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10-14汪锦丹邓良彬王楚杰王子可
汪锦丹,邓良彬,王楚杰,王子可
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130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多认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该病发生风险升高[1]。急性脑梗死患者患病初期多存在头痛、眩晕与恶心等症状,及早合理治疗是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的重要手段。阿替普酶的合理应用就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但单独用药需增加使用剂量与治疗周期才能获得可观疗效,长期用药极易增加患者临床治疗风险,因此可在阿替普酶用药基础上尝试考虑联合用药[2]。中药汤剂一直以来是治疗特定疾病安全性与疗效双高的方式,既往有学者将补阳还五汤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也得以保证[3]。故本研究主要就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替普酶具体效用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年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80例男女比例43∶37;年龄(57.33±6.10)岁;左侧基底节区梗死32例,右侧基底节区梗死29例,双侧侧脑室梗死1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45∶35;年龄(56.91±6.14)岁;左侧基底节区梗死34例,右侧基底节区梗死30例,双侧侧脑室梗死1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治指南[4]相关标准;②年龄≥18岁,基本可配合研究开展;③对实验室指标检测与调查表填写具有较好的积极性。
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脑部严重外伤疾病;②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③存在其他炎症疾病;④对本研究治疗药物存在严重过敏反应;⑤多器官功能异常;⑥合并其他心脑血管危重疾病;⑦临床统计资料缺失导致研究开展困难。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取用0.9mg/kg(<90mg),先静推10%,余液在1h内完成静脉输注完毕,本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其中阿替普酶药物选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等参数均与对照组无异,补阳还五汤药加减方组成为:黄芪、五指毛桃30g,川芎、桃仁20g,钩藤15g,归尾、赤芍、地龙、红花、桃仁、石斛、全蝎各10g,用药前对患者病症分型进行细致鉴别,针对言语困难者加用郁金与菖蒲治疗;针对肩关节活动困难或异常疼痛反应者加用独活治疗;针对存在便秘现象的患者加用大黄治疗;针对四肢肿胀、水肿的患者加用茯苓与桂枝治疗。结合患者自身疾病状态选择合理的中药饮片混水煎熬,取汁200mL温服,每天口服用药1次,连续治疗1个月。两组在用药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改变情况进行评估、记录,适当调整用药,并对不良征兆进行相应处理。
1.4 观察项目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5]并参考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估,显效:症状消失,评分减少≥90%;有效:症状改善,评分减少≥60%;无效:症状无改变或恶化,NIHSS评分增加或降低程度不足60%。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检测项目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白细胞计数(WBC),检测方法为:取受检对象晨间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液3mL,常规离心处理后应用血常规检查方法检测WBC,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在ALIFAX Test1血沉仪辅助下选用自然沉降法检测ESR。
(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内神经功能状态,以NIHSS评分为基准进行评价,量表评分项目共括12个,总分42分,最终评分为患者神经功能良好状态呈负相关。
(4)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风险性。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n(%)]
2.2 两组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CRP、ESR及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组神经功能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不良风险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风险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质量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预后结局较差。目前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多采用溶栓治疗,及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的改善有重要价值。阿替普酶是溶栓治疗常见药物,该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短期预后改善明显。但考虑到溶栓治疗通常受到时间窗限制,故整体的抗凝、抗炎效果存在局限性,患者远期预后较差[6]。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病”范畴,其发病机理在于气虚血瘀,其中气虚为病症之根本,而血瘀则参与了疾病的发生乃至进展,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应当以益气活血为主[7]。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选择常规溶栓治疗药物与中药汤剂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经治疗后症状与神经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好(P<0.05),表明联合用药可实现单独西药治疗时疗效的提升,对患者恢复时间的缩短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阿替普酶本身属于一类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静脉溶栓治疗药物,在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入患者机体后可激活纤溶酶原,其对血栓的溶解作用较好,且反应时间较短,患者经该药物治疗后脑梗死发病部位状态可得到有效改善,由病症引发的诸多不良症状也逐渐消除[8]。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主补精益元、运气行血之功效,川芎、赤芍、归尾均可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则可破结散瘀,地龙有通经活络之功效。全方共用下药物有互助之机理,主益气活血,故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急性脑梗死患者患病期间存在较为严重的机体炎性反应,炎性指标水平的改变不但能反应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还对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9]。本研究中观察组炎性指标检测结果较对照组更好(P<0.05),表明联合用药对机体炎性反应的调节有重要作用。补阳还五汤本身可通过益气活血来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进而帮助脑内血液中的自由基快速清除,阻碍炎性指标的过度分泌,降低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最终实现机体整体炎症反应的缓解。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用药较单独西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所应用的两种治疗药物均对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脑内微循环改善,患者受损脑组织自我修复速度加快,病变部位受损脑细胞逐渐更新,神经功能状态也相应改善[10]。此外,两种药物联用可发挥药物的促进作用,进而最大程度提升临床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表明合理联合用药治疗模式并不会增加患者用药反应。通常情况下,阿替普酶在进入患者机体后通常不会对其器官与组织产生毒副作用,因此表现出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此外,中成药对诸多西药物的药理毒副作用均具有一定的调和作用,临床用药后药物副作用被中和,故而可实现不良反应的一定程度降低。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好,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加快受损脑组织修复,同时用药安全性较高,可考虑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