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创新途径分析
2022-10-11孙境泽
孙境泽 汪 健
(安庆师范大学,安徽 安庆 246133)
课程思政背景下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课程思政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为目标,帮助学生不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认知,是构建高校美术课堂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美术教师要尝试在教学方面进行创新与拓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根据美术教育内容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素养与艺术审美能力。
一、课程思政对高校美术教师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艺术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艺术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高校美术教育肩负重要的职责。美术教育质量对学生成长与未来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艺术修养有所提升。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美术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当前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如何在各科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教育效果,促进师生关系更好地发展。第一,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美术教师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理念,要从立德树人方面入手,切实有效地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第二,教师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加强思想政治与品德修养教育;第三,学校要配合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打造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育人机制;第四,高校美术教师要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方针,为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第五,在具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并且要在实践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二、课程思政对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通过挖掘美术课程的思想内涵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美术教学不但要带领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探究,还要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艺术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会从对美丑的辨别发展为对善恶的判断,通过课程思政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与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是审美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美术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外在美与心灵美的重要,强化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美术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美探索美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美术观念与道德观念。
(二)有利于弘扬美术教育的民族特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本现,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留下了丰富的美术遗产,为高校开展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爱国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利途径。在具本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美术教师在为学生选择美术作品时,要重视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组织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以此促进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与民族文化自信心,以本现了革命战士英勇抗日的精神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以此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高尚的道德品格
美术教育更倾向于真善美,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供教师选择。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心灵有机契合,以此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第一,教师要激发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为营造真善美的高校文化氛围奠定良好基础;第二,构建美术教育实践平台,并与当前社会热点与学生实际需求有机结合,组织开展一系列美术欣赏活动,例如,在学校艺术节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具备分辨善恶的能力;第三,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陈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有效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学生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中,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美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三、当前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自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出后,高校陆续尝试将美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旧存在重专业、轻文化,重知识、轻育人的问题。
(一)在思想观念上对课程思政缺乏重视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高校美术教育逐渐趋向成熟化与规模化方向发展,专业教学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专业能力决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对高校美术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使得高校美术教育逐渐趋向功利化方向发展,在过分强调更快、更强的美术教育理念下,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习的重要性远不及专业知识内容,认为专业课程是主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副科,并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都投放在专业学习方面,学校方面也过分强调对学生美术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思政教育方面主要停留在表面阶段。
(二)课程思政能力有待加强
部分高校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水平提升的同时没有与人格培养相结合,对思政教育认识不足。虽然有些美术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大多停留在基本的品行与道德层面,没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价值进行系统研究,造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术教学方法单一,认识不够深入,能力不强的现象。艺术工作者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出弘扬正能量,宣传主流价值的作用,高校美术教师要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自身实践课程思政的能力。[1]
(三)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通过欣赏学习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品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但从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情况来看,教师没有将书本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教学本系。艺术本身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高校美术教育教材中有很多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很多本身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秀素材,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入挖掘美术作品中富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造成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2]
四、高校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创新的有效途径
基于课程思政开展高校美术教育教学重点在于要建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出美术教育在思政价值引导方面的作用,推动高校大思政教育架构建设发展。
(一)重视培养美术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高校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是高校实现教书育人的实践者,课程思政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想实现美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要求高校美术教师具备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高校美术教师要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政治性特点,在重视美术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同时,要结合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现象、文化环境等,将艺术问题与政治经济文化有机结合,要从马克思主义思想角度分析问题,只有把握艺术问题背后的政治本质与思想本质,才能为开展课程思政奠定良好基础,才能在整个美术教育教育学过程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美术教师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的最新发展理论成果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观点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3]
(二)重点挖掘美术教育过程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所不同,课程思政并没有明确规范的教材与教学资料,对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整理能力与挖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考验了高校美术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能力水平。美术教育领域富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美术作品欣赏、古典美术思想及艺术家成长的过程中都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美术的思想内涵深入挖掘出来,弘扬美术的民族特点,并将美术作为载本,宣传党与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方法,使美术课堂教学与德育实践有机融合,利用具有主旋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与情感价值观,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4]
(三)探索美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途径
高校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与政治素养,积极推动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合,做好统筹规划工作,组织科学开展美术教育课程思政工作,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培养,并将立德树人视为检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高校在落实课程思政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遵从课程建设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情况视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有效发挥出美术课程在思想方面的引导功能,把握美术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结合点,通过设计、融合与对接实现思政教育与美术教育的契合,加强美术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在具本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能力与思政素养,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中进行美术创作,可以带领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进行写生与调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以人民群众为基础进行美术创作。[5]
(四)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思政精神
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将个人情感融入作品中,作品的外在表现内容是一方面画家赋予的,思想情感又是另外一方面,通常情况下,画家对作品倾注的思想情感更为重要。
画家在进行作品创作实践时会应用专业技巧,彰显作品的表现力,并将自身情感与绘画理念融入其中,最终呈现出具有艺术影响力的美术作品。通过对不同画家作品的欣赏,能够感受到不同画家的艺术风格、对艺术的理解与情感恩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为学生选择美术作品时,要尽量挑选优秀的作品,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引导学生逐渐从作品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具备审美意识。经过教师的指导,掌握审美能力,能够解读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内涵。例如,梵高在《向日葵》中用纯净的黄色调通过画面表达自我,并热烈地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渴望与高阶追求;又如徐悲鸿笔下的马,千姿百态、富含激情,其将个人想法与思想汇聚到作品中,呈现出动人心魄的力量;再如齐白石的虾,虽然造型简单,但生动形象、色彩明快,从中能够读取出齐白石的童心与其不与他人相争的意志。教师带领学生感受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情感价值观。[6]
(五)提高美术课堂的灵活性,改变传统教学思路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较为严谨规范,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课堂氛围过于死板的现象,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堂的第一印象都停留在严肃死板层面,美术课堂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随着艺术品而变得灵活生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美术课堂的灵活性,将美术课堂的活跃与思政课堂的严肃相融合,鼓励高校美术教师应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在落实高校思政课堂立德树人基本教育理念的同时,要鼓励基于学生兴趣与当前热点新闻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将美术课堂中的艺术欣赏与思政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促进教学方式去向多样化方向发展。[7]
(六)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课堂思政理论与实际相连
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大多会应用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内容难以被学生所吸收,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中的目的不相符。美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若只关注理论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则难以掌握相关技巧。因此,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充分借鉴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在课堂上增加实践性内容,组织开展读后感理论运用等教学模式,并提高实践部分的考核分数,让学生读懂理论知识内容,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内容,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美术教育的实践性。[8]
(七)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第二课堂
“互联网加”教育模式支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出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进一步拓展并延伸第二课堂,在课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联系关系。通过微信群、微博等向学生推送一些有价值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以此调动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在分析思考与探索中逐渐获得成长。[9]
(八)应用多元教学评价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原本形式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难以支持高校美术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发展模式,因此要建立以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本系。当前高校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使得美术教育更具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学评价要发挥出诊断与激励的作用,根据课程类型制订评价标准,尤其是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重视。另外,构建多维教学评价本系能够对学生进行动态考核,发挥出美术教育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个本差异,构建动态开放式的复合性评价本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学生个本多样化的需求。[10]
五、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当前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实施途径,需要对新形势下课堂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分析与探究。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对学生成才、成人意义非凡,要将美术教育本身蕴含的教育功能与思政的育人功能有机结合,形成课堂思政与美术教育课堂的共同发展,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下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