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肢骨折固定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探讨

2022-10-12李贵飞谭芙蓉粟芙蓉李艺桢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上肢麻醉神经

李贵飞 谭芙蓉 陈 志 粟芙蓉 李艺桢

(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麻醉科 , 重庆 400030 )

临床中,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固定手术治疗后,极易产生剧烈疼痛,从而严重影响其术后恢复,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镇痛,缓解其疼痛。经临床实践显示,将麻醉应用于上肢骨折固定术后的镇痛中,其效果较好,能够使得患者疼痛情况减轻,促进其术后恢复[1]。但是,传统的神经阻滞大多需借助体表局部的解剖标志、动脉搏动、定位探查以及针刺异常感觉等确定神经的具体位置,上述操作期间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情况,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对患者实行臂丛神经阻滞时,麻醉医师可借助超声图对臂丛神经及其周围结构进行仔细观察,直视穿刺至目标神经,实施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使得麻醉效果得到保证[3]。因此,本研究在上肢骨折固定术后的镇痛中通过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探讨其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收上肢骨折固定术后治疗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21-63岁,平均为(39.2±5.8)岁;骨折部位:肱骨29例,桡骨14例,尺骨10例。对照组男35例,女18例,年龄23-65岁,平均为(39.5±5.6)岁;骨折部位:肱骨31例,桡骨15例,尺骨7例。2组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

2 方法:麻醉前均对2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叮嘱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麻醉方案,具体为:取患者仰卧位,并选取其甲状舌骨肌与前中斜角肌交汇处的沟状位置进行药物注射,将25ml的1%盐酸利多卡因与0.375%的罗哌卡因混合液经注射点穿刺入患者皮下2cm左右的位置进行注射,完成上述操作后需进行回抽,在明确无血液回流或者其他情况后则麻醉过程完成。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案,同样取患者仰卧位,对其颈部消毒,经超声对患者上肢的臂丛神经进行扫描,依据超声扫描结果统一规划麻醉针的穿刺角度、位置以及深度等,之后借助超声引导将10ml的1%盐酸利多卡因与0.375%的罗哌卡因混合液经患者臂丛神经周围及锁骨下动脉侧方注入,之后将麻醉针退回至其神经部位,并将10ml的混合液注入其中,最后将麻醉针撤出,并借助超声引导对麻醉药物的扩散范围以及效果进行观察。

3 观察指标:(1)评估并比较2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及48小时的疼痛情况,分别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进行判定,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其疼痛情况较为严重。(2)记录并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如麻醉起效、镇痛持续以及观察室停留等所需时间。

5 结果

5.1 2组疼痛评分对比: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均较低(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疼痛评分比较分)

5.2 2组麻醉情况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及观察室停留时间均较短,而镇痛持续时间较长(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麻醉情况比较

讨 论

在对上肢骨折患者实行麻醉期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首选的麻醉方案,该方案具有操作简单以及效果准确等优点,更加有利于患者接受。但上肢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即存在较为强烈的疼痛感,且部分患者在术中常保持较为清醒的意识,从而极易导致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出现,致使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部分患者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4]。因此,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期间,给予其有效麻醉能够降低其应激水平,进而提升总体的麻醉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与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浓度以及神经定位等紧密相关[5]。目前,临床中大多采用解剖学定位以及神经刺激器定位2种方案,借助神经刺激器能够有效提升神经阻滞的成功率,但该项技术属于盲探技术的一种,极易导致各种并发症情况出现,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限制性。而采用解剖学定位则存在起效慢以及阻滞不完全等缺点,其镇痛效果并不理想[6]。近年来,伴随着高分辨率便携式超声设备以及探头技术的改良,使得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逐渐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但我国目前应用相对较少。经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及观察室停留时间均较短,而镇痛持续时间较长(P<0.05)。说明,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升上肢骨折患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助于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经研究显示,臂丛神经阻滞对于上肢血液循环具有较好地改善功能,能够促使血流量显著增加,更加说明借助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能够获取更加优越的麻醉效果[7]。另外,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能够使得部分困难穿刺条件下神经血管鞘的定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得盲探穿刺以及电刺激定位带来的损伤情况显著减轻甚至避免,不必要的麻醉用量显著减少,更加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8]。借助超声引导能够对定位神经及其周围结构进行更加直观、仔细的观察,并能够对进针方向以及路径进行实时监测,减少或者避免神经损伤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在上肢骨折患者固定术后镇痛中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助于缓解其疼痛,且麻醉起效快、镇痛时间较长,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上肢麻醉神经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神经”语录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跟踪导练(三)(2)
乳腺癌根治术后家庭功能锻炼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