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虚、肾病不一样,小心养肾误区

2022-10-11郑访江甘肃省中医院

祝您健康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伤肾六味地黄肾虚

郑访江 甘肃省中医院

〇 人体内的过滤器

肾脏就像高效的血液净化工厂,负责血液过滤工作,昼夜不停、无声无息,任劳任怨地滤洗血液,是典型的“劳动模范”。血液通过肾动脉流经肾脏,在肾脏内被大约200 万个微型过滤器——“肾单位”净化。心脏搏动所排出的血液,多达1/4 会经过肾脏过滤。每分钟过滤约1 升血液,仅在1小时之内便能把全身的血液过滤近12遍。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从而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产生人体所需要的一些物质。24 小时肾脏过滤的总血量约180 升,经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最后仅有1%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〇 肾虚并不是肾病

网上总有人笑称,“男人肾虚是身体不行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出现肾虚的问题便是患上了肾病,很是麻烦,事实是这样吗?其实,肾虚不等于肾病。肾脏疾病是指肾炎、肾结石、肾肿瘤、肾结核等泌尿系统的疾病,是肾脏发生了器质性或功能性的改变,导致尿的质和量异常变化,如蛋白尿、血尿、多尿、少尿等,以及代谢产物排泄异常。西医所说的肾病,通常是经过各类仪器及生化检查得出的结果。与中医所说的“肾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肾虚是指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不是指肾脏发生了病变。

中医认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房劳过度、情志内伤,或久病伤肾、年老体衰等原因都会使肾功能失调,出现一系列肾虚症状。当然,肾病患者可能会有肾虚症状,比如,脱发、腰膝酸软、耳鸣耳聋、性机能失常等。但这并不代表着有肾虚症状便意味着患上肾病,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下结论,并不建议患者自行判断或盲目进补。

〇 警惕不经意的日常伤肾行为

很多药物都可以导致肾损伤,如各种止痛药、感冒通、消炎药等。有些患者在大量服用感冒药或止痛药后,出现夜间比白天的尿量更多,根本无法睡觉,很可能是药物导致了肾损害。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文称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喜欢吃咸的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高,紧随其后的是山东、东北。摄入过量的盐,常常让肾脏不堪重负。

长期熬夜伤肝也伤肾。顺天时是最好的养生方法,晚上睡觉时间最迟不要晚于11 点。

部分患者在身体出现不适后,会选择服用一些所谓“祖传”或网上找到的“灵验方子”以期治疗疾病。但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治病,还很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害。

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剧烈运动可能会造成肾功能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很多年轻人喜欢吃海鲜、喝啤酒,但这种吃法也会伤及肾脏。过度摄入海鲜和啤酒会产生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谢物,加重肾脏负担,易导致高尿酸血症,甚至肾结石、尿毒症。

茶叶、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少量可起到醒神作用,摄入过多会使血流加快、血压升高,会给肾脏带来巨大负担。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我很烦”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长期情志不畅,心情郁闷,也会伤肾。

〇 补肾误区要警惕

不少人因为存在或多或少的肾虚症状,就开始盲目补肾,殊不知就踏入了常见的补肾误区。

“肾虚”主要是肾功能失调的结果,会表现出与肾相关的机能减退,如脑子反应慢、性功能低下、容易骨折、夜尿多、憋不住尿、腰腿酸软等。但有部分人群认为自己出现性功能低下的症状便意味着出现了肾虚,需要服用“壮阳药”。于是,很多人开始四处搜寻壮阳的方法,甚至服用虎鞭、鹿鞭、淫羊藿等壮阳药。其实,这是中年人常见的情况,并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可能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等其他原因造成的。而且,大部分壮阳药含有大量动植物激素,很容易在服用后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引起更加不良的后果。

“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肾壮阳,大家都能吃。”想必这句广告很多人都很熟悉且深信不疑,但这其实是一个补肾误区。六味地黄丸是针对普适性的肾虚,也就是一般的肾虚,如肾阴虚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若是特殊体质,或者因特殊原因造成的肾虚,再服用此丸则基本无效,而且还可能对身体有害。

平常人并不需要刻意补肾,即便是肾脏真的需要进补养护,也会有阳虚和阴虚等不同的分型,治疗原则也不同。六味地黄丸是以滋润为主,长期服用会影响脾胃功能,所以湿热体质、脾胃虚弱的人都不宜服用。

中国传统的“以形补形”观点深入人心。说起补肾,很多人自然而然想起了动物的“鞭”和腰子。但这两者都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嘌呤,一次吃太多或者经常吃,非常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尿酸升高,加重肾脏负担,对肾功能下降的人群或慢性肾脏病患者更是雪上加霜,这么吃只会起到反作用,加重肾脏损伤,还会诱发或加重痛风。

猜你喜欢

伤肾六味地黄肾虚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六味地黄丸的现实应用
男性需要提防的七大伤肾行为
服用二甲双胍伤肾?专家为您揭密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警惕伤肾的不良习惯
透视“肾虚综合征”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肾虚是种文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