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化人:高师声乐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的实践与研究
2022-10-15海米拉古丽阿不都卡德尔
海米拉古丽·阿不都卡德尔
(新疆艺术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9)
一、明确声乐课程定位、教育教学内容与思政相融合
高师音乐学是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师资的,声乐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能力,对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在课程定位、教育教学内容等方面,要与思政理论课程一起协同育人,自觉扛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支撑学科培养目标。
(一)声乐课程定位与思政相融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声乐课程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怀国家和民族、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明确声乐课程的人文属性,转变对传统技能技巧课程的认知偏颇。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系列声乐作品的学习和表演,将爱国情怀,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声乐发声技巧,较好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情怀,树立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
(二)声乐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与思政相融
声乐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分为发声技能技巧和歌曲演唱的学习两大部分。学习歌曲演唱时,教学曲目的选择,不仅对学生声乐技能技巧的运用与掌握尤为重要,所学歌曲思想情感的表达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更有深远的影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适应形势需要,创作出大量鼓舞人心、深受欢迎的优秀红色音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时代记忆和精神密码,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①陈宝生.教育部启动“音乐党史”活动,唱响百年辉煌[EB/OL].北京: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2021-05-22).http://www.sizheng wang.cn/a/szzx_szyw/2105221867802,shtml
表1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分期与优秀声乐曲目举要
声乐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与思政相融的具体做法即以歌化人,赓续红色血脉。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声乐作品作为主线,贯穿在高师声乐课程三年或四年教学计划之中,进声乐课程教材、进声乐课程课堂,激励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用党史涵育青年学子,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奉献国家,扎根基层音乐教育教学岗位。
二、声乐课程教育教学与思政相融,情系心声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指出:“歌唱不仅表现优美的声音和高超的技巧,要充分了解词曲作家在创作他们的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状态和生活环境。因为任何声乐产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歌唱者应该用自己的理解,通过演唱把声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和词曲家的意图准确地表达出来。”①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第一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3-4.了解并掌握创作背后的人和事,情系心声,为达到用歌声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这也是声乐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的关键环节和具体措施。
(一)歌曲的人文背景、音乐特征讲解分析
讲解分析歌曲的人文背景、音乐特征是声乐课程教学的第一步。以歌曲《红梅赞》(选自歌剧《江姐》)为例。《红梅赞》是声乐课程中级程度(女声)的一首歌曲。歌剧《江姐》创作于1964年,由阎肃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歌剧以新中国成立前夕,重庆地下党和人民同国民党斗争,迎接重庆解放这一历史为背景,热情讴歌了以江雪琴为代表的革命烈士,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大义凛然、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红梅赞》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歌,为二段式结构。第一段旋律起伏跌宕、歌声嘹亮婉转,描写了三九严寒、冰天雪地,红梅昂首怒放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动人情景。五声音阶的旋律间以八度大跳音程,很好地揭示了江姐等共产党人既有女性的细腻温柔,又坚贞不屈的性格特征。第二段乐句缩小、节奏紧凑,给人以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强烈感受,好似那傲雪的红梅香溢四方,寓意着祖国的春天即将来临。
同时,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小说《红岩》,查阅阎肃等作家创作《红梅赞》主题歌时的故事等。
(二)观摩、欣赏《党的女儿》《沂蒙山》《长征》等党史经典名剧
谱例1 《红梅赞》
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要素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并成功演出了《江姐》《洪湖赤卫队》《珊瑚颂》《党的女儿》《长征》《沂蒙山》等多部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歌剧。这些歌剧中的主要唱段,如《党的女儿》中的《天边有颗闪亮的星》等,都是声乐课程中学生必唱的曲目。观摩、欣赏整部歌剧,既能引导学生全面审视学习整部歌剧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熟悉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唱段产生场景、人物关系等,又能使他们在学习演唱《天边有颗闪亮的星》等唱段时,更好地将以“田玉梅”为代表的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坚守信仰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入心入脑。
歌剧《党的女儿》②《党的女儿》由王云之、陈奎及任艺术总监,阎肃(执笔)、王俭、贺东久、王受远编剧,王祖皆、张卓娅、印青、王锡仁、季承、方天行作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于199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创排演出,是20世纪90年代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族经典歌剧之一。剧本,根据1958年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讲述了1935年在江西苏区杜鹃坡,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杜鹃坡一片白色恐怖的背景下,以田玉梅为代表的女共产党员,勇于斗争,视死如归,坚信共产主义必胜慷慨赴义的故事。
《天边有颗闪亮的星》唱段在歌剧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第三场(玉梅独唱、女声合唱),第二次是在第五场(领唱、重唱、混声合唱),第三次是在第六场(领唱、混声合唱)。作曲家在赣南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在高音区加了一个补充的上下句,音调也较原来有了一定的变化,从而使它表现得极为细腻、甜美和深情。歌曲中“咱们就跟着她的脚步走,走过黑夜是黎明”等,寓意跟着共产党走的坚定革命信念,坚信革命终会胜利。
谱例2 《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观摩、欣赏《党的女儿》等党史经典名剧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现场观摩之外,也可以通过视频录像资料进行学习。各个艺术种类之间都是相通的,也欣赏《闪闪的红星》《红梅赞》《红船启航》《井冈·井冈》等讴歌映照中国共产党百年丰功伟绩的舞剧等艺术,拓展艺术视野。
(三)“走出去、请进来”,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艺术来源于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真实场景是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的源泉和动力。声乐课程教师会同学院思政教育部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提升学生思政素养的同时,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的声乐作品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助推歌曲的情感表达。
“走出去”即直接体验,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有条件的学院,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到建党百年优秀声乐作品题材的发生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如赴浙江嘉兴南湖开展“红船精神”党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登临南湖红船等,体验词作家张士燮、乔羽,曲作家时乐濛老师创作的《南湖的船,党的摇篮》场景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你和人民心相连,心相连”“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你满载着神州大地,风雨雷电”“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
谱例3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请进来”即间接体验,邀请英雄人物及后人、词曲作家做报告。一是请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来到学校做报告或与师生座谈。如举办“致敬抗疫英雄,不负时代使命”抗疫英雄报告会,邀请当地抗疫英雄为同学们做专题报告,聆听英雄故事,学习抗疫精神。二是利用学术报告会,邀请词曲作家谈经典声乐作品的创作体会,邀请歌唱家介绍演唱经典声乐作品的经验和心得等。将报告者请进校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报告者的亲身经历,使学生们间接地感受生活经验。
声乐课程通过讲析、观赏、体验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歌曲作品,让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进头脑、进思想,由表及里,情由心生,从内心迸发出热爱之情。同时,以情促声,助推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能技巧。
谱例4 《我和我的祖国》
三、声乐课程艺术实践与思政相融,声情并茂
艺术实践是检验学生实际运用音乐基础知识、发声技能技巧及歌曲情感表达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二度创造”的一种方式,评价标准用通俗的话来说即“声情并茂”。声乐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其表演形式不仅有独唱,还有重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等。将思政教育和声乐课程多样化表演艺术实践相融合,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筑牢红色基因,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弘扬主旋律、服务社会大众。
谱例5 《歌唱祖国》
(一)举办师生同台演唱红色主题音乐会
举办音乐会是音乐专业学生舞台表演艺术实践活动常用的方式,是将声乐作品从感知、理解到实践表达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之一。在三年或四年的高师《声乐》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在“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等时间节点,举行师生同台演唱红色主题音乐会,精选建党百年四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声乐作品,采用独唱、重唱、表演唱等多种声乐表演形式,重温建党百年历史。
(二)组织编排音乐快闪等艺术实践活动
音乐快闪,是现代传媒技术和实景展示相结合,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等融为一体,具有广泛社会传播力的一种行为艺术,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在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国共和成立70 周年、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社会各界人士以《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声乐作品为题,用音乐快闪的形式,表达全国人民炽热的爱党爱国之情。
除了常规的音乐会外,还要与时俱进,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南湖的船,党的摇篮》《唱支山歌给党听》《清晰的记忆》《英雄赞歌》等赞颂建党百年、歌颂祖国的声乐作品为题,指导、组织学生编创并表演“音乐快闪”,开展艺术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置身于《南湖的船,党的摇篮》《清晰的记忆》《我爱你中国》等歌声营造的实景之中,从一场场青春快闪,一曲曲爱党、爱国赞歌中,感受心灵的震撼。
谱例6 《唱支山歌给党听》
声乐课程用音乐旋律和文学语言教授学生用歌声来塑造艺术形象,它相比器乐等音乐表演形式更容易直接唤起人们心中某种思想情感,启迪心灵。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是声乐课程教育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在高师声乐课程教育教学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探索、研究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运用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支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学科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