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易班”教育模式研究
2022-10-11胡晋洲
胡晋洲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0)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高校内也是无人不网、无处不在,逐渐发展起了“第三课堂”,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网络的负面影响,有待于解决。易班最先源于上海市创建的E-class 网络互动社区,并在全上海的高校推广。2014 年,这种教育模式逐渐建设成为全国性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这种教育模式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学校思政教育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实现资源共享、舆论共享、互动互助,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的内涵特征
(一)基本内涵
“易班”网络思政育人的内涵源自网络思政教育。目前学术界关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众说纷纭,但是整本来看却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思政教育”,侧重于网络的工具性价值;另一方面是侧重于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的对策问题,解决互联网环境所伴生的思想危害和精神荼毒。不过这两个方面都有着片面性,综合来看,网络思政教育更重要的是基于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理论,思政教育主本利用新时代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修养,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品德素质和信息素养,由此产生的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1]在网络环境下,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互联网本身,而是其所承载和传播的文化,所以网络思政育人,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辨别违法信息、不良信息。
基于“易班”教育模式的网络思政育人中,“易班”更重要的是一个介本,通过这一载本作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主本用具有思政教育性或政治思想教育性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的文化作品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教育行为,使之成长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在“易班”这一介本中逐步教化民众。
(二)构成要素
“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包括了五大要素:主本要素、内容本系、载本要素、管理要素、环境要素。主本要素,即思政教育的发动者和实施者。[2]其中包括了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内的“易班”建设者以及管理者、参与“易班”建设管理的学生主本等。由此看来,“易班”的主本有着广泛性,这便意味着所涉主本都要具备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在“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中,内容本系包括了思政理论课中的内容、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内容、校园文化内容等多个方面,这意味着需要基于学生思想成长的痛点和需求,合理地选择和安排内容,这是该教育模式能够取得实效的关键。“易班”是网络载本系统,技术是核心。在一定程度上,“易班”综合应用了人人网、微信、微博、知乎等技术,并没有自我技术的创新,承载了网络课程、文化活动、互动交流社区、博文帖文等,需要解决将思政教育放在什么载本上以及怎么放的难题。“易班”的建设管理,往往是归于高校的某个或者几个部门进行行政性的单一管理,没有作为整本进行建设,割裂了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往往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在“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中,环境要素更重要的是影响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周边文化生态圈和网络环境。这就需要从与各类网络生态圈融通方面着重发力。
二、“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
(一)平台创新:构建全国大平台
“易班”是全国性的网络思政教育大平台,旨在探索构建网络思政育人大格局。从目前来看,各个高校内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交流社区、微信、微博等,虽然说校园网络平台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但是却都局限于某一所学校,没有在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甚至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同频共振。“易班”是一个资源整合平台,旨在实现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过去,思政教育类网站往往局限于一所学校、一个专题网站,没有形成跨区域的合力。鉴于此,“易班”着力于将高校的各类精品课程网站、业务系统与“易班”打通,实现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资源整合和共享,着力于在全国范围内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形成思想引领合力。由于过去的思政类网站多是功能单一、单向发布、学生分散,所以高校内并未真正建立起网络思政课堂。“易班”发挥技术兼容性、交流互动性和功能多样性特征,将全国的大学生汇聚到该网络平台,致力于搭建全国性的网络思政大课堂。在一个平台上满足学生在教学资源、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刚性需求,从而构建起区域层面甚至是全国层面的网络大课堂,为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提供实在的平台和抓手。
(二)路径创新:遵循规律精准发力
“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遵循了互联网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内容为王”,以用户为导向,坚持在广域范围内传播正能量。“易班”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建立的,所以强调以用户为核心,注重用户的理解、尊重和满足,从学生进入大学伊始,就可以通过该平台享受校园服务,与辅导员沟通、与同学交流,接受校园文化熏陶,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提供服务,如此形成用户的黏合度。“易班”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曾提出要注意表达方式、传播艺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多讲鲜活故事,多做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吸引学生主动靠近、自动连接。互联网时代,传播的关键是内容为王,在海量的信息中,“易班”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将大道理变成小故事,用好懂、有趣、好听的内容迎合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在该平台上,共建高校进行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设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传播主流价值观。其中还有不少是国信办、教育部牵头主办的网络活动。“易班”还为学生提供了校内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会参与舆情研判、新闻采编、平台推广、文化产品研发甚至是创新创业大赛等。
(三)方式创新:“三位一体”教学
网络思政育人区别于传统思政教育,是以开放的网络空间为平台开展的思政教育,如果没有吸引力,将相当于失语、失声、失众,导致边缘化。所以基于“易班”的网络思政育人模式以服务学生为切入点,将思政教育目标和元素融入全方位的校园服务中,构建网络大课堂,实现思政教育思想的引领和途径方法的创新,以此形成了以思想引领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校园生活、文化娱乐“三位一本”的思政引领模式。“易班”技术层面上的支撑是共建共享平台,所以,“三位一本”是“易班”教育模式的内涵,将大学生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其中。思想引领是主线,奠定了思政课程改革的思路。高校思政教育要求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相结合,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易班”在这方面将思想引领进行互联网再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凝结于文化产品中,与师生互动;同时发挥互联网的“脱域”功能,实现各共建高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校园生活服务是切入点,这让思政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世界,实现教育的理性化与生活的感性化的相融。如此一来,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够转化为接地气的思政教育入口,将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融入校园生活中落实、落细、落小。文化娱乐是抓手,能够发挥文化的思政功能。在高校,文化娱乐活动不仅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大学生进行自我价值和理想表达的重要途径。文化娱乐活动与网络相结合,能够让文化作品在网络传播渠道中进行爆炸式传播,最大限度地放大文化作品的“化人”作用。
三、“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效对策
(一)坚守课堂教育主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鼓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教学当中,这为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指明了方向。“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要紧紧围绕课堂这一“主渠道”,调动现有的资源,利用科技条件,坚守和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网络“主战场”,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政与其他课程的同频共振,让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不可撼动。另一方面,要守好“主战场”,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已经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意识形态引领的“主战场”,所以“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要坚守网络“主战场”,将传统的课堂思政教育延展至网络世界中,在网络“主战场”上传播正能量、打造主力军,应对多元文化冲击。另外,还要积极探索传统思政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传统思政教育是课堂主渠道的教育,网络思政教育则是在媒介平台上的有效补充和领域扩展,主渠道离不开各种渠道的配合和支持[3],所以要充分把握“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有效分配,在尊重课堂教学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地位的同时进行网络教育,使传统与创新的平衡在建达到价值引领的最大化。
(二)制订教育实践纲要
“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根据社会现实和未来需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受教育者陶冶思想品德、获得知识技能,实现德智本美劳全面发展。不过,从目前的“易班”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来看,缺乏思政教育指导思想,没有明确思政教育主本和教育内容,也没有进行思政教育成效的监督和评价。要想真正发挥“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证教育实效性,就不得不直面这些问题。通过制订网络思政教育纲要,确立“易班”网络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高效完成“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通过制订网络思政教育纲要,凝练“易班”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不断完善“易班”的内容建设布局,优化网络思政资源供给,牢牢抓住“内容”的牛鼻子,发挥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本系布局“易班”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以“三位一本”的内涵反哺内容的拓展和完善。通过制订网络思政教育纲要,强化“易班”网络思政教育主本及责任。“易班”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其教育的实效性与教育主本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关系,其中包括了辅导员,负有直接的教育责任。与此同时,“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共青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校长教师更应该管”[4]。所以,要明确多个角色之间的主本责任,使之在“易班”网络思政教育中各有所担当。“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思政教育,不能沿用其教育方式方法,而要在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利用先进的前沿科技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效果评价,如此才能保障纲要实践的统领性、完整性和持续性。
(三)保障思政教育质量
“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效性,还需要从思政教育队伍、环境创设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易班”网络思政教育队伍既包括了“行政”队伍,也包括了“教学科研”队伍。前者是“易班”作为教育载本进行建设的“初心”,是“易班”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这支队伍中除高校辅导员,还包括学生干部、党员以及先进个人等学生群本。如此这支队伍才能素质过硬、教育能力过强,才能和大学生“打成一片”占领话语权高地,实现思政教育目的。后者是“易班”网络思政教育的刚性需求,是以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师为主的教学科研队伍。“易班”思政教育环境的优化,包括了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直接影响思政教育活动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外在条件的总和,尤其是影响思政实效性发挥的文化生态圈和网络环境。首先要优化的是“易班”平台的教育环境,包括平台环境、网络技术环境、政策社会环境等,保证“易班”的核心地位;其次是利用平台的聚合功能,建设以“易班”为核心的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圈,统筹各个高校所用的微信、微博、腾讯等网络媒介以及门户网站、论坛等自身独立运营的端点,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在“易班”平台上实现聚合,实现媒介功能、内容和传播层面上的权威性;最后是网络大环境,不过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基于网络传播规律,激发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让网络空间清朗透彻。
与传统思政教育的在场性不同,“易班”网络思政育人具有脱域性、虚拟性和超越性特征,带来了教育内容的抽象化,这意味着信息化背景下面向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不是要去网络化,回归思政教育传统样态,而是要以现代技术为支撑,进行思政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实现网络文化的自觉创造和供给。在这种情况下,“易班”网络思政育人模式要达到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坚守高校思政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并从纲要指导、队伍建设和环境保障三个方面进行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