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痛风石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10-17陈龙凤肖宇陶娜

医疗装备 2022年18期
关键词:高尿酸结晶检出率

陈龙凤,肖宇,陶娜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000)

痛风是一类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患者体内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四肢关节内所致,可使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且常并发肾

完成相关扫描和检查,可使患者病灶出现特异强化现象,继而利于医师准确区分受检人员正常组织,可充分反映冠状动脉血管走形、数量及解剖结构;然后对获得的增强扫描后薄层图像进行三维表面遮盖成像、矢状位、冠状位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三维成像,不仅可实现对冠状动脉主干支的清晰成像,还可更加直观地显示细小动脉分支,包括对角支、后室间支等,进而可获得完整、清晰的冠脉解剖形态图像,实现对管腔是否狭窄、管腔狭窄程度的有效判断,最终可有效检出受检人员是否存在CHD[7]。

综上所述,DS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其检查结果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可实现对CHD的早期准确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疑似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6~68岁,平均(52.32±5.61)岁;病程3~60个月,平均(31.52±3.25)个月;体质量指数21.85~29.12 kg/m2,平均(25.48±1.22)kg/m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或关节活动障碍等;经X线检查可见不对称关节内肿胀;情绪稳定、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年龄<18岁;妊娠期或备孕女性;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DSCT检查: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DSCT扫描仪(型号SOMATOM Definition);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先对双膝、双踝关节及双足进行DSCT痛风石检查,然后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为俯卧位,继续扫描双肘关节、腕关节、双手;设置A球管电压为140 kV,有效电流为70 mAs,B球管电压为70 kV,有效电流为300 mAs,螺距为0.7,球管旋转时间为0.5 s/圈;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并使用双能量痛风软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处理,生成有无尿酸盐结晶的彩色标记图。

2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检验医师分析影像学资料,并商议得出最终诊断结果;将所得的彩色标记图与原始平扫片比较,将患者关节或周围滑膜、肌腱及韧带等处出现的绿色标记物均视为尿酸盐结晶阳性,否则视为阴性;将皮肤、指甲处出现的绿色标记物视为伪影,将尿酸盐结晶阳性患者诊断为痛风;患者骨皮质呈囊状、穿凿样、虫蚀样改变,骨质表面硬化或边缘突出,诊断为骨质破坏。

1.3 评价指标

患者行DSCT痛风石检查后1周,进行关节穿刺液或痛风石样本检查,并以该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SCT痛风石检查对痛风的诊断价值;比较有无高尿酸血症、无骨质破坏痛风患者的DSCT尿酸盐结晶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结果

关节滑液或痛风石样本检查结果显示,痛风患者84例,占比76.36%,非痛风患者26例,占比23.64%。26例非痛风患者接受后续检查的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例,骨关节炎患者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患者2例。

2.2 DSCT痛风石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比较

以关节滑液或痛风石样本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经Kappa一致性度量,DSCT痛风石检查结果与关节滑液或痛风石样本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76,P<0.001),见表1。

表1 DSCT痛风石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比较(例)

2.3 有、无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的DSCT尿酸盐结晶检出情况

有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DSCT尿酸盐结晶检出率与无高尿酸血症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有、无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的DSCT 尿酸盐结晶检出率比较[例(%)]

2.4 有、无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的DSCT尿酸盐结晶检出情况

有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DSCT尿酸盐结晶检出率与无骨质破坏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有、无骨质破坏痛风患者的DSCT 尿酸盐结晶检出率比较[例(%)]

3 讨论

大多数痛风是由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临床诊断痛风常依据典型的急性发作性单关节炎,结合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表现,可初步考虑为痛风,再结合X线、CT等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可实现临床准确诊断[1]。但相关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痛风患者在发作期都会有血尿酸升高的表现,且部分患者出现的尿酸盐沉积难以被常规影像发现,对这类不典型痛风患者,诊断较为困难[4]。

现阶段,临床通过抽取痛风患者受累关节的关节液进行偏正光显微镜检查,找到尿酸盐晶体,或在痛风石样本检查中发现尿酸盐晶体确诊痛风,但上述方法因具有创伤性和诸多禁忌,难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5]。因此,亟需寻找一种简便、无创、准确度较高的检查手段。与传统CT相比,DSCT在扫描速度、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方面均具有更大的突破,其采集速度、质量和辐射剂量远优于单源CT,可更加细微地揭示疾病信息,逐渐被用于对痛风患者的影像学筛查中[6]。本研究结果显示,DSCT痛风石检查结果与关节滑液或痛风石样本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76,P<0.001);表明,DSCT痛风石检查可有效检出患者病变关节内的尿酸盐沉积,对诊断痛风有较高的准确度。分析其原因为,双源CT检查在运行过程中,其两个球管的电流、电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X线能量衰竭,可获取两组不同能量的数据;由于不同组织的能量不同,其能量衰减存在显著差异,故DSCT可得到组织特性图像,并可通过显示不同颜色来帮助医师区分组织,完成对组织成分的定性分析;在DSCT图像下,尿酸盐结晶呈绿色标记,钙质呈紫色,骨质结构呈白色,尿酸盐结晶较易与周围其他软组织进行区分,有助于医师快速发现病变部位。因此,采用DSCT痛风石检查诊断痛风的准确度及尿酸盐结晶检出率均较高,可为后续相关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7-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有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DSCT尿酸盐结晶检出率与无骨质破坏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DSCT尿酸盐结晶检出率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无论痛风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破坏和血尿酸升高,其尿酸盐结晶检出率并无差别,提示DSCT可实现对无高尿酸血症、无骨质破坏痛风的早期诊断,从而为临床诊断不典型痛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9]。

综上所述,DSCT痛风石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检查结果与关节穿刺液或痛风石样本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猜你喜欢

高尿酸结晶检出率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齐长城,人类智慧的结晶
适当添加单甘酯 合理调节棕榈油结晶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血清高尿酸在心血管疾病中有何意义
关于高尿酸血症你该知道的事
除了痛风高尿酸还有啥危害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你家的蜂蜜结晶了吗
蜂蜜结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