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疫苗在疫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2022-10-12张春福许素梅
张春福,许素梅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红河 662200)
0 引言
猪瘟是生猪养殖领域发生流行率极高的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兼具高度致死性和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特点,被称为猪霍乱。当前基层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中,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不够规范和完善,相应的养殖管理技术和防御管理措施不够科学,生猪一旦受到猪瘟病毒的感染,极易造成疫情传播,引发大面积的感染,给一个养殖场乃至一个地区的生猪养殖业构成巨大的威胁,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很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对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疫苗接种是高效科学的防疫管理措施,是控制猪瘟发生流行的关键。对猪定期注射猪瘟疫苗是防范猪瘟疫病传播流行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防范猪瘟疫情最有效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1 临床表现
人工接种猪瘟潜伏期通常在36~48 h,而自然感染猪瘟的患病猪潜伏期通常在3~6 d。根据猪的年龄及病毒的毒性不同划分为最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急性型在养殖场中很少出现,该类型患病猪体温迅速升高到42 ℃甚至升高到43 ℃,常不会伴随其他临床症状,1~2 d内死亡。亚急性型是养殖场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1 ℃,最高升高到42 ℃,食欲减退,不能正常采食,眼结膜潮红,并从眼角流出很多脓性分泌物,并伴随呕吐腹泻,腹泻物中常常会加杂少量的血液甚至会排出血便[1]。发病初期在患病猪的耳根、腹部、腹股沟内侧皮肤表面会出现很多点状的出血,有时会形成大的出血性斑块,发病过程中通常在1~2周,绝大多数猪会死亡。耐过急性型的患病主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身体消瘦,饲料利用率下降,不得不将其淘汰处理[2]。慢性型猪瘟又被称为非典型猪瘟,大多数患病猪的临床症状不很明显,呈现慢性发病经过,常发生于架仔猪中。解剖时能发现肾皮质和膀胱黏膜存在小的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并在表面会存在大量的出血点,会引发出血性肠炎,以大肠黏膜纽扣状溃疡为主要特征[3]。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采集典型病变组织,选择使用血清中和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荧光检测技术等多种手段能够确定病毒。
2 猪瘟疫苗免疫存在的几点问题
2.1 疫苗接种不科学
当前在很多养殖场,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户中,会将疫苗作为药物使用。当牲畜不存在任何临床症状,没有发病时,饲主认为不需要进行疫苗接种,等到猪受到猪瘟病毒感染后,才注射疫苗当作药物来防治,此时为时已晚,疫苗免疫接种无效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副反应,加重患病猪的死亡。也有的养殖场提前或者推迟首次免疫接种的时间,有时两次免疫接种的时间间隔过长或过短,这均会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
2.2 疫苗不合格
个别生猪养殖户在引进疫苗时盲目考量疫苗的成本,经常从非正规途径引进疫苗,采购的猪瘟疫苗品质低劣,疫苗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注入猪身体后,不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引发大批量生猪死亡。
2.3 免疫接种操作不规范
有些养殖户或者免疫接种人员在接种前,并没有认真仔细的检查疫苗的外在形态、疫苗的有效期、疫苗的生产企业等,并没有落实疫苗档案登记制度,疫苗接种没有进行有效的稀释,疫苗储存温度不合理,稀释不科学,使用剂量不恰当,注射部位不明确,疫苗注射过程中忽视消毒,这些均会给免疫接种造成较大的影响,影响猪机体抗体的产生。
3 猪瘟疫苗在疫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3.1 疫苗引进
在采购疫苗前,应对生产企业、引进渠道进行全面的调查,保证所构建的疫苗来自于正规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引进渠道恰当,符合动物防疫要求,保证引进的每个批次的疫苗品质过硬,由正规厂家生产,并且要带有批准文号。养殖户在利用猪瘟疫苗开展免疫接种前,一定要加强养殖场的疫病流行情况调查,根据养殖场猪抗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但在疫苗免疫接种期间,活性疫苗和灭活疫苗不能同时免疫接种。
3.2 保证疫苗接种质量
新购进的疫苗应该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妥善保存,活性冻干疫苗应该采用冷冻保存,而灭活疫苗应该采用冷藏保存,温度调控到4~8 ℃。疫苗在使用之前应该对疫苗的瓶身、外观、性状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还应该检查疫苗的有效期、生产批号、生产厂家,详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根据疫苗使用说明书的相关指示,对疫苗进行妥善有效的稀释处理,并保持疫苗处于良好的温度环境之下,避免影响到疫苗的活性。稀释好的疫苗,应该紧急进行免疫接种,避免长时间滞留,否则会降低疫苗效果。
3.3 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
为了确保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要加强抗体水平监测,结合抗体的消散情况,明确首次免疫接种的时间并做好免疫监督工作,要求养殖户按照相关的免疫程序准确免疫接种。对于生病的猪、妊娠母猪应该暂停免疫接种活性疫苗,避免出现流产早产死胎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仔猪应该在25~35日龄进行首次免疫接种,如果妊娠母猪接种了疫苗,从出生到断奶前不再为仔猪接种,通过吮吸乳汁能够获得抗体。猪断奶生长到60日龄后,要进行第1次的免疫接种。对于受到猪瘟疫情威胁的地区,应在猪20~30日龄进行第1次接种,60日龄再强化免疫接种1次。
3.4 注意事项
猪瘟疫苗免疫接种后,能够诱导机体在短时间内产生猪瘟抗体,避免猪瘟病毒的入侵。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当地兽医的指导或者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切记不能盲目使用,不能将疫苗当做药物使用。并且一定要操作保证规范性,确保每次免疫接种的剂量达标,如此才能提高疫苗免疫接种程序,避免非典型猪瘟的发生流行。在疫苗免疫接种期间,还需将现代化的生猪养殖理念充分运用其中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从疫苗免疫接种,科学养殖管理,加强环境消毒等几个方面降低猪瘟发生流行的几率,确保生猪安全生长。
4 结束语
国家重大传染性疾病强制免疫接种制度的有效实施,基层地区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密度进一步提高,猪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密度高达100%,大多数养殖场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的抗体水平普遍达到70%以上。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生猪养殖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生猪养殖期间由于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再加上对疫苗免疫接种重视程度不高,很容易加重疫情的传播流行。在猪瘟防治过程中,畜牧兽医人员和广大养殖户还需要加强对疫苗注射防疫技术要点的有效学习,切实做好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