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强及《马文庄公文集选》考述
2022-10-15宣莉
宣 莉
(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马自强(1513—1578年),陕西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大荔墓志》第五章《马阁老墓志》载:“公姓马氏,名自强,字体乾,别号乾庵。陕之同州人。自其先世,居州城南之马坊头。有讳和卿者生克敬。克敬生驯,太学生,公高祖也。曾祖文。祖通,知博野、繁峙二县。父珍,宛平县丞。母李孺人。自曾祖而下,咸以公贵。”[1]891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乡试第一,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历任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经筵讲官、太子少保等。万历六年(1578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归家葬父,马自强经其举荐晋文渊阁大学士,由此入阁。马自强任礼部尚书处理宗藩事务时,“每藩府疏至,应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吏无所牟利”[2]3203。在任期间,关心民生,素有贤名,如五律《地震》5首,描述了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陕西、山西、河南一带地震对民众日常生活及心理的影响。时任翰林院检讨的马自强诗曰:“闻说禺疆事,吾将诉帝前。”[3]88
目前学界关于马自强的研究以梳理生平履历为主,如《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族文学史》《中国回族大辞典》等;论文多从地域及其家族角度概述马自强后辈生平事迹,如梁新奇的《家族建构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明清同州马氏家族的个案研究》、王成芳的《明清关西回族马氏家族作家考论》、杨大业的《明清回族进士考略八》等。针对《马文庄公文集选》的研究寥寥数笔,未见单篇文章论述。笔者异于以往针对文集文本的文学性研究,从文献学视角考辨马自强家世源流,研究《马文庄公文集选》版本源流、递藏、文献内容、价值等。
1 马自强家世考
马自强先祖为同州扶风人。据《同州马氏家传》记载,马自强始祖马和卿元末迁徙至同州马坊里,后世定居于此。
祖父马通,字致远,生卒年不详。“年十二补州庠生,入太学。”[4]456明成化年间,升博野县令。后丁忧,归,补繁峙县。繁峙县因地理环境、经济结构不重视教育。“通勤劝课,选社师训民间子弟,督胥习援书。”[4]457在任期间,关注民生。“会大雨没禾,他邑承风旨减报,通独诣抚台力争, 报全灾, 邑人感悦。”[4]158还为治下百姓“均徭赋,课农桑,缉奸暴”[5],“他邑民以不生繁峙为恨”[4]457。马通因病去世后,“囊无长物,榇发, 泣送者填溢衢路”[4]457。
父亲马珍,字廷聘,别号南野,生于成化己亥(1479年)十二月初七,卒于嘉靖丙寅(1566年)八月二十。据《马文庄公文集选》卷八《诰赠通议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先考南野公暨妣李淑人继妣张氏行状》载,马珍仁厚,少时见乞讨之人可怜形状,归家啼泣不止。升太学,每与海内诸士论及世事,慷慨忠诚溢于言表。后为宛平县令,“事至迎刃解之,僚长无弗重公者”[3]348,豁达,有善政。“后以阉竖因厂校关说不遂,诬免,文庄公迎养京邸。”[5]马自强建议上书自白,其父曰:“吾母春秋踰八,望九高矣。吾四兄者,三仕皆卒于官,一诸生且贡,又卒于家,高堂垂白,而菽水之奉仅托之儿子辈,吾何以官为哉?”[3]349马珍对马自强影响深远。
马珍育有4子,皆为朝廷官吏。据《同州马氏家传》载,兄弟4人手足情深,长兄马自勉因弟自强先逝,遂告病归。三子马自修,字叔允,七品散官。“当文庄公居日月之际, 伯季皆效职于外, 独叔允朝夕侍父。”[5]马自修在政界未有显著政绩,但在商界大有作为。韩爌《散官允菴马公墓志铭》载:“公先未冠,已释儒业,治农田,寻贩延商洛间,崎岖跋涉,家计浸裕。”[5]马自修以农为本,通过洛河,在鄜州、延安、商洛、同州进行谷物贩运贸易。“可以从中得出马氏家族并不是传统的世家大族,而是以农为本发展起来的。”[6]傅衣凌说:“山陕商人则靠着广大的农业地区为基础,以其地方资源丰富,先有农业上的积蓄,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地方商人。”[7]162马自修对家族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不可轻视。
生母李氏,生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十二月十四,卒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家为左辅望族,“幼习女红,不假师授。即烹饪裁制,无弗精者”[3]355。继母张氏,朝邑县杨村人,生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十月十七,卒于隆庆六年(1572年)。马自强有一姊,后适张拱极。马自强与妻李氏育有两子。《马自强传》曰:“公两子,怡、慥,并以文行能世。”[3]165学界已有关于马怡、马慥生平著述的考证研究,故不加赘述。
马氏家族自明朝逐渐成为同州望族,成员大多为官,颇有政绩。《关西马氏世行录》所收陈应芳《原序》载:“自其(马自强)大王父繁峙公,……多惠政,迨其父宛平公佐京邑,有治声。至两公后先所以为德于乡,又皆积累世。世称仁人长者,则其钟祥伟人,而长发于文庄先生也。”[5]马自强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
2 《马文庄公文集选》版本
《马文庄公集》在明清时期目录书中皆有著录。如明焦竑的《国史经籍志》、明祁承爜的《澹生堂藏书目》、清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清徐乾学的《传是楼书目》、清张廷玉的《明史·艺文志》、《(雍正)陕西通志》等。《马文庄公集》原为20卷,惜未完整传世。今所见《马文庄公文集选》15卷附《叙述》1卷乃其后人辑遗稿而成。据《中国古籍总目》所载,《马文庄公文集选》版本主要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关中马氏刻本(以下简称“万历本”),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关中马氏刻本(以下简称“道光本”),清同治九年(1870年)敦伦堂刻本(以下简称“同治本”)。
2.1 万历本
《马文庄公文集选》现存最早版本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刻本。版框19.8 cm×15.1 cm,上下单边,左右双边,半页10行,每行20字,白口,单黑鱼尾,版心有书名、卷次、页码。正文内容共计15卷附《叙述》1卷。开篇有《马文庄公文集选原序二首》,为时任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兵备副使王学谟所撰。序后为文集目录、马文庄公像、《像赞》和正文内容。所附《叙述》1卷有张四维撰《墓志铭》1篇、申时行撰《墓表》1篇、王锡爵撰《马自强传》1篇。书后有“关中门生盛讷”撰《马文庄公文集选原后序一首》。另有跋文1篇,共2页,每半页8行,每行15字,落款“万历甲寅春日中宪大夫知辰州府事诸子协谨识”。马协,字寅所,陕西同州人,马自强侄,明万历四十二年至万历四十七年(1614—1649年)任辰州知府。“偶检笥中尚有遗草未锓,惧久之逸去,于是与玺卿家弟共为裒益而重梓之。凡十五卷列为五帙,题曰《集选》。”[8]293-294跋文详细交待了马协重刻此本之始末。此本序、跋、正文版刻异于道光本和同治本,行文中如遇“上”“帝”“天子”“陛”“圣祖”“皇上”等有指代皇室等表尊崇地位的字词时前面空1个字符,以示敬仰。该本目前见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等。
2.2 道光本
《马文庄公文集选》通行版本为道光本。此本是道光丙午(1846年)马自强九世孙马福海、马耀声、马骏誉以朝坂后学李元春所存马自强诗文14卷为底本重刻,并由其十世孙核校。李元春的《重刻马文庄公集序》载:“少保马文庄公旧有集二十卷,见省志。予所存者诗文共十四卷,盖续刻也。……道光丙午谓予其族福海、耀声、骏誉三人者,谋重刻文庄集,索予所存为底本。”[9]书名页的版框内左列偏上印“九世孙福海耀声骏誉重刻”,左列偏下印“十世孙友龙校字”,右列偏上印“道光丙午”。正文上下单边,左右双边,半页9行,每行22字,白口,单黑鱼尾,版心有书名、卷次、页码,正文卷次与万历本同。有朝坂后学李元春撰序一《重刻马文庄公集序》,太仓门生王锡爵撰序二《原序一》,朝邑王学谟撰《原序二》。其后为马文庄公像、王锡爵撰《像赞》1篇、马有龙撰《马氏世阀记略》1篇、目录和正文。所附《叙述》1卷内容与万历本同。书后有盛讷《原后序》1首,马先登撰跋文1篇。《回族典藏全书》第62册和第63册影印收录之《马文庄公文集选》即为此版本(1)《回族典藏全书》第63册将《马文庄公文集选》卷十三“五言律”正文自《送晁叔泰请告归澶渊二首》到《除夕宿马道驿》共12首(其中包括两处一题多诗现象)与自《送刘别驾之左辅兼寄梁黄二郡侯》到《戴君八十受封》共6首(其中包括一处一题多诗现象)装帧次序颠倒,使用时应注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有藏。
2.3 同治本
北京大学藏《马文庄公文集选》15卷,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敦伦堂刻本。书名页版式同道光本,版框内左侧有“敦伦堂藏板”,右侧有“同治庚午镌”。马先登所作序一《马文庄公文集选重刻序》共5页,每半页8行,每行13字,无界行,白口,单黑鱼尾,文末有印章两枚,印文分别是“马先登印”“龙坊”(“龙坊”为马先登的号)。序二《马文庄公集选重刻序》为道光丙午(1846年)朝邑李元春所撰。《原序》两篇,后有《明史·马自强列传》、马文庄公像、《像赞》、目录和正文。正文行款为每半页10行,每行23字,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上下单边。《叙述》卷相较万历本、道光本新增泾阳魏学曾撰《行状》、太仓门生王锡爵撰《神道碑铭》。后附跋文、《后序》同道光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等有藏。另检索京都大学图书馆藏书获知,该校藏有《马文庄公文集选》同治本4册,版本开本27.8 cm×15.8 cm,版框18.5 cm×12.3 cm,左右双边,每半页10行,每行23字。
2.4 各本序跋之异同本
对比《马文庄公文集选》现存3种版本,序文、跋文方面增删较多,现整理如表1所示。道光本、同治本似以万历本为底本影印,且增删内容多集于序文、跋文,正文无太多变化。3种版本皆为家刻本,乃马自强后代据所存版本重刻。故考证马自强家世交游、分析马自强诗文成就时,应结合万历本、道光本、同治本序文,不应仅采用其中一个版本。
表1 万历本、道光本、同治本序跋增删一览表
3 《马文庄公文集选》思想内容及研究价值
3.1 思想内容
《马文庄公文集选》收录诗文数量众多,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经统计,同治本中,序文、行状、祭文、古诗、律诗等文体诗文共计261篇。
马自强的文章多为反映官场生活的应用类、应酬类文体。卷五“表”类所收6篇文章皆为夸饰文治教化、颂扬君恩的贺表。如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一月所作《元旦贺表》:“伏愿帝算绵长天庥滋至,体乾元之不息,德懋渊微,保泰运于已成,治崇悠久,兼皇王而有秩,斯祜轶今古而莫之与京。”[3]252此外,卷三“记”类文章以纪实和彰显功绩为主。卷六共收8篇奏疏,其中5篇为谢恩疏。与台阁体“颂圣德、歌太平”的行文风格不谋而合。
《马文庄公文集选》所收诗歌根据内容大致分为记事、怀古、送别、贺寿4类,其中送别诗为最,146首律诗中以送别友人为题材的有60首。诗歌除如《春日携同馆诸君赴孙文和汤饼之酌于城南郑宅和张子维韵》记日常宴游活动的唱和之作外,多偏于个人生活态度书写和情感抒发。如《余留滞潼关十日中吾饮余偏四门城楼留次作别》中“辞家东去思悠悠,咫尺重关滞晚秋”[3]119,“谈笑论文还武备,羡慕持宪迥风流”[3]119,展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
马自强诗歌炼字崇唐朝李杜之风,如《入栈有感太白蜀道难之作》中“艰危不可及,三叹谪仙诗”[8]246。多选用叠字、双声叠韵词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亦有唐诗风韵。如《同馆六人考绩承恩宴文和寓而文和独得赠妣封母为夫人又作和韵》:“辉辉藜阁三年最,奕奕萱闱入座高。”[3]98《立春日发保宁罗公书胡汝立郊饯席赋》:“白璧辉辉联地主,青丝袅袅簇春盘。”[3]107
3.2 研究价值
1) 对研究马自强生平及其著述具有重要意义。马自强作为明朝万历初年身居政治核心的官宦,史料多系统记载其仕途履历,且基本不出《明史》卷二一九《马自强传》所载。《马文庄公文集选》保存马自强诗文261余篇,部分作品可与《明史》传记互相佐证。马自强曾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出使蜀地,但具体事宜及行踪史料记载不详,而《马文庄公文集选》收录的《褒城道中》《正月十四日夜行中江道中》《上元段中江宴余宁国寺》《春寒中江盐亭道中作》等诗歌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出使情况,起到补充作用。除此之外,鲜有涉及马自强文学创作的文献资料。王锡爵序曰:“呜呼! 此吾先师马文庄公遗集也,先生生平于学问经术要为根蒂。……奏对之辞壮,碑表之辞典,记序之辞畅,投赠之词直,本之自正,气大积山晖泽,媚各阐玄,倪非颛颛学问所至也。”[9]可以看出马自强擅长各类文体写作。研究《马文庄公文集选》可深入了解马自强的生平,窥探其文学素养。
2) 有助于还原马自强交游情况,补充其家世资料。研读《马文庄公文集选》可大致确定马自强的两大交游群体。一为朝中官吏,如《送郭时望谏议使琉球》。郭时望,即郭汝霖,嘉靖癸丑进士,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奉诏出使琉球。诗中“遥知极目扶桑地,圣泽汪洋赖尔新”[3]105,既有对友人出使远国的担忧,又饱含祝愿。二为关中人士,如《送王顺阳序》,“余同年友王君,诸生时有名,用诗魁关中”[3]123,简要介绍友人文学造诣,从序文内容来看,二人感情真挚。《祭先考百日文》《杨孺人墓志铭》等丰富了马自强的生平资料,亦可作为研究马自强家世源流的补充史料。
4 余论
关于《马文庄公文集选》的成书时间,学界目前说法不一,且多从所见版本刊刻时间出发。一说道光年间,如朱昌平、吴建伟在《中国回族文学史》中提到,清道光年间,马自强九世孙和十世孙对存稿进行重新编订,整理得《重刻马文庄公文集选》15卷。一说同治年间,如杨大业在《明清回族进士考略》中提到,马自强十一世堂孙马先登在同治年间编纂修订为15卷。此两种说法未虑及万历本。
《马文庄公文集选》是据《马文庄公集》编辑而成。现存3种版本《马文庄公文集选》皆收录王锡爵、王学谟、盛讷序文各1篇,且都为《马文庄公集》原序,序文具体写作时间不明。王学谟,字子杨,嘉靖癸丑进士。《原序二》载:“乃者阅览《马文庄公集》,即发覆蒙不廓于此,曰:‘此余夙所长事者也。’盖自癸丑之附骥也,三十年于此,承服风闻,耳剽绪言。”[3]23“癸丑之附骥”即指王学谟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一事,可知此篇序文作于1583年前后,故《马文庄公集》至少于万历十一年(1583 年)已有初稿。盛讷,字敏叔,定远县人。《国榷》记载:“己卯翰林院编修盛讷为侍读。”[11]4443“十月壬戌朔,甲子。翰林院侍读盛讷为国子司业。”[11]4543《明实录类纂·职官任免卷》载:“(万历十一年四月)己卯,升翰林院编修盛讷为侍读,以九年秩满也。”[12]42王家屏撰《嘉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赠礼部尚书盛公讷神道碑》载:“癸未升侍读,请假奉母还里。踰年复职。丙戌春,再分校礼闱。其秋,充武举会试主考,当迁宫,谕以避父讳,就司经局洗马,管国子监司业事。”[13]534由此可知,盛讷任职翰林侍读时间为明万历十一年至万历十四年(1583—1586 年),故盛讷《序》当成文于此时间段。盛《序》载:“少保文庄公,业师马先生遗集凡二十卷……,士首受读,辄怆有感焉,……集既编次于长公次公,讷稍稍正豕亥。”[3]167可知,明万历十四年(1586 年)前,《马文庄公集》20卷已由马自强长子马怡和次子马慥编订并交付盛讷校勘审阅。综上,由《马文庄公集》内容辑选而成的《马文庄公文集选》成书时间应在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 年)。成书具体年份有待进一步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