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肾补血方对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的影响

2022-10-12冯发民张喜峰刘登杰陈东元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熟地黄性贫血肾脏病

冯发民,张喜峰,刘登杰,陈东元

(1.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中医科,河南郑州 450000;2.郑州市中医院肿瘤科)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损害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3个月的患者,有较高的患病率及病死率,由于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导致后期出现症状确诊时,已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引起泌尿、循环等系统的并发症[1]。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肾功能损害后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红细胞合成减少,同时导致机体处于微炎症状态,造成铁吸收或利用度下降,影响红细胞生成,从而加重贫血,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如何减轻肾功能损伤在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2]。目前临床多采用补充铁剂、叶酸、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常规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对患者预后康复的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医学认为该病多由肾脏亏损,气血阴阳虚弱,久虚成劳所致,长期的气血亏虚导致运化不足而引起贫血,故治疗应益气行血、益精固肾[3]。固肾补血方是以熟地黄、川芎、当归等多种中药材配伍组成,是针对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的病机进行辩证施治,具有固肾、行气、生血的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应用基于常规治疗的固肾补血方的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选取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中医科80例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女(26/14);年龄36~65岁,平均(44.87±4.23)岁;病程5~13个月,平均(6.45±1.24)月。观察组40例,其中男/女(28/12);年龄35~67岁,平均(45.11±3.86)岁,病程6~15个月,平均(6.41±1.35)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此项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标准:(1)符合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诊断标准[5];(2)符合肾气不足证诊断标准[6];(3)患者知情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等;(2)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等;(3)合并泌尿、血液、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控制生活起居和饮食,根据病情补充叶酸、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对症治疗,维持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以0.6g~0.8g/d为益;口服复方α-酮酸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28,规格0.63g),以70kg体重计算,2.52g~5.04g/次,3次/d。

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增加固肾补血方治疗,方剂组成为:川芎18g、黄芪21g、党参15g、当归12g、枸杞12g、土茯苓18g、熟地黄12g、大黄15g、陈皮6g,将以上药材加水煎煮,1剂/d,分2次服用,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 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空腹),以3000r/min转的速度离心30min,检测血清中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Scr)水平。

1.3.2 肾纤维化因子 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3ml,采用酶标分析仪(北京天普新桥技术有限公司,型号PT-3502PC)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iotoninⅡ,Ang Ⅱ)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水平。

1.3.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评估。

1.4 统计学工具

使用SPSS 26.0软件对80例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χ2校验;采用()表示疗效、肾纤维化因子等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HCT及RBC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Scr、BUN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对比(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BUN(mmol/L) Scr(umol/L) HCT(%) Hb(g/L) RBC(1012/L)对照组治疗前 17.38±8.67 371.44±31.23 23.52±1.93 89.61±6.22 1.92±0.61治疗后 14.23±7.65* 315.38±27.65* 35.31±3.22* 96.57±5.88* 2.91±0.52*观察组治疗前 17.29±8.58 369.57±30.81 23.33±1.87 90.05±6.17 1.95±0.57治疗后 10.66±3.21*△ 218.59±13.76*△ 39.02±2.73*△ 105.62±5.34*△ 3.52±0.71*△

2.2 肾纤维化因子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TGF-β1、Ang Ⅱ及CTGF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纤维化因子对比(,pg/ml)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纤维化因子对比(,pg/m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TGF-β1 CTGF Ang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22.31±27.56 112.27±24.68* 1467.88±265.29 1335.73±251.32* 125.53±27.69 117.72±20.41*观察组 121.33±26.42 100.68±24.33*△ 1453.96±271.42 1227.52±219.36*△ 125.48±28.76 106.19±18.34*△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腹泻1例,恶心2例、呕吐1例,观察组发生腹泻0例,恶心1例,呕吐1例,观察组发生腹泻、恶心、呕吐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在慢性肾脏病终末期出现,发病原因与缺乏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因素有关,如不进行干预,可引起病情持续进展,缩短患者生命。早期的干预可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患者致死率。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控制病情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患者整体预后康复效果却仍有一定局限性[7]。中医把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归入“血虚”的范畴,认为该病的形成是由日久肾虚入血络、气血运化失司导致血虚,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精是血液的生化物质之一,血液具有濡养四肢及脏腑的功能,肾脏亏损可导致气血阴阳虚衰,而气血同源,相互转化,相互滋生。气可推动血液运行,血液可影响气的生成,如《医学正传·气血》中记载“血非气不运”,血液运行受限,导致血液濡养功能减弱,而致患者出现肌肤干涩、面色痿暗等症状。故治疗应以固肾填精、益气补血为主。固肾补血方以熟地黄为君药,可益精填髓、滋阴补血,臣药川芎可行气活血,黄芪可补气升阳、利水消肿,佐药当归活血生血,党参养血生津、健脾益肺,土茯苓除湿、解毒,大黄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使药陈皮健脾、理气、燥湿,诸药合用可奏固肾益精、行气活血的功效[8]。

Scr是磷酸肌酸和肌酸代谢的产物,由肾小球滤过,与肾性贫血和肾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常以Scr水平的变化判断患者肾功能情况。肾小管受到损害后可引起肾脏红细胞素生成功能减弱,加重贫血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30d后,RBC、Hb及HCT水平均较对照组高,BUN、Scr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提示固肾补血方可有效改善贫血症状,减少肾功能损伤。α酮酸可通过转氨基作用转变为氨基酸,有利于尿素氮的再利用,同时,可在低蛋白饮食的过程中弥补必须氨基酸的不足,可改善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体内非必须氨基酸和必须氨基酸的平衡,从而促使体内蛋白质合成量增多。此外,氨基酸转移至α酮基类似物利用氮抑制尿素的产生,从而减轻肾脏负担,减轻肾功能损伤。观察组加用固肾补血方治疗,方中熟地黄具有滋阴生血的功效,当归生血、养血,党参健脾、养血、生津。熟地黄水提液可促进RBC及HB的快速增殖,从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9]。当归所含的阿魏酸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活血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在改善贫血情况的同时延缓肾功能损伤[10]。

在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Ang Ⅱ会被过度激活,从而引起肾小动脉收缩强度增加,提高肾小球滤膜的通透性,进而造成内皮细胞损伤,同时还可激活TGF-β1的转录,增加CTGF的表达,诱导肾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肾脏纤维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CTGF、Ang Ⅱ及TGF-β1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提示固肾补血方应用于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促纤维化因子水平,延缓肾纤维化进程。常规治疗中,低蛋白饮食和α酮酸治疗可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减少TGF-β1及CTGF的表达,从而延缓肾纤维化进程。固肾补血方中黄芪具有利水消肿、祛毒生肌的作用,川芎具有行气活血的效果,枸杞滋阴补肝肾,土茯苓解毒除湿,大黄通瘀导滞、泻下。大黄泻浊解毒,可降低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而减少尿素的合成,从而提升血中氨基酸水平,增加蛋白质合成,抑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此外,大黄所含大黄鞣质,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有利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11]。川芎所含川芎嗪可改善肾脏血流量,降低肾组织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再灌注损伤造成肾脏细胞的凋亡,有利于延缓肾脏纤维化[12]。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例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固肾补血方未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固肾补血方中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的功效,可治疗腹泻、恶心、呕吐等疾病,减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药理研究表明,陈皮中含有类黄酮、挥发油等物质,可调节胃肠道平滑肌活动,减轻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13]。由于本研究纳入证型单一,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颇,后续应增加证型及相应观察指标,为临床提供更完善的参考。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应用无常规治疗联合固肾补血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状态,减轻肾功能损伤,延缓肾脏纤维化,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熟地黄性贫血肾脏病
良药熟地黄,让你的秋天更加滋润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冬日进补试试阿胶和熟地黄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甲状旁腺素在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