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问题情境对幼儿学习的促进作用
——以建构游戏“桥”为例

2022-10-13■文/孙

幸福家庭 2022年7期
关键词:积木桥面建构

■文/孙 滔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创设和幼儿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为幼儿参与建构游戏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以建构游戏为例,探讨不同问题情境对幼儿学习的促进作用,以期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

一、建构游戏的意义

教师在幼儿教学中融入建构游戏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要通过交流、沟通表达自身的看法,这有助于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自信心。第二,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建构游戏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与同伴相处,提高自身的交际水平。第三,有利于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建构游戏的材料丰富多样,幼儿在实际的搭建过程中能够锻炼手臂、肌肉的力量。第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搭建材料前,幼儿需基于以往的经验进行设想,再开始具体化的操作,这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第五,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品质。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需要和同伴一起解决问题,这能够提升幼儿的协作能力,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建构游戏的现状

当前,幼儿园开展的建构游戏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材料单一,缺乏趣味性。比如,在开展建构游戏活动时,一些教师投放的材料过于单一,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保持长久的兴趣。二是游戏时间短。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可以在建构游戏中获得发展。但是部分教师在开展建构游戏活动时,没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导致幼儿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作品的搭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积极性。三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建构游戏活动中,受幼儿园师资力量、办学质量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一些幼儿搭建的作品具有同质化现象,缺乏独创性。四是活动主题与环境不匹配。在开展建构游戏活动时,教师应根据活动主题为幼儿创设相应的环境,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但是,一些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搭建能力,无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导致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积极性不高。另外,教师要合理把控游戏难度,否则也会影响幼儿的积极性。

三、利用问题情境促进幼儿学习的方法

(一)吸引幼儿注意力

近年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设置问题情境这一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思考。在以“桥”为主题的建构游戏中,教师先向幼儿提出问题:“桥是什么样子的呢?”鼓励幼儿自行寻找合作伙伴在建构区选择材料进行桥梁的搭建。在桥梁的搭建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很快完成了搭建任务。此时,一名幼儿拿着拱形积木对同伴说道:“用这样的材料当桥洞吧。”他将拱形积木放在桥面的边缘位置,但是尝试多次都无法保证桥洞的牢固性。对此,教师要及时介入进行指导,向幼儿列举生活实例,让幼儿再进行思考。之后,幼儿及时改变了建造方式,将拱形桥洞嵌入桥面下面,保证了桥面整体的稳定性。在幼儿完成搭建后,教师需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幼儿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你们的桥怎么这么短呀?”“你们搭的桥没有桥墩。”“你们的桥好漂亮,我喜欢。”幼儿纷纷对其他小组搭建的桥梁表达自己的看法。基于此,教师再次对幼儿提出问题:“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桥一般建立在哪里呢?”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桥有桥墩”“桥都建在河上”“不对,桥都建在马路上,桥上还要有路灯和石墩”“桥都是特别特别长的,有上坡和下坡的”对于幼儿的不同观点,教师可布置任务,请幼儿周末和家长一起去看看生活中的桥,然后进行探讨。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幼儿联系生活,引导幼儿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迁移。教师需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确保创设的情境能够与幼儿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幼儿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关注游戏现场

在实际的建构游戏中,教师要创设挑战式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学习、探究,通过深度探究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桥梁建构游戏中,当幼儿完成桥梁的建造后,教师要首先对幼儿的成果表示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然后,教师可向幼儿提出问题“哪个小组的桥梁安全性更好呢,为什么?”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可以发现,有的桥梁上面有桥塔,有的上面有护栏,还有的采用的是半圆与三角形积木相结合的搭建方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巡视的方式,为幼儿提供及时的指导。比如,当幼儿采用长方体积木与桥面边缘相接时,出现桥坡滑落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耐心引导幼儿:“桥面为什么会发生滑落呢?是因为它有坡度吗?”指导幼儿选择较短积木与桥面连接,保障桥坡的稳定性。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多倾听,提高对提问的重视程度,关注幼儿的整体状态,促使幼儿进行持续探索。教师应创设挑战式的问题情境,通过倾听和提问的方式及时了解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当幼儿完成桥梁的搭建后,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作品的长处,积极借鉴同伴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个人作品。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要不断的摸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完成搭建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构游戏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游戏记录

在游戏记录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利用画笔表达自己参与建构游戏的感受,并指导幼儿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建构游戏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帮助幼儿找出游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形成聚焦式的问题。如:“你在游戏开始前做了什么样的准备,你会选择什么形状的积木搭建桥墩和桥面?”“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种方式能够让教师对幼儿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出更适宜的游戏规则,确保游戏的合理性、科学性。如在以“桥”为主题的搭建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桥的稳定性和桥的结构缺乏了解,于是在后期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探讨提高建筑稳定性的方法,以进一步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游戏记录当作相关经验进行分享,采取谈话、沟通等方式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有助于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收获成长。教师应在建构游戏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生活化、挑战式、聚焦式等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猜你喜欢

积木桥面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星钻积木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某多跨简支T梁桥面连续化改造研究
桥面防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有趣的积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