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校园足球推进策略简析
2019-05-13朱建行
朱建行
摘 要:本文对成华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区域推进校园足球的策略进行介绍,探讨校园足球的发展思路,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校园足球;推进策略;成华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4-0064-03
近年来,成都市成华区抢抓全国足球改革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把校园足球改革作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的重要抓手,秉持“小足球、大教育”的理念,按照“重普及、抓提高、铸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大校园足球投入,加强足球教育资源整合,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足球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校园足球的蓬勃开展。成华区成功创建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涌现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5所,全区“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比例位居省、市第一名。
一、区域足球发展历程
成华区作为成都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体育文化土壤。成华区足球运动浓缩了成都足球的百年历史,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形成了数万的足球人口,先后走出了近20位国字号足球健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成都东郊工业文明的浪潮中,大型国企开展的足球工矿联赛冠绝全成都,成为当时成都群众性体育的第一运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雄起”之声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位于成华区的成都卷烟厂诞生了“五牛足球俱乐部”,为国家队、国内外俱乐部输送了大批优秀足球人才,马明宇、邹侑根等成为全兴队乃至国家队的中坚力量。
二、区域校园足球现状
1.师资基本情况
成华区现有体育教师中,足球专项47人,经过培训拿到教练员证的26人,取得校园足球指导员资格的共有28人,平均每校1人都不够。体育教师多数能胜任课程标准要求的足球单元教学计划的任务,一部分教师对足球技术掌握不足,传授足球技能有困难,足球教材在学校传授不能全面开花,基本是懂的能教,不懂的不教。
2.体育经费情况
区教育局每年用于学校器材添置的经费相对较少,易耗器材几乎没有投入,都是依靠学校自己购置。学校体育经费来源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虽说要求学校体育经费使用不低于公用经费的10%,仍然缺口较大。学校体育经费使用点很多,各代表队训练、外出比赛,学校小型多样的单项竞赛、综合性运动会,参加区级、市级运动会,等等。
3.场地情况
全区各中小学校拥有11人制足球场2块,五人制足球场74块,足球场地基本实现校校全覆盖,基本能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一般性需要,但现有场地建设标准低,条件简陋,均为塑胶场地或人造草坪的非标准球场,孩子们踢球容易受伤。学校场地面积偏小,无法同时开展校园足球和其他体育运动,极大地影响了训练的质量以及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区域推进校园足球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全员化普及,共创校园足球“嘉年华”
1.夯实课堂抓普及
严格落实校园足球进课程、进课表、进课堂,扎实开展足球教学,推广普及足球文化,在全市率先研制《中小学校园足球指南》,《区域推进校园足球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荣获四川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2.配强师资促普及
采取“本土培养+专业外聘+名师走校”等方式,确保校园足球在全区中小学整体均衡推进,近三年聘请国内足球职业俱乐部专业教练、优秀退役运动员和足球名宿等近200名,引进意大利、葡萄牙、德国等国家的外籍教练30余名。
3.多元联赛助普及
在全市率先探索构建“集中赛会制+主客场循环制+足球嘉年华”区域性常态化联赛机制,创新实施“家长裁判制度”,构建三横(小、初、高中9个年龄段)、四纵(班赛、校赛、区赛、全国邀请赛)立体化竞赛体系,近三年累计开展区域性赛事2000余场次、参加学校200余所次、参赛队伍500余支、参赛学生7000余人次,全区中小学生通过足球绘画、征文、摄影等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实现足球文化全面融入、广泛浸润校园生活。
(二)专业化培养,构筑校园足球“金字塔”
1.立足校本抓苗子
坚持夯实塔基,广泛建立校园足球兴趣小组,大力开展“430”足球兴趣小组训练,积极培养足球小将,全覆盖组建班、年、校级足球队,目前全区3万余名学生参与足球课余训练,比例超过30%。
2.校际联动抓培优
按照地理位置建立“校园足球发展联盟”,加强与各级足协和专业机构合作,依托各方专业力量开展提高训练,探索形成三种模式,即优势资源引领模式:列五中学“三泰俱乐部”定期派遣专业教练进驻6个基地学校,定向培养优质足球生源;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区政府向“820仁德俱乐部”购买专业服务,对区内13所学校开展足球普及教育和提高训练;自主引进资源模式:李家沱小学与成都市足协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利用足协丰富资源加强学校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3.区级拔尖抓精英
选拔各联盟优秀足球尖子进入“成华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通过集中强化训练以及参加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冬令营大型赛事等,锤炼球技、提升水平,近年来成华足球健儿多次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全国“谁是球王”争霸赛等国际、国内各大专业赛事中斩获佳绩。
(三)信息化支撑,打造校园足球“助推器”
1.研发“大数据助教系统”
率先在西南地区将“互联网+”引入校园足球,研发“大数据助教系统”,构建学生个人档案,开展足球技能测试、数据精准分析,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开展针对性足球训练。
2.构建“一站式赛事系统”
开发“成华区校园足球智能化赛事管理系统”,为区级足球联赛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组织管理、赛事分析、賽场实况、互动宣传全面数据化。
3.开发“校园足球APP”
依托“成华区校园足球公众微信平台”,系统介绍区域足球发展历程,推送校园足球动态信息,拓宽公众参与足球运动的途径和方式。
(四)国际化交流,拓展校园足球“朋友圈”
1.“足球外交”拓展国际视野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托成都国际友城平台,实施校园足球“走出去、请进来”行动,近三年全区学校累计与全球15个国家共155支足球队开展交流互访,有力地推动了校园足球国际化发展。
2.中西融合更新足球理念
大力开展足球沙龙、专题研讨、友谊竞技等中外足球教师交流,选派足球管理干部和教师赴英、法等国参加提高培训,更新足球理念、拓展足球视野。
3.国际课程引领足球教学
引进“荷兰青少年足球训练教材”等国际优质课程资源,植入智能助教系统,帮助教师学习国际先进训练模式和技术战术,提高现代足球教育教学水平。
(五)制度化保障,织密校园足球“保障网”
1.区域统筹部门联动
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教育、发改、财政、旅体等部门为成员的区域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着力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制定实施《校园足球五年发展规划》,夯实校园足球组织保障。
2.多元投入专项管理
设立校园足球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比赛冠名、赛事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形成了财政和社会资金多元投入机制。近三年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新建和改造校园足球场30余个、五人制足球场74个。
3.“三险一金”防控风险
建立学生体育运动保险基金、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处理机制,购买校方责任险、校方无责任险和学生平安保险,解决学生踢球的安全之忧。
四、思考与建议
(一)处理“三个关系”,深化校园足球内涵发展
1.处理好校园足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开展校园足球,不能眼中只有竞赛成绩和足球人才,而应充分发挥校园足球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独特的综合性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养成团队合作、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从而达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标,为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处理好校园足球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关系
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教育部门以及各个学校,要以校园足球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各个项目的共同发展,一定不可偏废,而是要错位发展,“百花齐放”。
3.处理好校园足球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校园足球的开展,绝不仅仅是教育、体育两个部门的“家务事”,它还是抓好群众体育、落实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的重要途径,各部门、各街道要提高认识、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
(二)健全“三大机构”,统筹推进校园足球发展
1.成立“校园足球联席会”
由政府牵头,教育局、旅体局主导,财政局、人社局、发改局、文广新局、区团委共同参与,定期召开校园足球工作会,研究和解决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最为急切的是要聚力破解校园足球跨越发展的足球专业教师短缺、经费不足、场地不够、舆论环境不浓等制约因素,编制办、教育、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限时推进。
2.成立“成华区校园足球办公室”
具体负责各项工作开展,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工作研讨,指导工作开展,负责评估工作开展状况,同时统筹负责校园足球专项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高效使用。
3.成立成华区足球协会
在体育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负责区域运动员注册,组织区域各项足球竞赛,为上级足球协会提供基层保障,组织区域裁判员培训、注册,开展足球教练员训导工作,联系上级足协开展对外交流。
(三)完善“三个机制”,增强校园足球发展活力
1.完善整体联动机制
坚持以点带面、科学布局,全局联动、协作发展,按照地理位置将区域学校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板块,每个板块设立一所发展较好的学校作为龙头学校,通过示范引领、交流互动,实现研训联动、资源共享,带动区域整体均衡推进。
2.完善足球竞赛机制
每年定期组织班级足球联赛、校际足球联赛、校园足球挑战赛,鼓励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学校积极参加市、省、国家级校园足球比赛,主动承办各级足球赛事。
3.完善梯队衔接机制
制定足球特长生招生政策,适度向招收足球特长生的优质中学倾斜,放宽足球特长生在小升初、初升高的招生名额限制,努力构筑各学段有机衔接的校园足球发展机制。
(四)校园足球高效发展
1.整合场地
一方面可以在现有场地无法扩建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有条件的足球场(体育场馆等),为学生提供训练场所,保证场地利用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规划的前瞻性,新建学校尽量考虑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所需要的专用场地问题。
2.整合师资
一方面通过区域内板块联动、研训互动、师资共享的方式,整合区内优质师资,带动区域整体均衡推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共同出资、统筹购买、共享服务的方式,外聘专业教练,通过走校、讲座、示范等形式,辐射引领学校足球工作的提升。
3.教体结合
教育部门进一步抓好普及教育,将足球纳入课程设置,负责制定校园足球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指导教师上好足球课、开展好日常训练;体育部门重点在于搞好足球比赛,通过各种赛事发现和培养高水平的足球苗子,為国家、省、市足球代表队输送人才。
(五)探索“三个模式”,拓宽校园足球发展渠道
1.探索“足球俱乐部”模式
一方面,在校内成立“校园俱乐部”,小学三年级以上组建班级、年级代表队,学校建立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基本实现校园足球参与全覆盖,形成中小学校园足球金字塔训练体系。另一方面,在校外成立“青少年俱乐部”,与各级足球协会、俱乐部合作,邀请专业队教练进行跟踪训练,提高校园足球训练水平,鼓励有天赋、有潜力的学生参与校外足球训练、培训和比赛,积极向上级特色学校及各级各类足球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
2.探索“购买服务”模式
加大购买服务力度,一方面为学校购买校方责任险、运动意外险等,解决学校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练、退役运动员、足协等社会力量参与校园足球发展,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校园足球工作新格局。
3.探索“足球素质评价”模式
把足球纳入“体育艺术2+1”项目等级认定,建立“2+1”项目检测机制,把青少年足球学习情况录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