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不同”游戏对大班幼儿专注力的影响

2022-10-13■文/季

幸福家庭 2022年7期
关键词:不同点注意力教师应

■文/季 敏

专注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专注力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表现。专注力的培养对大班幼儿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大班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一些幼儿能保持长久的专注力,一些幼儿容易受到周围情况的干扰,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同时,一些家长反映幼儿虽然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力,但专注度不够。因此,教师应对大班幼儿进行引导教育,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帮助其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一、在生活和教学中关注幼儿的注意力发展

(一)积极探索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注意力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注意力不够持久。在30分钟的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研究表明,3~6岁幼儿的注意力通常在10分钟左右,因此,在幼小衔接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大班幼儿的专注度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二,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活动中,部分幼儿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他们会同时关注到不同的对象,并由于不够专注、思考不足,从而无法做出有效的分析和判断。第三,注意力容易转移。一些幼儿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转移注意力,他们未能养成专注的习惯。

(二)寻找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因素

幼儿的注意力受到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交流性的影响,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更能引发幼儿的关注和重视,使幼儿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教师应针对不同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发展需求,组织幼儿进行不同的活动,帮助幼儿养成专注探索的习惯。

二、利用“找不同”游戏培养大班幼儿专注力

“找不同”是大班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需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在寻找过程中,幼儿需要认真观察、记住特征,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培养他们的专注力。

(一)选择充满儿童趣味的教学素材

虞永平曾提到:“幼儿园课程要充满游戏精神,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通过提出要求、树立榜样等方式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当前,教师应从活动的趣味性出发,设计幼儿乐于参与、主动创造的活动。

1.平面“找不同”。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辨别平面图画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改造素材,以适应幼儿的能力和发展需要。比如,幼儿喜欢观察自然角,教师可根据自然角中动植物的位置、种类,设计两张具有差别的图片,让幼儿寻找不同之处。自创图片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因此,教师也可组织幼儿自己绘画图片,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立体“找不同”。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应做到“六个解放”,教师应深入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专注力的发展。比如,生活中有许多幼儿感兴趣的立体材料,如泥塑、玩偶、建筑等,教师可利用这些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游戏。

立体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和交流兴趣,教师可引导幼儿自己创作泥塑作品,寻找和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交谈,并分享观察结果。同时,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教师可增加游戏难度,让幼儿观察两个立体娃娃家橱柜的花纹、颜色、图案等特征的不同,促使幼儿进行更加专注的思考。

(二)循序渐进发展幼儿的专注力

幼儿年龄较小,容易出现注意力转移的现象,他们难以专注地观察。同时,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专注力也有所不同,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要求他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使幼儿的专注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1.从开放观察到目标观察。笔者观察发现,幼儿在查找两张图片的不同点时,会采取整体“扫视”画面的方式,他们的观察是广泛、浅显的。当笔者问幼儿看到了什么时,幼儿会再次观察,确认自己看到的事物以及不同点。同时,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内容也较为宽泛,他们有时会讨论自己找到的不同点,有时也会出现争论。随着查找速度的加快,教师可引导幼儿按照具体目标观察两张图片的不同点,比如颜色、形态、大小、位置等,鼓励幼儿积极交流,进而发展幼儿的专注力。

2.从整体观察到局部关注。一些幼儿能较快地发现图片明显特征的不同,如颜色、大小、形状等,但对于一些局部细节,即使有教师的提示,幼儿也难以找到不同点。这种状态在幼儿的生活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幼儿会很快地洗手,却没洗干净手指缝里的颜料;能画出事物的大体形象,却无法描绘出局部细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制作细节放大图,引导幼儿按照从整体观察到局部对比的顺序,寻找一些隐蔽细节的不同,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以提高幼儿的专注力。

3.从单个特征到多个特征。在“找不同”的游戏中,幼儿会先观察到事物单个特征的不同,这符合幼儿直观、单向的思维特征。随着观察的推进,幼儿会找到其他的不同点,进而产生深入挑战的欲望。在游戏结束后,幼儿明白了画面可能存在多个不同之处,进一步发展了自身的发散思维,会自主思考形态或颜色相似的地方是否存在不同点。此外,在细致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专注力也得到了发展。

4.促进幼儿自主游戏。“找不同”游戏尊重不同幼儿的观察方式,有的幼儿喜欢观察同一类事物,如风景类、动物类,有的幼儿偏好色彩鲜艳的画面,有的幼儿喜欢寻找局部细节,有的幼儿喜欢自创画面。对每一名幼儿来说,他们的选择都是自己兴趣、经验、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基于幼儿的现状,收集、创作适合不同幼儿的“找不同”游戏素材,支持幼儿自主开展游戏,在游戏中发展专注力。

(三)不打扰的陪伴方式

1.不打扰幼儿的专注活动。幼儿的专注力可能被成人的介入、干预破坏,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活动。当幼儿进行“找不同”游戏时,教师要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陪伴者,为幼儿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允许幼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专注的探究,从而增强专注力。

2.给予必要和隐性的帮助。在运用“找不同”游戏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时,教师需时刻关注幼儿是否专注于活动,是否产生言语和交往行为。同时,教师要分析幼儿未能投入游戏的原因,并及时进行调整。比如,幼儿较为依赖同伴,没有进行独立思考时,教师需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专注于自身。

(四)推进式纵向能力评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教师不应将“找不同”游戏看作单一的活动,应设置全面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进行积极客观、建设性的评价。

1.发现幼儿的专注力细微变化。教师应重视幼儿在不同探究阶段经验与能力的变化,比如幼儿以往只能找到明显特征的不同、观察时间较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等。随着游戏的进行,幼儿能专注于观察、积极参与交流、大胆表达自身见解,并发现细节的不同,这些变化表明了幼儿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对此做出积极的、纵向的评价。

2.肯定幼儿为专注做出的努力。教师不能用统一标准衡量幼儿在“找不同”游戏中的表现,比如一些原本能力较弱、缺乏经验的幼儿,可能表现没有同伴突出,但他们始终在积极参与活动、努力寻找不同点。对此,教师应给予其肯定和赞扬,对每一名幼儿付出的努力都给予热诚的肯定和支持。

3.发挥团队合作的价值力量。大班幼儿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在“找不同”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团队合作,通过自主分配任务、一起分析特征差异,在交流中获得新经验并发展各项能力。同时,这种团队合作方式能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专注力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利用“找不同”游戏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助力幼儿快乐成长,顺利过渡到小学。

猜你喜欢

不同点注意力教师应
让注意力“飞”回来
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考考你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