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分析

2022-10-10岳书敬

学术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向网络结构关联度

岳书敬,高 鹏

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持续推进,加之我国不断提升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各城市之间在经济交融、产业分工和协同化合作等领域的发展程度有效加深,城市的边界不断缩小,各城市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复杂网络。同时,在城市群之间也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和多核心的空间关联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之间的联合发展潜力。城市群空间网络将各城市的资源禀赋进行融合,在时空层面上显示出城市之间的相互关联状态,而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进一步反映出各城市的发展层级及其与周边城市的具体关联状态①冷炳荣,杨永春,李英杰,等.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J].地理学报,2011(2):199-211.,这对于宏观把握各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城市间实现了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和物质积累,但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过去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②陈昌盛,许伟,兰宗敏,等.“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内外部环境研究[J]管理世界,2020(10):1-14,4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和协同交融,持续提高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在此背景下,根据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的变动特征,结合我国当前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和绿色发展的相关要求,分析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是目前应当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平台,对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绿色发展等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长江经济带涵盖了长江沿线多个省份,其内部各城市之间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等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发展的异质性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以及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影响绿色发展的相关机制,可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强城市间绿色发展的协同效应等提供政策参考。

一、相关研究进展及其评述

城市群是城市相互关联、资源有效配置和高度发展的产物,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可反映城市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在城市经济等研究领域中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应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宏观要求,并进一步指出要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底色。因此,如何优化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有效促进城市群的绿色发展以及分析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关于城市群绿色发展的研究,可总结为四大方向。第一,对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或绿色发展效率等进行量化测度,当前研究主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随机前沿分析和投影寻踪模型等方法对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进行衡量,从而明晰城市群绿色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演变规律①黄跃,李琳.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时空演化[J].地理研究,2017(7):1309-1322.。第二,从城市创新、空间驱动、城镇化以及地方政府竞争等方面分析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区域差异问题,已有研究基于上述视角从多维度剖析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问题②王兵,唐文狮,吴延瑞,等.城镇化提高中国绿色发展效率了吗?[J].经济评论,2014(4):38-49,107.,但从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视角分析其对绿色发展绩效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在城市交融和产业分工日益密切的现实背景下,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和结构性变化,其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也将出现多元化特征,因此有必要厘清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第三,运用双重差分、合成控制法等方法评估相关政策对城市群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当前研究主要从智慧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布局、碳排放权交易以及中心城市建设等政策角度进行评估,以明确相关政策对城市群绿色发展绩效的冲击③杜建国,王玥,赵爱武.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J].软科学,2020(9):59-64.。第四,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纳入要素禀赋理论、波特假说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理论分析框架中,通过定性分析来判定相关理论在城市群绿色发展绩效研究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④TAO F,ZHANG H Q,HU J,et al. Dynamics of green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major 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s[J]. Applied energy,2017:196,170-179.。与此同时,关于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的研究,众多学者主要从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的内涵界定、衡量方法、动态演化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分析⑤周一星,胡智勇.从航空运输看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J].地理研究,2002(3):276-286.,并逐渐延伸到对旅游经济、交通布局和能源环境转移等领域的研究。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从不同维度研究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和空间网络结构问题,但将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与绿色发展绩效进行有效结合,分析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影响的研究尚待补充完善。基于此,本文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外向关联度和内向关联度,以此来衡量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结构,以判定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向外扩散和接受其他城市辐射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 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在此基础上从多维度验证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

相对于已有研究,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三点:第一,在研究视角上,立足于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结合当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视角分析其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影响的异质性问题,为研究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空间网络结构的新视角。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将社会网络分析、效率评价和面板计量模型相结合,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变动特征,同时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分析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第三,在衡量绿色发展绩效的指标选取上,基于城市绿色发展的内涵和相关要求,综合考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多种因素,将CO2、SO2、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统一纳入绿色发展的衡量范畴,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以此得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同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匹配得到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层面CO2排放量,其相较于以往研究中仅考虑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少数能源消耗测算得到的城市碳排放数据,更加契合实际情况。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测度模型构建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在研究人口流动、产业布局以及污染转移等方面由于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应用。本文借鉴方大春和孙明月①方大春,孙明月.高铁时代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重构——基于社会网络分析[J].经济地理,2015(10):50-56.、刘梅和赵曦②刘梅,赵曦.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经济协调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9):100-111.等学者的研究方法,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外向关联度和内向关联度,并以此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结合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在交通联系和经济交融等方面的差异,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各城市之间的关联网络,公式如下:

其中,Fij表示城市i 和城市j 的经济交融度;表示城市i 的GDP 占城市i 和城市j 的GDP 总和的比重,Gi和Gj表示城市i 和城市j 的GDP;Pi和Pj表示城市i 与城市j 的年末平均人口数;Dij表示城市i与城市j的地理距离。同时,进一步设定城市群之间的网络关联矩阵,若Fij>5时,城市群之间的网络关联矩阵为1,此时的关联网络用Hij表示。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设定,将度数中心度作为城市群空间网络关联的衡量指标,并进一步将其细分为点出度和点入度,分别表征城市i在t期的外向关联度Outdegit和内向关联度Indegit,以衡量城市向外扩散和接受其他城市辐射的能力。通过细分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可更加明晰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相互关联状态,相关公式如下:

其中,n表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内的城市个数。

(二)计量模型构建

根据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层面的绿色发展水平。根据上述分析,分别运用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外向关联度和内向关联度表示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结构,并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研究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情况。同时为避免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参考已有相关研究方法①周亮,车磊,周成虎.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9(10):2027-2044.②CHEN Z,SARKAR A,RAHMAN A,et al.Exploring the drivers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GAD)in China:a spatial association network structure approaches[J].Land use policy,2022:112:1-15.,纳入了包含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水平、环境规制和人均GDP等在内的与城市绿色发展相关的控制变量,如下所示:

其中,GEit表示城市i 在t 期的绿色发展绩效,Outdegit和Indegit分别表示城市i 在t 期的外向关联度和内向关联度,CVsit表示城市i 在t 期的一系列控制变量,同时还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λt)和城市固定效应(θi)。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为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本文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禀赋特征,选取包含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和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在内的共69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CEADs数据库等。同时,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以此来衡量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层面的绿色发展水平,投入要素分别是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劳动力、资本存量和能源消耗量,产出要素分别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其中,期望产出为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GDP,非期望产出为各城市的CO2、SO2、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

本文借鉴吴健生等人③吴健生,牛妍,彭建,等.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1995-2009年中国地级市能源消费动态[J].地理研究,2014(4):625-634.、史丹和李少林④史丹,李少林.排污权交易制度与能源利用效率——对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测度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20(9):5-23.的方法,运用夜间灯光和省级能源消费量数据,采取不含截距的线性模型测度城市层面的能源数据。参考刘常青等人对城市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⑤刘常青,李磊,卫平.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资本存量测度[J].城市问题,2017(10):67-72.,通过永续盘存法计算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城市的资本存量。城市层面的人口和GDP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当前关于城市层面的碳排放数据尚未形成统一定论,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往研究普遍选取煤气、液化石油气和燃料煤等少数化石能源来测算城市碳排放,对原煤和天然气等消耗较大的化石能源考察较少,导致运用该方法对城市碳排放的测算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参考Chen等人运用夜间灯光数据测算城市碳排放的方法①CHEN J D,GAO M. CHENG S L,et al. China’s city-level carbon emissions during 1992-2017 based on the inter-calibration of nighttime light data[J].Scientific reports,2021(1):1-13.来衡量城市层面的碳排放②在运用夜间灯光数据测算城市碳排放和衡量城市能源消费的过程中,目前得到的最新数据为2017年的数据,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和为保证数据来源的严谨性,在研究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中,所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3—2017年。,得出相关的变量说明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三、相关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基准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表2第(1)列和第(3)列是不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第(2)列和第(4)列则纳入了一系列控制变量,所有回归均控制了城市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基准回归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内向关联度显著抑制了绿色发展绩效,表明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在接受其他城市辐射的过程中绿色发展水平出现下降,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城市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和异质性,各城市绿色发展的协同水平较低。同时,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外向关联度显著提升了绿色发展绩效,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城市向外扩散的绿色发展效应较强,发达城市在向周边城市扩散的过程中带动了周边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原因可能在于,长江经济带所覆盖的城市在人口、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中的位置也存在较大异质性,发达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绿色发展产生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因此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其协同性和绿色发展的扩散效应。

表2 基准回归结果

(续表)

(二)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为解决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影响的内生性问题,分别将内向关联度和外向关联度滞后一期做工具变量。由于内向关联度和外向关联度的滞后期对当期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与当期的误差扰动项不相关,符合工具变量的选取条件。因此,采用2SLS方法对内向关联度和外向关联度的滞后期进行工具变量回归(表3)。实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内向关联度显著降低了绿色发展绩效,而外向关联度对绿色发展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

表3 工具变量回归

从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和剔除特殊年份两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表4)。将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进行OLS 回归发现,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的回归结果与基准分析保持一致,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即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内向关联度降低了绿色发展水平,而外向关联度提升了绿色发展水平。

表4 稳健性检验

此外,为消除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资本市场波动的干扰,本文将2008年和2015年数据剔除后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剔除特殊年份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是否有变化。实证结果显示,剔除特殊年份后核心解释变量的变动方向与基准回归保持一致,并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进一步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四、异质性与影响机制分析

(一)异质性分析

为剖析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影响的异质性问题,本文进一步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细分为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并进行分组回归(表5)。在对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内向关联度均降低了这两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而外向关联度均对其绿色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明这两个城市群的绿色协同发展能力有待加强,发达城市的辐射作用降低了周边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反映出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的发达城市对周边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污染转移,同时也伴随着绿色发展的扩散效应。在对两个城市群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内向关联度对绿色发展的抑制作用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而外向关联度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表明较之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协同发展能力受到内向型空间关联网络的制约作用更为明显,应当有效降低发达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逐步提升城市群内绿色发展的扩散能力。

表5 细分三大城市群的异质性分析

本文在对成渝城市群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无论是内向关联度还是外向关联度均促进了该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表明成渝城市群的绿色协同发展能力较强,从向内辐射和向外扩散两个层面均促进了绿色发展绩效,其中内向关联度对绿色发展绩效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外向关联度,进一步反映出成渝城市群中发达城市对周边城市绿色发展的辐射作用以及协同效应较为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优化,长江经济带因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良好发展实现了快速增长,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进一步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一体化发展。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2014年为临界点,在加入城市和年份固定效应基础上分析2003—2014年和2014—2017年两个时间段内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异质性影响(表6)。实证结果显示,内向关联度在2003—2014年显著抑制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而在2014年之后对绿色发展水平的抑制则变得不显著,表明自2014年以来国家实施的各项政策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政策效果较为显著,城市向内传递的绿色发展效应变得突出。同时,外向关联度在两个时间段内都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但2003—2014年的系数小于2014—2017年,表明2014年之后外向关联度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自2014年以来实施的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已见成效,城市向外扩散的绿色发展效应不断加强,进一步体现出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和绿色发展绩效得到了有效提升。

表6 区分时间段的异质性分析

(二)影响机制检验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可分为内向关联度和外向关联度,分别表示城市群向内辐射和向外扩散的能力,而在城市群向内辐射和向外扩散的过程中,会影响一个城市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一个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①佘硕,王巧,张阿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的影响渠道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8):44-61.。因此,本文将技术进步作为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影响绿色发展绩效的机制之一,并用城市的科技支出占财政预算比重作为城市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代理变量。同时,由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内部存在较大的发展异质性和禀赋差异,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在变动过程中会影响一个城市的资源配置,进而影响一个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②高赢.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发展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9):3-23.。因此,可将资源配置作为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影响绿色发展绩效的机制之一,并用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衡量。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影响的变动方向保持一致(表7),即内向关联度均抑制了城市群的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而外向关联度均对城市群的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由城市向外扩散和接受其他城市辐射的内在原理决定,城市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会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同时通过向外延伸提升生产和技术水平;而在接受其他城市辐射的过程中,由于被动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革新,在此过程中会陷入一种低端锁定③韩晶,孙雅雯,陈超凡,等.产业升级推动了中国城市绿色增长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39-151.。综合技术进步与资源配置两种影响机制可以发现,内向关联度对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较大,同时外向关联度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较大,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结构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影响绿色发展,技术进步对绿色发展的收缩与边际溢出效应更加明显。

表7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影响绿色发展的机制分析

五、相关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绿色发展内涵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构建社会网络分析和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结构和绿色发展绩效,识别出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第一,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内向关联度显著降低了绿色发展水平,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存在一定的虹吸效应,反映出各城市绿色发展的协同能力有待加强;外向关联度则显著提升了绿色发展水平,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存在绿色发展的扩散效应。通过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和剔除特殊年份后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基准回归结果。第二,细分城市群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内向关联度均抑制了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色发展,而外向关联度均促进了这两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绿色发展的协同性均有待提升,同时其绿色发展的扩散效应均较为显著。此外,长三角城市群内向关联度对绿色发展的抑制作用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而外向关联度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成渝城市群的异质性回归中,无论是内向关联度还是外向关联度均促进了该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表明成渝城市群中各城市在向外扩散和接受其他城市辐射的过程中均促进了绿色发展,进一步反映出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协同性较强。第三,区分时间段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内向关联度在2003—2014年显著抑制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而在2014年之后对绿色发展水平的抑制则变得不显著;外向关联度在两个时间段内均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但2014年之后的促进作用更强。第四,影响机制分析显示,内向关联度抑制了城市群的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同时外向关联度对城市群的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的技术进步和提升资源配置是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机制。

(二)政策启示

1.优化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提升绿色发展的扩散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内向关联度显著降低了绿色发展,而外向关联度显著提升了绿色发展,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绿色发展的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并存,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存在较大的城市差异,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结构。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和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从政策性工具和市场手段两方面进行结构性调整。第一,加强政策引导,结合各城市的禀赋条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等进行摸底和划分,在城市群内部实施合理的产业转移政策。第二,倡导公平的排放空间,城市间的产业转移和贸易活动势必带动相关污染的转移,需要量化具体的污染转移情况,并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和绿色衍生品等工具进行补贴。第三,提升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力度,通过绿色债券和绿色融资等方式,构建适宜建筑、交通和制造业的绿色发展体系,并拓宽到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中,以降低发达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逐步提升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扩散效应。

2.提升技术驱动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城市群绿色发展质量。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促进技术进步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绿色发展的过程中,第一,应重点提升其技术驱动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加大科技支出力度,加强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强化对发达城市或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与应用能力,提升技术进步对绿色发展的边际贡献力,同时可将数字技术、区块链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引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过程中,以此加强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利用和企业生产的数字化水平,促进相关企业根据发展实际将绿色环保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城市间和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沟通合作。第二,需提升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在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领域的配置效率,在兼顾地区均衡发展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群绿色发展要素配置效率的最优化,从而有效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质量。

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带动产业升级。当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能源使用结构仍未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而大量消耗的传统化石能源也严重制约着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第一,需要逐步降低对诸如煤炭和燃油等在内的化石能源使用度,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自然禀赋条件,适度开发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在内的清洁能源,同时积极推广清洁煤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生产领域,以进一步提升各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潜力。第二,结合各城市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特征,针对高污染和高耗能产业有的放矢实行强制减排政策,适度开发绿色产品,通过延伸产业链的方式实行绿色发展,同时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新兴产业并拓宽绿色发展业务,上述新兴产业具有能源消耗低、产出价值高和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产业升级,以提高产业发展的低碳化和绿色化水平。

4.提高城市群协同化水平,实现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提出了要提升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形成分工协作、功能完善和共同发展的城市群空间格局。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无论在对外开放、经济总量、人口规模还是在教育资源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同时在地理纬度上将各城市进行串联,具备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禀赋资源,但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的绿色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各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程度有待提升。第一,应加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协同化水平,尤其在当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更应率先完善促进区域内协同发展的规划纲要,将发达城市中先进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适度应用到周边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强化核心城市绿色发展的辐射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共同发展模式,打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在内循环发展中的“堵点”。第二,从财政补助、加强绿色投资和拓宽绿色金融业务等方面因地制宜制定适合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绿色发展的调控政策,在与传统投融资业务结合的基础上,率先落地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促进绿色发展的项目和企业,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和相关衍生品的开发利用,将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周边城市,逐渐实现城市群内部的优势互补以及一体化和均衡化新发展格局。

5.改善居民消费理念,倡导绿色环保消费模式。居民消费活动已成为加剧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由居民消费活动导致的排放水平契合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拥有较为庞大的消费群体。第一,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从垃圾分类、产品循环使用和节能低排等方面加强契合绿色环保理念的主题宣传,引导居民消费向绿色环保的转变,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从社会层面形成环境友好型消费的共识。第二,加强对绿色交通出行和环保产品等绿色发展工具的重点支持,采用税收减免、财政优惠和价格补贴的方式鼓励建立绿色环保消费模式,从居民消费层面开发绿色产品的衍生品,使其切实享受到绿色发展的福利,同时可构建绿色生态信用体系,通过降低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提升居民高排放行为的成本,形成一定的约束机制,共同协作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外向网络结构关联度
为什么你的朋友更外向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知识网络结构维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远程创新搜寻的中介作用
沪港通下A+ H股票网络结构演化的实证分析
复杂网络结构比对算法研究进展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