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预防与治疗
2022-10-12许光张磊岩
许光,张磊岩
(1.吉林省舒兰市畜牧总站,吉林 舒兰 132600;2.吉林省舒兰市朝阳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舒兰 132600)
0 引言
疾病防控是生猪养殖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仔猪的机体抵抗力不强,更容易遭到细菌病毒的侵染。其中,仔猪副伤寒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此种疾病不但威胁仔猪的生长发育,还会通过饲料、饮水、用具等传染其他健康仔猪。因此,养殖人员要构建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科学预防仔猪副伤寒等疾病,提高养殖效益。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沙门氏菌属细菌是仔猪副伤寒的致病原,能够感染到任何年龄的猪,6月龄以下仔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10~15 kg体重、1~3月龄仔猪的感染率最高,当仔猪达到6月龄以上后,由于已经基本形成完善的免疫系统,感染病菌后通常不会表现明显的患病症状。但如果出现应激反应,或与猪瘟等其他一些疾病混合感染,则会发病[1]。
1.2 传播途径
病猪及带菌猪是仔猪副伤寒的主要传染源,由于有大量病菌存在于仔猪肠道中,在排泄过程中会将病菌向外界环境中排出,污染到猪圈、饮水、饲料、用具等,感染到同群其他健康仔猪。如果病菌存在于母猪体内,也会通过子宫、脐带等感染到仔猪。
2 临床症状
仔猪患病后,食欲大幅度减退,精神状态萎靡不振,部分病猪会出现痢疾症状,粪便中夹杂着血液,且会发出恶臭气味。仔猪副伤寒疾病的潜伏期在3~30 d,通常可从急性败血型、亚急性型及慢性肠炎型等方面划分病猪的症状特征,慢性肠炎型最为常见。
2.1 急性败血型
病猪具有较快的发病进程,体温快速升高至41 ℃左右。持续2 d后,体温将会逐步降低,采食量显著减少,长时间保持卧地状态,甚至无法正常行走。病猪呼吸速度加快,伴随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病猪腹痛感明显。患病初期,部分仔猪鼻尖、四肢、耳部等皮肤呈现出蓝紫色状态,粪便附着于肛门四周,时常咳嗽。一些仔猪的心脏功能受到影响,耳尖、胸腹部等处呈现出明显的暗红色状态。患上急性败血症的仔猪难以自愈,且很多病猪在数天内将会逐渐死亡,或向亚急性、慢性型转变。
2.2 亚急性型
此类病猪的患病症状与急性型基本相同,饮水量明显增多,体重显著降低。一般病情持续7 d左右,部分病猪会向慢性型转变,也有一些病猪逐渐死亡。
2.3 慢性肠炎型
仔猪患病初期,食欲明显消退,周期性腹泻症状显著,粪便通常为黄色、灰色或浅绿色,且有恶臭气味发出。部分病猪病情较为严重,还有血液、假膜等夹杂于粪便中。大部分病猪的体温随之升高,也有部分病猪的体温并没有出现异常,但有湿疹样皮疹出现于胸部、腹部皮肤上,皮肤向红色、暗紫色状态转变,耳尖、耳根等部位的痂状湿疹较为明显。进入病程后期,部分病猪因体力衰竭而逐渐死亡[2]。
3 类症鉴别
由于仔猪副伤寒的症状类似于其他一些猪疾病,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需做好鉴别区分工作,避免出现误诊情况。
3.1 猪瘟
仔猪副伤寒与猪瘟2种疾病的传染性较强,但猪瘟能够感染到任何年龄的猪,传播速度较快[3]。生猪患病后,会有小出血点出现于皮肤上,精神萎靡不振,采食彻底停止,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3.2 传染性胃肠炎
此种疾病主要感染仔猪,病猪腹泻症状显著,粪便多为绿色或黄色状态,且有恶臭味发出。但猪传染性胃肠炎一般在气候寒冷的冬季集中发生,且5周龄以上的仔猪一般不会病死,患病初期的呕吐症状明显,且有凝乳块状物存在于水样粪便中[4]。
3.3 痢疾
腹泻症状是猪痢疾与仔猪副伤寒的相似处,但猪痢疾具有较长的流行周期,病猪的体温一般不会发生变化,粪便一般呈现黑色、棕色或红色等状态,且有血液、黏液等混杂其中。
4 防控措施
4.1 疫情处理
一旦有病猪出现,需第一时间采取封锁隔离措施,保障疾病传播链条及时得到切断,避免其他健康猪遭到感染。全面消毒处理仔猪圈舍、饲养用具等,避免健康猪接触到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
4.2 药物治疗
隔离治疗发病仔猪,利用5~10 mL氟苯尼考注射液对病猪进行后海穴注射或腹腔注射,持续3~6 d用药,进行注射1次/d。或依据5 mg/kg体重的标准利用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持续3~6 d用药,注射间隔控制为12 h。也可依据10 mg/kg体重的标准利用乳酸诺氟沙星对病猪进行内服治疗,持续5 d用药,内服2次/d。依据1片/7 kg体重的标准利用复方新诺明片对病猪进行内服治疗,持续3~6 d用药,进行2次/d。
4.3 预防措施
第一,免疫接种。通过开展科学的免疫接种工作,可显著提高仔猪的抗体水平,降低仔猪副伤寒疾病的发生率。通常情况下,利用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菌苗对1月龄以上的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等进行免疫注射。为保证接种效果,需严格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流程。先利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处理疫苗,依据1 mL的标准控制每头仔猪的肌肉注射量。如果采用口服免疫方式,先利用生理盐水稀释菌苗,之后于饲料中混合菌苗,保证每一头仔猪都能得到免疫。第二,自繁自养。为避免猪场内传入外来病菌,需将自繁自养模式建立起来。若需引进外地的仔猪,需认真了解引种区域猪疾病的发生情况,禁止于疫区引种。同时,依据政策要求,严格检疫仔猪,落实隔离观察制度,一般保持在30 d左右,之后方可以正常养殖。第三,饲养管理。如果仔猪生长环境较差,或养殖人员采取不规范的饲养模式,将会增大仔猪副伤寒的发病率。养殖人员要及时将圈舍内外的粪便、污物等清理掉,改善仔猪生长发育环境。科学调控仔猪圈舍的温湿度,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促使圈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得到显著降低。及时分栏,对各头仔猪的饲养面积进行科学控制。在日常饲喂环节,需利用具备丰富营养的配合饲料饲喂仔猪,促使仔猪的胃肠能力、抵抗力得到提高。特别关注饮水质量,避免饮水遭到污染。
5 结束语
仔猪副伤寒的传染性较强,且会严重减缓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兽医人员要加强技术服务,引导养殖人员充分认识到仔猪副伤寒疾病的危害,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提高仔猪机体抵抗力。要规范治疗患病仔猪,最大程度上降低仔猪副伤寒疾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