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商品篇的阶级叙事初探
2022-10-22周可
周 可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1969年,阿尔都塞在为《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译本所写的序言中向读者分析了阅读《资本论》的困难,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篇序言写得深入浅出,有助于不同背景的读者走近《资本论》,但是,阿尔都塞的分析和建议隐含着《资本论》第一卷存在“阶级空场”的预设。这一预设在实践上会导致危险的结果,在理论上则是站不住脚的。
二、《资本论》商品篇的政治式解读路径
当人们从《资本论》第一章“商品”开始阅读时,确实会碰到阿尔都塞所说的理论困难和政治困难。在理论方面,商品篇从商品这一简单范畴开始,通过分析商品的两个因素,逐渐深入到劳动的二重性,并且通过考察价值形式的演变,得出货币范畴,进而论述了货币的多种职能。《资本论》开篇的一系列范畴以其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缜密逻辑而让普通读者望而生畏。在政治方面,商品篇几乎没有提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两大阶级以及他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很难让人联想到阶级剥削和阶级斗争的经验现实。然而,无论是马克思本人的提示,还是当代学者的政治式解读,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出《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篇的政治意义,进而启示我们探究商品概念背后的阶级叙事。
三、商品占有者与现代社会的阶级成员
总之,马克思之前的现代社会阶级理论所勾勒的现代社会阶级成员是自由、平等、独立、理性的个人,他们形成于现代民族国家崛起的历史进程,并在财富生产与分配的体系中由于经济利益的差异而构成不同的阶级。在《资本论》商品篇中,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生产和交换所勾勒出的商品占有者形象,正是现代社会阶级成员的真实写照。
以上分析表明,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商品篇中,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讨论现代社会的阶级斗争,但是他的价值理论暗含着现代社会阶级理论的前提预设。在分析商品生产与交换时,马克思勾勒出作为商品生产者、商品占有者和产品交换者的个人所具有的独立、自由、平等和所有权等特征。这些特征也是马克思之前的现代社会阶级理论所主张的。不过,在资产阶级理论家那里,这些特征建构了现代社会阶级成员的本质内涵。而在马克思这里,对现代阶级的分析还要进一步揭示这些特征背后的社会关系。
四、商品占有者与现代社会的阶级关系
以上分析表明,虽然《资本论》商品篇中的现代社会成员是进行生产与交换的商品占有者,但实际上他们扮演着商品生产的经济关系的人格化角色,以自己的意志、意识和个性化特征推动着经济关系的实现。如果说,资产阶级理论家从孤立个人出发理解现代社会及其运行机制,那么,马克思则运用价值理论,在建构商品占有者的个人形象的同时,揭示了在商品占有者背后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关系,从而划清了与资产阶级理论家的现代阶级理论的界限。在《资本论》的后续章节中,随着价值理论的演进和劳动力概念的提出,马克思进一步论述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从而丰富了阶级概念的内涵,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正如《资本论》开篇的商品概念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商品篇中的阶级叙事构成了《资本论》阶级理论的逻辑起点,以理论叙事而非阿尔都塞意义上的经验叙事的方式呈现了区别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现代社会批判。由此,我们推进了对《资本论》的政治式解读,在理论层面有力回击了阿尔都塞的《资本论》导读所隐含的“阶级空场”倾向,展现了《资本论》阶级叙事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意义。