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性恶心呕吐中西医治疗专家共识

2022-10-12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9期
关键词:阿片类中医院肠梗阻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

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性恶心呕吐(N&V)是指除外特定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所致的恶心和呕吐,在多数情况下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目前还没有针对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性恶心呕吐的“指南”和“共识”。

晚期肿瘤患者的恶心和呕吐十分常见,并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导致诸多并发症,包括营养缺乏、电解质紊乱、脱水、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等。大约有20%~30%的晚期肿瘤患者有恶心感,在生命的最后几周,这一数字高达70%[1]。恶心和呕吐是两种独立的症状,患者可以单独出现其中一种,但以恶心和呕吐共存为主。导致晚期肿瘤患者恶心和呕吐的原因有很多:脑部肿瘤、脑膜疾病导致的颅内压增高、低钠、高钙、甲亢、感染、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前庭功能障碍、肝大、腹水、副瘤综合征、消化不良、肠梗阻等消化系统所导致的胃潴留,以及便秘、焦虑等情绪障碍。

1 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性恶心呕吐的原因和临床特征

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性恶心呕吐的临床治疗,首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针对性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确定恶心和呕吐的原因。在可较好逆转的致吐中,有一半是阿片类药物、抗生素、抗惊厥药、地高辛、铁剂、非甾体消炎药导致的。在晚期肿瘤中,引起恶心和呕吐主要有以下六大原因(表1)[2]。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而言,非治疗性恶心呕吐的病因往往是多因素的,在许多情况下单一病因无法全面解释患者的症状。

表1 恶心呕吐的原因、主要临床特征和调查

2 肿瘤患者非治疗性恶心呕吐的西医治疗

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性恶心呕吐的西医治疗策略分为两类[3-5],第一类是针对病因治疗,如胃肠减压、胃造瘘、手术缓解肠梗阻引起的呕吐,行腹腔置管引流,减轻腹腔压力缓解恶性腹水导致的恶心呕吐,糖皮质激素治疗颅内压增高导致的呕吐等(表2)[2];另一类是经验性药物治疗,先选择一类止吐药物治疗,如果无效即更换或者联合使用其他药物。由于恶性肠梗阻患者大多数无手术机会,无法解除导致恶心呕吐的病因。对于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必须治疗。本共识将这两类人群单独进行讨论。

表2 可逆转的恶心呕吐原因及治疗措施

2.1 非肠梗阻所致恶心呕吐

2.1.1 止吐药 5-HT3受体拮抗剂与甲氧氯普胺低毒有效,常用于预防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研究表明,甲氧氯普胺加地塞米松、托烷司琼加甲氧氯普胺,以及三药联合治疗晚期癌症的恶心呕吐,呕吐控制率分别为24%、84%、92%,恶心控制率则分别为18%、74%和87%[3],证实其在治疗晚期癌症非治疗性N&V中是有效的。NK-1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急性和延迟性放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中有确切的疗效[4],可阻断P物质而发挥强效止吐作用。晚期肿瘤患者恶心呕吐可被多种药物以及非药物因素诱发,有多条信号通路可刺激脑干核导致呕吐发生。故试图通过一种“通用药物”缓解所有原因导致的恶心呕吐是非常困难的,联合使用药物可能有更好的效果,但仍需临床试验论证。

2.1.2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控制急性和延迟性CINV的疗效已得到充分证实,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其在非治疗性恶心呕吐中的有效性,但是其于颅内压升高所导致的呕吐是有效的。

2.1.3 抗精神病药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恶心症状,应使用镇静剂。奥氮平属于苯二氮类药物,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在一些指南中已成为预防急性和延迟CINV的规范药物[5]。有临床研究[6]表明,奥氮平可以迅速改善恶心症状及食欲减退、疲劳;其联合地塞米松可改善脑转移患者的恶心呕吐[7]。氟哌啶醇为抗精神病药,有研究表明,氟哌啶醇用于治疗恶心呕吐的应答率大于60%[3],因此一些研究将其作为“标准治疗”组,但是氟哌啶醇的潜在毒性,包括QT延长、运动障碍等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

以上药物适用于多数患者,但一些特殊类型如肠梗阻、阿片类药物所致恶心呕吐则有不同的处理。

2.2 不适合手术的肠梗阻所致恶心呕吐

盆腔或腹部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卵巢癌或消化道肿瘤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恶性肠梗阻,其往往伴随大网膜、肠系膜播散、组织粘连和肿瘤浸润,不适合手术治疗。恶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为持续的恶心、腹部绞痛,间歇性呕吐、腹胀,72 h内无排便排气。亚急性或间隙性肠梗阻也很常见,患者可无痉挛性腹痛,并表现为功能性而非机械性肠梗阻。初始的治疗重点是减少相关症状(痉挛性或绞痛性疼痛、恶心和呕吐),可采取胃肠减压、抗分泌物和止吐药物,止吐药的选择要考虑受体作用、致吐路径的多样性,建议选择能与1个以上受体结合的药物[2,8]。首次止吐药方案应按计划进行,并根据疗效、最大推荐剂量、副作用制定。如果第1种药物不能充分控制恶心呕吐,则应使用第2种作用于不同受体的药物。

2.2.1 抗分泌剂 如予上述措施后仍有较重呕吐,可组合使用抗分泌药物如丁溴东莨菪碱(抗胆碱药)或奥曲肽(生长抑素类似物)。有研究表明奥曲肽能改善肠梗阻所致恶心呕吐的程度[9-12],但有局限性[9]:肠梗阻阻塞程度并不清楚,且治疗还包括H2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和止吐药,可能使奥曲肽的优势被低估。与丁溴东莨菪碱相比,奥曲肽可显著减少消化道分泌[12],因此在2021癌症支持疗法多国学会(MASCC)指南中,被推荐为恶性肠梗阻恶心呕吐的一线治疗[13]。另有研究表明[14-15],患者均使用了雷尼替丁和地塞米松,其中雷尼替丁可减少胃分泌物,还可增加生长抑素分泌,表明其也能通过抗分泌机制治疗肠梗阻,但是仍需要进行雷尼替丁对比安慰剂的随机对照研究。

2.2.2 止吐药 甲氧氯普胺促动力效应可用于早期、部分肠梗阻,但如果出现完全性梗阻或绞痛时应该避免使用,可考虑氟哌啶醇或左旋丙嗪。

2.2.3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可与止吐药和抗分泌药同用。有研究[16]评估了12名接受地塞米松、甲氧氯普胺、奥曲肽治疗的患者,服药第1天恶心均有消退,恢复口服的中位时间为2 d(范围为1~6 d)。另一项研究[17]采用格拉司琼加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肠梗阻,4 d后患者腹痛、恶心、呕吐次数减少,控制率达到87%。由于二药同时使用,因此疗效可能来自联合用药而非单一药物。

2.2.4 奥氮平 有研究表明,奥氮平能降低90%患者的恶心评分以及呕吐频率[18],且对于恶心感的改善程度不低于甲氧氯普胺[19]。一项小型随机试验证实,奥曲肽比丁溴东莨菪碱能更有效改善肠梗阻患者的恶心、呕吐[20]。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肠梗阻患者有两大类治疗方式[21]:1)抗分泌药物奥曲肽+止吐药(格拉司琼、甲氧氯普胺);2)如前药无效,考虑抗胆碱能药(东莨菪碱)+止吐药。此外,雷尼替丁+地塞米松可用于减少胃肠道分泌,奥氮平、氟哌啶醇也可改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恶心和呕吐。

2.3 阿片类药物所致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服药后约19%出现中重度恶心、40%出现呕吐[22-23]。一些患者在5~7 d后可耐受,但是另一部分人群却可能持续存在[24]。

2.3.1 止吐药 甲氧氯普胺兼具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以及5-HT4激动剂的药理作用,理论上可以缓解恶心呕吐(OINV),但是临床实践中却并未观察到良好的止吐效果[25]。Meta分析表明5-HT3受体拮抗剂能有效缓解OINV[26],长半衰期的帕洛诺司琼较半衰期相对较短的昂丹司琼能更好控制OINV[27]。但是一项临床研究分别应用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安慰剂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安慰剂反应率为35%,昂丹司琼为48%,甲氧氯普胺为52%,表明昂丹司琼和甲氧氯普胺在控制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方面并未优于安慰剂[22]。初次使用吗啡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P物质增加[28],还能使皮质层神经元中NK-1受体表达增加。NK-1受体拮抗剂可能有效控制OINV[29],但需要严格的临床试验加以论证。

2.3.2 奥氮平 奥氮平能与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毒覃碱等多种神经递质相结合,减少阿片类药物所导致的恶心[30]。

晚期肿瘤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其OINV发生率较高。合理的组合应用阿片类药物以及止吐药物可消除OINV的频率以及强度。

2.4 非药物治疗

许多晚期癌症患者对非药物治疗感兴趣,但需要严谨的随机试验证实[31]。该疗法在本专家共识中医治疗部分有充分讨论。

总之,目前在非梗阻所致恶心呕吐患者中,甲氧氯普胺和其他一些抗多巴胺能药物(氟哌啶醇、左美丙嗪或奥氮平)作为首选药物治疗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对于一线单一止吐药无反应的患者,可考虑更换或联合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可作为替代止吐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或肠梗阻患者应使用地塞米松。非药物疗法目前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3 肿瘤患者非治疗性恶心呕吐的中医治疗

3.1 中医病机

中医学认为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只要损伤脾胃功能,皆可能发生呕吐。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性呕吐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常有恶心之先兆,其作或有声而无物吐出,或吐物而无声,或吐物伴有声音;或食后即吐,或良久复出;或呕而无力,或呕吐如喷;或呕吐新入之食,或呕吐不消化之宿食,或呕吐涎沫,或呕吐黄绿苦水。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寒暖失宜,以及闻及不良气味等,皆可诱发或加重呕吐,常伴有恶心厌食、胸脘痞闷不舒、吞酸嘈杂等症。

呕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常相互影响,兼杂致病,如外邪可以伤脾,气滞可致食停,脾虚可以成饮等。呕吐的病机无外乎虚实两大类,因此晚期肿瘤患者恶心呕吐在辨证时应首辨虚实,临床上实证可分为外邪犯胃、肝胃不和、痰饮内阻型;虚证可分为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型。由于晚期肿瘤患者癌毒内蕴,脾胃脏腑功能失常,痰瘀湿浊等邪气内生,脾胃纳运升降失常,所以虚实夹杂在晚期肿瘤患者恶心呕吐中最为多见。

3.2 治疗原则

《景岳全书·呕吐》中指出“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本症中医辨证需要仔细辨别邪之寒热与痰饮、食滞、肝气、湿热和脏腑病位、气血阴阳之不足。根据本“共识”中医肿瘤专家临床经验:本症病位在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运化之枢纽,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主升清;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主降浊。癌毒邪气损伤脾胃,往往导致寒热邪气错杂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治疗上当恢复脾胃升降功能,采用“苦辛通降”法,辛药适其升,以散其闭,达邪于外;苦药适其降,以平其亢,泄邪于里,因此苦辛合用,辛开苦降,以达到升清降浊、调理阴阳、复其升降的作用。

3.3 辨证论治

3.3.1 外邪犯胃证 呕吐食物,吐出有力,突然发生,起病较急,常伴有恶寒发热,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治法:疏邪解表,和胃降逆。方药:藿香正气散。藿香10 g,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茯苓各12 g,大腹皮、白芷、紫苏梗、桔梗各6 g,炙甘草9 g。加减:若风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荆芥、防风以疏风散寒;若见胸闷腹胀嗳腐,为兼食滞,可加鸡内金、神曲、莱菔子以消积化滞;若身痛,腰痛,头身困重,苔厚腻者,为兼外湿,可加羌活、独活、苍术以除湿健脾;若暑邪犯胃,身热汗出,可用新加香薷饮以解暑化湿;若秽浊犯胃,呕吐甚剧,可吞服玉枢丹以辟秽止呕;若风热犯胃、头痛身热,可用银翘散去桔梗之升提,加陈皮、竹茹疏风清热、和胃降逆。

3.3.2 饮食停滞证 呕吐物酸腐,脘腹胀满拒按,嗳气厌食,得食更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脉滑实。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方药:保和丸。炒山楂18 g,神曲12 g,法半夏、茯苓各9 g,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各6 g。加减:加炒谷芽、鸡内金等消食健胃;若积滞化热,腹胀便秘,可用小承气汤以通腑泄热,使浊气下行,呕吐自止;若食已即吐,口臭干渴,胃中积热上冲,可用竹茹汤清胃降逆;若误食不洁、酸腐食物,而见腹中疼痛,胀满欲吐而不得者,可因势利导,用压舌板探吐祛邪。

3.3.3 痰饮内停证 呕吐物多为清水痰涎,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头眩心悸,或呕而肠鸣,苔白腻,脉滑。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药:小半夏汤。法半夏18 g,生姜15 g。加减:加吴茱萸、陈皮温脾燥湿以化饮。若气滞腹痛,可加厚朴、枳壳行气除满;若脾气受困,脘闷不食,可加砂仁、白豆蔻、苍术开胃醒脾;若痰浊蒙蔽清阳,头晕目眩,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健脾燥湿、化痰息风;若痰郁化热,烦闷口苦,可用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化痰、和胃止呕:若胃脘胀满,胃中有振水声,可予甘遂细末0.5 g,装入胶囊,早晨空腹温开水送服,每日1次,连服2 d。

3.3.4 肝气犯胃证 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呕。方药: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柴胡6 g,芍药9 g,枳实6 g,炙甘草6 g,姜半夏18 g,生姜15 g,紫苏叶6 g,茯苓12 g,厚朴10 g。加减:加橘皮、旋覆花、竹茹、炙枇杷叶等以增强和胃降逆之力;若气郁化火,心烦咽干,口苦吞酸者,可合左金丸以清热止呕;若兼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者,可用大柴胡汤清热通腑;若气滞血瘀,胁肋刺痛,可加丹参、郁金、当归、延胡索等活血化瘀止痛。

3.3.5 寒热错杂证 胃脘痞满,腹胀恶心,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治法:辛开苦降,降逆止呕。方药:半夏泻心汤。法半夏9 g,黄芩6 g,法干姜6 g,人参6 g,炙甘草6 g,黄连3 g,大枣9 g。加减:湿热偏盛加竹茹、杏仁、滑石;寒湿偏盛加苍术、丁香、吴茱萸;肠鸣、腹痛加白芍、炙甘草;下利臭秽稀水,加白头翁、马齿苋。

3.3.6 脾胃虚弱证 饮食稍有不慎,或稍有劳倦,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方药:香砂六君子汤。人参9 g,白术15 g,茯苓12 g,甘草6 g,陈皮9 g,姜半夏10 g,砂仁6 g,木香6 g。加减:加丁香、吴茱萸以和胃降逆;若脾阳不振,畏寒肢冷,可加干姜、附子,或用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若胃虚气逆,心下痞硬,干呕,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止呕;若中气大亏,少气乏力,可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若病久及肾,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肢冷汗出,可用附子理中汤加肉桂、吴茱萸等温补脾肾。

3.3.7 胃阴不足证 呕吐反复发作,但呕吐量不多,或仅吐唾涎沫,时作干呕,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养胃阴,和胃降逆。方药:麦门冬汤。麦门冬30 g,清半夏9 g,人参6 g,甘草3 g,粳米6 g,大枣12 g。加减:若阴虚甚,五心烦热者,可加石斛、天花粉、知母养阴清热;若呕吐较甚,可加橘皮、竹茹、枇杷叶以降逆止呕;若阴虚便秘,可加火麻仁、瓜蒌仁、白蜜润肠通便。

3.3.8 脾胃虚寒证 进食稍凉饮食即恶心呕吐,面色晄白,倦怠乏力,中脘喜温喜按,四诊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药:理中丸。人参、干姜、炒白术、炙甘草各9 g。加减:若畏寒肢冷,神倦喜寐者,可加附子回阳救逆,温肾散寒;若呕吐较甚,可加橘皮、丁香、吴茱萸以降逆止呕;若大便稀溏,完谷不化者,可加莲子、补骨脂、赤石脂、禹余粮固肠止泻。

3.4 中医外治疗法

本症中医外治疗法以针刺、艾灸为主,包括皮内针、穴位贴敷、耳穴压豆。晚期肿瘤患者的恶性呕吐使整个消化道功能处于紊乱且易激惹状态,所有口服药物都可能成为激发的诱因。中医外治疗法避免了消化道用药刺激,显示出较好的优势。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CRPC)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ASMC)联合制定的《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32]中在“止吐药物及阿片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处理”中提及“采用按摩、针灸治疗便秘;采用针灸、中药灌肠治疗腹胀”。但目前以针刺为主的非药物治疗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干预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呕吐的有效性方面。这些基于大量临床试验、合理的研究人员及方法学、高质量系统评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对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性恶心呕吐非药物疗法报道较少,且散在于改善晚期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的相关研究报告中,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数据支撑,需要中医肿瘤界加强研究。

3.4.1 非肠梗阻性恶心呕吐 患者中医辨证以脾胃阳虚,水饮内停,食滞中满为主症。中医外治以温运脾阳、和胃降逆,消食化积为法,以艾灸、中药封包热熨、针刺治疗为主,可配合耳穴压豆、穴位贴敷治疗缓解症状。1)针刺。选穴:主穴足三里、中脘、下脘、内关;配穴合谷、气海、太冲、天枢、曲池。操作:普通针刺进针得气后留针20 min;电针,选取连续波,20 Hz,留针20 min。疗程:每日1次,3~5 d。2)艾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中脘、神阙、章门;配穴气海、下脘、天枢。施灸方法:温和灸、隔物灸、雷火灸,施灸过程中患者产生透热、传热舒适的感觉,每次30 min。疗程:每日1次,连续7 d。3)皮内针。选穴:内关、公孙、中脘、气海、足三里。方法:选用一次性无菌揿针(规格0.25mm×2.0mm),取用安尔碘局部皮肤消毒后,持小镊子夹取针柄处连同胶布取下,于穴位处垂直刺入,适当力量按压,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嘱患者在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各按压1次,每个穴位按压3 min。疗程:揿针留置96 h后予以拔除。4)穴位贴敷。贴敷药物:单味中药如吴茱萸、生姜;复方如小半夏汤、丁香柿蒂散,或自拟方剂。对于恶性腹水引起的恶性呕吐,采用甘遂、大戟、芫花末调敷神阙穴;其他贴敷材料,可选如含FiO2金属粒子的穴位贴,或者纳米材料配合红外线制作的穴位贴。选穴:内关、中脘、足三里、神阙、涌泉。方法:将穴位贴贴敷与穴位上,每日贴敷4~6 h。疗程:每日1次,3~5 d。5)中药封包热熨。封包药物:单味中药如吴茱萸、生姜、艾叶、海盐。方法:封包装于2层厚布袋内表面均匀洒水后置于微波炉内高火加热2~3 min,使封包温度达到50℃,置于患者神阙、中脘、足三里进行热敷。疗程:每次30 min,每日2次,5~7 d。

3.4.2 不适合手术的肠梗阻所致恶心呕吐 1)中药灌肠。本疗法具有通腑泻浊、行气导滞的作用,对于不能手术的肠梗阻或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在胃肠减压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对于减轻腹压、肠道内压,缓解肠道黏膜水肿,促进肠道再通有一定作用。灌肠药物: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合芍药甘草汤。方法:用两煎混合药液450 mL灌肠,每次150 mL,每日2次。灌肠后,嘱其先左侧卧,再右侧卧,最后平卧30 min。2)中药外敷。本疗法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从而降低药物毒性,减少不良反应。药物经皮肤或黏膜表面吸收后,药力可直达病所,作用更为集中。外敷药物:加味六磨汤(木香、乌药、枳实、大黄、赤芍、延胡索各10 g,沉香、鸡血藤、生白术、莱菔子各30 g)。方法:外敷药浓煎取渣,与植物油调和成糊状。常规消毒脐,待干,将制备好的药膏涂抹在脐部,厚度1 cm左右,环脐半径10 cm左右,纱布包裹,每日2次,每次5~6 h。疗程:7 d为1个疗程。3)针刺。选穴:主穴足三里、上巨虚、胃俞、大肠俞、合谷;配穴支沟、公孙。操作:普通针刺进针得气后留针20 min;电针选择连续波,20 Hz,留针20 min。疗程:每日1次,3~5 d。

3.4.3 阿片类药物所致恶心呕吐 中医学认为,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出现的呕吐,主要是因为热毒刺激脾胃,损耗阴气,致肠燥津亏、浊气上逆,治疗应调津理气、通腑降逆。针刺、耳穴压豆可缓解阿片类药物所致恶心呕吐。1)针刺。选穴:足三里、中脘、天枢、合谷、太冲、内关;配穴三阴交、气海、上巨虚、曲池。操作:普通针刺进针得气后留针20 min;电针选择连续波,20 Hz,留针20 min。疗程:针刺每日1次,3~5 d。2)耳穴压豆。选穴:取神门、胃、贲门、肝、脾、交感、内分泌穴。操作:用75%酒精消毒耳部皮肤,王不留行子贴压穴位,患者本人或家属为其按摩每日3次,每次5 min,或患者自觉不适时亦可自行按压穴位,每次3~5 min,以产生酸麻微痛及热感为宜,双耳交替进行。疗程:每耳隔日1次,整个操作持续到连续服药3 d后。

4 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性恶心呕吐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晚期肿瘤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常伴有厌食、焦虑、抑郁、疲劳、疼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除了少数病因明确的脑转移、肠梗阻导致的恶心、呕吐以外,其余的具体病因仍然不太明确。临床采用单一靶点药物如5-HT3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效果均不满意。中医药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通过辨析其脏腑,气血、津液情况,应用中药内服多靶点治疗或外治,对于改善患者包括恶心、呕吐、厌食、焦虑、疲乏在内的多种症状,改善体能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显示出较明显优势。本共识专家组建议可以联合西药或者单独使用。

4.1 不能手术肠梗阻所致恶心呕吐

不适合手术的晚期肿瘤肠梗阻患者,除予常规胃肠减压、使用抗分泌药物如奥曲肽以外,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配合中医外治如针刺、艾灸,可减轻腹压、肠道内压,缓解肠道黏膜水肿,促进肠道再通。

4.2 非肠梗阻所致恶心呕吐

如前所述,以甲氧氯普胺为代表的抗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相关性恶心呕吐首选西药。而对于一线单一止吐药无反应的患者,可考虑更换或联合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可作为替代止吐药。本共识专家组建议:对此类患者联合中医辨证、规范使用中药复方及中医外治是有益的。对于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专家组建议以中医非药物外治法为首选治疗措施。

5 结 语

本共识是在国际、国内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及西南地区中西医结合临床一线医师的工作经验和共识专家组的投票结果而形成的,对临床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现阶段有必要加强在重庆地区乃至全国的共识推广,促进晚期肿瘤患者非治疗性恶心呕吐全程管理的理念,全程减轻、控制晚期肿瘤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以切实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人文关怀。

编写组长(按姓氏拼音排列)

程海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辇伟奇 重庆市中医院

谢 恬 杭州师范大学

左国庆 重庆市中医院

主要执笔专家

邱 敏 重庆市中医院

蔡 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梁 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张海波 广东省中医院

刘华文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编写组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列)

蔡 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程海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程 俊 重庆市中医院

丁纪元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韩 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李 封 重庆市中医院

李 毅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梁 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廖大忠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刘华宝 重庆市中医院

刘华文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刘 影 重庆市中医院

刘 勇 重庆市中医院

辇伟奇 重庆市中医院

千年松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邱 敏 重庆市中医院

隋晨光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

隋新兵 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

孙 浩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唐家喜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唐万燕 重庆市中医院

田爱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怀碧 重庆市中医院

王建敏 重庆市中医院

王 娟 重庆市中医院

王 静 重庆市中医院

王凯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王 玲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树滨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谢 恬 杭州师范大学

杨常清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

杨小军 重庆市中医院

杨在亮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应 坚 重庆市中医院

游汶鑫 重庆大学医学院

张海波 广东省中医院

张洪雷 重庆市中医院

朱 青 重庆市中医院

左国庆 重庆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阿片类中医院肠梗阻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Meta分析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江苏省中医院首个海外惠侨基地开通连线46国侨领观摩点赞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警惕阿片类药品不良反应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汝州市中医院好护士拾金不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