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南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2022-10-11蒲建萍罗天蔚夏红芳刘利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川南公共卫生卫生

蒲建萍,罗天蔚,夏红芳,王 良,伍 勇,刘利英

(1.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9;3.湖北纪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湖北 随州 441399)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并迅速蔓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备受关注,其重要性愈加凸显。2019年初,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完善重大疫情联防联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动机制,建立医疗急救网络和调度指挥急救协作机制。围绕基层公共卫生岗位需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完善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我课题组对自贡、泸州、宜宾、内江川南四市(以下简称“川南四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才现状与需求及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及工作标准进行调研,旨在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下,为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调研方案设计

1.1 调研内容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类人才现状与需求;(2)相关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岗位核心能力及工作标准;(3)目前省内高校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现状。

1.2 调研对象

(1)川南四市区县疾控中心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及公共卫生从业人员;(3)省内开办了预防医学专业的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相关负责人。

1.3 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现状、需求、能力等指标,对川南四市57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2)实地访谈:实地走访川南四市疾控中心,与工作人员座谈,了解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类人才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能力需求等人才现状及需求情况;(3)电话访谈:同类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办学情况、就业等情况采取电话访谈;(4)文献查阅:收集归纳分析卫计委、教育部政策信息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平台关于基层卫生服务人才、公共卫生教育的文献信息。

2 川南四市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现状及需求调研结果

2.1 川南四市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现状

2.1.1 缺乏具备职业资格的人才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2018卷)》显示,全国公共卫生类执业(助理)医师共11.4万人,四川省仅有3 981人,占3.5%。《四川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基本条件》中明确规定每万人口公共卫生医师配置标准是不少于1名,2020年四川省常住人口为8 375万人,用人需求为8 375名,缺口高达5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乡镇卫生院应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随机抽样的川南四市共57所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所,乡镇卫生院51所),684人从事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相关工作,取得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资格的仅有22人,16家基层单位无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

2.1.2 从业人员学历专业不匹配 川南四市57家基层医疗单位从事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工作的684人中,从学历层次上看,本科及以上88人,占12.9%;专科274人,占40.1%;专科以下322人,占47.1%。从专业背景上看,预防医学专业48人,仅占7.0%;护理、临床专业共495人,占72.4%;其他专业141人,占20.6%。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职称42人,占6.1%;中级职称124人,占18.1%;初级及以下518人,占75.7%。基层乡镇卫生院兼职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大部分人员为专科以下学历、初级及以下职称。

2.1.3 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需求量少 调研数据显示,57家基层医疗单位,只有36所(63.2%)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来3~5年会有招聘预防医学等专业人员的计划,平均每家招聘人数2~3人。这提示虽然普遍缺少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但基层在未来3~5年并不会大规模招聘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供需双方在数量上都存在与政府要求相差甚远的现状,需要深入挖掘其中原因。

2.2 川南四市基层公共卫生人才能力需求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岗位主要包括两大岗位群,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岗位群;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或)乡镇卫生院岗位群。设计基层公共卫生人才能力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职业素质、专业岗位能力、综合能力。其中职业素质下设6个二级指标,分别为: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心理素质、身体健康、仪表与礼仪;专业岗位能力下设8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具有人群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和食品卫生的检测、监督能力,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制订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的计划和开展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开展调查研究、制订现场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表格及初步统计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和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能力,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具有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文献收集和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综合能力下设9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并将其划分为5个层次,其中“非常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比较不重要”2分、“非常不重要”1分。分别计算各二级指标的加权平均数,一级指标的分值取二级指标累加分值的加权平均数。本次调查57家基层医疗机构,由各医疗机构负责人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结合57所医疗机构的问卷统计结果及对应赋值,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归纳,最终得到5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公共卫生类人才的能力要求。

2.2.1 职业素养要求 统计数据显示,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依次为:职业素养4.5,专业岗位能力4,综合能力3.5。由此可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看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心理素质、身体健康等),踏实肯干,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其次才是具有过硬的专业岗位能力及综合能力。这与基层条件比较艰苦,招人难、留人难有一定关系。

2.2.2 专业岗位能力要求 依据问卷统计数据,疾控中心更加偏向于传统的劳动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儿童少年卫生、流行病及卫生统计方面的能力,而弱化常见病、多发病以及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能力。与之对应的是,社区及乡镇卫生院恰恰更看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能力,强调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可指导用药,开展疾病防治宣教。

2.2.3 综合能力要求 调查问卷设计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9个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看重的前4项能力依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见图1~2。

图1 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能力需求分布

图2 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能力需求评分

2.3 川南四市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与供给

(1)人才供给数量明显不足。依据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川渝两地院校教育中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的培养相对集中在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公共卫生信息管理3个专业。每年培养的面向基层就业的公共卫生人才900~1 000人。而川南四市高职院校无一所学校开设公共卫生相关专业。(2)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田建震等[1-19]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教育经费投入较低,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普遍落后,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展缓慢滞后;二是预防与临床脱节,临床知识不扎实;三是知识面狭窄,管理与人文社科类知识明显不足;四是教学理论脱离实践,缺乏实践技能强化训练;五是教师注重理论教学,弱化岗位实践;六是实习基地缺乏,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3 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基层医疗单位“重医疗、轻公卫”,人才流失严重

国家层面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四大体系建设”,其中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与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保障体系并列的四大体系建设之一,但“重医轻防”观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远立等指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短缺,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占全国卫生人员总量的比例由2009年的2.53%降至今天的1.53%[20]。这与前面调研的结果相吻合,基层普遍公招条件较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普遍收入较低,工作的环境与条件较差,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无正式编制聘用人员较多和学历职称偏低现象普遍。根据自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妇科2019年底《自贡市基层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显示,目前自贡市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缺编率达20%以上。

3.2 院校专业布局和招生就业情况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目前自贡共有区县级疾控中心6个,乡镇卫生院9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个。以预防医学专业来测算,未来3~5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名、乡镇卫生院1~2名的需求预算,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助理执业医师)预计需要200人。根据川南四市600余家乡镇卫生院来计算,预计川南四市未来3~5年,基层单纯预防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在1 000~1 500人,而目前川渝两地培养的面向基层就业的预防医学人才不足300人/年,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加上川南四市高职院校尚未开设公共卫生相关专业,专业布局现状导致川南四市基层公共卫生人才更加缺乏。

3.3 基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职业岗位存在差距

公共卫生(含预防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科学,其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业人员需要较强的胜任力。此次调研发现,基层需求的公共卫生人员不仅需要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还对其专业能力,如劳动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少儿卫生、流行病及卫生统计方面的能力,以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能力有明确的要求。目前基层全科医生、公共卫生等专业人员缺失严重,兼职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大部分人员为中等学历、初级职称,缺乏相应的学历背景,相应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尤其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更加凸显出能力的不足。

4 区域内高职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的对策与思考

4.1 政府主导是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的关键

高职院校开设预防医学等公共卫生类相关专业是为基层公共卫生储备人才,是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考量,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培养牢固掌握公共卫生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熟练对各种常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组织实施,并具备公共卫生服务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调研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重医疗、轻公卫”,在招贤纳士的时候更倾向于一岗多能的临床医师和护士作为公卫从业人员。同时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的招聘直接受地方相关行政部门管控,受政策导向影响明显。调研访谈中,多个区县疾控中心负责人明确表示,政策规定编内人员招聘必须是本科层次,若自主招聘专科则难以进编。其结果是基层公共卫生岗位面临专业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的尴尬局面。大众健康的三级网络及公共卫生安全的最底层屏障无法真正建立。因此建议政府主导,加大政策导向,加大编制和资金投入,健全基层公卫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岗位吸引力以及降低进编学历标准,或设置最低服务年限换取进编考试资格,就可以大大促进高职院校针对基层公卫人才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培养,最终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4.2 校企合作是实施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

根据文献查阅和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单纯依靠学校完成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的培养已经难以实现。依托高校的优势,通过与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深度合作,一方面积极引进行业资源、行业专家、行业标准规范,建立高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室、见习实习基地,为地方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实践技能培养提供平台;另一方面探索以现场实践教学为主,采用开放式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模式,加强公共卫生类人才临床知识与能力培养。学校作为育人主体,对接公共卫生类人才岗位任职要求和相关资格考试要求,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力求公共卫生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能力需求无缝对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早期接触岗位、公共卫生机构实地见习、基层公共卫生单位跟岗实习的全程贯通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其职业素养、专业岗位能力、综合能力,实现基层公共卫生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培养目标。

4.3 优化课程设置是增强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实用性的重点

调研数据显示,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与岗位能力相对应,以预防医学专业为例,疾控中心岗位需求偏向于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五大卫生”,即劳动与职业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及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需求已明显倾向于“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慢性病的诊疗、防治以及用药等。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当前疾病预防控制的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需要更扎实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来面对更加复杂的人群。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除开设传统预防医学专业的“五大卫生”之外,还要结合助理公共卫生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大专业课程教学所占的比例;在教学内容上强化临床知识,突出内科学、妇产科、儿科及传染病学的学习;同时学时分配上增加临床基础知识的教学占比,适度增加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相关教学内容,增强公共卫生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4.4 岗位课程对接是强化实践育人的有效手段

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从业岗位需要的专业岗位能力众多,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之成为能完全适应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工作要求的实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岗位课程对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大实验课时的比例,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21]。学校内部应该建立基础医学实验室、临床医学实训室、公共卫生专业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场地,同时加强和市区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系,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强化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安排学生到市疾控中心、区县疾控中心进行现场实践技能培训,教学中突出现场实践,重点加强学生现场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实时研判等相关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重点突出基本公共卫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适度弱化基础实验课程,强化基层跟岗实习。强化实践育人,以提高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临床问题的能力。

4.5 强化人文素养是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

基层医疗单位最看重的前四项能力,依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尤其是面对社会群体问题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预防医学等公共卫生相关专业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知识,还应具备政策的解读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和人际交往等技能和素质,同时对法律法规也应有所了解。遴选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法纪安全教育、创新创业等“育人示范课程”,培养学生“理解病人、关爱病人、促进健康、乐于奉献”的人文情怀[22]。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可以适当增加卫生行政执法的相关课程,培养兼顾从事卫生执法、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4.6 “双师”队伍建设是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

预防医学等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除大量理论课之外,还有大部分实践课程。除需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16充实专任教师之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来自地方疾控中心从事公共卫生岗位的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校内实训、教学基地见习与跟岗实习的带教工作。专兼职“双师型”师资结合,才能满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需求,符合目前医学职业教育的特色。

4.7 川南一体化协作是基层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川南经济区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优势互补协作共兴”原则,贯彻落实《自贡市卫生健康保障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5)》,建立常态化区域协作机制,从医疗发展、人才培养、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校地合作等方面,明确川南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方向。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与供给是加强区域医疗卫生联动协作,强化和完善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最重要环节。省内高职院校每年面向基层培养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区域内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人才供需矛盾问题突出,而川南一体联动协作是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与供给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川南公共卫生卫生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不想在你心中枯萎
智取红领巾
从图像考古角度看川南石棺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以青海河湟地区与川南临水地区传统聚落比较性初探
川南传统村落分类研究
卫生歌
讲卫生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