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汇率风险对制造企业影响的应对
2022-10-13刘震宇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刘震宇/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0 年初,新冠疫情暴发,逐步蔓延至全球,不仅对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造成巨大冲击,也导致全球范围内经济衰减。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增大货币供给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从2020 年初154 315 亿美元增至2022年一季末的216 940 亿美元,增幅达到40.6%,引起通货膨胀高速增长。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当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和世界经济的核心,美国通货膨胀必将通过汇率波动等途径传导至其他经济体。汇率是国际经济的关键指标,连接国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反映各种产品的价格水平,汇率波动不仅传导宏观经济走势,也影响实体产业的发展。本文以购买力平价学说(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作为汇率决定理论基础,通过联合国统计局和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amparison Program,ICP)的购买力平价因子与官方汇率的对比分析,指出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偏离,但是逐步向购买力平价回归,并且依据相对购买力模型推测预期人民币汇率处于上升通道。
后疫情时代,根据汇率波动的规律和汇率风险对制造业的影响分析,提出制造企业不仅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汇率风险,在合理预期汇率变化的情况下,还可顺势而为助推企业发展。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俄乌冲突等国际形势激荡变化,宏观经济面临巨大压力,汇率震荡频繁、风险加剧,本文研究成果对我国制造企业应对汇率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因素较为复杂,也存在许多经典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及国际收支理论均为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上述理论都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并阐述汇率的决定关系:购买力平价理论分析汇率与产品价格的关系;利率平价理论分析汇率与货币价格的关系[1];国际收支理论分析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购买力平价的贸易套利动机、利率平价的利率套利动机以及其他众多因素都会对汇率产生重要影响。
汇率决定因素复杂多变,相互影响,综合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规律需要从分析目的和影响途径出发,借助相应理论模型、从适用维度开展。制造企业主要经营目标为制造、销售产品从而实现盈利。汇率通过引起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价格波动等途径影响制造企业,主要是汇率与产品价格的关系在微观层面上起作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更加适用制造企业分析汇率波动。
1922年,瑞典学者卡塞尔(G.Cassel)系统地阐述了购买力平价学说,主张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购买力,不同货币的汇率主要由各自货币的购买力决定,汇率代表的是各国货币购买力之间进行交换的比率[2]。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汇率分析的基础是一价定律,即同一种商品在任何国家的价格按照货币比价换算后应该是相等的。
购买力平价学说分为两种形式:一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一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两国货币各自的购买力之比决定,绝对购买力平价可写成:e=P/P*。其中:e 为直接标价法汇率;P 为本国价格水平;P*为外国价格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则提出两国汇率的变动是由于两国通货膨胀率所引起的,相对购买力平价可表示为:Δe=ΔP-ΔP*。其中:Δe为汇率变动率;ΔP为本国价格水平变动率;ΔP*为外国价格水平变动率。
二、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偏离和预期变动
购买力平价能够客观有效地反映各国价格水平,是国际间实体经济对比的重要依据。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联合国统计局和世界银行等发起的ICP 是以国内商品价格同基准国家同种商品价格比率的加权平均值为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际间比较体系。2020 年5 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17 年ICP 结果,中国GDP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世界银行ICP公布的PPP转换因子[3],反映出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真实比率。我国PPP转换因子和人民币官方汇率对比如图1 所示。通过数据能够看出人民币官方汇率与PPP因子存在偏离,但是偏离幅度逐步收窄。依据绝对购买力理论,官方汇率没有完全反映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现象,但是变动趋势缓慢上行,偏离幅度逐步缩小,逐步向购买力平价水平回归。以上数据也验证了“购买力平价之谜”,价格粘性的存在,导致汇率购买力平价在短期有所偏离,长期中汇率回归购买力平价方向[4]。
图1 购买力平价因子和汇率走势图
新冠疫情暴发后,美国增大M2供给,通货膨胀加剧,导致美元贬值。应用相对购买力平价模型,根据两国价格水平变动测算汇率变动水平,汇率波动测算情况见表1。价格水平变动率采用两国通货膨胀指标,分别选取CPI、PPI、△M2-△GDP。选取PPI作为通胀指标时,人民币汇率预计最低,升值4.42%;根据△M2-△GDP作为通胀指标时,人民币汇率预计最高,升值22.35%。但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法)从2020 年末6.5249 降低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6.3482,人民币升值2.78%,未达到测算结果。根据相对购买力模型,当前汇率升值幅度尚未完全反映两国通胀变动情况,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未来一段时期处于上升通道。
表1 汇率波动测算表 单位:%
三、汇率风险对制造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率先复苏,通胀温和,GDP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通过购买力平价理论测算,当前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但外汇政策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汇率波动是自然特性。汇率升值对我国制造企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机遇主要体现在制造企业可以降低进口物资成本、低成本获取国际融资两方面,本文主要研究汇率风险对制造企业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对机遇不进行详细论述。汇率升值对制造业带来的挑战,主要为以下三方面:
(一)交易费用增加
人民币尚不是国际主要流通货币,商品交易中通常使用美元等外币结算,我国制造企业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几乎全部以本币支付,结算周期内汇率波动引起交易费用变化。企业进行涉外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时,从合同签订至支付货款、销售回款结算,存在一定的周期,汇率变动将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人民币升值,出口货物结汇所得人民币减少,交易费用增大,企业遭受损失,收益下降。拥有外币性资产的企业,汇兑损失增加,财务费用增加,利润减少[5]。以某纺织服装企业为例,从接单签约至收汇结算的周期约6 个月,按照2021 年9 月的订单价格,汇率在6.50 左右,货款收汇在2022 年3 月,当时汇率在6.30 左右,1 000 万美元直接汇兑损失为200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汇率波动在交易方面影响巨大。
(二)产品价格提高和市场份额压缩
汇率风险对制造企业的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当人民币升值时,原产品价格不变,销售时需要更多外币,意味着产品价格提高,商品竞争力降低。我国制造业产品附加值相对不高,产品竞争优势不强,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弹性较高,价格上升对销量和利润造成的损失巨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利润减少72 亿元。其次,根据需求定律,价格增加,销量降低,国外市场份额降低。此外,由于汇率上升,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价格降低,冲击国内市场。可见,汇率上升会导致制造企业的国际和国内市场份额都受到压缩,影响经营效益。
(三)经营风险增大
人民币升值对制造企业经济效益存在不利影响。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关键技术和核心能力缺位,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中利润率较低,主要依靠人口红利获得成本优势,产品附加值不高。正是因自身竞争优势较弱,面临汇率较大波动,经营效益受到剧烈冲击时,制造企业容易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经营风险增大。
四、汇率风险应对措施
面对着汇率风险的影响和挑战,制造企业应把握汇率波动的规律,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将汇率风险纳入日常经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汇率风险,助推企业持续发展。
(一)灵活运用金融工具,防范汇率风险
灵活运用金融工具锁定汇率,对冲风险。套期保值是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途径。人民币汇率逐步市场化是趋势,汇率频繁波动也是自然特征。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密切关注外汇政策的变动和调整,把握汇率波动规律,知悉涉及汇率金融工具的发展情况[6]。我国外汇市场具有完备的金融产品体系,企业可根据自身商务交易的特点以及预期汇率变化特征,灵活运用远期结售汇、货币互换、人民币与外币掉期、短期外币信贷安排各种外汇融资产品等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合理规避或防范风险。企业运用金融工具加强汇率风险管理,须符合汇率波动客观规律,不应以套保损益作为评判标准,主要目标是控制风险,保持财务状况稳健,将汇率风险和汇兑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合理选择币种,完善商务条款
合理选择结算货币是管控汇率风险有效措施途径之一。2016 年,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逐步增强。涉外商贸中,企业可逐步扩大人民币结算比例以完全规避汇率风险[7]。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情况下,商务主导地位的企业出口销售时可优先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因为人民币升值,使用升值通道货币结算不仅可以规避波动风险,还可以增加企业收益。对于进口业务,情况则相反。
无法选取结算币种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完善商务条款也可管控汇率风险。商务条款可约定结算时锁定汇率,即无论汇率在结算期对比签约时是否发生变化,都按照合同固定汇率付款;或约定汇率变动损益分担的约定,允许汇率在一定的区间内调整,若到期汇率波动超出此区间,则超出部分所引起的差额由买卖双方平均分担。通过上述约定可以收窄风险敞口,有效降低波动风险。
根据人民币预期走势,商务条款也可调整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结算周期,从而降低风险。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时,公司应选择延迟支付外币计价的应付款项、借款,或者增加付款周期的策略;对于外币应收款项,选择预收和缩短回款周期的策略,降低汇率波动损失。汇率处于下降通道时情况相反。当然,结算周期的调整应结合价格条款综合考虑。
(三)审慎配置外币资产负债,对冲波动风险
企业结合生产和销售特点,匹配涉外物资的采购和销售结算期限,合理配置外币资产和负债。通过进口和出口对冲,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对冲,降低风险敞口,管控汇率波动风险[8]。当前中国利率高于美国利率,存在金融套利动机,外资涌入增加可贷资金供给,引起国内利率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利用人民币上升通道期这一时机适当融资,有效利用财务杆杠为公司带来收益。适度增加外汇负债,不仅对冲外汇资产的波动风险,还能有效降低公司成本。
(四)汇率风险纳入日常决策,提升竞争优势
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根据供需关系变化产生波动是自然属性。企业需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将汇率风险纳入日常决策。日常经营决策中,企业应考虑波动风险,无论是销售价格制定还是采购成本控制中都应当包含波动因素。企业唯有提升自身经营实力,才能在商务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通过竞争优势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应加强创新发展,掌握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加强议价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从价格竞争转为非价格竞争,以经营利润作为缓冲,从而降低本币汇率风险。
五、结语
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面临巨大压力,汇率震荡频繁、风险加剧。我国制造企业应把握汇率波动规律,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将汇率风险纳入日常经营管理。采取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合理选择币种、完善商务条款、审慎配置外币资产负债等措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助推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