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肠造口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10-15严冬钰周景秀杜归丽
严冬钰 周景秀 杜归丽
525000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广东茂名
小儿肠造口术作为小儿外科常用术式,多用于腹腔广泛感染、先天肛肠畸形、肠坏死合并休克等危重急腹症患儿的抢救,通过解除肠梗阻症状来通畅其肠道,避免患儿粪便进入远端结肠,造成梗阻及腔内感染问题[1]。通常情况下,患儿行肠造口手术后,需等待3~6 个月进行造口还纳术后,才可解除身体病理反应,而在等待手术期间,临床强调除落实院内护理,患儿在院外同样需家属协助来做好造口干预措施,保证后期手术治疗进程的有序展开。但有大量研究指出,患儿住院期间家属过度依赖医护人员,缺乏病症相关护理知识及学习主动性,致使家属在居家护理时对患儿病症和手术情况了解较少,不仅会降低患儿的护理效果,还会增加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预后[2-3]。基于此,临床强调需重视患儿家属护理方法的培训工作,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遵循共同维护患儿健康的护理准则,提高家属对参与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肠造口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1月于茂名市妇幼保健院行肠造口手术治疗的62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1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9 例;年龄5 d~5 个月,平均(2.36±0.65)个月;造口原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5 例,小肠多发性肠穿孔9例,先天性肛门闭锁3 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4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6 例;年龄2 d~6 个月,平均(2.40±0.61)岁;造口原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3 例,小肠多发性肠穿孔6 例,胎粪性肠梗阻8 例,先天性肛门闭锁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具备肠造口手术指征,术后病情稳定者;②父母作为患儿主要照顾者;③家属均能和医务人员保持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并发症者;家属对研究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较差者。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向家属讲解患儿开放造口后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病情变化监测工作,出院后每周定期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儿恢复情况,同时通过健康指导帮助家属纠正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①成立干预小组:护理小组成员主要由造口专科护士、责任护士及患儿家属组成,以肠造口相关知识作为培训重点来强化组内成员学习,并全面评估患儿病情、心理状态、家属病症认知程度,结合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并强调家属参与患儿护理的重要性,与医护人员一同制定患儿护理计划。②造口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护理人员以视频、示范性讲解等方式指导患儿家属掌握造口皮肤护理、造口袋裁剪、安装及更换的正确方法。其中,指导家属掌握造口周围皮肤护理,裁剪造口袋时,根据患儿造口大小及伤口情况进行,造口袋安装前,需对造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无菌消毒,维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之后利用3M 透明敷料进行造口袋固定,在保护患儿隐私的前提下完成造口袋更换;告知家属对患儿造口旁伤口、血运、排便情况进行监测的重要性,加大监测力度,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采取有效处理;患儿睡觉时,注意调整睡姿,应尽量侧向健康一侧,避免伤口受粪便渗漏影响出现污染;指导家属怀抱婴儿的正确姿势,避免造口袋部位打折,导致造口袋渗漏及松脱。婴儿造口位置经常在空肠及回肠,造口排便多为稀便,造口袋容易渗漏及松脱,极易造成造口周围皮肤炎症,故在造口护理时应用3M 液体敷料喷雾保护周围皮肤,造口周围常规使用防漏膏,有效防止造口袋渗漏。指导家属掌握基础护理操作,造口术后1~2 d 开放造口,明确造口肠管理想高度应与皮肤有1~2 cm 的间距,确认造口肠管黏膜颜色粉红、造口呈圆形。护理人员通过现场指导帮助家属明确造口处血运,排出物量、颜色及气味,肠胀气表现等,并告知家属对应的护理技巧,强调饮食指导的重要性,需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科学安排饮食,禁止食用产气食物,如土豆泥、鸡蛋等;与此同时,新生儿造口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及父母共同参与,早期可由护士负责,并指导患儿家属明确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后期可由家属负责,护士在旁指导,直至家属操作熟练为止[4-5]。③并发症防护指导:做好造口处相关防护工作,包括造口高度、排便管理、预防性应用皮肤保护品(水胶体辅料可有效避免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局部清洁等。同时指导家属明确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如造口缺血首发症状是术口苍白、水肿,并出现缺血性梗死;造口回缩问题可见造口开口平齐或较周围皮肤水平低;造口狭窄患儿多在肠道功能恢复后仍见排便困难症状,且发病机制复杂,腹壁通道的慢性感染、形成肉芽,造口肠管残端缺血、坏死等,均会导致其出现此类症状,临床需注意做好患儿造口扩张,必要时应重新安排手术。④出院后护理:患儿出院时,护理人员对其家属护理水平进行检测,如造口袋剪裁、更换、粘贴方式、皮肤护理等,护理人员了解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在微信群、QQ 群等网络平台上传肠造口护理知识,定期开展线上会议,为家属答疑解惑。此外,评估患儿出院时肠造口及周围皮肤状态,做好并发症防控指导。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周围皮炎、周围疝、肠液外漏及皮肤黏膜分离。②比较两组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情况:皮肤无变化为0度;皮肤红斑症状较轻为Ⅰ度;皮肤红斑症状明显,并出现炎性反应为Ⅱ度;皮肤水肿、凹陷为Ⅲ度;皮肤出血或溃疡问题严重为Ⅳ度。③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能力:采取医院自制的家属护理能力评估表进行评分,项目包括造口皮肤护理技能、造口袋更换、并发症防控及大便性质观察,分数0~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能力越强。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比较: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比较[n(%)]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能力比较:观察组家属造口皮肤护理技能、造口袋更换、并发症防控、大便性质观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能力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能力比较(±s,分)
组别n造口皮肤护理技能造口袋更换并发症防控大便性质观察观察组3179.65±6.9875.63±4.2285.42±4.6690.05±2.15对照组3170.12±4.3360.52±3.3475.12±5.4478.14±4.65 t 6.338.446.398.92 P<0.05<0.05<0.05<0.05
讨 论
本研究针对观察组行肠造口手术治疗的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属护理能力、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证实此种护理方式的可行性较高。分析其原因:通过成立干预小组,可利用多种方式提高家属对患儿重视的程度;强化家属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培训,指导其掌握造口袋粘贴方法,防止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感染;出院前做好家属技能考核工作,包括体征观察、造口皮肤护理措施、相关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患儿院后延续性护理,并定期随访、加强护患沟通,实时了解患儿院后护理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提高护理效果[7]。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肠造口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既能有效提高家属护理水平,改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又能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