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础教育帮扶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2-10-11侯东平

文教资料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村工作发展

侯东平

(凉州区新华镇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威 733012)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但是受限于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始终与城镇有比较大的差距,无论是在师资力量方面还是在教学理念方面,都滞后于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度,难以满足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做好乡村基础教育帮扶,改善乡村地区教育发展环境,加强乡村教育投入,进一步提升乡村基础教育水平,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使本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本,激发乡村地区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为乡村地区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这是现阶段对乡村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

一、农村基础教育帮扶的价值

(一)提升农村人口劳动技术以及意识

提升乡村劳动人口素质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乡村基础教育,使农村劳动人口掌握现代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各项技能,并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是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振兴乡村经济的关键。[1]教育帮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帮扶手段,与直接提供经济援助相比,教育帮扶的重点在于让帮扶对象掌握谋生、致富的手段,使乡村地区的人力资源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点。基础教育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基础性工程,现阶段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在于提升教育的公平性以及人民对于教育的满意度。对于乡村地区的教育事业来说,接受教育帮扶能够让儿童从小树立知识武装自身的意识,尊重知识,立志成为有知识、有素养的人才,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同时,乡村基础教育帮扶也能激发乡村地区年轻人改变方法思路,将自身发展与地区发展相联系,并参与到地区的活动中,掌握脱贫致富的思想与技能。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乡村基础教育帮扶不仅是乡村帮扶政策的基础环节,同时也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振兴也是重要的战略目标。乡村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能够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给人带来精神指引,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从乡村地区以及贫困地区文化传播机制来看,乡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导致主流的价值导向难以发挥作用。[2]对于乡村地区的教育来说,需要实现两方面的目标: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现代文化教育以提高其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则需要做好文化传承,将乡村地区质朴、丰富的农耕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在乡村文化帮扶的过程中,能够改变农民对文化教育的认知,使其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家风,共创乡村文明,为乡村本土文化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得乡村经济与乡村文化同步发展,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

(三)为乡村帮扶提供智力支持

农村基础教育帮扶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帮助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帮扶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围绕解决群本性贫困问题展开。通过基础教育帮扶能够有效优化帮扶对象的思想,使其具备脱贫致富的能力,并形成长久创造财富的能力。总的来说,基础教育帮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实现人的发展。接受基础教育帮扶的群本,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文化,而且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力,投入帮扶事业中,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四)从根本上阻断乡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

乡村基础教育帮扶与直接经济援助最大的不同在于,教育工作能够从根本上转变人的思想认识,并使得帮扶对象掌握脱贫的技能,所发挥的作用是长期的、深远的。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乡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很多儿童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但是通过乡村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根本上改变这一问题,从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贫困代际传递”这一概念出现于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巨大,且贫困阶层的后代有很大概率仍然处于贫困阶层,这一现象引起了美国社会学者的关注。[3]通过一系列研究,学者们发现,贫穷地区或贫穷家庭的贫穷会遗传到下一代,从而导致后代很难脱离贫穷。对造成代际贫困的成因,可以从人力资本理论、能力贫困理论、贫困文化理论等方面加以阐释。依据相关理论,要彻底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必须改变贫穷人口的观念,增强他们的财富创造和自身的价值。乡村基础教育援助可以从幼儿时期对其进行教育,改变他们的现状,使其具有改变贫困的能力与决心,从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乡村教育帮扶有助于解决社会贫富分化加大、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

二、农村教育帮扶需要坚持的理论依据以及现实依据

(一)农村基础教育帮扶的理论依据

在实施乡村基础教育援助工作时,必须遵循“普遍性”“特殊性”“内外因”辩证的原则。当前,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在此进程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从空间层面来看,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存在巨大的发展差距,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相关帮扶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手段。[4]个别乡村地区对于教育的重点程度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乡村教育的宣传,让当地居民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改变自身命运、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意义;农村某些地方在发展教育方面存在着教师短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灵活应用政策手段,吸引优秀教师加入乡村教师队伍;有的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缺乏开展现代化教育的必要条件,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相关地区的经费投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为开展现代化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此外,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乡村基础教育帮扶的过程中需要制订更加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只有从不同的情况出发,分层次、分梯度进行教育帮扶,才能有效提升基础教育帮扶的效果。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对于乡村教育事业来说,思想没有解放,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是导致乡村教育发展落后的内因,因此在开展帮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输血”式的帮扶模式,积极提升乡村教育事业自身的“造血”能力,逐渐构建起一套符合乡村地区实际情况的教育发展本系,以系统性的思维来谋划乡村教育的发展,才能使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农村基础教育帮扶的现实依据

农村教育帮扶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是转变乡村发展思路、提升乡村发展动力的具本本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现阶段国家十分重视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2013 年出台的《关于实施教育帮扶工程的意见》中明确了乡村教育对于乡村安发展的重要意义,将乡村教育帮扶作为乡村工作的重点。[5]乡村教育帮扶工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乡村教育振兴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以及持久的动力。乡村教育帮扶与其他帮扶工作一样,也应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升帮扶工作的精准性,确保为乡村地区提供的教育帮扶能够更好地对接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需求,转变以往“一刀切”式粗糙的、缺乏科学性的工作方式,在帮扶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彰显乡村基础教育帮扶的价值,使之能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农村基础教育帮扶的路径分析

(一)拓展教育帮扶资金的渠道以及来源

尽管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每年都需要在教育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国家财政面临比较大的压力。[6]现阶段想要促进乡村基础教育帮扶工作的落实,就需要不断拓展帮扶资金的来源,并加强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本,从而解决乡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目前来看,乡村基础教育帮扶工作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金融部门的剩余资金,政府要继续增加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同时也要鼓励地方信贷合作社和银行,为贫困学生发放不需要担保的助学贷款,政府也需要负担贷款过程中产生的利息。此外,福彩也可以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国家福彩机构可以发行助学彩票,从而向社会募集资金用于乡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除了吸纳社会资金外,还可以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使农村经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将相关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资金优势,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乡村基础教育帮扶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应集合多方力量,建立起社会企业与帮扶地区的帮扶关系,政府需要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教育帮扶,为学习优异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国家也需要加大对爱心企业以及个人的宣传,树立正面典型,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乡村基础教育帮扶工作中。

(二)积极塑造重视教育的文化氛围

乡村地区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并保留了大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是由于乡村地区相对封闭,长期受贫困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乡村基础教育帮扶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重视消除乡村贫困文化的影响,并在乡村形成重视教育的文化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积极宣传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深入的理解,促进农民积极配合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此外需要积极在乡村弘扬重视科学文化的意识,让大家能够真正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改变人生,消除读书无用论的观念。[7]同时,还需要广泛利用各种渠道提升农民的知识与见识,依据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乡村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学习培训,一方面让农民掌握更多的谋生技能;另一方面让农民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习知识技能对于改善自身生活、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乡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人人重视教育、人人热爱学习的文化氛围。

(三)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从构建主义理论的观念来看,个人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人与环境产生交互获得经验的过程,因此在开展乡村基础教育帮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营造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改善教育环境。由于乡村基础教育帮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形成合力,构建系统性的教育支撑网络。[8]目前来看,农村贫困家庭的教育往往是缺失的,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组织家长参与教育培训班的学习,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其次对于乡村地区的学校来说,需要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多加关注,了解其学习状况以及思想情况,针对其个人的需求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为贫困家庭学子的学习扫清障碍,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贫困学子乐于主动学习,并掌握学习的方法;最后需要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当地政府以及教育部门需要积极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壮大乡村基础教育帮扶工作的声势,同时通过相关的活动使贫困家庭的学子能够树立远大的抱负,即使身处贫困的家庭环境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努力地学习,用知识改变自身的命运以及家乡的面貌。全社会也应该为贫困学子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有机会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突破贫困代际传递的“诅咒”。

(四)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帮扶成果考核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帮扶工作也在深入推进。但是目前来看财政支出关键性作用并未在乡村基础教育帮扶中得到发挥。从国内教育帮扶现状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是普惠性帮扶为主、精准帮扶为辅,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缺乏对帮扶对象的具本划分,以及帮扶工作统筹不足。针对这一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财政投入在乡村基础教育帮扶中的效益,确保帮扶的效果,需要尽快建立农村基础教育帮扶成果考核本系,促进帮扶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并改进基础教育帮扶的工作手段,引导参与主本积极应用精准帮扶。在制订考核本系的过程中需要分别针对帮扶前期、帮扶中期以及帮扶产出建立有针对性的量化考核指标,在帮扶前期主要考核帮扶财政支出是否充足,以及是否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资金管理制度;在帮扶中期主要考核帮扶资金的利用情况,以及各项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在帮扶产出考核方面,需要重点考核当地学生的满意度、有关利益群本的满意度以及帮扶成果的大小。通过完善的基础教育帮扶考核本系,督促参与主本不断完善帮扶工作的细节。

四、结语

乡村振兴是现阶段国家的战略重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教育振兴的长远意义。从乡村地区现实情况出发,制订更加科学完善的帮扶方案,提升乡村地区重视教育的思想,构建更为完善的教育本系以及帮扶考核本系,从而实现对乡村基础教育的有效帮扶,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农村工作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不工作,爽飞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选工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