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优品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2022-10-12尹玉华朱建行钟小韵
尹玉华 朱建行 钟小韵
(1.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610051;2.四川省成都市双林小学御风分校,610051;3.四川省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610051)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专项运动技能。”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成华区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坚持育体与育心并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以课堂教学综合改革为抓手,构建了“优品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一、梳理课程总体框架,建构一体化课程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既能杜绝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又能满足学生终身体育和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因此,成华区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年版)》]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结合区域学生身心特点和运动项目的特点,建立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综合性知识和应用知识相融合的“学段式和项目式”课程,形成贯穿各学段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旨在通过12年持续的、有梯度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一)区域一体化体育课程以面向全体的普及课程为核心
首先,强调运动技能学习的整体性同时注重运用与实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融入了体育健康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其次,依据水平要求及达成目标统筹内容,注重学生学习内容前后的衔接,注重上下年级之间的学生技能水平的梯度衔接,强调技术链和模块教学,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最后,教师依据学生发展需求,整合教学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目的性、科学性、文化性、趣味性、健身性、时代性,采取大单元教学设计,保证每个教学内容达到16~36个学时。
(二)“幼—小—初—高”15年全学段课程架构
以足球为例,区域在推进校园足球过程中,树立 “小足球·大教育”理念。为进一步做大分母抓普及,做强分子抓竞赛,区域用一体化的思路,统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建构了“幼—小—初—高”15年全学段足球课程体系(表1)。该体系包括了课堂教学体系和常规赛事体系2个部分。
表1 成华区幼—小—初—高全学段足球课程体系
1.教学体系
幼儿园以“成华区幼儿足球试点园”建设为契机,将足球运动融入儿童一日生活,纳入园本课程,着力“兴趣”培养。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着力“教会”,开发了《成华区足球教学指南》和《成华区主题式足球教材》,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构建了从理念到实践再到评价,运动技术学习内容与游戏内容形式相互交融的体系,将小学足球教学的基本技能点变成主题分别连接3个水平段,水平一和水平二有4个主题,水平三有3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分别提供了7~10个足球游戏。中学阶段的课堂教学着力“运用”,合理设计足球模块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足球项目进行专项化学习,重视对多个运动技术的组合运用以及结合实战的实际运用。高中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少于20个学时足球教学模块。
2.赛事体系
区域构建起四横(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纵(班赛、校赛、片区赛、区赛)立体化比赛体系,率先探索了“集中赛会制+主客场循环制+足球嘉年华”的区域性联赛机制,塑造了“升降级联赛、足球嘉年华、女子足球节”三大赛事品牌。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打造“优品体育课堂”
在一体化背景下,成华区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积极打造“优品体育课堂”。
“优品体育课堂”表面含义为:“优质+品味”的高效体育课堂。“优品体育课堂”聚焦深度思维、互动合作、自动学练、迁移运用4个维度强调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学、练、赛,能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合理运用技术并将技术转化为技能,在课堂中能出汗、微笑、红脸,能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组块、游戏、比赛等方式将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以及学科知识充分融合,将单一的动作逐渐过渡升级至组合动作,创设真实的比赛情境,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最终能将知识结构和技战术相结合,捆绑到专项运动中,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见表2)。
表2 成华区小学体育“优品体育课堂”建设指标
三、推行“小组合作学练”,高效习得运动技能
为保障体育课堂有内容、有负荷、有对抗,区域通过“小组合作学练”的方式,提升课堂实效,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广泛推广“小组合作学练”教学方式,将为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方式。
“小组合作学练”(见图1)模式包含了激情导入、均衡分组、任务投放、组内学练和技术运用5个环节。组内学练环节是整个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包括明确目标、尝试体验、发现问题、组内互助、反馈练习5个要素。此外,要求体育课堂中学生的练习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要达75%左右,学生运动中的心率达140~160次/min。注重体育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以课课练为主,即每节课要进行10分钟的体能练习,并且运动技能学习要以比赛或活动为主,以课课赛、班班赛为主,即15~20分钟的比赛或活动。
图1 “小组合作学练”方式流程
“小组合作学练”方式,强调在练习过程中合理均衡分组,合作学习中有机地将激趣导入、共定目标、合作尝试、反馈练习、总结运用等方式与课程融合,强调有深度的学习、有梯度的实践、探究等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技能由不会到会最后到熟练运用学习的过程。
以《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为例,结合成华区优品课堂指标,运用“小组合作学练”,启发学生尝试、探究、合作,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触摸并感悟新知,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功感。
(一)激趣设问,引发思考
在复习原地高低和体前变向运球时,教师抛出“手触球的部位在哪?”“球的落点在哪?”“变向时触球部位又在哪?”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尝试。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出原地运球时触球部位在球的上部、落点在脚前面及变向运球时,手在球的侧上部。游戏2中教师又抛出“直线运球到变向运球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探究触球部位和身体重心的变化。游戏3中,在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学生无法做出跨步探肩连贯动作,给出“如何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防守?”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重心移动,跨步探肩动作要领。每次问题的提出,触球部位、球落点、身体重心的“变”,都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中在2人变向上步及行进间变向上步运球教学环节,教师运用小组学练模式,在合作学习中熟练将激趣导入、共定目标、合作尝试、反馈练习、总结运用等方式与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课程相融合,强调有梯度的实践、探究等活动,有效解决了体前变向:“跨步探肩换手—变向”“节奏的变化—变速”2个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技能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在反复的学练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原地单人运球到2人1组的合作学练,再到实战体验的尝试突破,每个环节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同伴相互帮助中运用手中的篮球,融入不同的口令进行各种方式的学练。学生在技术动作的层层叠加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控球能力,完全沉浸在享受课堂乐趣的氛围中。
(三)实践运用、巩固提高
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中,将‘十字防守突破’的技能教学融入课堂实战,让学生尝试有防守队员时的持球突破,引导学生领悟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实际作用,在5VS5的实战比赛形成学练内容的知识迁移,以上教学形式突破本节课重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这项技能,给予学生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功体验。
围绕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目标,成华区继续深入探索“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设置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结构化大单元,促进互相关联知识与技能融合,深入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造优品体育课堂,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