选择题(如12、14、19 题)、传导类选择题(如13 题)。不同题型的选择题,特点不一样,解题方法也各不相同。

下面以组合型选择题为例说明我们该如何通过思维建模,提升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题型特点、方法指导与规律总结三个维度来进行思维建模。

(1)题型特点:此类题型中的四个备选项往往是由两个题肢组合而成,即四选二组合,试题具有考查的知识点多、容量大、综合性强等特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的有效手段。

(2)方法指导:

方法一、范围缩小法。第一步,认真审读试题的题干和题肢,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最熟悉的观点入手,确定一个明显错误的题肢或者明显正确的题肢,将含有错误题肢的选项排除或把包含正确题肢的选项留下,以缩小范围,确定两个备选项;第二步,对其余题肢(备选项中剩下两个相异题肢)进行比较,剩下的相异的两个题肢要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进而选出符合题意且观点正确的选项。如12 题题干中“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强调的是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而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据此我们可以确定题肢②不对。那么包含题肢②的选项C.②③与D.②④就不能入选。这样范围就缩小到选项A 与B,A 与B 中都包含有题肢①,则该题肢正确,剩下就在题肢③与题肢④间进行选择,题肢④中“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在题干中缺乏信息支撑,且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已经实现自给自足,题肢④不能入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①③。再比如15 题题肢①与题肢④不可能同时入选的,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我们可以确定选①排除④,含①题肢的可能入选,含④题肢的不能入选,很快就能选出正确答案A.①③。

方法二、归类排除法。四个题肢中如果有两个题肢表达的意思相同或相近,这两个题肢可归为一类,要么都选,要么都不选。

(3)规律总结:做思想政治学科选择题要做到“三审”:一审材料——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材料信息;二审设问——准确把握选择的特定要求与方向;三审题肢——排除错误,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无论什么样题型的选择题做题时都有一个共性要求:“以干定肢”即我们选择的正确题肢必须是题干中有材料信息支撑、题肢符合设问角度、题肢观点本身表述正确,三者缺一不可。

3.培养高阶思维,识别“思维陷阱”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它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词之一,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机制”和“结晶”。“结晶”指向成果,是高阶思维的名词形式;“机制”指向过程,是高阶思维的动词形式,也就是说,是其自身造就和成就了它自身。高阶思维在选择题中就落实到题肢的“思维陷阱”上。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每年的高考思想政治试题都会有几道思维含量高、难度较大的选择题。

思想政治学科选择题常见的“思维陷阱”有:①混淆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如12 题中的设问“为了”与14 题的设问“目的”考查的就是“主观目的”(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等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题肢是客观结果的就不能入选;②混淆应然与实然,如18 题中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目前并未实现,而题肢④却用“实现了”这种实然的表达,所以不能入选;③混淆或然与必然。如传导类型的13 题,题肢中上下环节之间必须是必然关系,不能是或然关系;④混淆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如21 题题肢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22 题题肢①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正确指导人实践;23 题题肢②青年只有不断更新价值观念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这三个题肢考查的都是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表现为:非它不可,有它未必可。21 题题肢③“扬弃”是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必要条件,本身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22 题题肢①表述错误,认识的不断变化并不是正确指导实践的必要条件,正确指导实践的意识必须是正确的意识。23 题题肢②也是错误的,不断更新价值观念并非是青年获得实践成功的必要条件,应改为青年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此外还有混淆种属关系(以偏概全),夸大其词等“思维陷阱”。

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对上述每一类思维陷阱进行逐条解析,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那么学生的高阶思维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在做题时就能识别思维误区、跨越思维陷阱。

此外,要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能力还需要培养信息素养、方法素养等学科素养。这里由于篇幅限制就不再展开。

综上所述,今后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命题将更加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六个下功夫”,以《评价体系》为引领,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富考查内容,推动考查形式创新,更好地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奠定支撑终身发展的坚实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为此,要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就需要从核心素养这一根本入手,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具体到选择题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思维素养、方法素养、信息素养等各种必备的学科素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当然素养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久久为功。

猜你喜欢

题肢选择题选项
初中道德与法治单项选择题解法指导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目标导向法解答高考思想政治选择题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