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2-10-13薛彩萍张徐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专业课立德

薛彩萍,侯 丽,丁 勇,张徐宁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提出的一种新政策,属于融教书与育人一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行为。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全国高校广泛推广,而关于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成效的评价是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难点,也是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强调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建设质量的评价,医学院校承担着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的重任,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医风、优质的医疗服务[2]。在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为确保“立德树人”成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实施课程思政的同时需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成效评价体系。

1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成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1.1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医学院校专业课时较多,多注重专业课评价,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不重视或重视不够,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缺乏相应评价机制[3],在医学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医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同时结合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因此,探究医学院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利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促进医学生医德医风、医者仁心教育,学生掌握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的同时拥有仁爱之心,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工作首位。

1.2 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立德树人成效是衡量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抓手[4],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与实训的时间比较长,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专业课教师,受专业课教师的影响会更深[5],而课程思政发挥的作用如何,必须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成效评价体系,及时多维度地检验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否正确,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如何,教师的师表垂范如何,课程实施中有没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与教案的要求及内容,前后是否一脉相承,思政元素挖掘是否恰当,思政资源是否科学,与教学内容是否契合,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是否合适、自然,是否有效,学生表现如何等,只有将课程思政教学各要素进行成效评价,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将思政育人落细落实,学生在领会知识内涵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政治认同,树立家国情怀,培养医学职业精神,践行使命担当,提升“立德树人”育人成效。

2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成效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内容[6]。

2.1 评价原则

(1)整体性:在教师垂范层面,一方面要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另一方面要评价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设计层面,课堂中的课程思政目标应充分体现专业、课程及课堂之间的呼应,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课堂设计三者的关系应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课堂中的课程思政目标的内容设置要能体现基本素养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即既要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需要,还要注重强调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实施层面,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为一体。

(2)综合性:包括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教学策略的综合。评价对象的综合即从教师、教学及学生三个层面综合评价;评价内容综合是从教师素质、教学文件、教学资源、学生的表现包括知、情、意、行等层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学策略的综合即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根据专业知识点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环节、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行思政元素的渗透和熏陶,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的高效达成[7]。

(3)科学性:即课程思政元素的凝练科学、准确,意识形态必须符合当前社会要求,须体现专业知识所蕴含的价值倾向,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医学职业精神,紧紧围绕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思政元素及资源必须与专业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契合。教学实施灵活自然,以“盐溶于水”的方法,巧妙地将思政内容融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之中。

2.2 评价主体

评价的主体为教师及学生。教师层包括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进行自评及对学生学习态度、目标达成的评价;督导及同行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案、教学设计、策略、效果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层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图1)。

图1 评价主体

2.3 评价标准

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3个考核点构建了涵盖教师垂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学生表现,从师德师风、职业素养到思政目标设置、思政元素凝练、思政资源建设、教学策略、教学实施、学生课堂表现,全过程考核评价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表1,P102)。

表1 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4 评价方法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既要考查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还要考查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目标达成及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不同评价主体的权重(表2)。

表2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成效评价权重表

综合以上内容要求,在探索与构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中,主要呈现的是课堂教学成效评价的具体内容及相应权重。在设计评价的具体环节主要反映教师的为人师表及职业素养,反映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内容的初始性评价和反映“课程思政”实施中运行效果的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性评价。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终结性评价研究,包括家长、用人单位等广泛参与的每学期、每届学生实施效果的终结性评价等,以不断完善和健全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专业课立德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严以修身”先立德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