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诗词鉴赏教学的优化路径

2022-10-16任俊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诗词鉴赏教学优化核心素养

任俊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求学科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诗词鉴赏作为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模块,要从探索诗词灵魂、巧妙设计情境、渗透诗歌背景、分析艺术手法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优化。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诗词鉴赏 教学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古诗词的教学重点是对词句的解释,学生对诗词的学习也只停留在复读机式背诵和理解诗词含义的层面上,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对诗词之美的赏析,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初中古诗词的鉴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在传承古典诗词文化之美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诗歌更有生命力。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首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单向传播上,对于诗词的鉴赏和分析是相对刻板的,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研创新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死记硬背的压迫感下,并没有理解诗歌的内涵。其次,要培养诗歌鉴赏能力,需要学生有大量的诗词积累,但碍于沉重的课业负担,大多数学生没有精力积累大量诗词,导致学生鉴赏能力薄弱。第三,当前的古诗词学习仍然与考试直接挂钩,教师只讲解重要考点,使学生不会自主鉴赏诗词,很多学生缺乏鉴赏古诗词的兴趣,没有做到深入理解,更无法体会诗词中的灵魂所在。

二、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优化路径

1.探索诗词灵魂,延续诗词生命

诗歌中往往具备特殊的精神价值取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词句含义,而应带领同学们探索诗中蕴含的灵魂所在,感悟诗人在简短的话语背后流露出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传承文化精神,延续诗词生命,使诗词得以流传。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在民不聊生的秋天,狂风打破了他暂时安定的生活,作者通过描述糟糕的生活环境表达自己无可奈何的现状,奠定了力不从心的情感基调,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呼喊。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不能仅停留在杜甫对生活无依的感慨,而应体会到他饱受民间疾苦,博大宽广的济世情怀。在学习《过伶仃洋》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文天祥当时的遭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忧心国事的心情,并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体会到作者舍身取义的决心和果敢坚毅的民族气节。

诗歌中往往寄托着诗人独特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先说明古诗词的表面含义,然后再延伸哲理,教会学生从多角度感受诗歌背后的动人情感,探索诗词的灵魂所在,用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肃然起敬的济世豪情来升华学生的心灵,延续诗词生命。

2.巧妙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不足,要想有效解决传统语文课堂氛围僵硬、内容枯燥的问题,教师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情境教学法的优势逐渐凸显了出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例如在《使至塞上》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来打破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视频、图片、动画等多个维度,将书本所描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展示在学生眼前,王维仅用十字就将近处的烽烟和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漠描绘了出来,给学生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又比如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时,教师可将诗人描述的丰收之年的宁静景象,以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涧水畔之景色展示出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真切体验忽见柳暗花明的兴奋之感。

这样,通过教师的多种材料展示,促使学生充分感受作者所处的环境,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渗透诗歌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大多数诗歌年代久远,与现代生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的诗词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如果学生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和思维,很难体会古人的情感和胸怀。所以在学习诗词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述诗歌产生的历史环境、朝代兴衰背景以及诗人的仕途经历等。在特定的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體会到诗词中丰富的情感,如:忧国忧民、怀才不遇、送别愁思、羁旅之苦、思乡之愁等等。交代历史背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精准地抓住人诗歌精髓,更能增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拓宽知识面,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在《望岳》一诗中,杜甫通过对泰山气势磅礴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凌云壮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杜甫早期所处的朝代背景,正因为唐朝当时国力尚存,杜甫的境遇也相对顺遂,这一时期杜甫的诗词充满了壮志豪情,诗中借助泰山之雄伟,来表达自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怀。所以学生心中这一时期的杜甫意气风发,能够体会到杜甫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远大的抱负。但在随后的《春望》中,基调明显变得灰暗,一位忧国忧民的愁苦诗人颠沛流离。学生需要了解到,这一时期的唐朝饱受“安史之乱”的战乱之苦,导致杜甫颠沛流离,忧思成伤。诗中一方面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下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另一方面用“家书抵万金”表达对家人团聚的渴望。这些背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忧愁烦闷的情绪,更能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同一作者身处不同的时期,作品风格大不相同,用同一角度很难真正理解诗词传达的情感。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诗歌的历史背景,才能帮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看待人生,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怀。

4.分析艺术手法,掌握创作技巧

在诗词中,作者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来为诗歌增添色彩,探究让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这些特点值得探究和学习。教师通过分析诗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总结写作技巧,让学生体会古代诗词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实乃点睛之笔,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景比喻成梨花,句中无“雪”字,却将雪景描绘得活灵活现,能够让读者立刻体会到雪景意境,让整首诗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再比如陶渊明《饮酒》诗中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描述回归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表达诗人勇于摆脱礼教束缚和世俗偏见的态度,在回归质朴的状态中,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恰当的修辞方式和表现手法能为诗词增色添彩。在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这些写作技巧的教学是重中之重。通过学习诗词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欣赏诗词艺术之美的同时,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不断优化对古诗词鉴赏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自主鉴赏能力,在班级内形成自主学习、自主鉴赏的良好局面。同时教师要积累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诗词鉴赏教学优化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探析
巧用比较分析方法突破诗词鉴赏难题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