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
2022-10-14徐雅竹谢梦雅张玲姐
徐雅竹 张 帆 谢梦雅 张玲姐 王 艳
1.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安徽蚌埠 233000;2.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安徽蚌埠 233000;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安徽蚌埠 233000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但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疾病之一。主要在育龄期影响女性,在中国,子宫肌瘤发病率为25%~30%,好发于30~50岁,且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1]。该疾病对全世界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成本具有深远的影响,虽然大多数患有肌瘤的女性无症状,但约有30%会出现严重症状,包括异常子宫出血、贫血、盆腔疼痛、背痛、尿频、便秘及不孕,并且需要干预。目前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局部生长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女性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的性激素分泌紊乱、正常肌层体细胞发生突变等有关[2]。可用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多孔腹腔镜、开腹、宫腔镜、经阴道或经脐单孔腹腔镜方式进行手术[3-4],腹腔镜手术作为最主要的手术方式,可以完成绝大多数的手术,且创伤较小[5-7]。但在子宫肌瘤粉碎方面存在争议[8-9],应用粉碎器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能会面临子宫肌瘤播散性种植的问题,同时因目前尚缺乏术前明确子宫平滑肌肉瘤诊断的方式,多孔腹腔镜手术可导致潜在的子宫恶性肿瘤细胞播散。随着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单孔腹腔镜可采用经脐或经阴道的方式,经单一孔道进行手术,不采用机械粉碎器的方法,用“削苹果”的方式将肌瘤切成一长条取出,切口更美观、创伤更小[10-13],其在临床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基于此,为进一步探讨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临床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方式提供些许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组(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61例、多孔组(行多孔腹腔镜手术患者)89例。单孔组年龄27~68岁,平均(45.44±7.79)岁;肌瘤直径1~10 cm,平均(4.73±2.27)cm。多孔组年龄 25~ 57岁,平均(41.48±6.27)岁;肌瘤直径3~10 cm,平均(5.87±1.77)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经检查确诊子宫肌瘤;月经量为平素月经量的两倍或以上,或经期延长伴继发性贫血,血红蛋白<80 g/L;子宫体积小于12孕周或子宫肌瘤剔除直径≤10 cm,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者,患有难以纠正的高血压或糖尿病者,腹腔内粘连较严重者,过于肥胖者(体重指数≥30 kg/m2)。
1.3 方法
单孔组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取平卧位,消毒后暴露下腹部手术野。在脐部进行切口,长约2 cm,逐层进腹,置入小号切口保护器,将乳胶手套与切口保护器组合,形成自制PORTER,手套的手指处作为TROCAR放置部位,分别置入镜头及操作器械。在术中观察子宫、肌瘤大小与位置等情况,在单孔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将剥除的子宫肌瘤置入标本袋,以“削苹果式”将切除的肌瘤从脐部切口取出。冲洗盆、腹腔,检查有无出血,排出二氧化碳,棒球式缝合子宫,重建脐孔。
多孔组行多孔腹腔镜手术,患者取膀胱结石位,消毒后暴露下腹部手术野。在脐下进行切口,约10 mm,置入气腹针使气腹形成,10 mm Torcar穿刺成功后置入光源,并分别于左下腹、右下腹、耻骨联合上方,穿刺 10 mm Torcar、5 mm Torcar、5 mm Torcar,置入腔镜手术器械。在手术中注意观察子宫大小、肌瘤大小与位置等因素。在子宫体注入稀释后的垂体后叶激素6 U,单极切开子宫肌瘤包膜,用大抓钳将肌瘤剔除,并分离肌瘤周围的组织,置入肌瘤钻粉碎肌瘤后取出,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冲洗盆、腹腔,检查有无出血,排出二氧化碳,棒球式缝合子宫,并将穿刺孔缝合。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②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有无复发、月经是否正常、下腹是否疼痛及手术切口恢复情况,采用自制改良性生活质量问卷(prolapse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PISQ)评价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量表共6个维度,分别为性欲望、性兴奋、阴道润滑度、性高潮、性交痛及性满意度。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满分5分,共100分,<60分为性生活不满意,60~80分为性生活满意,81~100分为性生活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Cronbach’s α系数为0.85,本研究共发放问卷调查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③采用体象量表(body image scale,BIS)[14]评分,满分 10分,若切口越美观则分值越高;采用切口美观满意度(cosmetic score,CS)评分,满分为5分,若患者满意度越高则分值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单孔组与多孔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多孔组2例中转开腹。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孔组手术时间略少于多孔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少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x ± s)
2.2 两组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单孔组无复发,多孔组10例复发;单孔组术后诉下腹痛的患者略少于多孔组(P> 0.05);两组术后均有月经异常的患者,具体表现为月经量减少或增加或月经期紊乱;两组手术切口均恢复良好,两组均无切口疝发生。见表2。采用PISQ评价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单孔组总满意度高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2 两组术后6月随访比较[n(%)]
表3 两组性生活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术后BIS、CS评分比较
术后通过BIS、CS对患者切口美观度和满意度进行评分,单孔组BIS、CS评分均高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BIS、CS评分比较(分,x ± s)
3 讨论
目前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常规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也逐渐成熟,有报道证实在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单孔腹腔镜较多孔腹腔镜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15]。也有报道称,在治疗子宫肌瘤时经脐单孔腹腔镜比常规单孔腹腔镜出血量少、切口美观,符合微创理念及女性审美需求[16-18]。单孔腹腔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多孔组2例中转开腹,研究结果显示,单孔组与多孔组年龄、肌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由于术前检查考虑手术难度选择手术方式,多孔组肌瘤直径略大于单孔组。单孔腹腔镜手术通过脐部切口“削苹果式”剔除取出肌瘤,降低了肌瘤粉碎时扩散的风险,单个切孔也使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恢复更快,单孔组手术时间和实际住院时间均少于多孔组(P< 0.05),相比传统多孔腹腔镜三个切口来说,单孔腹腔镜避免了皮下气肿与血肿等,术中出血量更少。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且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或延期愈合,单孔组无脐疝发生,提示单孔腹腔镜并未降低手术安全性。术后随访中,单孔组无复发情况,多孔组有10例复发,可能与多孔组病例多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有关,其肌瘤小、位置较深,手术中没有剔除完全。两组患者主诉术后下腹疼痛与月经异常的情况差别不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胡芳等[19]研究显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疼痛等与生活质量基本恢复无明显相关性。单孔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多孔组,在BIS、CS评分方面,单孔组评分均高于多孔组,术后待脐部切口完全愈合,疤痕收缩隐藏在脐孔使美观度更高。单孔腹腔镜预后和术后生活质量更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更高,但其因手术器械的“筷子效应”和视野受限[20],单个切口易造成器械碰撞,手术难度更大,对医生的能力要求更高。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易产生选择偏倚和回忆偏倚,选取病例来自同一医院,资料有限,结果能否推广需进一步研究,且观察指标不够全面,如未分析手术费用,单孔腹腔镜手术作为新兴手术方式是否增加患者费用负担。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需更长期的术后随访进而研究其长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可行性,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多孔腹腔镜手术短,术后主诉不适症状差异不大,且出血量更少,术后切口更美观,患者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