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贸试验区的山东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

2022-10-17赵延青李迎春

中国市场 2022年29期
关键词:临港试验区集群

赵延青,李迎春

(山东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4)

从国际经验看,凡是著名的港口城市都具备有竞争力的港口产业集群,如伦敦具有世界效率最高的航运服务业产业集群、鹿特丹具有全球知名的临港工业产业集群,临港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港口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山东港口资源丰富,逐步培育起规模效应显著的临港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顺应国家更高质量经济发展要求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形势,应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创新,为山东临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赋能。

1 山东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1 港口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逆势增长

依托港口一体化改革,山东港口在吞吐量、集装箱量、经济效益方面排在行业前列,竞争优势明显。从吞吐量看,2020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6.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91万标箱,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4位,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8.73亿吨,同比增长5.2%,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从业绩收入看,山东省港口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1.95亿元,同比增加30亿元,增长6.36%;实现利润总额64.59亿元,同比增加7.75亿元,增长13.63%;实现净利润44.7亿元,同比增加6.8亿元,增长18.1%。

1.2 临港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不断释放

山东依托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等,逐步培育起以临港工业制造业、航运物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建立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在沿海港口附近形成了规模效应显著、优势突出的家电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汽车、造船、高端海洋制造等临港工业制造业产业集群,并积极发展航运服务业,如港口物流业、中转集拼、融资租赁、保税维修、信息服务、航运经纪等产业,借助港口发展,推进港口经济圈产业转型升级并释放规模经济效应。

在集群规模上,山东加快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了一批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家电、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等产业集群,已形成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171个,其中千亿级产业集群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30个。青岛、烟台、明水、德州、临沂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济南信息技术、青岛轨道交通装备、烟台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淄博新型功能材料、临沂生物医药等7个优势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 国际国内形势

第一,从发展机遇看,国家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步伐加快,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空间。中国的产业开放领域已从工业、商业、建筑业开放为主,转变为工商产业、金融业、服务业、服务贸易全方位开放,各种投资限制逐步取消,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自2013年我国第一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推出以来,清单条目不断缩减,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如针对外商投资,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于2022年生效的RCEP协定,将使区域内技术、服务、资本和人才等要素资源流动更趋便利,带来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

第二,从面临挑战看,全球化逆流下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发生调整,各国着手构建更独立、更完整、更安全的产业链已成为趋势,发达国家加速推动产业回流,吸引发达国家投资特别是制造业利用外资难度不断加大。如美国实施减免税收等一系列政策,加速制造业向本国回流;日本在2020年4月提出改善供应链专项补贴,鼓励企业回迁日本;欧盟也推出一系列“欧洲工业复兴”的再工业化计划,以增强区域供应链。在引资难度加大和贸易摩擦加剧的国际经贸格局下,必然会影响临港产业规模壮大、价值链攀升、新兴产业培育等。

3 山东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临港产业规模有待扩大

作为沿海省份,山东自贸试验区依托沿海港口优势,在产业发展上不断探索创新,规模不断壮大,但在重要产业领域,仍缺乏规模大、品牌强的一流企业带动,难以对周边小企业产生分工、协作的强大带动作用。对比沿海先进省份的自贸试验区产业规模,山东自贸试验区在进出口额和吸引外资额上尚不具备比较优势。在进出口额上,山东自贸试验区排名靠后,2020年进出口额仅占上海、江苏、浙江的27%、52%、62%;在利用外资上,山东的20.13亿美元也与上海(80亿美元)、广东(79.36亿美元)相差甚远。见表1。

表1 2020年沿海主要省份自贸试验区的进出口额、吸引外资

3.2 主导产业结构层次低

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主导产业上存在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及产业能级活力不足的问题,产业体系仍以传统的商贸服务、加工制造、仓储物流为主。

在青岛自贸片区,从注册资金和企业数量看,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商贸服务、加工制造、航运物流等传统产业门类,企业数量占到青岛片区的70.3%,注册资金占到78.4%,而新兴的金融服务、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等规模较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自主创新力薄弱。在烟台自贸片区,也存在着产业大而不强、结构不优的问题,仅消费电子和汽车制造两大传统主导产业的产值就占烟台开发区60%左右,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虽势头强劲但支撑力不够。

3.3 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缓慢

自贸试验区在开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保税展示贸易和服务贸易等新产业新业态领域具备政策优势。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继续强调要大力发展进口创新、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提升贸易便利度。目前,山东在新产业新业态上均有所突破,但仍处于培育阶段,受制于产业基础尚未形成产业生态和竞争力优势,致使新产业的发展进程缓慢,经济效益弱。

3.4 产业链短制约集群效应释放

产业链长短直接影响产业规模层级,山东省产业集群存在产业链短、具备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问题,逐渐形成小规模、分散型的产业格局。作为山东“十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就面临着产业链条短、产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以半导体产业链为例,由上游支撑产业、中游制造产业和下游应用产业共同构成垂直化分工格局,山东代表性企业如富士康、浪潮、海信、歌尔、乐金约占山东集成电路进口市场的90%,但多数是从事代工和组装加工贸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关键核心领域缺失,产业链条短、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稳定性不强和延伸不足成为发展瓶颈。

3.5 港口航运服务及便利性有待提升

港口是临港产业的依托,港口服务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和发展壮大。国内外先进港口城市的临港服务业发展趋势表明,高附加值、高服务层次、高科技含量的临港金融业、临港中介业、临港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港口临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山东港口临港服务业主要以船舶靠泊服务、临港物流服务、海事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在航运增值服务上缺乏拓展,对其他临港产业发展带动力待加强。

4 山东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第一,坚持“全局统筹、因港制宜”。港口是临港产业的构成核心,港口发展会影响产业布局。山东应及时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全面推进全省港口一盘棋发展,优化配置岸线资源,统筹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形成层次清晰、优势互补、错位协同、各具特色的港口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坚持“传统升级、聚焦新业态”。山东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临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同时,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积极培育涉海高端服务业,扩大跨境电商产业、融资租赁、国际中转等新兴产业规模。

第三,坚持“延链补链、塑产业生态”。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在延长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上下工夫,大力支持配套企业发展,不断提高产业本地配套率。同时,要在优化要素保障上下工夫,强化部门联动,提升保障能力,为临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5 山东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建议

5.1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促产业升级

第一,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当前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趋势。山东自贸试验区应全力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如在“产业+金融”上推动融资租赁、舱单质押等业务发展;在“产业+物流”上打通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物流大通道;在“产业+科技”上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第二,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要充分释放“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以“链主型”企业为核心,每个行业建设或对接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上下游企业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行业数据的采集、汇聚、分析、共享等,优化企业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研发设计等环节,实现产业资源高效配置。

第三,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山东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可通过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对重点产业企业数量、营业收入能力、区域配套率等形成整体把握,全面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从招商引资和技术攻关两方面发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5.2 积极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自贸试验区在开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保税展示贸易和服务贸易等新产业新业态领域具备优势,国家在新产业新业态上也强调要大力发展,推动贸易转型,提升贸易便利度。根据当前企业关注度最高的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可重点推进。一是针对跨境电商人才紧缺问题,自贸试验区可鼓励开展“企业内部培养+跨境电商平台培养+高校培养”建立良好的人才培育机制。二是简化出口申报流程,学习“郑州模式”,山东自贸试验区可推进对全省跨境电商业务开展区域“单一窗口”全覆盖,涵盖保税进口、特殊区域出口、直购进口、一般出口等全业务模式,提升海关科技化系统处理能力和监管智能化水平,提高通关速度。

5.3 优化配套政策赋能产业生态建设

第一,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是产业链稳固的关键,要重点奖励扶持创新型企业,自贸试验区在研发项目上可设立研发专项支持资金,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如支持和引进国内外大院大所,大力扶持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加大创业投资基金和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等。

第二,创新信贷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点,可探索“自贸区信用贷”模式,实现“纯信用贷款”,通过支持自贸区内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并将海关信用信息纳入小微企业征信系统,优化信贷评分标准,在产品贷款额度、利率、准入门槛、审批效率等方面进行突破,围绕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构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减少企业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

5.4 畅通港口流通体系扩大辐射范围

积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打通“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公路集疏运的比例约占70%,集装箱公路运输所占比例更大,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公路运输方面,优化公路网衔接,加强港口集疏运公路与沿线重要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城市新区的衔接,加强港口集疏运公路与省级对外高速通道网络的连通。

同时,积极建设区域性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山东自贸试验区可探索创新港口物流服务模式,完善港口“一站式”“一网通”等信息服务系统,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和内陆港建设,打造港口与海关、电子口岸、铁路、公路、水运等部门统一调度、统一配载、信息共享的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港口物流供应链相关方的信息互联互通,促进港口与上下游产业的有效衔接和业务协同。

猜你喜欢

临港试验区集群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临港集团成立百亿园区开发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