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以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为例
2022-10-11刘小梅
刘小梅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此基础上,2020 年5 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价值观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全国各高校开始积极投入课程思政建设中来,力争实现“各类课程和思政理论课之间的同向同行。”[3]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肩负着传授课程专业 知识与塑造学生价值观的 双重 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各类商务场合熟练地运用英语这门语言且掌握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构建职场意识、提升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4]。因此,在高校开展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探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思政路径的 基础上,以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电话礼仪”教学设计为例,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BOPPPS 混合教学模式,在国际商务英语礼仪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丰富的思政元素,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旨在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参考的路 径。
一、BOPPPS混合教学模式
(一)BOPPPS 教学模式概述
BOPPPS 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分解,是一个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的闭环教学过程模型[5]。BOPPPS 名称是六个单词的缩写,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一个单词,包括导言(Bridge-in)、教学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6]。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这六个步骤补充合理的内容并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全方位地参与课堂教学,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BOPPPS 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7]。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体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8]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是指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更应该是学生在认知和行动上得到改进的同时自身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张建勋等[5]认为,BOPPPS 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取决于课堂是否能在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参与。在实施BOPPPS 混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要实现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下四点至关重要:一是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在保证教学内容合理性、丰富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要不断丰富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二是教师要优化课堂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过程性评价方式中,教师要将评价指标进行细化,给出具体的课堂评价方案,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三是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以及班级的整体学习状态。四是教师要注重课堂上问题的设计,树立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通过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思政目标及思政路径
国际商 务礼仪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跨文化交际知识的重要载体。该课程通过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基本礼仪常识,对比中西文化和礼仪的细节和差异,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商务礼仪知识和中西文化、礼仪的差异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知识,认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教材主要是英文原版篇章,以商务礼仪知识学习和职场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声音及文字的形式呈现商务礼仪知识及英语语言知识,使学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其中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属于显性目标,情感目标则属于隐性目标。隐性目标是学生在学习和获得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和领悟出来的。商务礼仪课程的知识目标是强化英语语言知识、获取商务礼仪知识以及积累跨文化交际知识;能力目标是强化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提升内化商务礼仪知识到行为的能力。在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使学生塑造个人价值观,对“国家产生政治认同,对民族文化产生自信,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9](见表1)。
表 1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思政目标及专业教学目标
续表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将教学设计、思政元素和专业教学目标三者相结合。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材以及拓展知识中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挖掘不同的思政元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这些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学生通过对教材中的内容以及教师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反思,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这个内化国际商务礼仪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学生无形中构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思政目标(见图1)。
图 1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思政路径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案例分析
本教案基于BOPPPS 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将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及专业教学目标三者相结合,对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第三章的内容“电话礼仪”进行教学设计。本教案的内容是根据“商务英语”课程标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国际商务礼仪英文教程》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商务礼仪实务英语》(第二版)的内容进行了二次开发[10-11],重新整合原有内容,开展模块化教学。本教案选取的是“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模块三“礼仪应用”中的项目三“电话礼仪”。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20商务英语1 班。他们具备基础的商务英语语言知识,能够胜任简单的商务英语日常交际沟通和书面翻译工作,但是无法胜任在国际商务场合进行恰当得体的接待工作。大部分学生对电话礼仪的话题比较感兴趣,但学生在商务英语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
本教案具体教学设计如下:环节一,导入,课前由教师发布线上任务(主题演讲:文明)让学生提前为上课做好准备。通过课前设置主题演讲融入德育思政元素,做到“语言+思政元素”融合的同时导入新课主题,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文明礼仪。环节二,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处事风格。环节三,前测有关电话礼仪的基础词汇及基础知识。通过课前学习并自测,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及自己的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便于课中高效、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环节四,参与式学习。教师设置以下任务:任务一,让学生先做课前演讲,通过主题演讲融入德育思政元素,做到“语”“思”融合的同时导入新课主题。任务二,观看视频完成有关电话礼仪的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归纳视频中存在的不当行为,引入本课主题——电话礼仪。任务三,观看视频,进行头脑风暴。通过让学生思考视频中的不当行为,通过任务引导价值,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中华文明礼仪观,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任务四,阅读Chapter 3,完成任务。通过设置阅读任务,将文中电话礼仪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形成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任务五,归纳电话礼仪。通过让学生归纳电话礼仪,巩固本课所学的同时,为后续的职场模拟任务做好准备。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环节五,后测。通过让学生进行职场情景模拟,检测和验收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为课后作业的布置以及下一课内容的设置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后测环节,让学生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环节六,总结。通过总结和复习本次课所学的内容及布置作业,达到巩固课堂所学以及检验课堂所学效果的目的。
(二)反思
本次课采用线上线下的翻转教学模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输入性学习以及语言输出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
本次课存在的问题有: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信心不足,课堂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平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计划通过课后单独辅导、组内互助等方法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四、结语
本文在阐述BOPPPS 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中,提出BOPPPS 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而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度则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提出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思政路径的基础上,本文以国际商务礼仪中“电话礼仪”教学设计为例,通过采用BOPPPS 混合教学模式,在国际商务英语礼仪课程教学实践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最终在高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引领。在本次商务礼仪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力量,其自身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以及个人魅力才能担负起传授知识和传承文化的双重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