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实践与挑战
——兼论高校积极应对的新路径

2022-10-12谢立黎韦煜堃

贵州社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教育

谢立黎 韦煜堃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当前,我国人口正处于持续老化的过程,截至202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亿,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亿,占14.2%(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局长就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201/t20220117_1826479.html。。中国人口正在经历重大转折,这些转变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将带来巨大且深远的影响。为了确保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部署要通过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劳动年龄人口持续负增长、劳动力老化程度加深的大背景下,只有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才能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一大目标方向(2)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在终身教育理念发展较早的欧洲,20世纪90年代就倡导成年人应当有条件享受高等教育[1]。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公报强调了高校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指出“高等学校提供的培训应当回应和预估到社会的需求,包括开办职业技术培训、创业教育和终身学习课程”[2]。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对于老龄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梳理我国终身教育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同时倡导发挥高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为各年龄段的人提供多元化的知识、技能获取渠道。

一、终身教育的理念与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

英国教育家巴西尔·耶克斯利(Basil Alfred Yeaxlee)1929年出版的《终身教育》( Lifelong Education)一书首次完整阐述了终身教育理念,认为终身教育强调生活与各种教育事业的整合[3],主张以终身教育理念统整学习与生活,整合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在横向统整工作、闲暇及社区生活,纵向统整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的教育[4]42-48。

1965年,法国教育思想家保罗·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作了以“终身教育”为主题的报告。根据其观点,终身教育涵盖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不断发展,也包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点与各阶段之间的紧密联系。其随后出版的著作《终身教育导论》中明确了“终身教育”是确保一个人在其一生可以不断接受教育以应对经济、文化、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都应为终身教育做出相应的改变[5]45-53。

在中国,终身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厌”,又如《颜氏家训》中“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对老年学习的肯定,再如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学习没有尽头的肯定性论断。然而,终身学习思想更多强调个人行为,我国从制度层面开始建设终身教育体系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终身教育”一词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此后其政策目标经历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补充”到突出社会公平、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演变[6]。在学界,有学者从比较的角度出发,指出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终身教育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参与到终身学习中[7]。有学者认为终身教育强调了从国家层面进行统一的制度设计与改革[8]。结合已有研究,本文认为终身教育是指在确保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都有条件接受教育的同时,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充分考虑个体生命历程,开展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的教育。现行教育体系中根据教育对象来分,包括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多种类型,而终身教育体系将是在统筹以上各类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开放、系统的教育体系。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

发展终身教育体系不仅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在老龄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改善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伴随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高速更新以及产业转型,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截至2021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3)数据来源:《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也不能适配我国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虽然当下国内各企事业也积极开展岗中培训等教育以保持劳动力素质,但对于技术革命背景下的知识更新换代还需要依靠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支撑。终身教育体系不仅为劳动年龄人口提供终身学习平台,对在职人员或希望再就业人员有效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将借助高等教育系统等优势使在职人员和再就业人员获得知识体系的更新升级。就劳动人员个人而言,将提升其择业时的竞争力,就社会而言,将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劳动力供给质量。

2.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在老年人数快速增长的现实背景下愈发凸显。针对我国老年教育专业度低,以休闲娱乐课程为主的现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可以丰富现有老年教育的内容,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是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必然要求。同时,伴随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路径。虽然有学者担忧老年人就业会对年轻人就业造成挤压,但相关实证研究表明,老年人延迟退休反而会对青年就业产生“吸纳效应”[9]。在人口老龄化发生较早的许多OECD国家,青年失业率因为退休年龄的推迟而降低[10]。通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老年劳动力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可以帮助老年劳动力在市场继续保持活跃,使老年人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进而创造新的价值。

3.促进代际共融,推动社会创新。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教育和学习的开放化,即意味着社会上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学习的机会[4]42-48。从社会层面来看,现行教育体系中以年龄为划分标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同年龄人群的社会隔离,不利于改善社会的年龄歧视[11]。构建面向不同年龄人群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有助于促进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进而消除年龄歧视。特别对于老年群体而言,终身教育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有利于促进老年个体形成健康、积极生活方式,同时还将产生良好的社群效应,为社区的发展也带来积极效应[12],进而促进社会融合。另一方面,老年产业现已成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经济增长点,通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鼓励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同一个课堂学习,可以加深年轻人对老年群体的认知,进而更深切理解和掌握老龄社会的需求,研发出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一定程度上也将推动社会创新。

4.提升农村劳动力质量,助力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长期以来是我国教育体系均衡发展的难题之一,由于城乡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加之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人口城乡流动造成农村地区学生和老师流失现象越发显著,乡村教育发展整体逐渐式微[1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一方面可以帮助早期未能受到优质教育的农村居民和农民工获得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进而获得更多工作机会、改善自身工作生活状态并更好地融入城镇化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在终身教育体系中,还可以调动高等教育体系的的科研力量,集中针对农村教育的困难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村教育进行指导,逐步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促进农村和城市教育均衡化发展。

二、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发展与实践

(一)我国终身教育政策发展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中,虽然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关政策经历了从理念形成到体系建立再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突破,深刻反映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1993年以前,我国主要建立形成了中国特色成人教育体系框架[14]11-18,这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1993年,终身教育理念首次出现在中央政策文件中,被写为“终生教育”,并将成人教育视为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1995年终身教育首次被写入全国性立法,并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与终身教育体系关联起来。从2001年开始,终身教育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以及党代会报告等重大文件中。特别是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发〔2010〕12号)中,丰富和明确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内涵,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以来,终身教育成体系进一步发展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其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见表1)。

(二)我国发展终身教育的实践探索

1.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国家开放大学是2012年在国家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成立的主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新型大学。为满足不同学历层次人群的需求,国家开放大学设立了高中起点本科层次专业、专科起点本科层次专业以及专科层次专业,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产业工人的教育培训。截至2021年累计招生1206.7万人、毕业891.6万人,在籍生近500万人(4)《历史上的今天,国家开放大学扬帆再起航》,参见国家开放大学时讯网http://www.ouchn.edu.cn/News/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e7a5db7f-2f33-4be4-991f-b1bac0adb808&ArticleType=2。。2022年5月,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平台汇集了338所知名高校、10个头部平台,共计50万门课程资源(5)《终身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参见国家开放大学时讯网.http://www.ouchn.edu.cn/News/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1e4bd7b9-399d-460e-bf59-1184db7fa40d&ArticleType=2。,免费向公众提供以服务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表1 1993年以来终身教育相关法律政策文本汇总

国家开放大学的实践经验验证了我国目前终身教育的广泛需求,可为普通高校面向成人展开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提供重要借鉴,其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细化专业设置的经验也对未来终身教育体系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高等院校的实践。2011年,由教育部牵头,在清华、北大等50多所高校启动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在促进高校在成人继续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同时,为高校发展终身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14]11-18。同年,全国首家终身教育研究院在华东师范大学建立,此后四川师范大学、东华大学、集美大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多所高校也相继建立了终身教育研究机构。终身教育研究机构的成立为高校发展终身教育奠定了理论和科学研究基础,同时也具有良好示范性作用。

3.远程技术的利用。远程教育是拓展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信息化传媒技术,可以即时、灵活、便利地传递各种信息和知识,最大限度地破除因地域、时间等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以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老年教育为例,2021年12月,国务院出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老年教育”,以进一步扩大远程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同时特别提出智慧助老行动,助力老年人解决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保障远程老年教育建设的顺利开展。从地方实践来看,已有地区出台专门政策措施,明确将远程教育作为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服务能力、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例如浙江省于2021年6月发布的《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立支撑全省老年教育发展的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资源配送体系,依托‘第三年龄学堂’,推动‘互联网+老年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短板

尽管我国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充分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建设目标,还需加快补齐职业教育、老年教育和农村教育三大短板。

(一)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教育对象受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定义,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也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然而在社会认知方面,职业学校一直处于较低的地位,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无法考取普通高校的学生才选择的学校。受制于这样的社会观念,职业学校在学生招录以及师资招聘方面存在劣势。同时,由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依然在学历证明、招考标准方面受到现行规则的区分,职业学校主要教育对象依然集中在青年群体,无法对具有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农民、在职职工、退役军人等人群完全开放。虽然在国家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下,全国成立了很多县职教中心(或骨干职业中学)解决了一部分农民职业教育问题[15],但是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运用,重复建设的方式并非高效之举。

(二)老年教育覆盖程度低,教育专业性不足

老年教育是增强老年人生存发展能力、社会参与能力,最终实现老年人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渠道[16]。伴随老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老年人群教育需求的提升,老年教育暴露出了覆盖面窄、专业性不足和缺乏系统性等问题[17]。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全国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机构共计6.2万个,注册学员数量为800多万,与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缺口极大。虽然近年来国务院及部委层面发布的多项文件中对老年教育都有专门关注(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74号)、《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全国老龄办发〔2018〕6号)、《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发〔2019〕25号)等文件中都有发展老年教育相关内容。,但目前我国老年教育的覆盖程度依然有限。在教育内容方面,我国老年教育目前局限于身体健康、家庭生活或休闲娱乐类课程,缺少帮助老年人提高自我实现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相关课程,更缺乏人力资源开发型课程。此外,由于缺乏系统性统筹,老年大学常常出现已入学老人长期占据学位,其他排队等候入学的老人多年都无法入学的情况。

(三)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教育在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以及“三农”工作相关文件中一直备受重视,但受制于客观因素,目前依然存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教育难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等问题[18]。相关实地调研发现,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学点的减少,多数农村学生必须进入寄宿制学校,然而乡镇寄宿制学校在寄宿条件、师资配备、教育经验等方面都有待提升[19]。农村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或高中阶段辍学的情况依然存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2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学资源不足外,也与农村地区对教育认知不足有关。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城市,农村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应带来了老年教育的缺口问题,然而受到分散居住、缺乏资金支持、师资短缺的影响,农村地区老年教育较之城市地区更难以开展。

四、我国高校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优势与挑战

在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发挥高校的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在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时要“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创新机制,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基于政策要求和现实条件,高校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但兼具优势与挑战。

(一)我国高校参与终身教育的优势

首先,高校已有的校园基础建设提高了可行性。在学校数量方面,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普通高校数量已达到3012所,专任教师188.52万,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7)数据来源:《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且近年来高校数量还在持续上升,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可以提供相当大的承担能力。在学校地域分布方面,虽然绝对数量地区分布差异较大,但考虑各地区人口密集程度和经济发展情况后,高校空间分布相对均衡[21],至少可以保证高校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高校校园建设一般都占地较大,环境优美,配套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藏、辅助教学软件等配置齐全,可以确保终身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从客观条件来看,高校现成的校园基础设施将会为终身教育的开展节省成本。

其次,高校具备的理论研究实力提高了专业性。高等院校与其他层级教育机构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具备的综合研究能力。鼓励高等学校加大针对终身教育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实践路径等问题的研究力度,不仅可以帮助解决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提高教育质量,也将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二)我国高校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1.社会认知不足。当前个体和社会层面对于终身教育理念尚未形成完整正确的认知。从个体学习动机方面来看,成人学习者多出于职业发展,希望通过学历证书换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具有较强的实用功利性[22]。同时社会上多数人对于终身教育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对以往没有学习机会的人进行知识文化的补偿教育,甚至有人认为是一种扫盲教育或补习教育[23],这些都与终身教育理论强调终身学习是为了实现人自身超越的理念相去甚远。

2.现行制度规则的限制。由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虽已有多项规划纲要明确要进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但是专门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而现行政策制度中,依然存在壁垒。例如虽然普通高等学校可以举办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但是两者之间互换转换尚存障碍。此外,一些固有社会规则也限制了高校发展终身教育。现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高校入学年龄不作限制,高校的招生简章对于年龄也没有明确限制,但用人单位招聘时对应届毕业生常设最高年龄限制,这类社会规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在招生环节对于候选人年龄的考虑,更降低了普通高校开展终身教育的热情。

3.高校缺乏终身教育实践经验。普通高校一直以培养和教育青年人为主,对于终身教育的认识可能存在局限性,且从高校管理层到高校教师层面都缺乏相应的终身教育实践经验,一旦要在高校中开展终身教育就意味着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和适应。基于目前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高校内部对于终身教育通常热情度不高。因此要发挥普通高等学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需要开辟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方式,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以更大化的发挥。

4.教育对象异质性较强。终身教育的理想目标是覆盖个人的全生命周期,其面对的教育对象包括了全体社会成员,终身教育面临的一大难点就是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之间教育对象的差异巨大。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和教育对象个体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对于长期以来主要针对青年学生开展学历教育的高校将会带来新的挑战。

五、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高校战略性地位,发挥示范引领

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我国高等学校整体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应重视高校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战略性地位,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方面,高校在继续发挥目前主要作用的同时,应当遵循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开放的高等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远程和线下两种手段,开展面向不同人群的成人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保障不同年龄人群获得高等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对于目前终身教育体系中处于短板的老年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实践路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方向等相关问题展开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贡献智慧(见图1),最终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整体提升。

图1 高等学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二)发扬终身学习思想,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首先要在发扬中国传统终身学习思想的基础上,促进全社会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氛围,摆脱对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功利性”、“补偿性”的认知,进而正确理解和认识终身教育理念。从长远来看,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必须树立全行业、终身学习的理念。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级别教育的价值,充分厘清高等教育与初等和中等教育以及成人学习和非正规教育的联系,并更好地考虑非传统的教育轨迹和途径,充分认识到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24]

(三)建立专门的统筹管理机制,实现协同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尚未建立针对终身教育的统筹管理机制,各类教育分属不同司局。以面向成人的高等教育为例,普通高等教育属高等教育司分管,中、高职教育、高等继续教育、城乡和社会教育、远程教育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分管。在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过程中,高校作为成人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场所,应当被鼓励向各类成人学习者开放,而不同的管理部门可能导致高校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指导意见,最终难以形成统一的模式。

要发挥高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就要从管理机制上进行改革,通过建立终身教育发展办公室,对相关部门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和部署。此举也可推演至整个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其实除教育部门外,劳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等部门都有开展终身教育的资源,但由于缺乏统筹,难以形成合力[25]。通过建立专门的终身教育管理机制进行统筹管理,可避免各级教育的条块分割,充分调动各类教育资源协调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衔接。

(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覆盖农村地区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可有效解决成人教育者时间有限以及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由于我国高校教育资源与成人学习者数量相比仍然十分有限,加之高校多分布于城市地区,线下课堂学习对于农村地区学习者的可及性相对较低。得益于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手机的高覆盖率,远程教育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还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农民、农民工的参与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成人学习者学习时间相对灵活,学习具有“碎片化”的特点,高校在开展远程教育时还应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和远程教育的特点,研发和改进相应的课程及教学方法。

(五)开展年龄友好高校试点,探索高校进社区模式

以老年大学为例,我国2000余所高等学校,开设老年大学的仅150多所,而成立了老年开放大学或老年学院的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仅26家[26]。普通高校未能参与老年教育一定程度造成了我国老年教育资源的“供不应求”[27]。建议引入外国年龄友好高校联盟的实践经验,展开年龄友好高校试点,重点是透过年龄友好高校十项原则将年龄友好理念推行到从管理到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年龄友好高校试点增强高校自身对于不同年龄学员的接受程度以及不同年龄学员之间的融合度,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形成年龄友好观念,最终使得不同年龄人群都可接受高等教育的终身教育理念得到认可。

此外,考虑到老年教育需求人数与现有老年大学、普通高校数量之间的巨大缺口,高校与社区合作,开展“在地教育”,将有效促进老年高等教育覆盖率。通过社区提供场地、摸清教学需求,高校派遣师资或者社区组织教学,高校提供指导的形式,一方面为社区老年人省去路途麻烦,另一方面也更加匹配社区老年人的教育需求。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体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构建相关机制的启示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终身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回顾与展望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