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甘南牦牛产业提质增效关键环节之探析

2022-10-15王自科李积友马冬伍

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牦牛肉甘南牦牛

王自科,李积友,马冬伍

(1.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甘肃 兰州 730030; 2.沈阳市沈北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

甘南牦牛是青藏高原古老而原始的畜种之一,是甘肃特有地方遗传资源,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人工培育”,形成了能适应高寒严酷环境的优良特性。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甘南牦牛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其生产性能略高于西藏高山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大同牦牛及天祝白牦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甘南实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经营方式,把草场按牧户、联户进行承包,极大地激发了牧民生产积极性,牦牛的饲养量也逐渐上升。截至2020年,甘南州牦牛出栏29.54万头,占全省的78.5%,牦牛肉产量5.39万吨,牦牛奶产量9.94万吨。现存栏108.5万头,占全省牦牛存栏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玛曲、碌曲、夏河三县及合作、卓尼、临潭部分纯牧业乡。近20年来,由于草场退化、草畜失衡和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及近亲繁育,导致牦牛生产性能呈现出恶化的趋势,提升甘南牦牛生产性能,达到资源优化利用迫在眉睫。因此,本文通过对甘南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瓶颈等方面调研分析,针对产业提质增效,助力甘南藏区牧业经济发展提出新见解。

1 甘南牦牛产业现状

1.1 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产业兴则乡村兴。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甘南形成了以“牦牛繁育、犏牛繁育、犏雌牛养殖、牦牛育肥”四个产业带建设为重点,构建生态养殖区域板块。即4个产业带,如下图所示,该产业带覆盖了甘南大部分区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基础。

图 甘南牦牛生态养殖产业模式

1.2 品种保护和繁育改良

通过划定品种资源保护保种场、保护区开展本品种选育和纯种扩繁工作,组建甘南牦牛选育核心群68个7 580头,开展牦牛本品种选育。组建甘南牦牛种畜专业合作社21个,选育种公牛17 562头。在夏河、合作引进娟姗种公牛30头开展杂交改良,繁殖娟犏牛1 363头,完成人工授配母牦牛2 384头,通过杂交改良的娟犏牛年均产奶量提高351.3%,牛乳品质接近牦牛乳品质。引进半血野牦牛57头对本地牦牛进行复壮改良,显著改善生产性能,通过改良的牦牛比同龄牦牛体重增加52.4%,提升了养殖效益。

1.3 基础建设和壮大龙头

逐步完善养殖专业合作社水、电、路、棚等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备,新建圈舍、贮草棚及饲草料库房1.63万座,配套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池5 670 m3,购置设备和人工授精等器械128台套。建成华羚、燎原、雪顿等制品加工3家,建成安多、雪原、昌翔等牛肉加工企业11家,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牧户”发展模式。省级名牌产品9个,省级知名商标16个,干酪素知名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 甘南牦牛相关参数

2.1 甘南牦牛体重和体尺

甘南牦牛拥有强壮的体格和较发达的肌肉,在全天然放牧下,公牦牛48月龄体重不小于230 kg,体高116 cm,体斜长130 cm,胸围170 cm,管围18 cm;母牦牛48月龄体重不小于170 kg,体高111 cm,体斜长128 cm,胸围160 cm,管围16 cm。甘南牦牛成年牛(48月龄)体重体尺见表1。

表1 甘南牦牛成年(48月龄)牛体重和体尺

2.2 甘南牦牛屠宰性能

屠宰性能反映了家畜的产肉性能,在全天然放牧条件下,成年公牦牛屠宰率不低于49%,净肉率不低于39%,眼肌面积不小于38 cm2;母牦牛屠宰率不低于47%,净肉率不低于38%,眼肌面积不小于385 cm2。生产性能指标见表2。

表2 甘南牦牛成年牛屠宰性能

2.3 甘南牦牛肉营养成分

牦牛肉是甘南牦牛重要的畜产品之一,甘南牦牛食天然草,饮雪水,是真正的“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与本地黄牛肉相比,甘南牦牛肉具有较高的蛋白水平、较低的脂肪含量和丰富的氨基酸种类等特点(见表3)。甘南牦牛肉氨基酸评分为117.5,较同类产品平均数高4.9。肉中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含量分别比同类产品高13.8%、11.0%、10.8%,这使其具有更好的肉品风味,因此也是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高端食材。

表3 甘南牦牛肉与本地黄牛肉营养成分对比表

2.4 甘南牦牛乳营养成分

牦牛乳也是重要的畜产品之一,除了提供犊牛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之外,牦牛乳也是当地牧民提供了饮食来源之一。牦牛乳营养价值高,它的营养成分均高于本地黑白花牛乳(表4),常用于酸奶、曲拉和酥油等奶制品的制作。

表4 甘南牦牛乳与本地黑白花牛乳营养成分对比表

从体重体尺、营养成分来讲,甘南牦牛产品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也是甘南牧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产业发展瓶颈

虽然甘南在牦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与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3.1 品种退化严重

长期以来,受草场家庭承包和草原围栏的政策影响,牦牛饲养仍以家庭牧场自繁自养为主,忽视了种公牛的培育、调运和交流,近亲繁殖问题非常突出,导致品种退化严重,出现个体小、体重轻、抗病力弱、繁殖率低、死亡率高等群体衰退现象。与上世纪70 年代相比,牦牛个体产肉量、产奶量明显下降,牦牛胴体重110~130 kg,平均屠宰率不足50%,年产奶量不足500 kg。

3.2 饲养方式落后

受传统观念、民族习俗影响,农牧民“靠天养畜”生产方式尚未转变,难以摆脱“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以原始放牧、分散经营、一季出栏为主,基础设施简陋、繁育不科学、补饲不到位、出栏不及时,母牛及犊牛常因营养匮乏造成冬春季死亡率高,犊牛生长发育非常缓慢。牦牛出栏率仅为27%,繁殖成活率不足60%。畜群结构不合理,能繁母牛不足35%,大部分为两年1胎或三年2胎,产犊间隔时间长,农牧民生产效益低。

3.3 草畜矛盾突出

主产区天然草原承载能力有限,理论载畜量仅558万羊单位,并且海拔高、寒冷缺氧,枯草期长达6~7个月,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低,人工草地比例低,优质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品种少,饲草料组合搭配应用技术差,人工、半人工草场建设滞后,草场压力大、牦牛吃不饱的草畜矛盾较为突出,制约牦牛产业发展。据统计,甘南天然草场超载达17.3%以上,核心区域超载量超过40%,影响牦牛生长发育。

3.4 产业链条较短

牦牛肉、乳、毛加工企业仅25家,初级原料加工较多,深加工特色产品较少,附加值开发不够,多数企业没有养殖基地,原料紧缺。龙头企业与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户联结机制不紧密,产业链条断裂,出现“牦牛肉和牛乳出不去,企业加工原料紧缺”等产加销不畅问题。

4 对策及建议

4.1 做好品种保护和杂交改良

在甘南牦牛主产区建立保护区组建核心群,根据农业行业标准《甘南牦牛》(NY/T2829-2015)选育指标,通过选种选配、良种繁育等进行本品种选育,提高制种供种能力,建立甘南牦牛种质资源库。在核心区外引入半血野牦牛、大通牦牛、阿什旦牦牛等优良品种,采用人工授精或本交,复壮家牦牛, 提高产肉产奶性能。引入大通牦牛和阿什旦母牦牛,增加能繁母牛数量,改善现有牦牛畜群结构。引入娟姗牛、安格斯牛等品种或冻精,应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等技术,优化改良效果,筛选杂交组合,建设杂交改良示范基地,提高个体产肉、产奶性能,实现提质增效。

4.2 加快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

在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前提下,加强人工和半人工饲草地建设。组织实施好退牧还草、黄河水源补给和草原生态治理、草原鼠害防治等项目,推广划区轮牧,开展草原优质饲草“飞播”,提升草原草场生产能力。开展牧草、秸秆、谷物饲料、禾本植物、糟渣类副产品等饲料加工与调制,形成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农牧交错带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结合现代丝路寒旱肉牛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贮草棚和饲草调制棚。探索肥育期牦牛生产与饲料转化规律,饲草研发科学高效日粮配制技术,制定低成本高效牦牛短期育肥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方案,推行牦牛冬季有效补饲,实现精准配料和管理。在夏河试行“每户建30 m2草棚、40 m2生活用房、120 m2暖棚,种7 hm2人工牧草”养殖模式,推行繁育改良基地和冬春季抗灾保畜基地建设,减少草原承载量,提高牦牛生产水平。

4.3 优化畜群结构和牦牛产业布局

实施“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区种草、牧区补饲”为主的“农牧互补”战略,优化畜群结构,推广异地育肥,以玛曲、碌曲、合作、卓尼、夏河、迭部为主,按照养殖企业(合作社)良种扩繁+农牧户杂交利用+育肥场(农牧户)集中育肥+屠宰企业订单回收或乳品企业回收鲜奶模式,在每个县打造年出栏1万头以上绿色(有机)牦牛标准化绿色示范养殖基地。

4.4 推动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开发

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牧户建基地”的生产组织体系和“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推进由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建设养殖基地,鼓励现有屠宰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养殖合作社、农牧户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原料供给保障能力和生产加工能力。建设集牦牛活畜交易、畜产品综合展销、云平台、市场大数据于一体交易市场,组织龙头企业、产销协会和合作社与省外经销商产销对接。积极开发市场前景广、附加值高的牦牛肉、干酪素等牦牛产品。培育“甘味”牦牛品牌,生产有机“甘味”牦牛系列产品。

4.5 配套专项经费促进关键环节同步发展

设立重大专项资金支持甘南牦牛良种推广、种质资源保护、优质饲草基地和绿色养殖示范基地、动物防疫、冷链物流、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4.6 夯实科技支撑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优质饲草生产加工、牦牛高效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集聚现代畜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力量,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创新集成一批高效实用技术推广利用。发挥省、州、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优势,开展节本增效实用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提高农牧民饲养管理能力、合作社联结能力、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牦牛肉甘南牦牛
辐照剂量对风干牦牛肉中鲜味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去甘南》
跟着牦牛去巡山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