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画风景写生课程中的教学改革途径及创新理念思考

2022-10-13刘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油画风景色彩

刘宁

油画风景写生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更重要的应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力、创新力和表现意识,从而更加自如地表现自然、抒发情感。在这项教学活动中,技术是基础,表现是手段,创意是思想,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本文从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性及角色定位、风景写生教学理念的再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在风景写生教学中,教师要转换思维理念,让学生针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尝试与探索,拓展绘画语言,以传承创新艺术观作为绘画表达的核心内涵,构建有学理基础、丰富合理的教学新理念。

风景写生;创新艺术观;主观思维;个性语言

油画风景写生课程是艺术类院校油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教学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专业教师对油画风景绘画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对古今中外名家写生佳作的赏析,让学生了解画面结构、色彩理论和技法运用在写生实践中的运用方法与艺术规律,掌握基本的油画风景的画面形式语言与技巧表达能力。基于以上理论认识,在对景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加以验证与运用,通过写生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与比较能力,了解写实性、表现性、平面性等各种画面艺术形态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专业教学的价值核心就在于利用自然客观对象媒介来训练学生主体的艺术感受,引发艺术思考,并通过写生作品传达出学生个体对色彩语言和视觉形式的独特认识与感悟能力。

要实现上述的综合性教育目标,需要风景写生课的任课教师课前认真制定教学策略。其中主要包括科学选择教育媒介、明确教育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规划教育任务这些重要教学环节的提前准备与合理设定,并以此作为教学实践操作过程的方向指引。要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将油画技巧、色彩表现、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有机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油画艺术的理论素养。在写生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与因材施教,使学生要自发地释放自我感情,自主地发现色彩表现的艺术本质与形式语言的艺术存在,有效地借助色彩表达个体内心丰富的情感与想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推进油画风景写生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个体油画风景写生及艺术创作表现语言的寻找、完善及确立提供无限的可能。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美术院校油画风景写生教学的培养目标中仍然以提高学生写实能力为主。也就是说,还是以具象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教授为主要内容,以客观物象为创作依据,以真实的再现客观物象作为艺术创作的表达目的。在此背景下,教师传授的内容还是基于写实绘画的理论体系的内容。如基于写实要求的绘画的构成与布局理论以及贯穿于整体之间的比例和谐要素理论,传统教学中要求的必须要达到的扎实的造型语言和熟练技巧表达等等。这些教育理念在现代的油画教学中一直还在沿用或加以提纯后的更进一步运用。这种单一的写实教学模式虽有存在的价值,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非常明显的一个方面是它忽略了艺术作品的时代性、审美性以及对创作个体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独特感情体验的审美表现。这种一味模仿的教学模式,既不能适应新时期写生教学的要求,又达不到继承出新的教育目标。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新的互联网社会及媒体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与时俱进,也在发生着较大的改变。当下无论社会文化格局还是中国绘画领域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当下油画风景教学。

面对新情况、新发展、新时期,如何把握和贯彻油画风景写生现实教学目标就是每个教师应考虑的重点。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教学中主要还存在两个问题。其一,通过学生的风景写生习作及创作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作品仍以具象写实及印象派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为主。这是因为写实的造型语言与描写自然是接轨的,从而有直述性,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但恰恰由此反映出现行的风景写生教学的写生手段过于单一,作品缺乏明显的个性语言色彩,学生的作业也常常千人一面,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独特存在。而艺术表现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其作品样式的多样性、艺术形式的独创性以及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单一与雷同恰恰是艺术创作及教学的大忌。如果不能解决当下教学观念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就不可能有宽泛的、多样性、更加健全的教学方法出现。其二,教师教授的知识不应只是基础理论的传授与绘画技术层面的指导,应该同时对学生进行艺术感受、审美品质及艺术个性的培养。这就要求从课程开始的第一天起,这两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同时进行,并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能否把握好两者的关系,这与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对待这个问题,也许会存在这样一些不同的观点,如还没有具备基本功,如何去要求个性,应该先抓技法训练等等。对此,笔者认为,“基本功”不应该只是技术的基本功,对学生个性的导引,对艺术感受力与艺术素质的培养也应包含在“基本功 ”之内。否则,即使掌握了技法,也可能会因为基本功太牢固,思维模式也会被固定的基本认识所束缚,受制于习惯性的拘禁而无法再次放开,创新与个性也就无从说起。由此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目标与创新教学内容。

2.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性及角色定位

风景写生课程,重写实自然,更重艺术提炼;重具象审美,更重抽象范式;重感性发现,也重理性重构。其课程教学目标应培养学生从理性走向感性,从写实转向概括,从具象审美转为抽象思维。既强调造化自然,又追求观察各异,表现达到多元,评价遵循多样。作品最终呈现应达到:或刻画细致,笔法多样;或自然生动,意在笔先;或抽象提炼,归纳概括。在这样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观察视角,发现审美物象,融入创新思维,呈现感人面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以下的身份定位:

2.1 全面教学理念的实施者

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导引者和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教学的一面反光镜,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教学目标、要求、理念或隐或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既要增强学生油画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知识的教学,又要将油画技能练习与审美思维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油画素养,加深学生专业情感认知的程度,增强其艺术领悟力与个人主观表现力。在这个教学培养过程中,作为参与者的教师,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与学生一起研习,共同创作。写生课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可以与学生实现一段时期的共同生活,这便为随时交流、言传身教提供了便利条件。亲其师,信其道,在共同生活与切磋技艺中促进与实现教学相长。

面对复杂的自然景象,传统教学中讲解点拨、传授经验、作画演示的教育模式,容易使学生模仿教师的创作手法及表现技巧,很难达到个体艺术表现的独创性及独特视觉冲击力。这要求教师在油画风景写生教学过程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理性的教学培养方法,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遵循自己的直觉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直觉经验,会在作品中呈现为学生不同的个性艺术表现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展开针对性的引导,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帮助他们梳理前人的绘画经验,以丰富他们的直觉经验。即使是临摹学习优秀作品,也要求学生首先调动自己的直觉。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要遵循这样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解决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绘,也就是所说的模仿;另一层面是将主观情感融入写生对象之中,同时又会表现出对色彩、技法、审美的和谐处理与追求,即在模仿中融合自己的创造与创新。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独有个性,甚至是无意识偶发的经验,并帮助他们肯定、固定这些个性经验,并且在写生践中不断去调整、补充和强化,使其从无法到有法,从共性中寻求个性。

2.2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者

“艺术当随时代”,油画语言也应当紧随时代。为达到个性化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更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拓展教学思想,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应当不断探索当下的艺术语言,不断尝试新环境下的审美需求和审美体验,让艺术多元化作为学生的追求与享受。写生虽然是客观行为,但主观意识很重要,要尊重学生的主观独创性,作品要有感而发,要寄情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审美和理想。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个体差异,营造学术的教学氛围,不能同化他们的创作思维,不要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去约束学生的主观情感表达,限制个性发展。任课教师必须去发现个人的表现趣味,寻找与众不同的思维,创造自我的风格与技法,不断学习并突破前人的经验与模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

3.风景写生教学理念的再思考

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不应固定在一种教学模式中,甚至因此约束学生的情感表达。在新时期的油画教学中,传统油画风景教学也不再仅仅是再现性的写实主义形态,而应是表现性的艺术形态。一般而言,再现艺术是客观的艺术,写实的艺术,具象的表达,而表现艺术是主观的艺术,表情的艺术,意象的表达。目前的风景写生教学都是以再现或表现两种方式去呈现写生作品的艺术样式。在新时期,它不应仅仅是这两种方式的单一表现,而应是在自然范式和心灵结构之间建构起来的综合性表现。它既揭示了自然的秘密,也还能融合心灵的秘密。它应该在自然再现中深刻体会艺术的表现真谛,使司空见惯的物象具备了精神的光彩。写生者由此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图式和形式语言,绘制出有韵律、有趣味、有意境的艺术作品。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油画风景写生课程新的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应以教学现状为基础进行反思,对油画风景写生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对课程培养标准进行改革,在原有教育目标基础上进行优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引导与教学,主动探索教学路径,实时调整教学思路,提高课程教学的创新性发展理念,达到守正出新,与时俱进,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写生教学培养体系。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与表现能力

色彩在作品中的表现直接反映画者主体选择的色彩个人感受。没有感觉就没有绘画,色彩就是感觉,因此捕捉色彩的唯一方法就是感觉。色彩是绘画表现的重要手段,艺术家借助它通过作品达到借景叙事、借景抒情之目的。可以说,色彩感受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掌握色调和用色调构思的一种必需能力。作品中的形与色构成了画面,对形与色的不同要求和表现则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艺术风格。学生必须逐步在形与色的结合中把素描语言转换成色彩表达的语言——用色彩去造型。面对自然界光线和景物的丰富多变,风景写生的精妙之处并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精雕细琢,而是要通过写生观察与思考,去体会、理解色彩感受能力和理解色彩对比与协调能力,遵循丰富与统一、对比与协调的原则,实现对色彩新的敏锐感觉的增进与培养,丰富其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地对色彩进行主观提炼和臆想,并在自然色与主观色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取舍。

表现技巧与色彩感受是相辅相成的。技法问题属于绘画的本体问题。绘画本身就是技术活,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画家一生都在关注、研究、探索的重要问题。粗糙、低技能的技术,根本不可能达到表达深长的艺术理念的目的。但只凭手艺性的技能也不能解决艺术形式的难题。故而,油画技巧表现就是在于经过思维与创造将自然的形态转化为艺术性的视觉图式形态。启发引导学生研究写生技巧的观察方法、感觉方法、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技法视野,在丰富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艺术性的主题内容,这样绘画之路才能走得自然,走得自由。

风景写生基本上都是在户外,明暗对比效果强烈,且色彩变化极为丰富。在学生与大自然对话和交流的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色彩比较能力,这不仅是学习绘画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绘画艺术的关键。学生在写生训练过程中受到色彩的刺激,在直观强烈的视觉背景下能够产生强烈的艺术表现欲望。如金色秋天给人以欢庆、欢乐的情绪,而阴冷的冬天给人以灰蒙的感受;阳光给人以振奋,月夜给人以恬静。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做好主客体之间的深入交流,通过一系列的目的性很强的专项训练,使学生由盲目、被动的状态,逐步过渡到相对的理性与主动。原本混淆的感受在此过程中逐渐转变为清晰、有感而发的表现欲望与艺术创作的灵感。这时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探讨便成为必然,也有利于老师更好地去了解学生,并从中发现其独特的闪光点,不断调整其对色彩的认识,不断超越已有的色彩经验,寻找和更新对色彩的认识结构方式,丰富和创造对色彩的新的表现力度。引导他们去发现面对客观的自然万物,不刻意的模仿自然,而是在复杂之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表现出和谐而纯粹的艺术表现语言,反复寻找着自己所期待的“不一般”的色彩。

3.2 引导学生艺术语言的创新与创作能力

对艺术而言,重复就意味着落后,创新才有发展。生活为艺术之源,艺术创作需走出象牙塔,在亲近自然中回归自然,并以此寻求创作灵感。创新源于思考,创作赖于技巧,无论是具象表现与抽象表现,都不应是对自然之景的复制。要通过观察、感受、联想以及形式语言把客观现实与主观表达相融合,深挖自己的内在情感感受,通过新的手法去寻求表达作品内涵和外在形式的画面语言。自然是创作的源泉,创作的灵感是在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中产生的,而写生是连接自然与创作的桥梁。写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趣与天性,而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则能使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打破传统的程式和构图方法,将自然物象按照巧思与美感予以形变与位移,建立与自身绘画特点相符合的新方法与新图式,以此抒发自身真情实感,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能力。在油画风景写生中,闭门造车式的创作方法很难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且在具体的写生过程中并不能简单机械地去描绘自然,而是要发挥学生主动主观意识,捕捉灵感,既解决造型上的观察、思维、表现技法,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感受去表现,让学生掌握更广泛的表现手段与方式。

教学目标定位的精髓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和创作的艺术能力。写生是一种手段,它直接表露技巧与经验,越能够深入掌握理解具象之写实美,就越能有说服力地转换抽象美。写生最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创新和主动,所以必须贯通客观和主观意识、主动创造和发现新语言的意识。我们在观赏油画风景大师的作品时产生的感动,无疑是作品予人的强烈冲击感所致,但其反映出来的艺术感受与意境内涵不是靠照搬自然就能实现的,它应该是在敏锐、自觉、生动和创新的营造画面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在艺术创新中,最需要保持一种思考的独立性。在表现作品中,需既要有夸张表象,又要有自己的感悟与心境,两方关联,作品方能不随俗、不趋同。以不同视角、不同的方法、面对自然,理解自然,热爱自然,作品也就有了创作上的创新意识和形式上的视觉冲击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除了强调绘画“自由”之外,也需要我们注意绘画“规范”。无论采取何种表现方法和手段,我们都要遵循绘画的本体规律。注意观察、勤于思考、研究自然、发现规律。

3.3 提升学生的作品批评和鉴赏能力

对景写生是亲近自然、体验生活、锤炼画艺的最佳方式,更是培养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重要环境载体。学生鉴赏能力和作品批评能力的培养也是高校油画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课题。学生在学习西方经典油画艺术的过程中,也要引导他们多看中国精神的各类成功艺术范例,以饱满、深厚的情感关注本土艺术精神。要让学生具备较全面的对中西方传统绘画、对美术发展史中的美术现象、美术思潮、艺术流派、经典作品进行脉络梳理的能力,了解中西方美术艺术风格与语言的差别,看到以表现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和以意象性为特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不同内涵和不同表现方式之下的相似性与同构性。有比较才有鉴别。

即使是同类艺术,不论在时代背景、内容、形式和艺术语言特色上都会有较大的差异。通过以上学习,让学生能够学会将客观理性批评理念和主观性的审美体验相结合,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表现工具、不同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的强化去“观看”“审视”不同作品。针对作品的造型、风格、色彩、质感、空间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能够进行鉴别赏析和批判评论。让他们掌握评价“一幅画”优劣的规律与标准,理解“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探索与思考脉络,从而及时了解创作动向。还要通过积极参加创作研讨,对作品批评与鉴赏发生兴趣。通过以上手段,逐步训练学生以专业眼光去鉴别与评论自然题材与各类作品的艺术内涵,以促进学生品评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3.4 强化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观察与比较,而不是睁大眼睛搜寻每个物体的细节,甚至刻意寻找有尖锐边缘的色块这一类的主观行为,是要强迫自己训练一双能够比较和有观察力的慧眼。色调没有绝对的标准,依据每个人的感觉不同而有所差异,没有正确与否。两个艺术家一起画同一景色,构图相似,但风格与色调也会截然不同。色彩也有冷暖不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等诸多差异。自然物象是跟随光线、时间等不断变化的,面对大自然不能手忙脚乱、匆匆忙忙的只去找颜色,而要相信“第一印象”,它最为珍贵,最具新鲜感。把握住对景物的瞬间印象,可以准确地将大自然各个画面元素和色彩的变化进行主观性地概括与归纳,训练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并发现自然之美,用自己的思维分析形式之美及理想之美,在自然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捕捉有趣味、有感情的素材融入视觉审美营造中,将自身感悟、经验融入物象之中,使画面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面对“自然”,再现是创作主体对于自然世界的模仿,是一种外在的,客观的观照方法。而表现是指创作主体对于内心世界的一种情绪化、精神化的把握,是内在的、主观的观念意识。油画风景写生本身就是以视觉为基础的描述,在对自然描述的同时要抒发自己的审美与情感需求,同时用个体化的“修养”在画布上呈现出来,这样就完成了自我“艺术的审美实践”。想象是一种主观的情感表达,这种表达影响着画者对色彩的理解偏好和选择;自由则是一种活跃、自由的思维模式,是一种自由的奔腾,是一种郁结的释放,是一种无际的想象,也是一种幽静的栖息。想象与自由是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为前提,是将现实物象按照主体意愿变形、夸张、整合和改动的过程。

为适应相对多元的艺术发展道路,我们的教学在严谨的基础训练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想象能力。学生在创作油画风景写生时将这种感受应用其中,在长时间的培养中逐步提高自身情调感受、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学生改变与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情感表达。

4.结语

传统的写生行为,其价值依然存在,也是绘画技巧迈向成熟的基本途径。它扎根于具象造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具象造型中抽象因素的认识,关注自然,写生自然的规律认知和绘画表现技法的训练为培养目标。但处在艺术多元化、艺术思潮日趋活跃的时代,如何与时俱进,建构风景写生的课程新理念,是每个艺术院校专业都在思考的问题。美术教育的结构包括技术语言、视觉观察方式和创新思维模式。在这三方面注入情感感受,注重创新的思路,强调艺术源于生活的本质,将写实能力与情感生成相结合。笔者认为,这才是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新思路的一条既重要而又可实行性强的最佳途径。

猜你喜欢

油画风景色彩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神奇的色彩(上)
《岁月长又长》(油画)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