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2022-10-12赖苑妮

北方药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布司肾脏病高尿酸

赖苑妮

(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500)

高尿酸血症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发,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主要致病原因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所致。尿酸通过肾脏排泄,相关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在慢性肾脏病中作用较大[1]。高尿酸血症其对肾脏有严重损害作用,在临床治疗中降尿酸药物的应用,可将肾脏病进展进行明显延缓。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为别嘌醇,可对尿酸合成进行抑制,可使得血尿酸水平降低。然而,别嘌醇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效果会受到影响,且安全性不高。非布司他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氧化还原不会对其干预,安全性高,在高尿酸血症治疗中效果良好,然而在存在慢性肾脏病合并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是否良好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8-2020.8)时间范围内,选取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合并症的患者,实施非布司他治疗,现将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评价对象为就诊于我院的98例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合并症患者(2019.8-2020.8),因治疗药物差异性实行分组,49例实行非布司他,纳入试验组,患者资料:本组年龄46岁~80岁,均值(59.10±8.20)岁(本组男女患者数分别为29例、20例,原发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其他,例数分别为13例、19例、13例、4例,本组病程20个月~50个月),均值(36.20±13.30)个月;49例实行别嘌醇,纳入对照组,患者资料:本组年龄45岁~80岁,均值(59.35±8.15)岁,本组男女患者数分别为28例、21例,原发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其他,例数分别为14例、20例、12例、3例,本组病程20个月~50个月,均值(36.30±13.25)个月,患者资料通过统计学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比较性有效。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病;(2)近6个月对疾病治疗药物无使用史;(3)知情本研究,自愿配合者。

排除标准:(1)血液疾病;(2)全身免疫疾病;(3)肾、肝严重功能损伤;(4)意识障碍与精神障碍者;(5)恶性肿瘤;(6)消化性溃疡;(7)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8)泌尿系结石。

1.3 方法

试验组所用的治疗药物为非布司他,每次20mg,每天1次为初始剂量,1个月治疗后,将药物剂量增加,每次40mg,每天1次,1个疗程为期1个月,共进行6个疗程的治疗。

对照组所用的治疗药物为别嘌醇,每次100mg,每天1次为初始剂量,以患者情况为依据,药物剂量增加,每次100mg,每天3次,1个疗程为期1个月,共进行6个疗程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为:(1)治疗效果依据:显效:症状改善明显,临床指标基本正常;有效:通过治疗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临床指标改善明显;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临床指标无变化,有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2)治疗前、治疗2、3、4、5、6个月血尿酸水平;(3)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即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以预测方程(MDRD简化公式)。高尿酸血症:男性> 420μmol/L,女性> 360 μmol/L;(4)治疗安全性,发生不良反应例数和比例。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为详情。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2.2 血尿酸水平对比

治疗前血尿酸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试验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为详情。

表2 血尿酸水平对比

2.3 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前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在其他临床指标方面,试验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均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为详情。

表3 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2.4 治疗安全性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为详情。

表4 治疗安全性对比[n(%)]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主要是考虑由基因变异发生后,产生导致出现尿酸代谢酶功能的一系列异常而引发,由此相继的出现相关炎症诱发的反应及肾脏血管平滑肌所产生的增殖情况下发展,进而获得产生尿酸,得到损害肾脏的结果。多考虑到针对于目前出现的慢性肾脏病部分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高尿酸血症,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发生相关的合并症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对于患者的预后及疾病的发展,均产生较为明显的不良结果。因此,为有效延缓肾脏疾病进程,一般在临床治疗中会应用降血尿酸药物。在现有医疗技术上,考虑到目前的医学情况,在针对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方式上,主要包括了对于生活习惯的改变,以达到有效的抑制尿酸产生,日常生活特别是饮食上,需要注意进行低嘌呤饮食,进而获得促进尿酸排泄等的相关效果,但是采用这些方法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在需要确保对于抑制尿酸酶的治疗上,常常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对于机体而言,不但产生具有相关副作用的结果,无形当中,增加了用药风险,同时也未能获得缓解尿酸对肾脏的损害的结果。而临床治疗上,所选择的治疗药物中,主要是包括两类可以进行选择,其中一种是抑制尿酸合成的一类药物,另一种为对尿酸排泄发挥促进作用的相关药物,针对目前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上,后一种药物的使用,则会加重肾脏负担,尤其是在针对于肾脏疾病晚期患者的治疗上,较少选择应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对尿酸合成进行抑制药物的选择中,常用的药物为别嘌醇,但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结果,在开展该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则极易导致了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影响治疗效果[2]。而目前临床上选择非布司他药物,作为已上市的新型治疗药物,从药理学的角度上出发,对于可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药理特性中,不属于嘌呤类药物,可对黄嘌呤氧化酶(还原型、氧化型)进行有效抑制,促进尿酸水平有效降低,同时可将肾脏功能有效改善,治疗安全性高[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比较别嘌醇,非布司他在临床治疗有效率(97.96% VS 81.63%)、血尿酸水平、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血肌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8.16%VS28.57%)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治疗前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在其他临床指标方面,试验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均优化明显(P<0.05)。非布司他适合长时间高尿酸血症治疗的患者,抗酸剂、食物不会影响药学,在用药之后60min-90min最大血浆浓度会达到,血浆蛋白结合率在99%以上。而在药物经过口服以后,所产生的在体内药物中则不会蓄积,而对于剂量毒性(限制性)则是不存在的[4]。而在临床的使用中,开展以小剂量治疗的方法,为起始剂量,进而所获得的不良反应会相应的降低。非布司他可将血尿酸有效降低,可对尿酸合成进行阻碍,使其血尿酸水平降低,可对肾功能恶化进行控制,肾小球滤过率的得出结果则是与血尿酸呈现出一种较为显著的负相关的结果的[5]。血尿酸降低可对内皮细胞氧化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进行抑制,可将肾小球内压有效降低,进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6]。通过血尿酸降低,可将排尿酸能力(肾)提升,可对肾功能进行改善[7]。非布司他、别嘌醇具有不同排泄和代谢途径,通过过肝脏代谢,非布司他转变为非活性产物,排泄途径为粪便、尿液;而别嘌醇会转变为羟基嘌呤,排泄途径为肾脏,会加重肾脏负担[8]。因此,非布司他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在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合并症治疗中,开展非布司他的应用,可以改善血液指标,尤其是在血尿酸指标上可以获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布司肾脏病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甲状旁腺素在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非布司他的上市情况和新剂型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自拟痛风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临床肾脏病杂志》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