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配中心细化药护分工对静配工作效率和质量影响的分析
2022-10-12张奕平林素珍廖淑兰
张奕平,林素珍,廖淑兰
(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在对住院患者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上,主要根据疾病情况,为了获得治疗最佳的效果,多进行静脉药物的输注。既往静脉输注药物为了方便使用,均由科室护士进行配药,主要操作的空间为科室内护理操作室。但是由于环境的限制,导致了消毒并不到位,因此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而随着医疗的不断进步,临床科室的逐步细化,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在各大医院推广,将药物统一于调配中心进行调药与配送药物,以达到总体把握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目的。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要求药师先对药物处方进行审核,再根据标准流程与原则进行静脉用药物配置[1]。而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疗质量。静配中心的成立不仅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节省医疗资源,也提高了医院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如果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轻则造成药品破损,重则可能因调配过程中的差错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医疗纠纷或者更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2]。因此需要对静脉调配中心进行针对性的控制管理。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我院细化分工对静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静配中心于2013年成立,目前共有8名药师。其中包括中心负责人1名,质控小组长2名。在配液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稳定在12名,相对之前减少了2人,如逢疫情引起住院人数下降或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根据相应的住院人数和配液数量增减趋势进行调整。记录本院PIVAS在改进前后平均每分钟每人配液数量,调配差错量,药品损耗量,成品输液质量,然后加以分析。本文主要分析最后一次细化分工前(2018年08月~2018年10月)分工后(2019年08月~2019年10月)各84组记录。
1.2 方法
细化分工之前,静配中心常规管理上,在分工的方法选择上为:药师负责每天的审方,打签,摆药,成品输液核对,封装下送科室等相关工作;护理人员则主要是负责贴签,排药,配液等相关工作。并没有对护理人员的每个个体,作出具体的分工,大家均在一起工作,直到工作一起全部完成才一起结束。而又由于在我院静配中心,存在着配液的工作量大,工作的内容相对繁琐,因此造成了配备人员总是不足。这是人员的管理问题。而在规章制度的管理上,对于分工的具体界限较为模糊,一旦造成差错则难以追责,无法明确的进行奖惩制度,工作的积极性较差,且出现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等问题,一旦问题出现无法落实到个人,因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也相对薄弱,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上述的因素,我院于2019年1月开始实施细化分工管理后,对于各个不同工作人员,有着明确的分工方式。如对药师而言,其主要是负责的审方,打签,摆药,排药,完成对成品输液核对,并包括了对封装及配送进行具体的安排。而针对护士,则主要负责的贴签,药品拆零前核对数量与规格,排药及核对,配液,成品输液扫描也进行了人员的分工。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① 由我院的静配中心选出两名药师,做质控的小组长,主要是负责对于工作流程的细化安排和相关监督的工作。首先,将由药师对负责的审方科室进行规定,负责打签的人员,摆药的人员和核对的人员,均都做了相对较为具体的安排,然后对在静配中心工作的每个护理人员,负责贴签的科室和配液的品种以及排药审核的人员,也做了具体的分工和安排,给出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相关的达标流程。并且在护理人员的工作中,相对增加了贴签核对,溶媒、排药核对等工作的内容。② 签名制度,每个流程在完成后,都必须要留有签名,为了保障每一项工作的责任可以实时的落实到个人。药师定期轮换责任科室;贴签,药品拆零,调配任务分派到具体个人,需要保证的是,在每个流程中,都有药护双人核对。如出现特殊药品(细胞毒药物等),则由专人负责审核和调配的相关工作,要求对于特殊药品的配置之前,要密切的注意对药物的交叉核对,配置完成之后,要求双人再核对签字,以确保其安全性。③ 质控小组长,则在每周一的早晨,对所有药护人员进行后期的培训和上一周工作的相关总结,提高我们静配中心工作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严禁我们的护理人员,任意的在配液间前频繁活动[3],并且在整个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并规范相关的无菌操作,并做好环境细节的清洁与保养,无菌环境监测等相关的具体工作,以保障提高成品输液的质量的效果。
1.3 观察标准
统计对比两种模式下的平均每分钟人均配液量,药品调配错误量,分工前、后的工作效率比较以打印时间、贴签耗时、换药耗时及排药耗时间进行统计。药品调配损耗量及成品输液的不合格量以测评两组摆药工作质量与效率,若错误量与损耗量越少,说明质量越好、工作效率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将84例研究数据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进行核算分析,对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正态分布的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齐);计数以百分比(%)表示,执行χ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PIVAS通过细化药护分工之后,改善了药护工作双方满意度(见表1)[4],协作更加默契,明显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业务能力,降低了以只求快不求对的工作态度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由于住院人数因影响因素多,导致静配中心每日工作量会出现明显波动,用Excel统计每日人均配液量仅有稍许的提高。但由于我们对许多品种药品(细胞毒,高危,贵重药品等)调配前后增加了交叉核对的要求,实际工作内容上做了扩充,因此可以认为工作的效率也有了相应的提升。在打印时间、贴签耗时、换药耗时及排药耗时的工作效率上,分工后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见表2)。且分工后在工作质量对比中药品调配差错量、药品的损耗、成品输液的不合格数量都有了明显的下降,也可以认定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成品输液的质量明显提高(见表3)。
表1 药护互评满意度
表2 分工前、后的工作效率比较
表3 两组方式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对比
3 讨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目前临床上较为重要的职能科室,针对医院内的患者,将使用的静脉用药进行统一调配,以合理用药为相关研究核心而开展的相关药学服务则为调配中心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了保障了药物的时效,并且有效的避免了在相关科室发生配药不规范、消毒不到位所引发的院内感染、患者预后不佳、发生医疗纠纷等。而在目前临床上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明确的建立目的则是对于围绕静脉药品所开展的相关项目得到其质量可以达到完全的控制基础,保证质量体系的连续性,最终可以达到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由于各个医院的情况不同,每个医院的静配中心工作亦不尽相同,故其他医院的管理方式参考价值有限。本院静配中心的相关管理的主要细节内容多且繁琐,因此对于静配中心的相关创设和运行,主要在传统药物调配工作上获得一大进步的结果,主要是针对于管理上改变了传统调配程序,加大审核力度。最终可以获得发挥对推动临床药学的相关工作,保证了临床的用药安全,有效的提高配液质量。而配液中心优点为集中调配、工作效率较高,由临床药师核对,护士完成的药品集中加药,操作更加的简便。但静配中心也并不是十分的完美的,主要的缺点则是由于可以确保在开展相关的环节中,可以获得较为紧密衔接的结果,因此所导致的容错率较低,一旦出现差错,则不易更好的分清相关的责任,而且在后续开展排查差错的相关工作中,则是费时费力的,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在实际所开展的相关临床工作中,发生调配差错是难以杜绝的,并且已成为医患主要矛盾之一。
在常规的管理上,主要是仅针对工作流程,由于并未对临床的工作人员进行责任的划分。一旦出现了相关的问题,无法追责到个人。而大家在一起工作,一起完成,责任感弱。并且无明确的奖惩制度,因此,引发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在细化药护分工管理方法上,将危险“扼杀摇篮里”,针对静配中心内可能引发的降低输液质量进而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事件中,进行更早期的干预方法,最终可以达到明确控制中心内消毒及管理的相关要求,达到较好的对输液质量的把控。作为在临床上的药剂科,则是整个医疗系统中较为重要的职能科室,也是目前药剂科相关的管理工作上相对较为重要的组成,在管理中需获得提高与改进。因此,如何降低差错率已经成为提高工作质量、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并确保患者用药合理安全重要的一环。针对于静配中心实施优化管理以后,一方面主要是为了针对患者开展更为安全的用药行为,进而达到提供理想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在有效的管理下,获得可构建稳定、科学化工作环境。而上述的相关管理的措施,则不单是能够达到减少对静配中心工作者减少职业危害,降低差错率与风险事件,而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就是通过实际工作的出现问题,以寻找相关工作薄弱细微之处,明确了之后,在对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5-6]。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对人员的细化分工,加强对洁净区环境的相关管理,还有对人员的相关管理。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以提高我们工作人员的无菌意识,达到减少人员频繁走动,以减少空气微粒产生对静配中心的不良影响。而产生的相关医疗废物,也由负责人,进行每日与负责工人的交接,有效的规范人员进行完善的操作,以减少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并且通过优化了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降低患者有可能发生的输液风险,以提高在静配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最终可以达到保证了临床科室合理且安全的用药原则[7-10]。其次,通过对静配中心内需要工作的每批护理人员进行完善的业务培训以减少我院静配中心发生相关的排药差错量、药品损耗量、调配差错量、成品输液的不合格量[11-12]。由于在静配中心工作量上,存在很大的波动性,而在中心内的工作量与住院人数正相关,且在住院的人数上具有季节性的,周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13-14]。金宛研究中指出,该院于2018年1月起对静配中心药物调配规范化改进,改进后的打印(0.64±0.15)min、贴签(0.45±0.24)min、排药(0.73±0.31)min、换药(3.89±1.31)min、配药时间(0.72±0.14)min均低于改进前(2.32±0.55)min、(2.38±0.88)min、(1.14±1.18)min、(5.14±3.26)min、(1.23±0.44)min,工作出错率(18.89%)低于改进前(34.44%)(P<0.05),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本文记录的时段中,8月由于气温高,导致整体大环境内的细菌繁殖,以及因为暑假期间的外出多、外伤相对的增加,导致了住院的人数也相应较多,而在9月中,由于秋收或者学生返校等相关的原因,导致了由于住院人数逐渐的开始回落,到10月份,由于国庆、中秋造成的影响,住院的患者减少,出现了在静配中心的工作量则出现大幅的下降。因此在统计分析工作量上,只稍有提升,但药护的工作内容上,却相对大的扩充,在静配中心的管理上,增加了贴签、溶媒、排药核对,以及配液过程中的需要完善的药剂师与护理人员的交叉核对;也要尽量的做到根据工作量的变化,根据其主要的变化,做到动态的调整科室人员的完善相关的配置,合理的安排静配中心内的人员休息,进行弹性的工作制度,可以达到避免由于静配中心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进而带来的相关差错,保证静配中心内的工作,可以保障静配中心的安全高效的运行[15]。说明开展相关的规范化改进措施,可以有效的达到对于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效率提高的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降低药物调配工作出错率的结果,增加相互的满意度。由此可见,在静配的中心的工作中做到权责明确,在每个环节上,都应当有着较为严格标准流程,对于提升药护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加合理的利用医院有限资源,保障临床患者的用药安全且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