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PBL 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可行性研究
——以“管理哲学”课程为例

2022-10-13孙新波周明杰

科教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批判性哲学思维能力

孙新波,周明杰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9)

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牢牢地把握着这一原则对学生进行教学与引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设和发展。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之后,就能够对个人的思维素养、学习的方法策略、问题的探索深度、思想的发展延续以及理想信念的构建产生深入的影响。但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当下,面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某一模式在高等教育中是否可行仍未涉及。

本研究围绕PBL 教学模式的核心特点,结合PBL 高等教育模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展开研究,同时以辽宁省“金课”“管理哲学”课程为案例,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双重论证,为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参考,为后续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1 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译自“critical thinking”。其中,“批判”是评判、评估或辨析的意思,不等同于否定。批判性思维有两点本质特征:

第一,批判性思维首先敢于“大胆质疑”。要合理提出提问,应对挑战,要敢于合理质疑,但并不意味着全盘皆否。敢于提出问题且善于提出问题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

第二,批判性思维要“谨慎断言”。针对别人提出的观点,率先考虑论据的真实性、充分性,再进一步做出个人决断。即在第一特征下,已提出疑问后,用科学性、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得出判断,其间囊括与众不同的解释和个人判断。

将批判性思维的两点显著特征相结合,批判性思维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以分析推理为过程,以做出科学论断为结果的建设性、思辨性、审辩性思维能力。

当下信息繁杂,实施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知道知识内容的“知道分子”,而是着力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充满创造性、活力的理性人。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打破学生的固有“接纳”意识,培养学生透彻审查已有观念的能力和心智模式。基于此,教师可以以问题或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判断能力,从而打破思维惯性,挖掘问题、确定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PBL 教学模式正逐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此教学模式起源于1969 年加拿大一所医学院。该模式率先在医学领域成功实践,现已被多学科广泛采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PBL教学模式有以下三点显著特征:

第一,以问题为基础。PBL 教学模式率先由抛出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把知识融入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PBL 教学模式通常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阅大量资料,开展调研,以形成独到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范围更广泛,知识的摄取嵌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相较传统讲授会更深刻。

第三,以教师为辅助。在PBL 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引导作用。相关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由各小组长牵头,学生自发性、主动性较强,教师收集讨论过程中产生的相悖的观点传递给学生引发新一轮深入讨论。

PBL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学生小组合作和教师共同推进,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团队实践和合作经验中学习,形成个人能力。不仅强化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致、热情、主动性、团队协作意识、自学能力、思想深度均有提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恰好对应批判性思维的两点特征。基于此,将PBL 教学模式融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具有理论可行性。

3 通过PBL 教学模式培养批判性思维

3.1 调整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等教育侧重知识的单向传输,缺少实践案例的引导。批判性思维能力要以参与、自主、开放为特质融入,注重学生团队实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强调个人责任感,对于高等教育的教学形式及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重心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体验式学习”,从“知识输出”转向“学生为主”的PBL教学模式,从问题出发,合理提问、敢于质疑、科学决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PBL 模式“管理哲学”课程设计

以辽宁省“金课”——“管理哲学”课程为例,“管理哲学”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是管理的哲学世界观、融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科。该课程立足管理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双维度掌握管理现象的主客观关系、辨别矛盾的次序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和科学管理水平,打造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多重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时代需求。

“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是对东方的传统人文、管理艺术和西方的现代科学、管理科学进行融合的课程,是典型管理类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思维敏捷性。管理学从来不是亘古不变的,是随着管理实践的演变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思维和新的方式。此类课程面向实践、动态变化,与PBL 模式相结合具有典型性、匹配性。

首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要预先根据课程目标设定探究主题。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将现实事件典型化处理,教师率先抛出实际案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第一轮探讨,通过在开放氛围下无压力讨论,学生们初步掌握课程方向,在争辩中明晰众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是哪些,哪些问题对当下而言研究价值最大,哪些问题可以在下一阶段再研究,哪些问题不具备研究意义。如:在“管理哲学”课程上,由教师率先抛出“汽车与洋楼,丰田与德胜的比较”这一现实案例,引导学生们展开首轮针对案例的讨论,通过对德胜与丰田的比较,究其根源发现是由两公司的制度管理差异导致。为探究此问题,学生们考虑管理中的激励、薪酬、招聘等多模块,通过对“有价值的主题”讨论后选择“制度管理”这一核心主题,即达到第二阶段发现问题。

其次,教师根据教学安排计划,设定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度,教师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流动观察并参与,对学生难决断的结点问题给予隐性引导,从批判视角分析问题。将PBL 教学法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通过课程有机镶嵌,对问题的分析逐步深入。如:在“管理哲学”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我发现问题——“什么是管理哲学?”而展开深入讨论时,教师流动观察、倾听并记录,从隐性问题切入点为主,率先回答“我是谁?”“谁是我?”这一看似简单却蕴含“大道理”的思辨问题,学生在激烈的小组讨论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洞察哲学魅力,将“什么是管理哲学”的问题分解到“我是谁”“谁是我”的辩证问题,最终溯源到原问题“什么是管理哲学”。无形中运用“整分合”的管理哲学思想回答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充分考虑论据的真实性、充分性、科学性给出最终答案的思维方式恰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印证(图1)。

图1 PBL 模式课程设计路线图

最后,以项目组为单位提交项目研究报告,教师按组考评。学生成绩由个人在组内表现、小组整体表现、批判性思维能力打分及项目报告分项完成情况等多维度赋权综合得出。由单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问题的挖掘、转化、质疑及小组协作。对于管理类课程而言,可以加大“管理哲学”这类具有管理学、哲学多学科背景的课程投入,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嵌入PBL模式的教学培养中,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可行性。

3.3 批判性思维评测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试并不关注知识本身,而是侧重对学生判断能力、思维推理的考察。符合本土管理学情境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较少,需针对管理学领域,结合课程设计,通过详尽的文献梳理适宜框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工作,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项确定、题项维度赋权、问卷调查与师生定向访谈。其中问卷调查量表从计划题项、建构问卷、预调查量化、最终问卷评估和验证四方面展开。数据分析即完成信度、效度检验,对收集的数据用软件进行处理,给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综合得分。最后,总结学生个体成绩、项目小组成绩并分析反馈,得出学生个体对所在团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激励和阻碍权重,进而分析出如何高效应用PBL教学模式培养高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结语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至关重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敏锐辨识问题,分析性、整体性解决问题的能力。PBL 作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恰好符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以“管理哲学”这一典型管理学课程为例,融合PBL教学模式,以实践性为核心导向,通过关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评有机融合,通过常态化教学实施,有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以高效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批判性哲学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