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补中益气汤对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10-16李勤慧杜赟

贵州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益气汤症候气虚

李勤慧 杜赟

(1.榆林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 榆林 719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陕西 咸阳 712000)

后循环缺血作为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20%,临床以眩晕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1]。经中医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中医“中风”“眩晕”的范畴,而“气虚血瘀”是该病最常见的证型,主要病理因素与痰热、痰浊有关,因此结合患者具体的病机特点辅以相应的中医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4]。对此,本研究选取40例中医最常见的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配合补中益气汤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中20例归为对照组,余下20例归为研究组。诊断标准:西医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5],中医参考《中医内科学》[6]有关标准开展诊断。最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纳入研究对象40例,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两组资料经对比提示有分组比较价值(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包括血压管理、血脂控制、血糖控制以及行为干预等。提供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与针刺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1)针刺治疗:选穴:百会神庭、晕听区双侧、太阳双侧、完骨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进针之前对各穴位开展按揉,将皮肤暴露之后予以消毒,经无菌一次性针灸针迅速进针,采用指切进针法进针,其中百会、神庭、晕听区用捻转手法平补平泻,由慢到快,捻转速度要求在200转/min以上持续3~5 min。完骨穴针刺入约1.2寸深施以泻法。余脂穴按照常规针刺手法,予以平补平泻。1天1次,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个月后进行随访。(2)中药予补中益气汤,药方组成:葛根30 g ,黄芪18 g ,炒党参、白术各12 g ,当归、陈皮、片姜黄各10 g,柴胡9 g ,甘草、升麻6 g。1天1剂,水煎,共取汁400 mL ,分早晚饭后服用,共20剂。观察指标见相关文献[7-9]。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20,例)

2.2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A、RVA、B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n=20,cm/s)

2.3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及UCLA眩晕得分比对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UCLA眩晕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及UCLA眩晕得分均降低,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及UCLA眩晕得分比对结果(分,n=20)

3 讨 论

后循环缺血是指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而眩晕为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包括纠正脑缺血、改善眩晕等,而在中医的认知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归属为“眩晕”范畴,针对其病因分析上,归为虚实夹杂,患者合并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并伴有邪害空窍,内犯于脑,同时肝胆失调所致肝病气逆,气血不足引起脑海空虚,精血不能上呈空窍[10]。

本研究选择针刺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5.00%,且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及UCLA眩晕得分均降低,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高出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补中益气汤可提高治疗效果,该研究结果与戴丽莉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为,采用针灸的方式可以对患者穴位产生刺激,具有活血通络,补肾益气的功效;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本次研究中结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辨证分型,于该方剂基础上加味组成最终方剂,由葛根、黄芪、炒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片姜黄、柴胡、甘草、升麻等多味药物组成,其中黄芪味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与炒党参合用具有血行畅通、补气扶正的功效;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活血祛瘀,均为佐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上述药物共奏活血通阳、行气化瘀的效果,最终改善患者病情,起到良好治疗作用。另外本研究发现,研究组LVA、RVA、BA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补中益气汤应用于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具有积极意义,其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脑部血液流动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益气汤症候气虚
更正说明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Network pharmacology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Huangqi(Astragalus Radix)and Jinyingzi(Rosae Laevigatae Fructus)in treating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