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菌群移植志愿者招募与管理路径的研究
2022-10-15冯泽会龚淑贤詹敏孟永贤
冯泽会 龚淑贤 詹敏 孟永贤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粪便菌群移植(fa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亦被称为粪菌治疗、粪便移植或肠道微生态移植,是将健康供体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的肠道内,以重建患者的肠道菌群,从而治疗肠道及肠道外疾病[1]。粪便菌群移植技术已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等多种菌群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和探索性研究,并被认为是近年的突破性医学进展[2]。FMT已成为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一种变革性治疗方法[3],提供的结果明显优于标准抗生素治疗的相关结果[4-5];FMT也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howel disease,IBD)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因为在该人群中CDI的发病率较高,具有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6-7]。许多报道[8-9]强调FMT在CDI治疗中的显著疗效,IBD合并感染第1次治愈率为80%,第2次输注后治愈率高达90%。IBD患者对FMT日益增长的兴趣和需求,迫切需要开展粪便菌群移植技术。由于国内提供FMT的机构数量有限,许多患者需长途跋涉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环境改变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治疗费用、生活成本等因素导致许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甚至有的患者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试图在家中“自己做”FMT。基于以上原因,我院参与相关机构的“冷冻粪便”银行工作,长期向患者提供满意的粪菌,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粪便捐赠志愿者招募、管理流程。现将粪便菌群移植志愿者招募、筛查、注册、管理经验报告如下。
1 方法
1.1志愿者的招募 选择离医院10公里以内的2所大学中的5 76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招募对象,征得校方同意后在每所学校内行为期2 d的宣传,宣传人员:粪便菌群移植专业团队中1名医生、2名护士;宣传方式:现场咨询+发放宣传册;宣传内容:粪便菌群移植目的、志愿者招募方法、准志愿者管理办法;资料收集方法:由班级辅导员将设置问题的问卷二维码发放至班级群,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填写问卷。
1.2志愿者的筛查
1.2.1纳入标准 (1)年龄6~24岁[10]。(2)生理因素 :具有良好的遗传背景 (如家族成员长寿),具有长期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智力状态,饮食结构、睡眠状态、日常活动、机体锻炼正常,并且具有规律的排便习惯 。(3)无心理疾患。(4)无疾病史、用药史。
1.2.2筛查方法
1.2.2.1心理疾患排除 以问卷星的形式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指导大学生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以排除心理疾患[11-12]。
1.2.2.2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疾患的排除 以问卷星形式向已排除心理疾患的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疾病史、家族疾病史,以排除遗传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癌症、慢性疾病等。
1.2.2.3潜在的可传播疾病的血液学和粪便检查[13]排除心理、疾病因素后的志愿者进行血液学和粪便检查,见表1。
表1 志愿者潜在的可传播疾病的血液学和粪便检查
1.2.2.4面试筛查 通过筛查后的潜在捐赠者进入综合评估和访谈阶段,该小组由胃肠病学、传染病学、微生物学、医院伦理学4位专家组成,评估、访谈的内容包括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再次对供体纳入标准的评估。通过者双方签署知情同意书、承诺书以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准志愿者档案,纳入志愿者团队。
1.3准志愿者的管理 为了保障粪菌质量、确保志愿者能自觉遵守承诺、保持健康体魄,每3位志愿者配备1名管理员,捐赠期间通过微信群完成每天运动打卡、上报健康信息,随时报告任何临时症状、每次捐赠时行粪便相关检查并记录、保存检查结果,每2个月重新体检1次。
1.3.1专业知识培训 为了使志愿者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提高其慎独精神。开展为期2 d的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粪便菌群移植专家共识及国内外研究新进展、我院修订的粪便菌群移植志愿者管理规章制度与流程;参观粪便菌群移植实验室、与粪便菌群移植标准患者沟通、交流。
1.3.2运动管理 为了使志愿者保持健康的体魄,要求志愿者每周至少进行5 d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 min以上(包括学校的各项运动),运动后在群内打卡告知运动项目、时间及相关运动图片。
1.3.3饮食管理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14]营养管理要求: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保障食物摄取的多样性,保证每天摄入:300~500 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50%;新鲜水果200~350 g,果汁不能代替鲜果;液态奶300 g;水摄取量≥1 500 mL;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一旦确定为患者的供者后禁食患者过敏性食物。
1.3.4作息管理 每日24∶00点前入睡;保证每日睡眠时间≥8 h。
1.4捐赠粪便当天有害因素排除 每次捐赠粪便时均需告知研究人员是否出现以下任何症状及相关风险因素并填写粪菌捐赠承诺书,以确保粪便质量[13]。(1)近期出现的胃肠道症状和体征,例如: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黄疸。(2)近期出现的疾病或一般表现:如发热、咳嗽、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3)自上次筛选以来,使用能够损伤肠道微生态的抗生素或其他药物。(4)有新的性伴侣或高风险性行为。(5)热带地区旅行/出国旅行、有人类血液接触史(叮咬、创伤、穿孔、纹身)。(6)4周内身边是否有人(包括儿童)出现腹泻(每天超过3次,稀便或水样便)。
2 结果
2.1问卷回收情况 在学校发放问卷后3个月内(2020年9月1日—12月31日)收到219份有效问卷。其中男72名、女147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69±1.25)岁,年级:大学一年级86名、二年级59名、三年级74名。
2.2筛查结果 219名志愿者最终有9名(4.11%)成为合格捐赠者。见表2。
表2 粪便菌群移植志愿者筛查结果
3 讨论
粪便菌群移植志愿者招募、捐赠者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具有挑战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从供体的选择开始,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筛选才能成为合格捐赠者。首先,供者的心理评估;其次,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疾患的排除;再次,实验室筛查,包括血清学、粪便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传染性病原体;最后,捐赠者在捐赠之前必须接受持续的监测和重新检测,才能成为合格的捐赠者。本次志愿者招募中志愿者合格率为4.11%,与其他FMT中心和捐赠者项目的研究结果[15-17]相似, Paramsothy等[15]报告,在澳大利亚116名FMT候选捐赠者队列中志愿者合格率为10%。在荷兰捐赠者粪便库的4年经验中,871名志愿者中只有16名(2%)最终被招募为捐赠者[16]。最后,在有记录以来报道的最大的FMT捐赠者队列中,Kassam等[17]发现,15 317名候选人中只有386名(3%)有资格成为捐赠者。
3.1多模式提高学生对粪便菌群移植技术的认知 尽管粪便菌群移植技术可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但粪菌的来源主要依靠捐赠者,而粪便菌群移植志愿者非同血液捐献志愿者,服务周期长,筛选流程复杂,需经过心理测试、疾病谱筛查、血液/粪便检查、面试等层层筛查;而准志愿者的饮食、生活习惯、作息、运动均有严格限制要求,且在捐献过程中仍需接受一系列检查。本次志愿者招募中219名大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了使更多人愿意参与粪便菌群移植志愿者活动,可以从以下4方面进行改进。(1)志愿者招募方面:应院校联合建立长期合作、发展机制。线下以医护人员进校园行短期现场讲解+咨询,线上以建立微信群、QQ群进行宣传,同时借助校方电子屏幕、校园广播等多媒体进行宣传,创建多模式、多渠道的宣传、招募模式,增加学生对粪菌移技术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2)志愿者激励机制方面:志愿者活动大多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灵需求,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美国或澳大利亚,补偿捐赠人(非器官人体材料)是允许的,Paramsothy等[15]报道,每捐赠1次可提供高达20澳元的财政报销。院校应充分考虑志愿者奉献的时间、精力成本,运用传统激励方式联合创造报酬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激励学生参与粪便菌群移植志愿者活动。(3)院方:根据志愿者转运粪便消耗的时间、粪便合格率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活动周期结束后发放志愿者合格证书,同时使其享受医院免挂号、绿色通道就诊等服务激励学生参与活动。(4)校方: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18],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粪便菌群移植志愿者活动中收获更多的认同感、增进志愿服务稳定性,达到“院-校-学生”三方持续共赢,保障粪菌捐赠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2制度与人文相结合,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在志愿者招募过程中需记录志愿者个人信息[19],而准捐赠志愿者则需要建立志愿者档案[20]。为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方便信息的采集、记录、查阅、检索、追踪管理,院方应高度重视志愿者档案管理,严格筛选志愿者档案管理员并设专人管理,妥善保管准捐赠志愿者签署的各种文件,如知情同意书[21]、志愿者管理要求、粪便捐赠要求等,保护志愿者隐私的同时促进双方相互监督,履行职责与义务,保证粪菌质量。同时,院方应完善志愿者权益保护机制,重视志愿者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加强对志愿者的学业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
3.3建立科学、标准的志愿者管理路径,形成“志愿者带动志愿者”的共建共治模式 标准的管理路径是实现目标依据。为了形成规范、稳定、持续的志愿服务,需要人员进行组织、协调、监管,保证制度落实的同时在志愿服务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FMT实施过程中培训是必要的。(1)临床医师培训:包括供体、受体筛选和FMT后患者管理。(2)志愿者招募培训:医疗机构可通过培训、现场观摩、健康讲座等模式让志愿者了解开展FMT技术的目的及意义而吸引志愿者。(3)志愿者培训:医院应对粪便留取、运送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管理路径、管理清单使用方法及目的进行培训,保障粪便捐赠过程安全、合规。本次调查中74名(33.79%)的大学生担心不能严格遵守志愿者管理要求而退出。为了减轻志愿者精神和心理负担,应设计志愿服务免责保护机制——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时除非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否则不对其服务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22]。建立科学、规范、标准的捐赠路径,对捐赠者实施同质化管理,做到捐赠过程中有制度保障安全、有管理清单确保标准流程、有途径解决疑问、有措施保证双方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保障粪菌供应的稳定性、连续性,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综上所述,建立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的志愿者招募与管理路径,科学、规范、专业的准志愿者管理机制,对促进粪便菌群移植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