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基于安徽高校调查

2022-10-12江胜名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学分理论

江胜名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经济学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地位遭受了西方经济学的严重冲击。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处于一种“被边缘化”与“自边缘化”的弱势地位。[1]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高校政治经济学”的教学遭遇尴尬境遇,“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范围开设,而一些高校的管理类专业删减甚至不开设“政治经济学”。在此背景下,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研究,进而提升政治经济学在高校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文献综述

对于政治经济学在高校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日渐式微的局面,张忠胜(2018)认为,一方面受到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社会思潮的客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理论创新滞后、前沿追踪不足、教材创新落后等主观因素的影响。[2]理论基础上,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高大上”以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冲击,且受到地方高校师生自身条件的制约;[3]教学内容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以及指导性作用阐述不太充分;[4]另外,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许多高校在理论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考试中,“政治经济学”被取消,只考察“宏微观经济学”,西方正统经济学在中国高校的支配地位得到加强。[5]

如何提升政治经济学在高校的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地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众多建议。除了重构教材体系,编写符合现代学生认知方式的政治经济学类创新教材,[2]还要培育一支既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又有扎实理论功底的教师队伍;并且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6]旷爱萍(2018)认为应该采取“问题+专题+课题”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7]朱文蔚(2017)认为,通过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突出该门课程的实用性与有用性,才能摆脱教学困境。[3]宋玉军(2012)认为要解决“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困境,不仅要进行教学改革,更要处理好“政治经济学”课程与“西方经济学”等课程之间的关系。[8]

教育工作者对当前政治经济学的教育现状已有深刻的认识,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对政治经济学地位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然而,现有研究还是较为碎片化,研究者主要根据自身所在高校的状况进行思考,并未有系统全面地考察与探究。因此,本文调查了安徽省15所本科院校,全面了解当前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现状,为下一步更好地研究教学质量改进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二、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文以安徽省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政治经济学”一线授课教师发放问卷,调查了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15所本科高校的经济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开设、教师结构、教学方式等详细信息,搜集了详实的资料,信息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确切地反映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现状。

三、安徽省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现状

通过对安徽省15所高校对应院系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从课程开设、师资结构、教学准备和教学方式四个方面阐述当前“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表1 安徽省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开设状况

(一)课程开设多样化

“政治经济学”属于专业基础课,为了给学生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开设于第一学期。课程学分从2学分到6学分不等,课时安排少则32课时、多则96课时。不同高校每个学分对应的课时不一样,由低到高分别是15、16、17、18学时,因此即使是同样的学分,总课时也会有所不同。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4所高校“政治经济学”的学分均为3学分,3所高校安排的是2学分,2所高校是2.5学分,2所高校是4学分,1所高校分配的是6学时96学分,其中3所高校根据专业不同设置的学分和课时不等,与经济学紧密联系的专业设置的学分课时多,管理类或其他相关专业设置的相对较少,甚至不开设此门课程。被调查高校中,其中9所高校的经济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所有专业均开设“政治经济学”,6所高校的该学院根据专业状况只有部分专业设置这门课程。调查显示,近3年部分高校对“政治经济学”的学时进行了一些调整,个别学校减少了课时,少数高校根据专业不同对课时进行了调整。总体来说,安徽省高校对“政治经济学”的重视程度比较高,课程改革不断进行。

(二)师资结构年轻化

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特色,例如综合性高校、财经类高校、农业类高校等,不同特色决定了学校的学科优势,因此教师的配备力量有所不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政治经济学”的教师队伍人数最多的是一所财经院校,课程教学成员达10人,队伍较为单薄学校的由2人组成,大部分是4到7人不等。多人化的教学队伍可以保证教学任务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另外,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较为年轻化,45岁以下教师占一半比例以上,这也反应了课程建设和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年轻教师较为活跃的思想对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教学改革更容易接受和把握。

(三)教学准备较为充分

政治经济学教材版本众多,不同的版本由于作者思路不同导致教材侧重点以及风格差异,随着政府和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重视,近年来,高校基本上都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版本教材,教材旗帜鲜明,理论分析到位,并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15所高校中只有2所高校采用的是其他版本的教材。同时,调查高校中只有个别高校实行单独命题和制定教学大纲,其余均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统一命题考核,使得教学进度同步并能够对不同班级的学习情况、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比较。为保证教学过程和内容的一致性,提高教学质量,大部分高校开展集中备课活动,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展开充分的讨论,其中一所高校在开课学期进行两周一次、还有个别高校展开六次集体备课的教学活动,极大改进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式逐渐更新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传统、集中的授课方式,其效果相对较好,并且利于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互动,因此,很多老师主要采用线下教学。但随着高校课程教学不断改革,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加之为了满足现实需要,部分老师采取“线下+线上”的教学模式,线下集中授课和线上听课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形式。线上教学时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平台,如“腾讯课堂”“钉钉”等进行教学,线上平台虽然不能面对面教学,但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签到、发布讨论问题、发布学习资料等。尤其在防疫关键时期能够保证学习、防疫两不误,发挥了重要作用。线下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讲授教学内容外,还穿插多种有效形式,如课堂讨论与提问、列举案例、视频观看、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听课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当然,为了巩固知识,大部分老师都布置课后作业并进行批改。

四、“政治经济学”教学的五大困境

虽然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现状在不断改善,各个高校不断加强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并推进课程建设和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困境。

(一)课时相对较少,教学形式较为单调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政治经济学”课时较少,较少的课时难以有效、系统地阐述课程理论,54课时以上基本可以讲授到“社会主义理论”,少于54课时基本讲授到“剩余价值分配理论”,最快也只能讲授到“垄断资本主义”。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讲授的形式完成课堂教学,而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相对较少。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听课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比较耗时,因此,较少的课时安排使得教师不得不权衡,使得课堂教学形式相对较为单一。

(二)课程开设未遍及经济管理所有专业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高校经济学院或者经济管理学院,调查显示部分学校经济管理学院的管理类专业不开设这门课或者课时少于经济类专业。另外,部分学校同时设有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综合性学校还有商学院,此次调查并未涉及到管理学院和商学院,但据笔者前期了解得知管理学院、商学院基本不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管理学院和商学院开设的专业基本属于大经管,笔者认为有必要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

(三)大班教学难以保证高质量

“政治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课的普遍性必然面临教学班级的分配,由于课程组教师人数有限,使得一个教师同时带几个专业,为了避免重复教学,教师通常采取合班教学。调查显示,15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是以合班教学为主,2所高校主要根据教师个人需求,9所高校以分班教学为主。合班教学人数一般100人左右,较大的教学班级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一方面,较大的教学班级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掌控全班同学听课动态;另一方面,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难以在课堂上开展,例如,课堂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学生难以全员参与,于是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从而粗糙应付。

(四)课程组交流活动仍需加强

同一门课程有多个授课教师可以组成课程教学小组,课程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即集中备课能够相互学习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并且可以针对晦涩难懂的问题展开讨论,加强对此问题的认识,从而可以在课堂上更为娴熟地向学生讲解此部分内容。此外,课程组可以就教学大纲范围、教学内容构成、教学方法创新进行讨论,进而规范教学组织,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很多高校并没有开展集中备课,或者集中备课次数很少,或者教师之间展开非正式的简单交流,效果甚微。

(五)理论研究不深入

充实生动的课堂离不开雄厚的理论支撑。“政治经济学”教学要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学前沿研究成果,注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传承性和体系性,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9]“政治经济学”课程理论深邃,要想讲好这门课,仅仅依靠教材、借助几本参考书,只能简单地传授理论,难以将经济发展现实与理论结合。理论知识积淀到一定水平必然能使讲课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所以,“政治经济学”授课教师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但现实中很少有教师既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又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当前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虽然相比之前有很大进步,但高校中很多老师还是比较青睐应用经济学的科研工作。就笔者所在高校的经济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课程组一共由5位教师组成,但没有老师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理论功底的薄弱是教学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障碍,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尤其是相应的授课教师开展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既提升科研水平又提高教学能力。

五、“政治经济学”教学的三大出路

2014年7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大学生是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习固然重要,学校和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平台和实施者,在此承担着应有的重任。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三大主体,需在整个教学质量提升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一)学校进一步加强保障措施

高校是教学、培养人才的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软硬件设施,从人力、财力、物力到制度保障。高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保障:(1)意识保障,高校要树立坚定的意识,重视“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一方面,重视学科建设与研究,培养一支优秀的“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引进相关人才,增加课程组成员,壮大教师队伍,取消大班授课的形式,保证教师在小班教学的情况下避免重复教学。(2)课程设置保障,合理化设置课程。“政治经济学”作为高校“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对此应当有以下改进措施:一是相关学院应适当增加“政治经济学”课时和学分;二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全面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3)资金保障。高校需要为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鼓励教师进行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二)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

第一,改进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在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的条件下辅以线上教学新手段,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从而杜绝学生将更多的课堂之外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休闲中。一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树立互联网思维,深入推进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使课堂教学现代化。二是专题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几个专题,并改变传统讲授方式,使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挖掘教学素材。充分搜集贴近生活现实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够借助素材充分理解经济理论。

第二,课前准备工作充分。一方面,校内课程组经常性开展集中备课,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师之间面对面交流、学习,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展开集中交流,按素材所切合的知识点和格式(包括文件、新闻、图片、视频、课件等)进行共享;另一方面,高校之间积极交流,建立“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及教学交流平台”,积极参加课程交流理论研讨会议,教师需要利用和创造机会走出校园,抓住一切学习机会提升自我能力。

第三,改进考核方式。学生课程考核结果由“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组成,基本上大部分学校的比例分配是平时成绩占比为30%、期末卷面成绩为7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回答问题、课堂听课表现以及课后作业完成等诸多方面,成绩评定难以有比较规范的标准,通常给分较为随意。但其实学生的平时表现是学习态度的体现,决定了课程掌握的程度,因此,需要加强这部分过程考核,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进行考核,例如“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腾讯课堂”等教学互动软件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动态,便于督促学生学习。

(三)学生充分发挥积极能动性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接受者,是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接班人。对于“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认为“政治经济学”课程不重要,跟现实联系不紧密,跟自身专业不相关。但这是一个认知误区,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扭转认知。政治经济学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逻辑、一种研究方法。第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属于“推着走”类型,教师上课提出要求,课下应付一下,如果教师要求不严或者仅有要求没有检查,学生甚至置之不理。大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拥有学习意识。第三,适应新时代学习方式。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学习不仅仅只是在书本、在课堂,更多地是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在网络学习平台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利用媒体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及学科新思想、新成果。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学分理论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学分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政治经济学式微了吗?
《导言》和《序言》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