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叶”如何成为 “中国名茶”
2022-10-11中国经济周刊郭霁瑶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霁瑶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地处闽粤交界,被称为福建“南大门”,亦有“中国长寿之乡”美誉。
诏安史载有近400年的种茶史,其境内盛产一种茶叶,名为八仙茶,曾获“中国名茶”荣誉称号,却多年来不为外界所知。
喝着八仙茶长大的诏安茶农,一度因卖粗茶价格偏低而种植八仙茶的积极性不高。
有产品无品牌、产品附加值低,这是八仙茶多年以来无法摆脱的困境;如何升级八仙茶产业,让茶农真正得到实惠,则是诏安人面临的难题。
最终,还是诏安人自己找到了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办法,八仙茶也由“小茶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名茶”。
八仙茶的尴尬:“酒香也怕巷子深”
如果不是资深茶爱好者,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你或许不一定知道八仙茶。
但实际上,八仙茶在业内有相当的名气。早在1994年,该茶就被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批为国家级茶树良种,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选育的第一个国家级乌龙茶良种。中国名茶奖、福建省名茶、海峡两岸乌龙茶品评会头等奖……这些都是八仙茶捧回的奖牌。
诏安茶农在山间劳作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张同德是资深茶叶专家,10多年来,为寻找优良茶叶品种,他带着研究生走遍祖国各地,多年前,他就对八仙茶赞不绝口,“福建是中国种茶第一大省,十大名茶独占其三,但无论从口感、香味还是经过实验室分析得出的数据来说,八仙茶虽不入‘十大’之名,却并不逊色。”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茶在七件事里的地位也逐年提高,类似普洱、铁观音、金骏眉等名茶,也在这段时间内,逐渐为国人所熟悉。”张同德说,多年来,八仙茶只在业内出名、却不为大众所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多次错过好的推广时期,“现在市场已经被占领得七七八八,再想推广的难度就大了。”
对于全国八仙茶最重要的产地——福建省诏安县来说,这也是最大的难题。
据福建省地勘局数据显示,诏安县土壤含硒量≥0.40mg/kg(属于富硒含量范围)的土地面积达76.2万亩,占县域面积的39.27%,素有“中国海峡硒都”之称。而作为福建省重点产茶县,诏安的八仙茶种植面积占了全国的95%。
诏安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建境内名茶众多,八仙茶虽然质量上佳,但受限于品牌影响力,“我们的茶农辛苦一年,收入抵不上武夷山等地同行的一半。几年前,不断有茶农选择去邻近的广东打工,这就更不利于树立八仙茶品牌。”
诏安县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如果八仙茶失去了规模化种植,那么其“中国名茶”的地位或将面临名不副实的尴尬。这些年来,县政府一直花大力气扶持八仙茶产业,同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仅凭借一个县的力量,很难对全国茶叶大市场引发大的动静。
“夸张点说,八仙茶这个产业做好了,可以带动半个县。”上述负责人说,“这些年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出政策,找专家,寻人才,想为八仙茶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真正打出属于诏安自己的品牌。”
诏安发出 “乡贤召集令”
诏安人沈继东多年来一直在北京闯荡。2014年,他看到互联网通信方面的市场潜力,辞职下海创业,并在3年内收获颇丰。
“我们主要做的是互联网电话,正好跟上了时代潮流,但潮流总是在变,即便是新兴企业,也需要寻找多元化的发展方式。”沈继东将自己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归结于“运气”,但他知道,好运气不会永远眷顾自己,企业需要继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这时候,家乡诏安发来了“邀请函”,诏安县委、县政府向全国的诏安家乡人发出了回乡“召集令”,鼓励在外的“乡贤”回乡兴业,并给出了诸多惠企政策。
“‘乡贤召集’主要针对农业,诏安的农业,八仙茶占了最大的份额。”一位参与了当年召集工作的诏安县政府工作人员说,当时想让在外的诏安人都来帮帮忙,“毕竟都是喝着八仙茶长大的”。
“因为政府的号召和邀请,2017年我回家转了一圈,很快作出决定,回来干!”沈继东说,除了八仙茶外,青梅种植也是诏安当地的一大重点产业。他当时就只考察了这两个行业。
最终,沈继东决定扛起八仙茶的大旗,“这是综合考量后的选择。中国传统茶文化与互联网更容易契合,我此前的经验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另外,作为土生土长的诏安人,八仙茶是一种情怀,能把八仙茶的品牌做起来,我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
2018年,沈继东正式回归家乡。对于再次创业,沈继东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路和构想:结合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科技带动八仙茶品牌走向全国。
“这正是当年邀请‘乡贤’回乡兴业的意义。”上述诏安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福建人善于外出闯荡,但出去的很多人都愿意落叶归根,“他们回来,并不意味着放弃以前的一切,相反,家乡需要他们将在外所获的理念和科技都带回来,带着乡亲一起,实现诏安的乡村振兴。”
科技与传统农业融合
无论诏安人怎样为八仙茶绞尽脑汁,但有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全国的茶叶市场上,各大名茶已经牢牢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异军突起绝非易事。
张同德对此深有感触,“要想在全国市场分一杯羹,从制作到推广,八仙茶都必须出新,但这是一个成熟市场,想达到一个‘新’字,谈何容易”。
经过专家团队反复试验和研制,仙茶美最终推出的是用八仙茶制作的金花茯茶,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发酵工艺让茶叶在制作过程中产生金花。所谓金花是一种微生物,学名为冠突散囊菌,其菌体内富含近20种氨基酸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这是对传统八仙茶制作方式的颠覆。”张同德说,仙茶美通过自创工艺,将八仙茶由乌龙茶转变为黑茶,也改变了茶叶大省福建无黑茶的历史。
“与以往的八仙茶不同,八仙金花茯茶煮沸至100℃,能够释放出菌群,饮用味道更佳,且放隔夜也不影响饮用,隔日的茶效果更好。喝了八仙茯茶不会影响睡眠,晚上喝完全没问题。”沈继东介绍说,仙茶美最初的样品一经推出,就大受各方好评,这也给了他信心。“茶叶是传统农业,我们继承传统,同时依靠现代的科技手段让它变得更好。”
制作工艺提升了,茶农们依然担心销路和价格。“仙茶美刚推出八仙茯茶的时候,茶农虽然觉得稀奇,但响应并不热烈,毕竟八仙茶的售价一直不高,大家的种植热情也有限。”上述诏安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这个时候,沈继东在北京的老本行就发挥了作用。由于此前深耕互联网行业,仙茶美毫不费力地搭建了网上销售平台,再加上与实体店有机融合,集电商和社区于一体,销售渠道被轻松打通。
凭借此种模式,仙茶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也是对其将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融合的肯定。
“这两年,八仙茯茶平均每年能卖出10万到20万斤,除了专业科研团队在制作工艺上努力外,很大程度上也依靠了我们自己搭建的互联网平台。”沈继东说,现在仙茶美旗下已有千亩茶园,但自己的茶园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销售要求,需要向其他茶农大量购买。
比如,茶农江树元曾是贫困户,在政府的扶持下,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熟练掌握了施肥、除草、灭虫等种植技术,一年前开始从事茶叶种植、仙茶美包收购,今年江树元足足采了250公斤春茶,收入颇丰。
据诏安县政府方面统计,2021年相比几年前,每亩茶叶为茶农增收近2000元,“销量好,茶叶就卖得上价,茶农的积极性就高,诏安的八仙茶产业也就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仙茶美自2018年10月成立以来,逐渐成长为一家集基地、研发、生产、营销、品牌、文旅于一体的综合型科技企业。作为一家回乡投资的企业,仙茶美积极响应诏安县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把助农、带农当作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我想把八仙茶推广到全世界。”沈继东的目光看得很远,在他的坚持下,仙茶美先后取得国家卫健委认证中心卫生安全食品认证证书、欧盟CE认证证书、美国FDA食品认证证书等,并申请了多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发明专利,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
仙茶美在科技上的努力也获得了诏安县政府方面的肯定。上述负责人坦言:“无论制作工艺还是销售手段,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做不到的,仙茶美一下为八仙茶解决了两个主要问题。”
诏安人也有了向外界推介八仙茶的信心。最近两年,诏安县政府多次组织全县茶农茶企参加国内甚至亚太地区的茗茶大赛,并屡获佳绩。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八仙茶产业发展扶持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十四五”期间,由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500万元用于扶持八仙茶产业发展。
截至2021年底,诏安的茶叶种植面积5.38万亩,年产量1.37万吨,其中八仙茶种植面积占80%以上,年产值达16亿元,真正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