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任务驱动:课标到课堂的应然之态
2022-10-13余志明
余志明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意味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始,新课标任务群教学内容的特征决定了情境任务驱动教学将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应然之态,本文从情境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实施方法等三个角度系统阐述了情境任务驱动教学实施的原则和路径,旨在明晰从课标到课堂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课标理念 课堂样态 情境 任务驱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但体现了“培养什么人”的国家意志,而且明晰了“怎么培养人”的具体措施,具有引领性和规范性。具体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任务群教学究竟该如何践行是一线教师必须吃透的课题。依笔者之见,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是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的必由之路。
一、情境任务驱动的应然之义
1.素养之桥
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基因”,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本质上就是把书本知识变成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过程,是从“人”的角度来设计语文教学的过程,其显著特征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建构并运用知识。
语文实践活动通常以情境、任务、项目等为载体,也就是情境任务驱动,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知识的获得可能会事倍功半,但却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必由之路。
《孔乙己》是一篇经典小说,如果采用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妨这样设计:
情境:学校要组织“电影展映”活动,电影《孔乙己》也在其中,请结合文本为《孔乙己》制作一期电影海报。
任务一:请简要介绍电影内容,内容要能给观影者留下悬念。
任务二:海报的画面设计上,你会选择哪些人和物,请简述理由。
任务三:《孔乙己》展映现场,组织者邀请你为《孔乙己》说几句推荐语,你会怎么说?
这则教学设计指向的是学科探究和具身认知。电影展映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任务一和二是基于目标、基于情境、基于文本的语言实践活动,任务三指向的是语言的运用实践,三个任务层层递进,最终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
2.理念之径
语文课程理念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陛。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显著特征就是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但课标只指明了方向,却没有施工图,作为一线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将新旧系统进行兼容。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征主要包括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等,它们在学习任务中相互观照,和谐融通,最终指向核心素养。
由此理念引领下的名著导读教学,就可以整合相关内容,提炼一个主题,创设有效情境,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如《朝花夕拾》导读:
情境:假如鲁迅也有朋友圈
任务一:鲁迅注册了一个微信号,想取一个微信名,请帮他设计并说明理由。
任务二:结合文本说说鲁迅可能会添加哪些人作为好友?可以怎么分组?
任务三:鲁迅发了一条微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的趣事时常在眼前浮现,让我得以闲静。”对此,你怎么评论?书中哪些“童年趣事”可以作为评论依据?
任务四:鲁迅想发一篇主题为“无知与冷漠”的微信,你认为哪些人和事可以作為素材?
任务五:请帮鲁迅先生的公众号写一段推荐语。
这则课例情境贴近生活实际,任务的设计契合导读主题,任务之间呈现了结构化特质,体现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理念。学生通过探究,不仅领略到了深沉隽永的写作风格,而且认识到了一个外表冷峻、内心柔软的鲁迅。
3.命题之要
学业水平考查倡导设计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具体讲就是以情境为载体,设计多样问题,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这样的命题方式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就拿古诗文名句默写来说,传统的命题方式基本是给上句默下句,或给下句默上句,但情境化命题不但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还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内容上呈现开放性。
如名句默写可以这样命题:
“万籁此俱寂,轻轻再轻轻!”这条提醒保持安静的标语嵌入了古诗文,别有情趣。请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或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中选择句子,填入横线,完成下面这条提醒护花的标语。“____”,你怎么舍得她受伤?
这样的情境化命题,从注重学科逻辑转变到了注重生活逻辑,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凸显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探究性,具有较大的区分度。命题的情境化趋向势必要倒逼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型,变传授知识为习得知识,变告知方法为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情境任务驱动的实然之态
1.情境的虚空
学习情境主要指能够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发现过程、理解知识的应用条件、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和学习动机的事件或场景。从概念界定角度审视当下的情境教学,可以发现部分老师对情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情境设置较为虚空。
情境的虚空主要表现在情境不能贯穿学习始终、远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内容的契合度不高等方面。
2.任务的模糊
“任务”主要指“做什么”,是一个不依赖教师的讲解而进行的学习行为。“任务”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更不是教学问题,语文素养的提升就是在任务的驱动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老师将“任务”与“问题”、“任务”与“目标”混为一谈,任务设置没有梯度、没有逻辑、没有主题,导致任务驱动教学形同虚设。
新课标已经明晰了语文学习任务的四种类型: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学生的知识建构就是在这四种类型的任务完成过程中习得和内化的。
3.主题的缺失
教学主题即教学目标,具有统领性。如果一节课只有内容和方法,没有学理和目标,那教学就像是没有目的地的旅行。教学主题是一节课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能够将情境、任务联系起来的核心内容。教学主题引领下的情境任务具有聚焦性,可以使教学内容结构化。但教学主题缺失、脚踩西瓜皮的教学却屡见不鲜。
三、情境任务驱动的可然之法
1.助力体验的学习情境
语文学科实践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知识的来源和价值,发展学以致用的能力,情境的体验性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寻找语言材料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致力体验式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当下生活发生关联。
散文《昆明的雨》画意盎然,昆明的地方特色非常鲜明,根据单元目标和文本特质可以这样进行设计:
任务一:画家巫宁坤请汪曾祺画一幅具有昆明特点的画,作者选择了仙人掌、青头菌和牛肝菌入画。如果让你给《昆明的雨》另配一幅插图,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些景物,为什么?
任务二:请结合文本给你画的这幅插图配上文字简介,并简述理由。
情境创设的灵感来源于《昆明的雨》的开头,这样的情境切入自然贴切。两个情境任务聚焦“语言赏析和情感体味”的教学主题,具有较强的体验性。任务一指向文本写作内容,任务二是对任务一的深化,指向的是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内容上相互关联、逻辑上层层递进。
“体验式情境”的核心是“体验”,其主要理念是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入”。因此,体验式情境设计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契合性原则,情境要能打通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真实地感觉到学习的意义,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情感认同,从而形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2.富于挑战的学习任务
“驱动”是“任务”设计的目的,“任务”是将单调、陌生的知识学习,变成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喜欢去做的事情,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建构和运用知识。 任务的“挑战性”,就是指设计的任务要有一两个核心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但挑战性不代表任务的高不可攀,任务要适切,要让多数学生“跳一跳”就能完成,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变色龙》是一篇经典篇目,围绕教学主题可以设计如下情境任务:
情境:大约一百三十七年前,俄国的一个广场上发生了一起狗咬人事件,其过程之曲折起伏堪称一时之绝,更奇怪的是案件的肇事者最终并没有被定罪。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回到案发现场,看看谁是谁非。
任务一:案件回顾。快速浏览文本,概括这起“狗咬人”案的主要案情。
任务二:搜集证据。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多次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似乎并不合情合理,因此,赫留金想状告他没有秉公执法,作为律师的你,请到文中搜集证据。
任务三:出庭辩护。奥楚蔑洛夫最后并没有将赫留金判定为受害者,作为赫留金的辩护律师,请从证物、证人、证言等角度帮赫留金找出他是受害者的证据。
任务四:律师能量站。有人听闻这个案件之后感慨说:一个人往往是环境的人质。对此,你有什么感慨?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语文更加鲜活。这则课例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围绕“庭审”这个情境设计的四个任务指向明确,层次分明,既有任务一这样的低阶任务,也有像任务三和四这样的高阶任务,学生的思维在情境任务的驱动下逐次深入。像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是言语知识的习得过程,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的过程,更是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
3.指向言语的学习支架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一门课程,其首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无论哪种类型的情境任务,都必须体现语文课程的“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特点。因此,情境任务驱动教学一定要以语言为核心,创设语言运用情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提供语言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传统篇目,围绕“语言运用”这一核心,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情境:学校要举行“寻找100个党旗下的功勋人物”活动,要求每班推荐一位英雄人物。七年级(1)班班委经过讨论,决定把白求恩作为推荐对象。
任务一:有一些同学还不认识白求恩,请以班委的身份简单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任务二:表决时,部分同学投了反对票,理由是为什么要选一个外国党员。请结合文本来说服持反对意见的人。
任务三:大部分同学都被班委说服了,还有几位同学不同意,他们认为在那个时代不乏有这种精神的人,请你找出白求恩比常人更为可贵的品质。
任务四:根据文本,结合补充材料为白求恩写一段推荐词。
任务五:看到本班同学发布在校园网上的关于白求恩的推荐语,七年级(1)班的老师也非常感动,请你以老师的身份就触动最大的一点发表评论。
这则课例一改传统教法,让入耳目一新。情境的设置极具时代性,五个任务都聚焦“言语实践活动”这一核心。任务一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任务二和三训练的是信息的筛选、提炼能力,任务四和五培养的是语言运用能力。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老师适时提供范例作为学习支架,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学会语言文字运用。这样的情境任务设计,通过语言实践活动的行走,完成了对文本语言排列“密码”的解密,语文属性非常清晰。
综述所述,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是从控制走向解放、从零散走向关联、从远离生活走向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凸显了语文综合性、实践陛的课程性质,可以预见,这样的教学比将逐渐成为未来教学的主流。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