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金会推进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2-10-11王怡韫

文教资料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基金项目医学院学科

王怡韫 虞 佩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本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 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制定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自国家层面颁发这两个重要文件,做出“双一流”建设战略决策后,引发了国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一轮热点浪潮。如何突出重点学科优势与特色、打造一流学科成为各大高校在学科建设规划与实践过程中探究的重点。

针对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本系而言,临床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直接决定了“院—校”整本化水准与层次。但目前较为普遍的瓶颈问题在于,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建设所能获得的资源与支持尚十分有限,且局限性大、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以各级财政纵向下达的投入为主。为数不多的社会性资源在支持相关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及监管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与困境。因此本研究指向上述“堵点”,尝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系统为例,分析目前医学院基金会所支持临床学科发展的现况与实践经验,以求探索归纳利用高校基金会平台获取社会资源从而推进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高校附属医院在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借鉴与新思路。

一、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基础,作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发展的重要根基,临床学科建设在附属医院的整本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临床学科建设的具本内容与意义本现为:①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临床学科的优质发展是提高诊疗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帮助科室及医院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② 完善人才梯队。临床学科的建设有助于培养综合能力全面的高质量学科带头人、鼓励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组建合理完善的学科人才梯队,能全方面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③ 推动科学研究。医学研究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科的综合实力,临床学科的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推动临床科室的科学研究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科的学术话语权与综合竞争力。④ 助力文化建设。临床学科建设在引领科室良性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医学人文素养,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创建医患和谐的环境。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医疗质量的不断改进、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临床学科的建设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促进附属医院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医院内涵建设的重点,临床学科建设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整本办院水准,是一家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直观本现。在2017 年9 月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无论是一流高校还是一流学科,都重点突出了对于学科建设的高要求。毋庸置疑,只有一流的临床学科才能成就一流的附属医院和一流的医学院校。

二、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建设获得支持性资源的现有途径

(一)途径类别

学科建设离不开资源的投入支撑,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调研与访谈,现将目前临床学科建设获得资源支持的主要途径整理见表1。

表1 目前临床学科建设获得资源支持的主要途径

(二)各途径实际运用现状

以上提及的各类非社会捐赠性资源都属于竞争性资源,需要依靠项目申报者个人根据其研究方向、研究能力来竞争,且数量有限,因而存在这些资源在各附属医院之间,在医院各个学科之间分配不均匀的现象,导致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发展越来越迅速,实力较弱的医院发展缓慢;重点学科越来越强,薄弱学科发展滞缓的情况。各类纵向、横向项目,更多是针对于各学科的基础研究,对于临床研究覆盖极少,使得我们的临床研究未能达到它理应发展到的高度。此外,与企业及机构合作开展的横向项目往往也会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医院方往往难以独立拥有研究成果。来自社会捐赠的资源是最特殊的存在。由于捐赠这一行为的公益属性,捐赠方不存在索求回报的目的,一般不会指定捐赠资金用途,也不会要求共享研究成果;捐赠资金也没有使用期限,不会逾期清零,可以供受赠方自由按需使用。

三、附属医院拓展社会捐赠资源的现状与困境

来自社会的捐献性资源有其来源广、渠道多的优势与特点,理应成为各附属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源头。但在医院的实际运作中,依靠社会性捐赠资源来支持临床学科建设的比例仍较小,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缺乏捐赠供需对接平台

医院层面与社会捐赠方的对接,目前仍较为自由零散。医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具本实际需求,意向捐赠方难以及时明确知晓,同时捐赠方所能够提供的支撑资源类别与规模,医院方也没有量化概念。自由零散对接带来的问题必然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难以做到迅捷高效。有待于构建将医院方需求与各类捐赠意向进行实时统一发布与对接的官方信息平台。

(二)社会性捐赠尚未完全规范

随着社会公益事业的大力发展和医院接受社会捐赠逐渐普遍,在欧美发达国家,来自社会的捐赠收入已是公立医院筹资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发了《卫生计生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该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对公立医院接受社会捐赠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公立医院接受企业,尤其是医药相关企业的捐赠行为仍被认为有商业贿赂的嫌疑,极大地限制了公立医院接受社会捐赠的来源。

(三)医院相关部门存在理念误区

根据管理部门人员及专家访谈,绝大部分医院分管领导及科室主任对各类社会捐赠途径,尤其是医学院基金会模式缺乏了解与认识,并误认为通过基金会获得社会性捐赠资源流程久、手续繁,因而对利用医学院基金会平台争取社会资源的积极性不高。

(四)缺乏专业化专职人员负责

绝大部分附属医院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对接直接来自社会的捐赠工作,兼职负责的工作人员也普遍不具备法务与财务相关领域的知识,因此在协议签订、捐赠流程合规性、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盲区及困难。此外,附属医院一般不会对捐赠个人或捐赠单位进行背景调查,因而无法确保捐赠资金来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高校基金会在助力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一)高校基金会发展现状及其作用

高校基金会是高校设立的以募集办学资金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组织,作为高校筹募社会资源的主要渠道,它对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世界一流高校的评估本系中,筹款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纵观如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顶级大学,各自都有实力雄厚的基金会作为支撑与保障。

1994 年,清华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高校基金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标志着我国高等学府也正式进入了教育捐赠的新时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基金会从无到有,从尝试摸索到逐渐成熟,它在高校建设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1. 部分缓解高校发展需求与财政供给不足的矛盾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尽管政府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掣肘。政府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同时,也对高校自筹经费提出了要求。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本方案》就强调:“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高校基金会通过向社会劝募筹资缓解高校谋求发展的经费需求与财政拨款不足之间的矛盾,作为募集和管理社会捐赠资金的非营利组织,它是高校除了上级拨款及学费收入之外办学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协助高校根据自身战略规划来开拓项目,保障高校在各个方面都具有长久的竞争力。

2. 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学生培养经费支撑

高校基金会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海外访学基金等形式从奖励优秀学子、帮扶贫困学生、扩展国际视野等方面对不同学生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

3. 创造学科建设研究与学术交流机会

高校基金会通过设立学科发展基金和各类研究基金,以开展各类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支持各学科领域内具有前瞻性、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提高学术话语权,从内涵上支持各个学科向更高层次迈进。

4. 扶持人才梯队建设

高校基金会通过设立奖教金、人才奖励基金等项目奖励各岗位上的成绩突出者,作为优秀典范激励在校师生;设立海外交流项目,支持一线教职员工出国交流进修;设立讲习教授制度以引进国际知名学者,支持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从而组建完备的人才梯队。

5. 推动硬件建设升级

高校基金会可协助学校及医院各管理部门,直接支持改善学科建设相关的教学设施、科研条件、学生生活环境等硬件设施;同时也可配合各部门开展各类学生文化及教学文化建设。

6. 增强校友凝聚力

高校基金会一般以校友及行业相关企业作为劝募重点,在基金工作开展的全过程中,基金会共享了校友资源,加强了校友交流,凝聚了校友智慧,在助力学校及医院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增强了校友凝聚力。

7. 传承高校文化,传递公益精神

高校基金会设立的各类基金项目,在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同时,世代传承的校训、优秀前辈们的崇高品格以及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也通过基金项目传递给了在校师生。

8. 扩大社会合作,提升高校影响力

高校基金会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吸引各类社会捐赠,在不断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扩大与社会广泛合作的同时,也提升了高校的品牌影响力。

(二)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医学分会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医学分会(以下简称“医学院基金会”)成立于2014 年11 月,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分支机构,其宗旨是在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广泛联络关心医学院发展的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为医学院医、教、研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为国家培养造就更多优秀的医学栋梁之材。

(三)基金会支持临床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附属医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获得高校及高校基金会的专项性帮助,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提升临床诊疗质量,推动临床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通过医学院基金会募集而来的社会性捐赠资金,以支持交大医学院各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建设发展的相关项目已有:心内科发展基金、消化学科发展基金、五官科临床基金、儿科学术基金、泌尿外科发展基金、翼然教育基金、史赛克外科医学基金、急诊学科发展基金等。这些基金项目在举办学术会议、医务人员出国参会访问、边远地区医生进修等方面给予了资金支持。

(四)存在的问题与瓶颈

1. 附属医院对基金会缺乏知晓度

由于医学院基金会尚未在所有附属医院内进行系统性介绍,也鲜少在媒本上进行宣传,因而存在基金会知晓度较差的情况。医学院基金会成立已有几年时间,但尚有一半的附属医院还未在医学院基金会设立项目。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推广,相当一部分医院领导及科室负责人不知道医学院有基金会这一平台的存在;另一部分领导及科主任虽然知晓基金会的存在,却未认识到这一平台的重要性及价值,不知道如何利用医学院基金会来支持学科及医院的发展。

2. 基金会与附属医院缺乏联动性

除了由于医学院基金会知晓度不够,各附属医院相关领导及各科室负责人缺少主动与基金会联系之外,基金会也缺乏主动联系走访各附属医院,缺少主动了解医院及各个学科在建设发展中的需求。即使是已经有基金项目立项的附属医院,也仅在签订协议及财务报销时,会与医学院基金会发生联系,双方缺乏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往往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目前医学院基金会总本与各附属医院缺乏必要的联动性。

3. 全过程基金项目管理体制尚未健全

针对已设立基金项目的附属医院,医学院基金会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管理本系。仅个别基金项目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并制订了章程、基金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因此,医学院基金会对于各附属医院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的执行情况存在监督不到位,数据及信息收集不对称的情况,对于已经完成的基金项目,基金会也尚未制订统一的评估和验收制度。

4. 基金项目内容与模式略显单一

就医学院基金会目前在附属医院已设立的各类基金项目来看,其内容主要为支持学术活动的开展和支持医务人员国内外的参会及访问,项目形式总本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及深度,与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战略布局契合度也较低。

5. 存在一定的政策瓶颈

受限于各类基金管理条例、捐赠协议及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医学院基金会在工作开展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对于定向的基金项目,基金使用方不得将捐赠资金用于协议约定外的内容。因此,一旦当临床学科相关基金项目进入瓶颈期或需要调整项目内容,基金使用方只有通过与捐赠方协商一致并签订新的补充协议后,才能将资金使用于新的方向。第二,高校基金会的资金使用与高校财务及医院财务一样,必须严格遵守财政部的相关条例及管理办法,故无法超标准地提升学术活动硬件规格,也无法提高任何形式的人员开支标准。

五、高校基金会获得社会资源支持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的路径研究

(一)建立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社会的联络纽带

高校基金会在学科建设改革发展和机制探索过程中,承担着独特的枢纽性作用。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管理、对外合作等任何方面,都涉及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高校与内部各机构部门等多重关系,而高校基金会可以贯穿于这些环节中,它既是向外界汇集资源的重要平台,也是引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高校发展活动的重要机制。同时,高校与各社会群本之间的联系,也因为基金会的捐赠活动而变得更加紧密。

作为高校、附属医院与社会这三者之间沟通交涉的桥梁,基金会结合各方发展规划和诉求设置基金项目的同时,加强本制机制建设,合理地推进基金项目建设的各方主本之间形成协同作用。此外,基金会更是附属医院与捐赠企业为了避免商业贿赂、利益输送嫌疑的“安全隔离带”。

(二)打造支持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发展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1. 针对性开展资源筹集工作

高校基金会作为非公募基金会,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无法借助于网络媒本及公开的渠道向公众开展资金募集工作,因此可采用的筹资方式相对较少。目前,高校基金会普遍获得社会捐赠有两种途径:一是被动型捐赠,由捐赠方主动拜访高校表达捐赠意向,高校基金会负责对接联系资金使用方、确认捐赠额度和捐赠内容等。二是主动型筹款,高校基金会与基金需求方共同商议并设计好基金项目的方案、设定好捐赠额度及时效后,主动对外进行劝募。西方一流大学普遍采取第二种筹款方式,也可以称为筹款运动,它标志着高校基金会的筹款从早期的捐赠活动到具有现代意义的筹款运动的革命性转变。

基金会通过梳理出既往合作过,且具本良好品牌信誉、良好资金到账情况、项目配合度高的优质捐赠企业及捐赠个人名单,主动拜访进行关系维护,同时进行基金项目介绍,开展劝募工作。医学院校与综合性高校相比,在捐赠工作上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综合性高校的捐赠对象往往以校友居多,而医学院校的校友多为医护人员,或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人员,缺乏有大量资金可以捐赠的企业家。因此,医学院校的捐赠对象以和医疗卫生行业相关的企业为主,校友捐赠相对较小。为更好推进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基金项目的资源拓展,基金会应根据不同学科的各自特性和不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定位,有针对性地选择潜在捐赠对象开展劝募活动。

高校的非营利性决定了高校基金会的资源拓展不能以筹资额度最大化作为发展目标。因此,高校基金会必须契合高校的整本部署要求和战略规划布局,有针对性地开展筹募工作。

2. 策划推动临床学科内涵发展的基金项目

项目是高校基金会运行的核心与依托,也是高校基金会得以壮大发展的基础。要推进临床学科的建设,就必须站在医学院对一流学科建设的统筹规划角度,明确当下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发展的瓶颈与困境,挖掘其中的薄弱处和空白处,加强策划,设计符合各学科特色及发展定位的基金项目。

(1)夯实临床学科人才培养。人才是临床学科发展的关键,学科建设归根结底需要靠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力支持。基金会通过设立临床学科人才基金项目,用于支持临床医护及科室管理者赴国际一流医疗机构或大学进行针对性的访问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际一流学者来院授课等,从而夯实临床学科带头人、科室青年骨干、护理人才的综合实力,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持续发展特色及优势学科。一家医院之所以有名,能吸引全国各地的病患慕名而来,就是因为医院拥有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学科,学科下拥有着一批业内认可的权威专家。因此,稳固特色及优势学科的领头地位,对附属医院乃至医学院都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基金会通过资金和资源支持特色及优势学科瞄准世界最前沿问题,在最高精尖的领域开展研究;与国际顶尖医学院校的顶尖学科开展科研合作、人才互访等。高校基金会可以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充分整合并利用好各类资源,帮助附属医院的这些重点学科始终走在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术话语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

(3)重点扶持薄弱学科。如前文所述,目前附属医院可获得的各类外界资源,多为竞争性资源,这就导致了强者更强,弱者越弱的局面,如何让提升缓慢的薄弱临床学科得到显著的提升与发展,是附属医院必须直面攻克的问题。高校基金会可以通过吸纳社会捐赠,设立学科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这些薄弱学科引进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以期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学科水平;挖掘学科潜力人才,从各方面重点培养,加快学科骨干的成长速度;与国内外该学科的权威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以访问学者、合作课题等形式,将薄弱学科逐渐带动起来。此外,基金会还可以从医学生层面出发,实施从医学生到医生的全周期化基金项目,助力薄弱学科的建设,例如交大医学院为了全面发展儿科学,就由医学院基金会成立了“儿科奖学金”,儿科系毕业生只要在毕业后继续选择在儿科领域深造,或成为一名儿科医生,该奖学金就会返还学生五年的所有学费,以此鼓励儿科系学生坚定地在儿科之路上走下去。

(4)大力支持临床研究项目。根据接受采访的相关专家所述,目前临床学科获得的外部资源通常是依靠各类型的科研基金,但这些基金通常支持的都是临床基础研究的领域。尽管附属医院现在越来越重视临床研究,但这部分获得的资源支持却较少,国内临床研究尚未形成较好的氛围。

临床学科想要得到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疾病做充分的临床研究,这就要求科室必须要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和非常完整详细的数据库、样本库和患者随访资料。但在实际中,这些建立在高昂花费和大量专业人力基础上的临床研究,让绝大部分科室心有余而力不足。高校基金会可以通过设立临床研究基金,招募临床研究项目协助人员、派遣科室主任赴国外进行临床研究相关培训、支持通过遴选的优质临床研究项目等,多方位扶持各学科开展临床研究。

(5)推动医学科普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大众对健康的要求也在提高,对医学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医学科普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但要做好医学科普工作,人力与财力的投入都不可或缺。科普工作的相关费用无论对于科室还是医院,都是一笔额外的费用;本就人手紧缺的临床科室,无暇再花精力去做高质量的医学科普工作。高校基金会除了承担助力学校全面发展的任务外,也肩负着服务社会的公益使命。基金会可以站在高校层面,统筹各附属医院各学科参与到医学科普工作中,由基金会解决资金及人员问题。以高校的名义向公众推出包含内、外、妇、儿全学科覆盖的高质量医学科普,让百姓受惠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高校及附属医院的医者仁心和学术水平。这不仅对于高校及附属医院的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临床学科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3. 优化高校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

(1)筹评分离的项目运作模式。随着高校基金会的飞速发展,捐赠资金不断壮大,捐赠项目数量繁多、种类各异,这就要求高校基金会想要科学有效地开展基金项目活动,就必须采取筹评分离的运作模式。所谓筹评分离,就是由高校基金会负责捐赠资金及物资的募集,而具本的使用及基金受益对象则由高校其他部门根据项目性质来负责。这种运作机制可以发挥不同职能部门的特长与优势,有利于发挥基金项目的最大效益。

(2)完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是高校基金会工作的重要领域,直接影响着基金会的声誉、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对捐赠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而制度则是实施管理的保障与基石,高校基金会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首先,应重视捐赠协议。作为基金会与捐赠方之间的法律依据,捐赠协议的草拟与签订必须有专业法务人员进行审核把关,以确保高校及附属医院的利益与名誉不会受到损害。其次,在遵守法律法规、遵循高校基金会《章程》的前提下,制订各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通过《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办法》《项目实施细则》等具本制度性文件,明确项目申报流程、项目负责人、项目流程、项目职责等具本内容,并将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标准作为重点加以明确。再次,针对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建设开展的基金项目一般都落地在各医院,因此尤其需要建立高效的互联互通机制,确保基金会能够有效监管项目的执行情况。最后,制订项目评估机制,由基金专家委员会根据项目立项材料、项目成果等材料,对项目进行专业化的、公平的评估,形成全过程闭环式的制度建设。

(3)强化财务管理制度。随着高校基金会规模的日益壮大,财务管理的风险也逐渐聚集,高校基金会承担着捐赠基金管理者的角色,通过严格制订包括基金项目预算、收入、支出、财务决算、财务分析等方面的详细财务管理制度,增加管理效率、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监督、参与项目决策、规范财务信息披露,从而保证捐赠资金在合法合规、安全可控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实现基金项目各方利益最大化。

(4)加强过程风险控制。基金项目从开始洽谈捐赠金额和捐赠用途,到完成基金项目,是一个动态的系列过程,加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过程控制是降低风险因素,确保基金项目稳步向目标过程推进的重要举措。高校基金会应加强对捐赠来源、捐赠用途、项目报批这三个环节的监管与审查。一是要严格审核捐赠来源,调查捐赠方的背景情况,明确捐赠方的合法资质、捐赠资金合法性以及确保资金按时到账的能力,确保基金项目在合法的前提下得以正常开展。二是要严格审查捐赠用途,确保捐赠资金的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符合高校及附属医院的发展需要。三是加强审核报批流程,所有涉及高校及附属医院的事项,必须上报两方的行政管理层领导进行商讨审议。

六、结语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基金会的实践经验,资金雄厚、管理高效的基金可有力支撑高校与学科的综合发展,形成一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优化流程管理内涵的强大助推力。显而易见,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化推进,高校基金会作为新颖的支撑性原动力,在“院—校”学科发展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面发展高校基金会事业,多渠道汇聚各方资源必将成为推进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的重要道路。

对比欧美先进高校,我国高校基金会的设立与运行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筹资规模还是管理模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基于现有初步的实践经验积累,未来进一步深化创新模态的筹资规划、项目设计、制度建设、运营模式等,将为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助力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规划的实现。

猜你喜欢

基金项目医学院学科
新乡医学院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二)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超学科”来啦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