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雷,为“中国稻”增添底气

2022-10-14正裕

莫愁 2022年29期
关键词:低温新品种优质

文/正裕

周雷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选良种方能促高产。39岁的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雷,扎根田地十多年,潜心科研,致力于以科技增添“中国稻”的底气。

从小立志,走科技之路育良种

1983 年,周雷出生在湖北省洪湖市的一个小乡村,每年农忙时,他的父母常常来不及回家吃午饭。不到10 岁的周雷做好饭菜送到田里,有时也下田帮忙,一天插秧下来“腰都直不起来”。父母辛苦干农活,收入却不高。周雷从小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他希望将来能通过技术改变农业现状,“让千千万万像爸妈这样的中国普通农民,能过得好一点”。

周雷报考了华中农业大学。读本科期间,在做“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他第一次感受到用实验探索生物学的魅力,从此对遗传学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开启了在遗传育种领域的求索之路。

2010 年,博士毕业的周雷进入湖北省农科院工作。他发现,湖北虽然是水稻大省,但长期以来存在稻米品牌不强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水稻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他决心聚焦水稻“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等难题开展科研攻关。周雷和同事十二年如一日收集种质资源,选配育种亲本,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一心扑向水稻遗传育种与应用研究。

育种是一个追着光和热长跑的过程。选育一个好的品种,要从几百个、上千个原始材料选配杂交组合,经12代到16代以上,往往费时数年。一年四季,周雷必须跟随水稻的生长周期,往返于武汉和海南陵水基地之间。冬天,他要去海南开展南繁加代,时常春节也不能回家。在陵水基地试验田,他经常在稻丛间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炎热的季节里,头顶太阳晒,脚下水汽蒸,身边蚊虫绕……他必须全神贯注地把住穗头,剪颖、去雄、套袋、授粉、封口、记录、建档。每次工作结束,整个人就像刚从水里出来一样。

“父母一开始不太理解,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来,怎么还要下田干活?后来他们慢慢知道,我不是单纯种地,而是通过科研来培育好种子,让农民增收。”周雷说,父母对他的选择赞赏有加。在周雷和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他用表型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花药培养技术创制出多个优质抗病虫水稻新种质,育成十六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实现了优质与高产协调统一,为湖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推广新品种,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周雷除了绞尽脑汁开展水稻育种等基础研究,每年还要花时间和精力,将育成的优质品种推向市场。同时,周雷对口帮扶了二十一个村和三十多家企业发展高档优质稻订单种植,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然而,新品种推广之初,企业和农民并不买账。周雷记得,他们于2017年在湖北天门等地推广示范种植优质稻新品种时,自己和同事详细讲解已育成的绿色超级稻“巨2优60”和水稻新品种“华夏香丝”,宣传这些水稻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能够大幅减肥减药、节水抗旱。在他们极力介绍新品种的优势和市场前景后,乡亲们依然心存疑虑。“我当时就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找一个示范户立下‘军令状’,示范效果好,大家自然就会认可。如果出现减产或者亏损,省农科院给予补偿。”说干就干,周雷和同事轮流住在示范户家中,给予种植技术指导。到了收获的季节,结果令人惊喜:新品种示范田亩产达1400 多斤,同时施用肥料减少了三分之一,不仅成本降低了,品质还更加优良。大伙纷纷竖起大拇指,向周雷咨询品种情况……市场对大米香味有要求,周雷和同事呕心沥血培育出浓香型优质高产新品种,收购价比普通大米提高30%~50%。“农民很朴实,挣钱不容易。只要推广的品种好,能高产高效,他们就会信任你,而且对你也是掏心窝的好。”周雷感叹。

前些年,在湖北省潜江市,看到小龙虾市场火爆,很多农民“重虾轻稻”。周雷很是心急:只养虾不种稻,容易导致粮食安全隐患;小龙虾价格波动大,会造成农民收入不稳定。周雷和团队展开为期三年的调研。在发现虾稻田水稻播种迟、易倒伏、肥药减施的特点后,他带领团队培育抗倒性、抗病性好的虾稻共作专用水稻新品种。2016年,团队向湖北省有关部门提交报告,提出“虾稻共作”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如今,这一模式已在湖北推广,并辐射至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实现了每亩虾稻田的水稻产量提升30%,农民增收达45%。让“虾稻生态米”成为当地绿色招牌……这些年来,周雷团队累计推广示范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30余项。

周雷认为,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而种植优质水稻品种不仅丰富农民的“米袋子”,还能鼓起“钱袋子”。几年来,周雷和团队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累计超6000万亩,助力粮食增产超40亿斤,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攻克难关,农学研究者的使命与担当

“水稻要实现高产,不仅要抗病虫、抗倒伏,还要抗高温及低温等各种自然灾害。”周雷说,近年来,极端气候增多,倒春寒、寒露风等低温灾害逐年增加,每年我国因低温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数亿吨。“培育出能够应对恶劣天气和病虫害的高产稻种,是我最大的祈盼。”他坦言,一个新品种可能会有上百种配方,他和团队要做的就是筛选出那个最优的配方。

粮食低温减产问题,困扰我国农学研究者多年。周雷和团队再次迎难而上,开展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状的基因挖掘、遗传分析、QTL 定位以及基因克隆工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并解析分子机理的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CTB4a,对水稻耐冷品种选育、解决低温造成的粮食减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18年,周雷以第一作者身份,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大概五年后,水稻就可以从品种上解决低温减产问题。”周雷自豪地说,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低温造成的粮食风险了。

白天泡在地里育种,晚上回到实验室查资料、做研究,常年在全国多地奔忙……“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先生说过的话,周雷铭刻在心。他感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做科研育种,就是一代一代接续奋斗。”眼下,周雷和团队正在向超高产和特优质水稻品种研究方向发起攻关。

周雷的微信名字叫“稻之道”,水稻良种培育已经成为他追求的人生之道。如今,他已成为首批“湖北实验室”——洪山实验室的固定研究人员之一,是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水稻分子及细胞工程育种创新团队执行首席。“我现在做的就是‘藏粮于技’,通过科学育种把水稻的产量、品质再提升。”周雷期待继续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低温新品种优质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技术
看禾选种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金属丝大变身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吊带的设计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