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生态教育实现方法研究
2022-10-13陈靖怡
陈靖怡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 四川 南充 637000)
1 问题的提出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迫于生存的现实,人类不得不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反思中认识到重塑人类生态意识,改变人类对待自然的行为是我们自救的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教育就应运而生了。生态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备生态教育的基本理论,生态科学知识与技能,树立正确的生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人们生态道德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生态综合素养的新人类,以实现‘人—社会—自然’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我国生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部人群都具有科学的生态意识,并外化为生态行为。大学生属于一个国家的高素质人群,他们将承担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决策者的角色,他们的素质高低将会对整个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重视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教育,促使他们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我国高校生态教育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是在一些重点大学开办了生态环境保护专业。80 年代又逐渐把生态教育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在一些综合大学开展。直到20世纪90 年代,国家教委开始把“人口、资源、环境”纳入高校大学生国情教育的部分内容,高校才逐渐对生态教育加以重视。但是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生态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教育现状堪忧。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态教育体系不完整,大学生生态价值观不正确,造成大学生生态意识模糊、混乱;二是生态知识缺乏,没有形成生态责任感;三是生态自律意识淡薄,缺乏自觉的生态道德行为。鉴于此种情况,教师有必要探寻科学合理的生态教育实现方法来改善高校生态教育效果,从而实现大学生全面正确地掌握生态知识,培养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感,养成良好生态行为的目标。本文将在分析高校生态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生态教育的实现方法。
2 重视生态教育实现方法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生态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同一概念使用。所以有关生态教育实现方法的定义,可援引徐莹老师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定义来阐述,即“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是教育主体为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传递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在认识和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运用的各种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包括生态道德教育者施教所采用的方法和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及自我教育的方法。”实际上,生态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主体想传递生态教育内容于教育对象,从而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达到实现教育的目标。而生态教育实现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就起到一个连接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促进教育内容被受教育者有效接受的中介作用,它的目的就是采取各种科学手段,促使受教育者认同教育主体传递的生态内容,并且从思想上接受这些价值观念促使受教育者养成生态行为。生态教育过程涉及五个重要因素:教育主体、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这些因素在教育过程中体现的不同功能,生态教育实现方法的作用可以阐述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生态教育实现方法可以促使受教育者主动认同并自觉接受生态教育内容。生态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就是希望通过对受教育者实施生态教育后,能促使受教育者认同生态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主动接受生态教育内容,内化为生态意识,外化为生态行为。然而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不会积极主动认同并接受生态内容,或者说这种动机不会那么强烈,这种结果就造成了教育主体的希望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差距。
因此,有必要引入合理的生态教育实现方法,采取科学的教育措施、手段和途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主动认同并接受生态教育内容。
二是生态教育实现方法能起到联合教育主体目的和教育对象思想的作用。生态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完成教育主体教育目的的过程,而这个目的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育对象去完成教育主体期许的目的。但事实上,在受教育者认可教育目标之前,教育目标仅仅是教育者主观上的期许和追求,与教育对象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教育对象也不会自觉主动地向教育主体的目的需求转化,要实现这种转化,就必须依赖生态教育实现方法这个桥梁去联通教育主体目的和教育对象心理,从而推动受教育者心理朝着教育主体目的转化。
三是生态教育实现方法有助于提升生态教育效果。衡量生态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看教育效果,即通过生态教育实践后,受教育者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否达到了生态教育的目标要求。生态教育是一个复杂体系,它关联到多种因素,这些都会影响生态教育效果的实现。如生态教育条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社会环境、经济因素和法规政策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如何协调众多因素,最终实现生态教育的目标,生态教育实现方法的合理利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生态教育方法可以协调平衡各种因素,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矛盾,推动各因素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合力,向教育者所期望的良好效果转化。
我国高校生态教育已经发展40 余年,但却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生态教育实现方法的作用。尽管近几年来国家从政策上提倡构建和谐社会,重视高校生态教育,并且也开展了相关的“生态”课程,受教育人群广泛,在出版物方面也出现了大量有关生态教育研究的书籍和文章,但是生态教育效果却不理想,也就是说尽管高校生态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开展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促进受教育者认同生态教育内容并内化为生态意识和外化为生态行为的目的并没有很好的实现。失败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忽视了生态教育实现方法的作用,从而降低了生态教育的效果。
3 重视生态教育实现方法形式的多样性
生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一定的,但生态教育的具体实施却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它的理论体系建构是受生态实践问题变化和生态理论不断深化和完善影响的,因此它的实现方法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动态过程。目前根据方法存在形态和功能特性来看,生态教育实现方法可以表现为三种形式:外显性、渗透性、协调性。外显性生态教育实现方式就是指利用公开的场合和方式公开表达生态教育的主张和要求,直接强烈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具体的形式有课堂宣教式方法、舆论引导方法、榜样示范式方法、强化推动式方法、赏罚激励方法、主体实践方法。目前在我国高校采用的外显性生态教育实现方法最常见的就是课堂宣教式方法。如在与“环境”相关的专业设置“生态学”课程,进行专业生态教育;对全校学生开设生态教育选修课程等。另外,高校也可以开展一些生态教育活动,公开宣传生态教育思想,如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但总的来说,高校生态教育采用的外显性生态教育实现方法形式还较少,很难对受教育者形成强烈的直接影响。
渗透性生态教育实现方法是相对于外显性实现方法而言的,是将生态教育要求和内容渗透到人们的社会实践和具体生活中,使人们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生态教育思想。渗透性生态教育实现方法可将生态教育内容和要求与各种社会因素结合,实现渗透。常见的渗透形式有: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与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相结合,与制度规范建设相结合,与现代传媒载体相结合,与学校各学科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生态体验相结合。目前高校最常见的渗透性生态教育实现方法主要是采用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方式。如把生态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结合,环境文学与语言文学专业、旅游专业等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在课程中渗透生态教育理论,保证了生态教育受教育数量的广泛性。而且与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渗透式教育可以降低对生态理论的理解难度,对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又决定了以它为依托的生态教育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很难从心灵深处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说教理论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生态教育一般是从生态理论方面着手,深奥晦涩的理论灌输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很难把它转化为自我生态意识,并转化为生态保护行为。而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环境文学内容涉及有关生态问题的方方面面。它不仅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去探究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如何造就了现代生态危机的原因,揭露人类欲望的膨胀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揭示生态危机带来的可怕结果,使人们在震惊之余能够自发否定过去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自觉地形成生态保护意识和承担起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它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栖居状态,让身处生态危机背景下的人类充满了向往和羡慕,从而促使他们反思现状并激发改变的动力。另外,生态文学具有的文学特征保证了生态教育的效果。生态文学的生态教育方式是一种相对纯理论教育更能直达受教育者心灵深处的教育方式,可以在潜意识中培养受教育者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学作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述说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它的观点和言语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再加上大学生富于想象的思维,文学作品相比纯理论的生态理论宣传更符合他们的思维需求和性格特征。因此,生态文学作品中的生态理论就可以以文学艺术的形式直达受教育者的心灵,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观念,并激发他们改变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动力。高校生态教育渗透性生态教育实现方法主要采用了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方式,而其他方式并未得到重视。
协同性生态教育实现方法是指在生态教育过程中,为了提升生态教育效果,综合运用各种生态教育实现方法,使之形成最大教育合力和最佳效果的一种实现方法。随着社会形式和经济形式的不断变迁,生态问题也呈现出不同的复杂状况,相应的生态教育内容和形式也应不断发展和完善。单一的生态教育方法不能达到解决复杂生态问题的目的,因此综合运用各种生态教育实现方法,发挥其合力作用去应对生态问题的复杂性,必将是未来生态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协同生态教育实现方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认为生态教育实现方法应该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环境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等复杂因素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另外协同性生态教育实现方法是生态教育者综合生态思维的体现,在运用各种具体生态教育实现方法时不是把它们简单相加,而是在掌握各种具体方法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合力作用。协同性生态教育实现方法的成功运用,可以很好地实现生态教育的综合效果,更好地实现生态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生态教育效果不明显,没能很好地实现生态教育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忽视了生态教育实现方法的重要作用。另外在运用各种生态教育方法上也存在很大的欠缺,形式单一,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协调运用各种方法等。这些问题都是高校生态教育应该给予积极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