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感认同的路径研究

2022-10-13赵兰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特色情感政治

赵兰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情感认同是一个人将某种事物充实自我内心形成的有归属感的心理机制,是潜移默化的认同及模仿的过程。是在大脑中形成对外部构建或者思维的认同从而转化为内在,最终实现追随的心理过程。文章旨在分析加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人们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转化,心理认同从而再将其外化,达到形成一种内在坚定信仰,外在践行的最终目的。

图1

1 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出发,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

青春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用耐心指引正确的道路。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和党事业的后继者,是一项战略工程、巩本工程、铸造灵魂工程。

1.1 筑牢大学生意识形态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大学生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即将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使命。国家和民族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政治走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指导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尤其处在现如今争夺大学生意识形态大战中,用科学的理论思想稳固意识形态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既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同时大力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清正廉洁的环境。

1.2 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民族发展是否强大源于对本国文化是否自信。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入侵,一些大学生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缺乏信心。当代大学生缺乏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自我发展的不平衡,教育方式的偏离,导致大学生缺乏传统的文化教育;这种对传统文化缺乏参与甚至冷漠的行为,而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对文化产生感情。

二是越来越多元化的选择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偏差,大学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大。一些大学生无法承担社会责任,在个人理想面前对自己的文化缺乏信心,更不用说文化自信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它消解了西方世界观中固有的“自卑情结”,超越了传统社会世界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1.3 拓展大学生国际视野

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通信方式的改进和运输方法的进步,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国际社会中,只有了解国家发展方向和世界发展大势具备超前意识才能够有较强的判断力作出预期和处理未来变化。大学生不仅要从中国的角度观察世界,还要反思中国的发展趋势。

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对大学生情感认同路径进行研究

2.1 重“教育意识”激发大学生开展理论学习

教师在围绕教学任务上专心致志,充分理解自己所担负的使命责任,以达到提高教育意识的主动性。高校思政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要肩负使命感,让其充分认识并领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其次,在创新意识发展方面,高校以主要阵地的型式进行思想政治传播,通过互动学习,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进行,比如:知识讲座、竞赛活动、专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思想精神的学习兴趣,以此达到了解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内容的基本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是知识,身是行为,师与范合一则是知行合一”。教师充分发扬使命责任,才能让学生逐步学习、认同、深入了解相关理论知识。

2.2 上“有趣”思政课增强大学生情感认同

思政教师最基本的要务就是要上好思政教育课,教师在不断进行角色转换,从知识的接收到开始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要了解、吃透,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实例给学生们进行详细讲解,做到“知”“趣”结合。其次,对于课堂中需要讲解的内容要做到精品化,熔炼、创新传授内容,再结合大学生对内容精神的理解层次进行不断优化、调整,切不可好高骛远,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受众人群的兴趣、优化内容,才能进行教育思想内容的渗透,赋予知识的时代性和趣味性。

2.3 创“平台”占领大学生政治认同网络阵地

大学生是具有较强求知欲的一个群体,他们格外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大学生是具有较强求知欲的一个群体,他们格外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对当下热点问题也会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是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从网络中洞察时代的发展方向,发挥新媒体优势把握意识形态的主流传播渠道,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应该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公开发言的网络平台,用网络的形式让老师及先进人员、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利用“意见领袖”充分做好受众群体的思想引领,深化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的情感认同。

2.4 树“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情感认同

文化自信的根基是来自于深层的文化情感认同,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层面,以此增强高校内部的文化的认同。高校中应大力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用学生易于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搭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型式、多渠道让学生深入了解形成内化思想。

3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情感认同

重视学习理论规范是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强调培养大学生理性学习是一项必然需要,目前教育多以理论灌输为主,教化是时代的牺牲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教育者应该理解和尊重大学生,建立和完善双向渠道。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真正目的是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并转化为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只有经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素质,而这个转化的过程离不开情感中介。

情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直指内心的感受,大学生在文化认同,思想情感感受,来源于大学生思想品德进步的内在动力。人类情感是知识教育和道德交流的纽带。教育的目标是“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我们应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感情,以情感和思想认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其具体化为行为。

猜你喜欢

特色情感政治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中医的特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